全 文 :魏建芬 ,申亚梅 ,路 英 ,等.红秆寒竹的园林应用研究 [ J]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39(2):286-287.
红秆寒竹的园林应用
魏建芬 1 , 申亚梅 2 , 路 英 2 , 应叶青 1
(1.浙江农林大学 /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浙江临安 311300;2.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摘要:红秆寒竹为珍稀观赏竹种 , 为实现其商业化开发 ,研究了红秆寒竹生物生态学特性 , 结合其美学的特征分
析 , 探索红秆寒竹园林应用策略。研究发现红秆寒竹个体纤秀 ,秆红叶绿 , 抗性强 , 耐修剪 , 适合盆栽 ,制作盆景 , 也可
孤植 , 对植于庭院及建筑入口;红秆寒竹可与观赏花卉或地被植物组合 ,与山石 、建筑配置 ,创造优美景致。
关键词:红秆寒竹;景观设计;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1)02-0286-02
收稿日期:2010-06-01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06C12008)。
作者简介:魏建芬(1984—),女 , 山东青岛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竹林培育与利用研究工作。 E-mail:wss12608@163.com。
通信作者:应叶青,副教授 ,从事现代种苗培育及竹林培育技术研究。
E-mail:yeqing@zjfc.edu.cn。
中国文化是 “竹的文化 ” ,竹子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的各个方面 [1 -2] 。人们爱竹赏竹种竹 ,广泛开展了竹类植物
的园林配置理论研究 。黄大勇等对广西南宁市的观赏竹资源
进行调查 ,并介绍了观赏竹在当地的应用方式 [ 3] 。林栋对福
建省引种和自然分布的 70多种观赏竹进行介绍 ,提出观赏竹
园林配景 5个应用原则 [ 4 ] 。金荷仙等从竹子景观美学 、形式
美 、组合美以及意境美等各个方面研究竹子园林应用 [ 5-8 ] 。
陈荣定等在强调竹类植物景观美多重性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
述了竹类景观美的形态和层次 ,分析了竹类植物景观形式美
的特征要素 ,并提出竹类植物景观形式美的构景原则 ,以美学
信息学理论探讨竹类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分析了意境美信息
生产 、传播 、接收和解释原理及其一般过程 [ 9] 。
我国竹类植物有 39属 700余种 ,大多具有良好的观赏价
值 ,园林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仅有 20 ~ 30种 ,观赏竹生态习
性及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观赏竹的开发利
用 。笔者通过研究红秆寒竹生物生态学特性 ,结合其美学的
特征分析 ,探索红秆寒竹园林应用策略 ,旨在为其商业化开发
利用奠定基础 。
1 红秆寒竹的观赏特性
红杆寒竹 (Chimonobambusamarmoreaf.variegataOhwi)
为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 ,为多年生灌木 ,地下茎复轴型;笋期
9— 11月 ,箨壳披针形 ,紫红色 ,直立无毛 ,无箨耳 、箨舌和隧
毛;三分枝 ,主秆和枝条亦为紫红色 ,秆高 1 ~ 2 m,耐修剪;叶
为披针形 ,黄绿色 ,叶片上有白色条纹;绿叶配红枝 ,非常美
观 ,原产于日本 ,我国部分植物园有引种栽培 ,为我国珍稀观
赏竹种 。
2 红秆寒竹的生态习性
红秆寒竹喜肥沃湿润的生长环境 ,适于中等以上肥力的
土壤;抗旱耐阴 ,采用 GFS-3000的内置光源 ,对红秆寒竹叶
片的光合 -光响应特性进行测定(图 1),并对数据进行拟合 ,
结果表明 ,红秆寒竹光补偿点(LCP)为 38.5μmol/(m2· s);
光饱和点(LSP)为 1 100 μmol/(m2 · s),最大净光合效率为
3.888 6 μmol/(m2· s)。红秆寒竹对弱光强有较大的适应性 ,
光照强度 38.5 ~ 1 100μmol/(m2· s)下植株能正常生长;自
然干旱 30d后植株形态保持正常 。同时 ,红秆寒竹较耐寒 ,
在浙北以南地区能正常生长 。
3 红秆寒竹园林应用设计
3.1 红秆寒竹在环境中的配置
3.1.1 盆栽 竹盆景是把大自然的竹景美景浓缩于盆中的
艺术 。古人常纳小竹三 、五枝于一小盆 ,并配石景造型 ,可充
分表现自然空间的抽象美 ,形成一幅立体的风景画;也可在盆
竹中栽植松 、梅 ,使成 “岁寒三友 ”。一般来说外形奇特 、体形
较小的竹种是较为理想的盆景材料 [ 10] 。红秆寒竹秆高 1 ~
2 m,枝叶纤细 ,耐修剪 ,是理想的盆栽材料 ,将其单株或多株
种植于白色的陶瓷容器中 ,置于室内屋角 、墙边或室外的入口
处 ,典雅秀美 ,别有一番意境 。
3.1.2 孤植 孤植不只是单独种植竹 ,还可以种植多株组合
成一个单元 。日本庭园内常选用孤植竹与石灯笼 、景石 、流泉
相组合 ,避免掺杂其他灌木 ,将竹植于池塘、小溪旁 ,借助反映
在水面上的光影变化效果 ,加倍其美感 ,常形成一种 “一枝独
秀 ”的意境 [ 10 ] 。红秆寒竹单株纤秀 ,具有独特气质 ,结合空间
环境特征 ,可以将其进行单株种植 ,或多株组合种植 ,其下配
以草花或园林卵石等 ,同时背景以粉墙为底 ,创造出典雅古朴
的景观环境 。
3.1.3 对植 对植主要是两株植物或多株植物组成的单元 ,
主要用于建筑入口或公园等出入口处 ,常用有独特形态的观
叶或花叶兼备的同种植物 ,起到标志性和引导作用 。红秆寒
—286—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 39卷第 2期
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1.02.164
竹因具有红色的秆 ,绿色的叶 ,将其进行多株组合成 2个单
元 ,或 2株组合 ,置于多种类型绿地的出入口 ,极具观赏性 。
3.1.4 丛植 3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
方法称为丛植 。丛植是将其个体美与群体美同时展现出来的
最佳方式 [11] 。红秆寒竹为混生竹 ,是园林绿化极好的丛植材
料 ,可以以点缀的方式种植于草坪 、建筑前后 、庭院等环境中 ,
创造出 “绿竹立门庭 ,红秆竞盎然 ”的意境 。或将红秆寒竹组
合成群 ,种植于道路节点 、城市公园 、庭院 、屋顶 、露台等地 ,形
成景观竹丛 。
3.2 红秆寒竹与其他造景元素的搭配
3.2.1 与其他植物配置 红秆寒竹与其他植物组合 ,不仅能
创造优美的景致 ,更能将诗情画意带入园林 ,形成中国园林特
有的情境与意境 。在特定的环境中 ,也可在其下点缀观赏花
卉或地被植物 ,如竹丛间种植鸭跖草、玉簪 、鸢尾 、石蒜 、小旋
花 、紫金牛 、大吴风草 、花叶络石 、吊兰 、百合 、茶梅 、扶芳藤等 ,
与竹相映 ,艳丽悦目 ,颇有特色 。
3.2.2 与山石的配置关系 “山本静 ,水流则动;石本顽 ,树
活则灵 。”“竹与山石小品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
之一 。受到唐宋竹石画体的影响 ,竹石小品常常布置在廊隅
墙角 ,通过与竹石的情感交流 ,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自然
万物的勃勃生机 。在现代 ,大园林中有起伏的丘陵山脉 ,小园
林中也不乏假山 。山体若覆盖了千姿百态的竹子 ,不仅随地
呈现层林叠翠的植物景观 ,而且丰富的空间层次将山上的建
筑和道路掩映在绿阴之中 ,有 “群山郁苍 、群木荟蔚 、空亭翼
然 、吐纳云气 ”的景象和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的境界;而若用于小园林的假山中 ,则可形成竹石之景 ,其情
状类似盆景 ,是园林中障景、框景 、漏景的构景材料 [ 12-13] 。红
秆寒竹植株属于中型高度 ,秆纤秀且呈红色 ,若与山石搭配 ,
竹之潇洒出尘与石之刚强嶙峋形成刚柔相济 。不但可单独成
景 ,也种植于大面积的山石之侧 ,阴湿之处 ,可以丰富与弥补
竖向空间 ,形成 “旁有青青竹 ,竹间多白石 ”意境 。
3.2.3 与建筑的配置关系 在亭堂楼阁及榭附近 ,栽植数株
翠绿修竹 ,能起到与建筑色彩和谐的效果 。竹子与园林建筑
配置时 ,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 。
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
种 [ 14 ] 。红秆寒竹在房屋墙垣 、角隅 ,能形成层次丰富 、造型活
泼的景色 ,缓解 、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 ,增强自然 、生动的
气氛 ,同时对建筑构图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挡 、隐蔽的作用 ,使
环境更为优雅 。其次 ,在屋顶绿化中 ,红秆寒竹矮小 、根系浅 、
体量轻 ,具有较强的抗旱 、抗风能力等特点 ,结合其较强的观
赏特性 ,为屋顶绿化提供了理想的植物资源 。另外 ,在室内绿
化中 ,红秆寒竹可作为中型植物 ,单独盆栽点缀墙角 ,起到软
化死角作用 ,或多盆列植作为会场背景 ,亦可对植置于商场电
梯入口 ,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
3.2.4 与水体的配置关系 红秆寒竹形态秀美 ,水柔弱而灵
动 ,竹与水的组合最能创造幽怨的意境 。白居易对履道坊宅
园中 “履道幽居竹绕池 ”的竹与水的巧妙布局极为赞赏 ,写下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即我师 ”的诗句。因此 ,在园林
中 ,水的状态分为静态与动态 ,静态水景可创造室内空间的静
态美 ,动态水景可创造室内空间的动态美。可用它来形成庭
园的构图中心 。将红秆寒竹种植于水边或盆栽于水边 ,可打
破水面的宁静 ,使空间更显灵秀 ,景色倍增。
4 小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竹具有 “虚心有节 ” 、“铮铮傲骨 ”
等特征 ,备受人们的推崇 ,并且四季常青 ,是极佳的园林材料 。
红秆寒竹纤细秀美 、秆红叶绿 ,是优良的园林美化材料 ,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1]杨忠义.中国竹文化浅析 [ J] .农业考古 , 1995(1):168-172.
[ 2]李世东 ,颜 容.中国竹文化浅析 [ J] .生态文化 , 2005(6):41-
45.
[ 3]黄大勇 ,李文付.广西南宁市的观赏竹资源调查 [ J] .世界竹藤
通讯 , 2007, 5(1):23-26.
[ 4]林 栋.观赏竹的特色分类与园林应用 [ J].福建农业科技 ,
2006(4):36-37.
[ 5]金荷仙 ,华海镜 ,方 伟.竹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 J] .
竹子研究汇刊 , 1998, 17(3):66-69.
[ 6]李宝昌 ,汤庚国.竹文化与竹子造景的意境创造研究 [ J] .竹子
研究汇刊 , 2000, 19(2):9-12.
[ 7]彭小燕 ,邓光华.论观赏竹的美学特征及其园林造景 [ J] .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22(4):585-588.
[ 8]陈双林 ,洪宜聪 ,范弘达.竹与中国园林绿化述评 [ J] .福建林业
科技 , 2000, 27(4):52-55.
[ 9]陈荣定 ,钱志潮 ,史久西.竹类植物景观美学剖析 [ J] .竹子研究
汇刊 , 2004, 23(3):56-61.
[ 10]童 茜.竹文化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与研究 [ D] .长沙:湖南大
学 , 2006.
[ 11]高 峰 ,辉朝茂.园艺观赏竹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 J] .林业
调查规划 , 2006, 31(2):135-139.
[ 12]邹宽生.论竹子的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 [ J] .林业调查规划 ,
2005, 30(5):82-85.
[ 13]陈飞平 ,李 华 ,廖为明.浅谈中国园林中竹子的应用 [ J] .安
徽农业科学 , 2006, 34(21):5553-5556.
[ 14]张 杨.竹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J] .艺术与设计 , 2008(10):
92-94.
—287—魏建芬等:红秆寒竹的园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