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梓树的籽播育苗试验



全 文 :梓树的籽播育苗试验
王彦庆
(银川市园林科研所 ,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论述了梓树的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和育苗方法及苗期管理措施。
关键词:梓树; 育苗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04X(2004)02-0005-02
  梓树(Catalpa ovata Don)又名黄花树 、木角豆 、梓楸 , 紫葳
科落叶大乔木 ,叶大浓荫 , 是一种很好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
银川市中山公园 、西夏公园有数十株成龄树 , 胸径 20 ~
30cm ,高 10m ,长势健壮。区内一些地方也有零星栽种 ,但没
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我市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局系
统近三年来大量引进梓树成品苗进行栽植 ,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我所自 2001年春季开始进行了梓树籽播育苗试验。
1 梓树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1.1 形态特征
梓树高达 10~ 15m;树冠宽阔 , 枝条开展;树皮灰色或灰
褐色 ,浅纵裂或有片剥落;嫩枝和叶柄被毛并有粘质 , 叶卵圆
形 ,长宽近相等 , 长 10 ~ 20cm , 先端急尖 , 基部心形或近圆
形 ,全缘或 3~ 5 浅裂;圆锥花序 , 花冠淡黄色或黄白色 , 内有
紫色斑点。果长 20~ 30cm , 经冬不落 ,果形似豇豆;种子长 8
~ 10mm ,两端有纤维状毛。花期 5~ 6 月 , 果 9~ 11 月成熟。
梓树主根长 ,深根性。分布地:东北 、华北 , 南至广东北部 , 西
北至陕西 、甘肃 、新疆 , 西南至四川;多为行道树或“四旁”绿
化树种。
收稿日期:2002-12-15
表 1  BN-2 型增高剂对元帅苹果果形及品质的影响
处理 单果重(g)
纵径
(cm)
横径
(cm)
果形指数
L/D
果形整齐率
(%)
硬度
(kg/ cm2)
糖度
(%)
着色度
(%)
果形指数
增 加 值
(%)
CK 128.0 6.12 6.55 0.934 80 8.39 11.79 65.5 0
处理(喷 1次药) 141.9 6.631 6.896 0.962 73.3 9.17 12.36 78.2 3
处理(喷 2次药) 134.7 6.492 6.767 0.950 80 8.43 12.57 73 2.7
  注:样本数为 30。
表 2  不同类型果袋对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测定项目
双 层 果 实 袋
6月 15日套袋
 9月 16日
 除袋
 9月 24日
 除袋
6月 25日套袋
 9月 16日
 除袋
 9月 24日
 除袋
单 层 果 实 袋
6月 15日套袋
 9月 16日
 除袋
 9月 24日
 除袋
6月 25日套袋
 9月 16日
 除袋
 9月 24日
 除袋
处理
固形物(%) 12.07 11.59 / 12.38 13.15 12.84 / 13.46
硬度(kg/ cm2) 7.82 7.74 / 7.48 8 8.36 / 7.4
对照
固形物(%) 13.32 12.82 / 13.58 12.53 13.04 / 13.62
硬度(kg/ cm2) 8.4 8.34 / 7.96 8.16 86 / 7.564
物含量 ,净增 1%。
不同除袋时间 , 明显影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以 9
月 16日除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
4 小结
4.1 BN-2 型增高剂可明显提高元帅苹果果形指数 , 但这
项措施应与适时灌水与疏果相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4.2 果实套袋可明显改善果实着色 , 若将套袋和铺反光膜
结合起来 ,即可弥补因套袋而引起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降低
的缺点。 责任编辑:褚庆芳
5 宁夏农林科技                               2004 年第 2期  
1.2 生态习性
梓树喜光 ,适应温带地区 , 在暖热气候下生长不良 ,喜深
厚肥沃 、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 , 不耐干瘠。抗盐碱 ,在轻盐碱
土上能够生长 ,多为种子繁殖 , 也可根蘖或萌条繁殖。
2 引种过程(时间及地点)
2001年我们购进梓树成品苗时 , 带回了 100g 种子 ,试着
播了几行 ,出苗情况一般 , 当年得到 105cm 高的苗子 ,为了解
小苗抗寒性 ,冬灌前将大部分小苗挖出假植 ,小部分(100 棵
左右)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2002 年春观察苗木虽过了冬 , 但
苗木上部有 20cm 左右的干梢现象(由于牲畜和一些人为破
坏 ,加上没有重视 , 这批苗只剩下了十几棵)。 2002 年秋末 ,
这十几株苗子的高度达到 1.7m , 地径 1.6cm。 2002 年春 , 我
们从陕西杨凌 、西安市购进了 6.5kg纯净种子 , 进行了大田
播种 ,行距为 30cm , 当年苗高 1.2m 以上。
3 育苗
3.1 育苗地选择
圃地要求地势平坦 ,背风向阳 , 有良好的灌溉条件 ,土层
深厚 、肥沃中性 、排水良好的壤土。
3.2 播种地情况
3.2.1 播种地位于银川市长庆石油城燕鸽湖基地西侧。
3.2.2 试验地长宽为 28m×10m ,土质为粘土 ,耕种多年 , 肥
力上佳 , pH 值为 7.8 , 盐分含量为 0.98g/kg。
3.3 整地作床
圃地上一年进行了秋翻 , 灌足了冬水 ,同时在秋翻时施
了一架子车约 400kg 有机肥 , 2002 年春又施了 20kg 磷酸二
铵 , 10kg高效复合肥 ,同时用敌克松 、锌拌磷进行了土壤消毒
杀菌灭虫处理。
育苗坪床宽约 1.0m , 床间距约 20cm , 床高约 8cm , 苗床
为南北向 , 做床时间比播种早 1天为宜 , 或做床与种子催芽
同步为宜 ,床面要轻压实 、平整。
3.4 种子处理
为了使种子发芽整齐而快 , 在播种前 2 天进行消毒催
芽 ,具体方法是将种子盛在盆中 , 用 0.5%KMn04 溶液浸种
15min后捞出 , 用清水冲洗 3 次 , 然后将种子放入 30℃温水
中浸种 24h捞出 ,稍晾去水份 , 将种子与细沙混拌 , 比例为种
子∶沙为 1∶2(因为梓树种子细小 , 且两端有纤维状细绒毛 ,
浸水后沾手 ,拌沙有利于播种方便和均匀),拌沙后即可进行
播种。
3.5 播种
时间为2002 年 4月 10 日上午。方法:条播 , 用平口小锄
(口宽约 4cm)轻轻的将床面划成小沟槽 , 深约 1.5cm , 沟距
30cm。用手将拌沙后的种子均匀地撒于小沟内 ,上覆过筛后
的细土(土里拌有少量的高效复合肥), 厚约 0.5cm , 以微埋
为宜 ,然后用小木板轻拍压实。 播量 200g/ 100m2 为宜 , 播后
立即进行地表覆膜 ,膜离地表有 10cm 高即可(可在地表散放
木头段 、立起砖头撑起薄膜), 覆膜后又恐光线过强 , 上面又
放了一层遮光率为 60%的遮阳网 , 在保持床面湿润的情况
下 10天即可出苗。
3.6 苗期管理
2002年 4 月21日 , 在傍晚撤去膜 ,保留遮阳网 , 又经过 7
天撤去遮阳网。
3.6.1 出苗后的管理
撤去遮阳网后 ,发现土表缺水立即进行第一次灌水 , 灌
水前在苗行中间撒了少量的高效复合肥 ,然后用平口锄将地
表翻了 2cm 深 , 行间稍深约 4cm。这次在灌水时进行了第一
次间苗 ,拔除了过密处的一些小弱苗。以后在 5 月中旬进行
了第二次灌水 , 由于 5 月份银川地区干旱 、无雨 、高温 , 5 月
下旬又灌了第三次水 , 结合这两次灌水施肥 , 进一步的间除
弱小有病 、受虫害 、机械人为损伤的小苗。在 5 月底测得苗
高 15cm 左右。 在整个 5 ~ 6 月份 , 由于苗小灌水时不能涝
苗 ,灌水间隔一般掌握在 10 ~ 15天左右 1 次(由于 6 月初银
川降了几日雨 ,整个 6 月上旬没有灌水)。
3.6.2 追肥
5 、6、7三个月以促进苗木高生长为主 , 追肥时以 N、P 肥
为主 ,如尿素 、过磷酸钙 、高效复合肥等都可追施 , 7 月底追
施了最后一次磷酸二铵高效肥 , 以后为防止秋季苗徒长 , 秋
梢不能很好的木质化 ,再没有追肥 。追肥的方法是将尿素撒
于行间灌水即可 ,如果追施高效复合肥(颗粒状)、磷酸二铵
等 ,撒肥后要将肥粒用锄头轻刨于土中。至 9 月 10 日测得
苗高 1.1m ,长势健壮。
3.6.3 病虫害防治
在整个生长期中几乎没有发现过什么病害 , 这与早期的
积极预防分不开。在防病虫害方面 ,我们都以预防为主 , 多
施以多菌灵 、乐果 、杀螨尽。尤其在雨后天晴 ,立即用多菌灵
800倍液喷施 , 以防病菌突然侵入。梓树幼苗病害主要有褐
斑病 、立枯病 , 虫害为蚜虫 ,地下害虫主要以蝼蛄居多。
此次育苗 ,有得有失。育苗前 , 由于土地的原因 ,将梓树
种子分成两份 ,两地土质肥力相当 。另一处育苗地也经过了
同样精细的整地 ,只是没有做高床 ,播后没有遮光保湿 , 且播
得过深 ,造成出苗率不到 10%。后翻开土表细究 , 部分种子
吸胀后由于天气干燥土表失水 , 引起种子失水死亡 , 相当一
部分种子长出 1.5cm 长芽时还没有顶出土表 , 结果也死亡 ,
出来的那一部分种子也只是借助了早春播种后一次很小降
水。到 10 月 15 日 , 测得当年苗高 130cm 以上(附表), 高的
已达 140cm ,且苗木十分健壮。
附表  梓树播种 、出苗时间 (2002)年
供种地点 播种时间 破土时间(10%)
出苗时间
(80%~ 90%) 当年苗高
陕西杨凌 4月 10日 4月 17日 4月 20日 130cm以上
责任编辑:褚庆芳
6   2004 年第 2期                               宁夏农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