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赵小仙,李毅,苏世平,等.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J].中国沙漠,2014,34(5):1293-1300.
[Zhao Xiaoxian,Li Yi,Su Shiping,et al.Drought resistance analysis based on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ssimilating shoots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from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J].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2014,34(5):1293-1300.].doi:10.
7522/j.issn.1000-694X.2013.00429.
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
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收稿日期:2013-07-04;改回日期:2013-08-18
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2DFR30830);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作者简介:赵小仙(1988—),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北抗旱灌木研究。Email:gsauzxx@163.com
通讯作者:李毅(Email:liyi@gsau.edu.cn)
赵小仙,李 毅,苏世平,白 潇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按自然降水梯度沿河西走廊从东到西选择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和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同化枝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同化枝直径、细胞角质化外壁厚等15个抗旱性
结构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种群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研究的同化枝都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这是植物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其中14个指标在各种群间的差
异极显著;筛选出了4项具有代表性的旱性结构指标———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皮下纤维簇数/直径以
及小维管束个数/直径。对蒙古沙拐枣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个地理种群随着水分条件的降低其抗旱性增
强,抗旱性大小顺序为酒泉>张掖>武威。
关键词: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抗旱性
文章编号:1000-694X(2014)05-1293-08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13.00429
中图分类号:Q944.5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长期处于大气干旱的
影响下,在形态结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发生
着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构成植物的抗旱性[1],其中形
态特征变化最快[2]。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植物,常
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同种植物因生境的显著差
异,其形态和解剖结构也会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现
象[3]。同化枝是一种特殊的光合器官,常常出现在
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中,是旱生结构的主要特征之
一。此类旱生植物的叶片退化为膜质鳞片,减少了
蒸腾面积;幼茎肉质特化,呈绿色,代替叶进行光合
作用,故称之为同化枝[4]。由于同化枝介于叶与茎
之间,因此有独特的结构特点。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蓼科
(Polygonaceae)沙拐枣属荒漠植物,落叶灌木,叶退
化为细鳞片状,当年生嫩枝呈绿色,含有叶绿体,成
为主要的碳同化器官,称为同化枝。广泛分布于亚
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全球共35种,中国有23
种,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区。具有抗风蚀、耐沙埋、耐沙割、抗干旱、耐贫瘠及
枝条茂密,萌蘖力强,根系发达等特性,能在极端严
酷的干旱荒漠区生长,是沙质荒漠的重要建群种之
一[5-7]。近几年,中国学者对沙拐枣属植物的研究
多集中在分类学[8-12]、分子生物学[13]、生态建设应
用及生理生态学[14-15]等方面,对该属植物同化枝解
剖结构的研究也已有报道[16-20],但都集中于较早时
期,并且针对该属不同种群间同化枝解剖结构比较
的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蒙古沙拐枣同化
枝解剖结构进行了抗旱性分析,以探讨其解剖结构
特征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蒙古
沙拐枣抗旱性进行比较,旨在为干旱环境下沙拐枣
的培育及优质种源筛选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012年8月初,随机选取武威(WW)、张掖(ZY)、
第34卷 第5期
2014年9月
中 国 沙 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Vol.34 No.5
Sep.2014
表1 采样点基本环境特征
Table 1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ing sites
种群 地理位置
海拔
/m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生境植被
WW 38.19°N,102.78°′E 1 442 -9.92 24.94 8.1 128.2
土壤为碱性沙土,主要植被有红砂,白
刺、沙拐枣、柠条、花棒等
ZY 39.24°N,99.95°E 1 397 -13.3 23.4 8.3 93.3
土壤为沙壤土,主要植被有白刺、红砂、
沙拐枣和珍珠等
JQ 39.95°N,98.84°E 1 295 -13.3 23.6 8.4 64.2
土壤为灰棕漠土,主要植被有红砂、白
刺、沙拐枣、梭梭、泡泡刺、沙枣、柽柳和
锁阳等
酒泉(JQ)3个地理种群当年正常生长的10株蒙古
沙拐枣采集同化枝顶端嫩枝,用解剖刀将新鲜同化
枝截成5mm的小段,当即投入FAA固定液(酒精
∶福尔马林∶冰醋酸=90∶5∶5)中进行固定,以保
证植物形态完整。
采样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用GPS定位记录,年
降雨量和年均气温气象数据由相关气象单位提供。
表1列出了本试验3个采样地点的基本环境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同化枝表皮气孔的测定
采用指甲油印迹法[21]对3个种群蒙古沙拐枣
同化枝表皮进行复制膜制片。将指甲油均匀涂在同
化枝表皮上,待指甲油干后用镊子轻轻将指甲油膜
层剥下,制片。每个材料观测5个典型视野中的气
孔数目,求平均值计算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宽度为
每个视野中10个气孔的平均值。
2.2.2 同化枝结构的测定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作同化枝横切面玻
片[22],切片厚度约为12μm,番红-固绿双重染色,中
性树胶封片,在Olympus-BH2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用 MvImage vc500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分别测量
同化枝直径、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气室切向
长、栅栏细胞径向长、栅栏细胞切向长、栅栏细胞密
度、维管束鞘细胞径向长、气孔长度、气孔宽度、气孔
密度、皮下纤维簇数、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
含晶细胞个数共15项指标。显微数据为3个重复
切片5个视野的平均值。
2.2.3 数据分析方法
所有 数 据 均 采 用 Microsoft Excel 2007 和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各个指标的大小和差异性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
析的方法筛选抗旱指标,应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
数值法算出各种群同化枝的多个抗旱性指标的综合
评判值[23]。
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U(xi)= (xi-xmin)/(xmax-xmin) (1)
式中:U(xi)为隶属函数值;xi为指标测定值;xmax、
xmin为某一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某一指标与
植物的抗旱性呈负相关,则用反隶属函数进行计算,
其公式如下:
U(xi)=1-(xi-xmin)/(xmax-xmin) (2)
3 结果与分析
3.1 同化枝解剖结构的特征
同化枝解剖横切面呈近圆形,具有花环结构,从
横切面上可以看到各个部分(图1)。表皮由一层排
列紧密的矩形细胞组成,细胞大小不等,细胞壁较
厚,其外壁尤厚,并被有一层较厚的角质膜。表皮细
胞有两种,与表皮下纤维素相对部分的表皮细胞呈
近正方形,其长轴沿纵向分布,这部分表皮上无气孔
分布。相邻的两纤维素之间的表皮细胞稍长,其长
轴沿横向分布,这部分表皮上有气孔分布(图1G)。
气孔略呈圆形,大小较均匀,气孔下分布有气室。气
孔由3个表皮细胞围绕,个别的由2个表皮细胞围
绕(图1A~C)。表皮下为一层近皮下细胞,排列疏
松,内含叶绿体,其间分布有8~10簇机械组织,呈
绿色。以内是一层形状细长的栅栏组织细胞,在横
断面上细胞径向伸长,排列紧密,无胞间隙。栅栏组
织以内是一圈单层砖形黏液细胞,排列十分紧密,内
含有叶绿体,整个组织成波浪形轮廓,也称维管束鞘
细胞[24]。紧靠这层细胞散生着一些含晶细胞,也有
少许含晶细胞分布于栅栏组织细胞中,其内含有一
个 大 晶 簇 (图 1H )。 方 形 细 胞 层 以
内为大型的薄壁细胞所充满。维管束不连续地成两
4921 中 国 沙 漠 第34卷
图1 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
Fig.1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ssimilating shoots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from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
Bs:维管束鞘;Ci:含晶细胞;Ep:表皮细胞;Pt:栅栏组织;St:气孔;Vb:维管束;Ws:贮水组织;Ph:韧皮部;Xy:木质部;Mt:
机械组织;Mc:黏液细胞;Ac:气室;A、D、G分别代表 WW种群;B、E、H分别代表ZY种群;C、F、I分别代表JQ种群
轮分布在薄壁组织中,均为外韧维管束。大维管束
外侧分布有机械组织,小维管束散布在维管束鞘细
胞和大维管束之间(图1D~F)。维管束周围的薄
壁细胞中充满黏液,染色很深,同化枝中央为髓部薄
壁细胞,较为发达,有较宽的髓射线(图1I)。
3.2 同化枝解剖结构的比较
3个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观测统计
数据见表2。直径大小顺序为ZY>WW>JQ,其中
ZY的最厚,为1 352.55μm,JQ的最薄,为1 097.75
μm。角质化外壁厚度不等,其平均厚度3.50~
4.32μm,JQ蒙古沙拐枣的角质化外壁最厚达4.32
μm,其次是ZY蒙古沙拐枣的3.80μm,最薄的是
WW 蒙古沙拐枣的3.50μm。3个种群蒙古沙拐枣
的气孔均不同程度下陷;各种群的气孔长度26.12
~33.05μm,其大小顺序为ZY>WW>JQ;气室径
向长最短的是 WW 的22.34μm,其次是 ZY 的
23.44μm,最长的是JQ的24.79μm;JQ蒙古沙拐
枣的气孔密度最大,为133个/100mm2,ZY蒙古沙
拐枣的气孔密度最小,为90个/100mm2,WW 蒙古
沙拐枣居中。栅栏组织为长柱形,WW 长为42.66
μm,ZY长为45.10μm,JQ长为43.92μm;长轴向
中心排列形成环栅型;JQ蒙古沙拐枣的栅栏细胞排
列的紧密程度高于其他2个种群沙拐枣。大维管束
个数与直径的比值和小维管束个数与直径的比值大
小顺序一致,为JQ>WW>ZY。维管束鞘细胞径
向长最长的是 ZY 的21.03μm,其次为 WW 的
26.96μm,最短的是JQ的26.45μm。3个种群中
机械组织即皮下纤维簇数 WW 的最多,ZY与JQ
一致。含晶细胞个数与直径的比值JQ的最大,为
9,WW 次之,为7,ZY最小,为6。
3.3 同化枝解剖结构指标与地理生态因子间关系
对同化枝直径、细胞角质化外壁厚等15个解剖
5921 第5期 赵小仙等: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表2 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特征值及方差分析
Table 2 Eigenvalues of assimilating shoots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Calligonummongolicum
from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 and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项 目
种 群
WW ZY JQ
F值
变异系数
/%
同化枝直径/μm 1 257.43±81.23 1 352.55±63.75 1 097.75±51.14 18.73** 10.12
细胞角质化外壁厚/μm 3.50±0.34 3.80±0.14 4.32±0.31 11.49** 11.26
气室径向长/μm 22.34±0.46 23.44±0.96 24.79±0.60 15.08** 5.21
气室切向长/μm 38.50±0.64 39.17±1.03 40.24±0.70 5.93* 2.68
栅栏细胞径向长/μm 42.66±0.71 45.10±0.89 43.92±0.58 13.56** 2.82
栅栏细胞切向长/μm 7.96±0.59 8.63±0.29 7.29±0.59 8.64** 9.27
栅栏细胞密度/(个/100μm) 12.73±0.51 11.98±0.33 13.53±0.69 10.69** 6.43
维管束鞘细胞径向长/μm 26.96±0.56 28.72±0.85 26.45±0.86 12.05** 4.49
气孔长度/μm 31.12±0.39 33.05±0.14 26.12±0.48 480.97** 10.11
气孔宽度/μm 12.21±0.21 17.22±0.45 12.17±0.32 363.65** 17.86
气孔密度/(个/100mm2) 122±4 90±2 133±4 214.52** 16.39
皮下纤维簇数/直径(个·mm-1) 10±0 8±0 8±0 44.96** 13.06
大维管束个数/直径(个·mm-1) 6±0 5±0 7±0 22.29** 13.98
小维管束个数/直径(个·mm-1) 7±0 6±0 9±0 76.21** 16.58
含晶细胞个数/直径(个·mm-1) 7±1 6±1 9±1 18.52** 22.46
注:数据为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差异极显著;* 表示差异显著。
表3 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指标与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matrix between traits of anatomical structure triats of assimilating shoot
and geo-ecological factors in Calligonum mongolicumfrom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
经度 纬度 海拔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均气温 年降水量
同化枝直径 -0.461 0.356 0.676** 0.126 0.022 -0.360 0.503
细胞角质化外壁厚 0.782** -0.745** -0.809** -0.630* -0.565* 0.747** -0.793**
气室径向长 0.833** -0.806** -0.835** -0.705** -0.644** 0.807** -0.840**
气室切向长 0.684** -0.655** -0.702** -0.558* -0.503 0.656** -0.693**
栅栏细胞径向长 0.505 -0.590* -0.262 -0.728** -0.771** 0.587* -0.465
栅栏细胞切向长 -0.306 0.208 0.519* -0.002 -0.094 -0.211 0.347
栅栏细胞密度 0.334 -0.232 -0.552* -0.014 0.081 0.236 -0.376
维管束鞘细胞径向长 -0.084 -0.027 0.344 -0.249 -0.340 0.023 0.132
气孔长度 -0.611* 0.500 0.833** 0.246 0.129 -0.503 0.656**
气孔宽度 0.104 -0.237 0.222 -0.491 -0.590* 0.233 -0.046
气孔密度 0.121 0.013 -0.433 0.282 0.393 -0.009 -0.178
皮下纤维簇数/直径 -0.888** 0.921** 0.740** 0.936** 0.921** -0.920** 0.868**
大维管束个数/直径 0.444 -0.336 -0.670** -0.098 0.008 0.339 -0.488
小维管束个数/直径 0.542* -0.429 -0.771** -0.177 -0.063 0.433 -0.587*
含晶细胞个数/直径 0.530* -0.432 -0.725** -0.209 -0.107 0.435 -0.570*
注: *表示0.05水平相关性显著;**表示0.01水平相关性极显著。
结构指标与其分布地地理生态因子进行双变量相关
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表3),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
室径向长以及皮下纤维簇数/直径都与地理生态因
子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年降水量为第一主导因子,
6921 中 国 沙 漠 第34卷
海拔居第二。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以及
气室切向长都与经度以及年均温呈显著的正相关,
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
向长、气室切向长、大维管束个数/直径、小维管束个
数/直径以及含晶细胞个数/直径都与海拔呈极显著
的负相关;气室径向长和栅栏细胞径向长都与1月
平均气温及7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这说
明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气室切向长以及
栅栏细胞径向长都随经度以及年均温的升高而升
高,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细胞角
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气室切向长、大维管束个
数/直径、小维管束个数/直径以及含晶细胞个数/直
径均有升高趋势;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
气室切向长、小维管束个数/直径以及含晶细胞个
数/直径都与年降水量呈显著地负相关,即随着年降
雨量的减少这些解剖结构的性状增大,符合植物抗
旱性的特点。
3.4 同化枝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3.4.1 同化枝抗旱性形态结构指标的筛选
不同的抗旱性结构定量指标在反映单因素的总
体差异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25]。方差分析结果(表
2)表明,所观测15项解剖结构指标中14项具有极
显著差异(p<0.01),只有气室切向长差异显著。
说明所选指标对3个种群都具有较高灵敏度,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作为评价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但是选取过多相关密切的指标不仅不利于揭示类型
还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26]。只有选择彼此独立且
有代表性的指标才能获得最优的方案,因此,采用主
成分分析对具有极显著差异的14项指标进行分析。
从表4得到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
83.519%,说明前2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
具有的信息。从表5可以看出,各指标对应于2个
主成分的载荷值具有极大差异。载荷值越大的指标
说明其对主成分的贡献越大,其典型性越强。第一
主成分的贡献率达61.185%,其中小维管束个数/
直径、大维管束个数/直径、气孔密度有较大的载荷
值,主要反映了同化枝疏导组织的结构特点。第2
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2.335%,其中栅栏细胞径向
长、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径向长有较大的载荷
值,反映了同化组织的结构特点(表5)。
3.4.2 同化枝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一般在一组指标中变异系数大的指标对分析结
果具有重要意义[26]。从表5可以看出,在第一主成
分中,小维管束个数/直径的载荷值及变异系数均比
大维管束个数/直径大,所以选择小维管束个数/直
径作为第一主成分的典型指标。第二主成分中,尽
管细胞角质化外壁厚的载荷值比栅栏细胞径向长的
略低,但其变异系数更大(表2),所以选择细胞角质
化外壁厚作为第二主成分的典型指标。这样经方差
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从原来15个指
标中筛选出了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切向长、皮下
纤维簇数/直径以及小维管束个数/直径4个指标作
为3个种群抗旱性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以上所筛
表4 主成分分析
Table 4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成分
初始特征值
特征值 方差百分比/% 方差累积值/%
因子提取结果
特征值 方差百分比/% 方差累积值/%
1 8.566 61.185 61.185 8.566 61.185 61.185
2 3.127 22.335 83.519 3.127 22.335 83.519
3 0.797 5.692 89.211
4 0.398 2.840 92.051
5 0.313 2.238 94.289
6 0.282 2.011 96.300
7 0.253 1.810 98.110
8 0.093 0.664 98.774
9 0.079 0.566 99.339
10 0.044 0.315 99.654
11 0.025 0.181 99.836
12 0.017 0.124 99.960
13 0.005 0.037 99.997
14 0.000 0.003 100.000
注: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
7921 第5期 赵小仙等: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表5 主成分载荷矩阵表
Table 5 Principal components matrix
指 标
主成分
1 2
同化枝直径 -0.915 -0.070
细胞角质化外壁厚 0.496 0.747
气室径向长 0.492 0.740
栅栏细胞径向长 -0.462 0.790
栅栏细胞切向长 -0.823 0.138
栅栏细胞密度 0.813 -0.110
维管束鞘细胞径向长 -0.819 0.319
气孔长度 -0.951 -0.233
气孔宽度 -0.832 0.485
气孔密度 0.909 -0.251
皮下纤维簇数/直径 -0.126 -0.925
大维管束个数/直径 0.922 0.038
小维管束个数/直径 0.957 0.133
含晶细胞个数/直径 0.901 0.180
注:因子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提取前两项主成分。
表6 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3个地理种群
蒙古沙拐枣抗旱性评价结果
Table 6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ce
capacity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from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 based on
Membership Function
种群 WW ZY JQ
细胞角质化外壁厚 0.40 0.57 0.62
气室径向长 0.45 0.47 0.43
皮下纤维簇数/直径 0.40 0.47 0.43
小维管束个数/直径 0.40 0.43 0.50
综合评价结果 0.45 0.52 0.53
抗旱性排序 1 2 3
选的抗旱指标,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公式1、2)对沙拐
枣不同种群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
3个种群沙拐枣的抗旱能力依次为JQ>ZY>WW。
4 讨论
形态特征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直接反映,不同
植物种对于干旱具有不同的形态适应对策。叶片是
植物体暴露在环境中最大面积的器官,在复杂的外
界环境中反应最为敏感,最容易适应环境而改变它
的形态和结构[27]。蒙古沙拐枣叶退化为细鳞片状,
当年生嫩枝呈绿色,含有叶绿体,成为主要的碳同化
器官,研究发现干旱情况最严重的JQ种群其同化
枝直径最小。蒙古沙拐枣当年生同化枝表皮细胞较
大,排列整齐紧密,一般认为[28]:较大的表皮细胞具
有贮水作用,对于增强水分的调节能力有一定意义,
这也是植物适应干旱的一种途径。研究表明,3个
地理种群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和年均温的升高,即干
旱程度的加剧,细胞角质化外壁增厚,气室变大,这
能有效减小水分散发,增加沙拐枣的抗旱性。厚的
角质层可以有效防止蒸腾失水,是反映植物抗旱能
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坚硬的角质层除有保水作
用外,还有机械支撑作用,使植株在水分供应不足
时,不会立即萎蔫[29];气孔深陷,具有孔下室,可造
成较湿的小环境,从而抑制蒸腾水分。同时,下陷的
气孔在减少光线辐射和水分散失方面有积极的作
用[30]。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通道与门
户,对植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都有重要影响。本研
究得出,蒙古沙拐枣通过缩小气孔并且增大其密度
来增强抗旱性。旱生植物的叶肉向着提高光合效能
方面发展,而高度发达的栅栏组织既可避免干旱地
区强烈光照对叶肉细胞的灼伤,又可以有效地利用
衍射光进行光合作用[31]。蒙古沙拐枣栅栏组织细
胞排列紧密,内含大量叶绿体,可代替退化的叶行使
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也就是说,栅栏组织越厚,
栅栏组织细胞越小,且排列越紧密,植物利用光能的
效率越高。观察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的栅栏组
织发现JQ种群的栅栏细胞排列最紧密。荒漠植物中
的含晶细胞被认为是其抗旱结构特征之一,含晶细胞
具有较高渗透势,在外界水分状况较好和导管中水分
输导良好时,吸收并保存水分;在外界环境干旱和导
管中水分输导受阻而不能正常供水分时,可以为其周
边细胞提供一个较为湿润的小环境,提高抗旱性[18]。
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内均散生着一些含
晶细胞,中部被大型薄壁细胞所充满,其周围染色很
深的为黏液细胞。薄壁细胞中丰富的单宁、淀粉等物
质提高了叶片的保水能力。陈庆诚等[32]认为,黏液
物质的存在,增大了细胞的渗透势,从而提高了细胞
的吸水能力。Yang等[33]认为黏液细胞具有保水能
力,从而为其周围的细胞提供一个较湿的环境。
通常认为,同化枝的角质层越厚,表皮层越发
达,栅栏组织越厚且排列紧密,气孔数目越多,抗旱
性越强[34];但是,植物的抗旱性是多指标交互作用
的结果,需要进行综合性筛选分析,才能得出相对科
学的抗旱性比较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
种群都具有很强的抗旱性,然而仅根据各项单一指
标对3个种群蒙古沙拐枣材料进行排序的结果并不
一致。按照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对
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进行抗旱
指标筛选,细胞角质化外壁厚、气室切向长、皮下纤
维簇数/直径以及小维管束个数/直径作为抗旱指标
8921 中 国 沙 漠 第34卷
通过隶属函数法对3个不同地理种群沙拐枣的抗旱
性进行排序,发现JQ种群的抗旱性最强,ZY次之,
WW 最弱。可以看出,水分条件越差的地区植物的
抗旱性越强,这是植物通过自身生理调节对外部环
境条件产生适应的结果。这与常英俏等[35]对3种
观赏灌木在不同水分含量胁迫下抗旱性评价结果一
致,即抗旱性均随水分含量胁迫的增强而增强。董
建芳等[26]通过对内蒙古6种沙生柳树叶片的解剖
结构进行抗旱性分析也得出:越是生长在环境条件
较差的地方,其抗旱性相对来说也越强;而生长在环
境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其抗旱性相对来说较低。
种培芳等[36]以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红砂、白刺和
沙拐枣为材料,通过对自然干旱条件下3种荒漠植
物的光合特性、荧光特性、水分生理、相关代谢物质
的变化、酶活性变化以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研究,得
出水分条件越差得地区植物的抗旱性越强,不同地
区沙拐枣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酒泉金塔>武威民勤
>张掖临泽。与本研究抗旱排序结果不一致,但都
是随着水分条件的降低其抗旱性增强,这与实验当
年的环境气候因子不同有关。邱真静等[37]采用
PEG模拟胁迫法对不同种源沙拐枣进行抗旱性分
析发现,3个种源沙拐枣抗旱性顺序为武威>张掖
>酒泉。本试验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解释了不同
种群沙拐枣抗旱能力的差异,结果与其有出入,可见
植物对干旱条件的反映在生理生化和形态解剖构造
上有所不同,因此考虑进一步将两者结合起来去评
价其抗旱性。
同化枝的解剖结构特征虽是反映植物抗旱性的
重要方面,但抗旱性是植物在长期复杂的生态环境
中形成的适应性机制,是植物从形态解剖构造、水分
生理生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到组织细胞、光合器
官乃至原生质结构特点的综合反映[38],因此,要正
确评价植物的抗旱性,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一
般来说,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它们首先通过保持
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丧失来维持体内的水分平
衡[39-41]。进而通过渗透调节和细胞壁的弹性变化
来保持一定的膨压,以提供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继续
生长的物质力量。由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保持
膨压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植物最终的耐旱能力
还是取决于植物原生质的耐旱能力[42]。所以,从更
微观的角度(细胞的超微结构、遗传基因等)去探讨
植物的耐旱性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Kramer P J,Kozlowski T T.Physiology of woody plants[M].
Orlando,Sweden:Academic Press,1979.
[2] 公维昌,庄丽,赵文勤,等.多枝柽柳与梭梭光合器官形态解剖
结构的生态适应性[J].中国沙漠,2011,31(1):129-136.
[3] 康萨如拉,牛建明,张庆,等.短花针茅叶片解剖结构及与气候
因子的关系[J].草业学报,2013,22(1):77-86.
[4] 王勋陵,王静.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M].兰州:兰州大学出
版社,1989:57-87.
[5] 毛祖美.中国植物志·第25卷(1)[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18-133.
[6] Bao B J,Grabovskaya-Borodina A E.Flora of China[M].Bei-
jing:Beijing Science Press,2003:325-329.
[7] 张佃民,毛祖美.新疆的沙拐枣灌木荒漠[J].干旱区研究,
1989,2:13-18.
[8] 康晓珊,张永智,潘伯荣.沙拐枣属(CalligonumL.)分类学研
究进展[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454-
459.
[9] 康晓珊,张永智,潘伯荣,等.不同地区精河沙拐枣居群果实形
态差异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6):1213-1221.
[10] 吕伟东.沙拐枣属植物分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1
-44.
[11] 师玮,潘伯荣,段士民,等.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
cum)与其相关种的果实形态差异性分析[J].中国沙漠,2011,
31(1):121-128.
[12] 李得禄,王继和,马全林.沙拐枣属植物果实性状的数值分类
研究[J].中国沙漠,2009,29(4):718-722.
[13] 晋玲,李鸣,张勇,等.沙拐枣属(CalligonumL.)7种植物总
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鉴定[J].中国沙漠,2007,27(3):466
-468.
[14] 闫海龙,张希明,梁少民,等.地下水埋深及水质对塔克拉玛干
沙拐枣气体交换特性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0,30(5):1146
-1152.
[15] 梁少民,张希明,曾凡江,等.沙漠腹地乔木状沙拐枣对灌水量
的生理生态响应[J].中国沙漠,2010,30(6):1348-1353.
[16] 李正理,李荣教.我国甘肃九种旱生植物同化枝的解剖观察
[J].植物学报,1981,23(3):181-185.
[17] 李银芳,杨戈.头状沙拐枣的解剖学和水分生理特征[J].干旱
区研究,1991,4:33-37.
[18] 严巧娣,苏培玺,陈宏彬,等.五种C4荒漠植物光合器官中含
晶细胞的比较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4):873-
882.
[19] 齐月,潘伯荣.沙拐枣属植物同化枝和子叶的解剖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0,30(3):512-518.
[20] 刘惠兰,马德滋.蒙古沙拐枣同化枝的解剖观察[J].植物学通
报,1985,3(1):15-16.
[21] 赵金花,李青丰.内蒙古荒漠草原三种野生葱属植物解剖结构
的抗旱性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
(2):201-207.
[22] 周仪.植物形态解剖实验(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3:37-68.
[23] 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
大学出版社,2000:37-52.
[24] 苏培玺,安黎哲,马瑞君,等.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的花环结
9921 第5期 赵小仙等:3个地理种群蒙古沙拐枣同化枝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比较
构及C4光合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7.
[25] 公维昌,庄丽,赵文勤,等.两种盐生植物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
性[J].生态学报,2009,29(12):6764-6771.
[26] 董建芳,李春红,刘果厚,等.内蒙古6种沙生柳树叶片解剖结
构的抗旱性分析[J].中国沙漠,2009,29(3):480-484.
[27] 侯艳伟,王迎春,杨持,等.绵刺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内部解
剖结构特征的研究[J].中国沙漠,2006,26(2):254-258.
[28] 王慧娟.干旱胁迫对刚毛柽柳当年生同化枝形态解剖结构及
蛋白质的影响[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9] 林植芳,林桂珠.鼎湖山植物叶片的一些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
构特征[J].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1989,(5):101
-107.
[30] 张道远,张娟,谭敦炎,等.国产柽柳科3属6种植物营养枝的
解剖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3):382-388.
[31] 燕玲,李红,贺晓,等.阿拉善地区9种珍稀濒危植物营养器官
生态解剖观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0,21(3):65-
71.
[32] 陈庆诚,孙仰文,张国梁.疏勒河中下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
-结构特性的初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61,(2):61-
69.
[33] Yang G,Wang G.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Xeromorphic
Structures of Some Plants in Xinjiang.Utilization and Devel-
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Lands
[M].Beijing,China:SciencePress,1989:79-84.
[34]Jacqueline R,England,Peter M.Attiwil.Changes in leaf mor-
phology and anatomy with tree age and height in the species,
Eucalyptu regnans F.Muel[J].Trees Structure and Func-
tion,2006,20:79-90.
[35] 常英俏,徐文远,穆立蔷,等.旱胁迫对3种观赏灌木叶片解剖
结构的影响及抗旱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
(3):36-40.
[36]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
评价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
[37] 邱真静,李毅,种培芳,等.基于PEG胁迫响应的不同地理种
源沙拐枣抗旱性评价[J].中国沙漠,2011,31(5):1231-
1237.
[38] 王勋陵,马骥.从旱生植物叶结构探讨其生态适应的多样性
[J].生态学报,1999,19(6):787-792.
[39] 蒋志荣.沙冬青抗旱机理的探讨[J].中国沙漠,2000,20(1):
71-74.
[40] 蒲光兰,袁大刚,胡学华,等.土壤干旱胁迫对3个杏树品种生
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4):375-
379.
[41] 张国盛.干旱、半干旱地区乔灌木树种耐旱性及林地水分动态
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0,20(4):363-368.
[42] 李爱平,王晓江,杨小玉,等.库不齐沙漠几种沙生灌木叶片解
剖结构耐旱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6):1405-
1409.
Drought Resistance Analysis Based on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ssimilating Shoots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
from Three Geographic Populations
Zhao Xiaoxian,Li Yi,Su Shiping,Bai Xiao
(College of Forestr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assimilating shoots of Calligonum mongolicum from three geo-
graphic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habitats under precipitation gradient from east to west along the Hexi Corri-
dor,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with the paraffin-section method.The 15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es such as the diameter of assimilating shoots and the thickness of cuticles were
measured,the variance,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inde-
xes,the drought resistance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by membership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similating shoots of the populations tested had the typical xeromorphic structure.this was the
result of long term adaptibility to the arid environment of plateau.14 index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pulations(p<0.01),and 4 typical xeromorphic indexes which were thickness of cuticles,thickness
of air chamber,the ratio of fibre cluster numbers under epidermal cel to diameter of assimilating shoots and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smal vascular bundle to diameter of assimilating shoots were selec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C.mongolicum,
drought resistance was enhanced with the loss of the moisture condition with the order of Jiuquan>Zhangye
>Wuwei.
Key words:Calligonum mongolicum;assimilating shoots;anatomical structure;drought resistance
0031 中 国 沙 漠 第3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