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梓树古今考



全 文 :15 9 9 年 9 月
第6 1 卷 第 3期
鞍 山师范学院学报 ( 综合版 )
JO um a l o f An
。卜a n yo m a 扮C o l le 召, ( S y n t卜
e r云e ) V o l . 1 6
19 9 5
N 0
.
3
梓 树 古 今 考
陶 炎
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对乔木就有分类的记录 , 例如甲骨文中有桑 、 竹 、 栗 、 柏 、 榆 、 栋等
字 。 西周时期就有植树的记载 , 《诗经 》 中记载的乔木和灌木约有三十多种 , 其中 “梓 ” 树几
次出现 , 说明梓树在黄河流域已广为栽培 , 并和人民群众的生产 、 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
《诗经 、 小雅 、 小 》 有 “ 惟桑与梓 , 必恭敬上 ” 。 《诗经 、 郎风 、 定之方中 》 有 “ 树之棒栗 ,
椅 、 桐 、 梓 、 漆 ” 。 等 , 说明梓树作为家屋住宅常栽的树种 , 所以古人称故乡或乡里为 “ 桑
梓 ” , 或 “ 梓里 ” , 古时桑树为穿衣之源 , 桑与梓并重 , 可知梓树栽植之重要 。 古时桑梓又比
喻父母 , 可见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中 , 桑梓和父母一样受到尊敬 。
梓树作为古代人工植树的最早树种之一 , 广栽于住宅 、 庭院和乡里 , 因易于成活 , 生长
较快 , 既能美化环境又有实用价值 , 所以西周 、 秦汉之时 , 梓树是曾被统治阶级和广大群众
所重视并极力推广的树种 .
由于时代的限制 , 当时梓树是包括 “ 揪 ” 树在内的统称 。 约在西汉前后 , 才出现揪树的
名称 , 梓和揪实为同科树种 。 梓树的拉 T 文为 aC t a l p a o r a t a OD n , 揪树为 c a t a lp a b u n g e i e · A ,
M ey
, 同属于紫蔽科梓树属 。 梓树又称 “ 在揪 ” “ 河揪 ” , 揪树又称 “ 梓桐 ” “ 金揪 ” “ 金丝揪 ” ,
皆为同属异种 。 中国古籍记载中先有 “ 梓 ” 后有 “ 揪 ” , 故 《诗经 》 中的梓树乃包括揪树在内
的总名 。
梓与揪都是实用价值广泛的落叶乔木 , 材质优良 , 纹理通直 , 不翘不裂 , 耐腐耐湿 , 是
建筑 、 家俱 、 器具用的上等材料 . 古人往往以梓材当作木材的通称 , 故称木工为 “ 梓匠 ” 、
“ 梓人 ” . 《考工记 》 : “ 攻木之七 , 轮 、 舆 、 弓 , 庐 、 匠 、 车 、 梓 ” 。① 《仪礼 , 大射 》 有 : “ 工人
士梓人 , 升自北阶两楹之间 。 ” 并注 : “ 工人士 , 梓人 , 皆司空之属 ” 。 ⑧所以古时称攻木之工七 ,
其一为梓人 , 专造乐器悬架 (荀董) 饮器 、 侯 (箭靶 ) 等 。 故旧时称建筑师为梓人 . : 唐柳宗
元 《柳先生集 》 十七 《梓人傅 》 : “ 裴封叔之弟在光德里 , 有梓人款其门 , 顾庸哄宇而处焉 。 ” ④
又 《墨子节用 》 中 : “ 凡天下群百工 , … …陶冶梓匠 、 使各从事其所能 。 ” 《新唐书百官志 》 三 :
“ 左校署… …掌梓匠之事 。 ” 二都说明 “ 梓匠 ” 、 “ 梓人 ” 为木工的古称 , 也可见梓树作为木材加
工制造生产生活用品的普及性和代表性 .
梓树之木材还可制做统治阶级之棺木 , 称为 “ 梓器 ” , 皇族制造的棺木称 “ 梓宫 ” 。 《汉
书 》 (霍光傅 ) : “ 踢金钱 , 增絮 , 绣被百领 , 衣十五筐 , 壁珠班玉衣 , 梓宫 , 便房 , 黄肠题凑
各一具 , … … 皆如乘舆制度 ” 。。 《文选 》 : “ 敬皇后梓官 , 启自先荃 , 时附于某陵 ” , ⑦就说明贵
为帝后的棺材也使用梓木 , 可见梓木的使用已久 , 属于上等木材 .
梓 木又可做印刷刻板 。 木板印刷 , 最初从梓木制做 , 故称 “ 梓板 ” , 刻出付印也称 “ 付
梓 ” 、 “ 梓行 ” . 明朝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之书簇 : “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 , 此希有功德也 , 刻成 ,
一 1 7 一
幸惠寄一部 ” 。 : 至今印也引用 “ 付梓 ” 这个典故 .
梓树形态雄伟 , 端壮美观 , 古来以为木莫良于梓 , 用途广泛 , 《齐民要术 》 中记述其用途
时说 : “ 车板 、 盘盒 、 乐器 、 所在任用 , 以为棺材 , 胜于松柏 . ” 。有人称揪树为 “ 树中之王 、 木
材之首 ” . 长洪马王堆出土的一号汉墓 , 其中的棺材就是揪木所制成 。 虽经二千多年的土埋水
浸 , 外面漆皮脱落 , 但内部木质仍完整鲜艳 。 , 此外 , 梓或揪 , 其叶 、 树皮 、 种子 , 皆可入药 ,
《本草拾遗 》 : “ 揪木皮苦味 , 小寒 、 无毒 、 主吐逆 、 杀三虫及皮肤虫 . 煎膏粘傅恶疮 、 疽痰 、
臃肿 、 疮 、 野鸡病 , 除脓血 、 生肌虎 、 长筋骨 . ” 。 《救荒本草 》 云 : “ 叶类梧桐叶而薄小 , 叶
梢作三角尖叉 。 开白花 、 味甘 , 采花烧熟 , 油盐调食及将花晒干 , 或烧或炒 、 皆可食 ” 。 。 因此
说揪树之叶 、 皮 、 种子皆可治病 , 花可炒食 , 可以度荒 , 叶子又能喂猪 。 实为优等落叶乔木 。
现代科学还证明 , 其花还能提取芳香油 , 揪树能抗二氧化硫 , 氛气等有毒气体 , 并有较强的
吸滞灰尘和粉尘的能力 , 所以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 具有改善环境 、 净化空气的功能 。
综上所述 , 梓树 , 也包括揪树 , 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的乔木之一 , 更是最早利用其木材
做为器具 、 建筑等的上等材料 , 而且家屋宅旁又 多一种植梓树美化庭院 , 留传子孙 , 所 以梓
树是中国厚产的乡土树种 , 又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乔木 .
中国古籍中对植物形态分类发明较早 , 并且大部分定性准确 . 但也有不少错误在所难免 .
在梓与揪的一些注释中 , 有些不妥之处 , 本文提出商榷 .
先秦古籍 《尔雅 》 中 “ 释木 ” 一章 , 将 “ 椅梓 ” 并列 , 晋郭璞注本 “ 即揪 。 ” 。 现代分类学
已清楚的说明 , 梓为 “ 紫蔗科 ” , 椅为 “ 大风子科 ” 并非同科植物 , 这是分类的失误 。 但是
“ 梓 ” 与 “ 揪 ” 确属同科植物 , 而最早出现的 “ 梓 ” , 应包括 “ 揪” 在内 , 为同属异种 . 古文
字 中 “ 就 ” 和 “权 ” 都是 “ 揪 ” 的别名 . 东汉许懊 《说文解字 》 中说 “ 揪 、 梓也 , , 栩 , 橄也 ; ”
是对的 , 但 《说文就 》 中又说 “ 椅 、 梓也气 。 这是受 《尔雅 》 的影响所发生的错误 . 郭注 《尔
雅 》 “ 引春秋傅曰… …揪栩同物异名 , 小叶者名栩 , 大叶者名揪 , 今则通名 , 小叶者为揪 , 大
叶如桐叶者为栩揪矣。 ” 。 又说 “ 就与栩同字之 ” . 。 因此说 , “ 揪 ” 、 “栩 ” 、 “ 就 ” 在古树名中皆
为 “ 揪树 ” , 但 “ 椅 ” 确是大风学科的乔木 , 与 “ 梓 、 揪 ” 毫无关系 .
《尔雅 》 中又说 “ 槐小叶曰就 ” , 郭注云 : “ 槐当为袱 , 揪细叶者为枕 ” , 。 这很显然又出现
一处错误 , “ 槐 ” 树乃 “ 豆科植物” , 槐与揪毫无联系 , 应与纠正 。
《诗经 》 : “ 北山有被 ” . 。 这个 “ 被 ” 字 , “ 陆矶 《疏 》 云 : “ 揪属 , 其树叶木理如揪 , 山揪
之异者 , 今人谓之苦揪 , 湿时脆 , 燥时坚 。 今永昌又谓鼠梓 , 汉人谓之核 ” 。 。 故古字 “核 ” , 应
是揪树的别种 . 因此说梓与锹 , 在春秋战国之时虽然以 “ 梓 ” 概括为总称 , 但梓与揪 , 都为
同属异种 , 形状大同小异 , 故有多种名称的出现 。 正如 《齐民要术 》 云 : “ 揪梓二木相类 , 白
色有角者名为梓 , 似揪有角者名为角揪 , 或名子揪 , 黄色无子者为柳揪 , 无人见其色黄 , 呼
为荆黄揪也 . 、
现代科学植物分类中 , 紫蔗科 , 梓属这个家族中共有十三名成员 , 我国原产地有五种 , 古
树中名为 “ 梓 ” 、 “ 橄 ” 、 “ 枕 ” 、 “栩” 、 “核 ” 等皆为梓属的异名 .
梓和揪是我国乔木中的宝贵财富 , 但在历尽数千载的沧桑巨变中 , 目前全国各地只有零
星的分布 , 在众多乔木树种中已居于次要地位 , 数量少又分布不均 , 完全失去了古昔的光彩
形象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 古时对珍贵树木不加保护 , 任意砍伐 . 秦汉以前 , 梓和揪广栽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 , 四川等地也有广泛分布 。 中原地带更是原产地的乡土树种 , 但遭到砍伐破坏
一 1 8 一
的也最早 。 由于梓和揪的木质甚佳 , 有多种用途 , 所以在人 口 日繁 , 日用器物增多的情况下 、
受到刀斧之祸在所难免 。 《庄子 》 : “ 宋有荆氏者宜揪 、 柏 、 桑 , 其拱把而上者 , 求狙猿之栽者 ,
斩之 ; 三围四围 , 求高名之丽者 , 斩之 : 七围八围 , 贵人富商之家 , 求禅傍 (整块棺木 ) 者 ,
斩之 . 故未终其天年 , 而中道之夭于斧斤 , 此材之患也 . ” 。 此言是否出于庄子之口 , 姑且勿论 ,
但确反映了当时揪树被砍伐的真实破坏情况 。 中原地区又连年战乱 , 战火焚毁以及人民日常
的需要 , 所以梓与揪只能 日益减少 , 大约在两汉时期 , 梓与揪的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
另一个重要原因 , 笔者认为中国西周时期 , 尚处于奴隶社会 , 梓与揪树体高大雄伟 , 宜
于在奴隶主庄园内栽植 。 而到西汉之后 , 进入封建社会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农
家小户不宜栽值这种高大的乔木 , 种植枣 、 栗以及杨 、 柳较多 , 梓与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只
在个别地方因用材的需要才有以栽植 。 所以晋魏之后 , 古树名称中很少有 “ 梓 、 揪 ” 的出现 ,
只有 “ 揪 ” 作为行道树的记载 , 但也不多见 .
据 《史记 · 贷殖列傅 》 记载 : “ 江南出桐 、 梓 、 姜 、 桂 ” , “ 山居千章之材 , 安 邑千树枣 ;
燕秦千树栗 ; 蜀 、 汉 , 汉陵千树橘 ; 淮北 、 常山已南 , 河济之间千树揪 ; 陈夏千亩漆 , 齐鲁
千亩桑麻 ; 渭川千亩竹 : — 此其人 皆与千户候等 。 、 这也说明汉朝时 , 江南一带尚有 “ 梓 ”树的分布 , 而北方河济之间 , 也有连片的揪树 , 千亩揪等于千户侯 , 可见揪树价值之高 , 也
说明只有富贵之家 , 才有栽植揪树的能力 。
四川地区也是 “ 梓 ” 树集中分布区 , 现在四川省梓渔县 , 为汉元鼎元年 (公元 1 16 年 ) 置
“ 以地依梓林而枕握水而得名 . 、 四川省三台县 , 旧名梓州 “ 以其地名推论古时也是以产梓树
而得名 , 以两地 皆位于川北一带 , 说明古时该地梓树甚多 。 其破坏时间 , 应晚于中原地区 , 大
约在唐宋之时 , 因为中国经济中心逐步南移 , 四川在唐末已有很多书坊 , 并为出版业的中心 。
到了五代 , 中原鼎沸 , 而蜀中 “ 祀梓如林 , 桑麻如线 ” , 依然是太平景象 。 , 刻版印书业的发达 ,
需要梓木甚多 , 大概川北之梓林皆毁于这个时期 . 同时农垦毁林也是原因之一 , 唐朝诗人岑
参 自梓州到利州 (今广元 ) 道中诗 , 有 “ 水种新秧被 , 山田正烧 ’ 、 的诗句 , 也说明焚毁林
木的严重程度 .
唐宋之时 , 梓树和揪树在中国各地 日渐稀少 , 这也和江南原始林区之开发 , 楠木等优质
木材能制造棺木和家俱 , 南北贸易交往 , 物质交流有密切关系 。 所以梓树和揪树 , 材质虽好 ,
在人多地少的北方 , 又经常经历战争动乱的干扰 , 就无人再去大片经营栽植 , 这种树种逐渐
减少是必然的结果 。
现在河南省新野县的 “ 晋揪 ” 古树和山西 省闻喜 、 乡宁 、 蒲县 、 石楼 、 介休 、 太谷 、 愉
次 、 交城 、 阳曲 、 定襄 、 代县 、 五台等县都还保存七 、 八百年到上千前的古揪 。 : 当是唐 、 宋
时的遗物 , 十分珍贵 , 是祖国宝贵的文物遗产 .
共和国成立之后 , 梓树和揪树栽植虽不多 , 但也分布于黄河 、 长江流域 , 北自辽东 , 南
至贵州等地皆有之 , 特别是揪树在西北的陕西 、 甘肃等省生长 良好 。 同时又由国外引进新种 ,
试种成功 。
梓和揪为中国原产的古老树种 , 对中国古代文化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 在新中国的林业建
设中 , 应把这个优良乡土树种摆到应有的位置 , 发扬它的优势 , 在绿化神州大地 , 改变树种
结构 , 改善生态环境中 , 做出更大贡献 。
参考文献
① ( 僻派 ) “ 木娜 ” (怜 ) 引 ( 月礼 、 考工 记 ) .
一 1 9 一
②③( 件滋 ) “ 木邵 .( 释人 ) 引( 仪礼大封 ) .
④⑤ 《件派 ) . 木钾.( 怜旺 ) 引( 圣子 , 书用 ) .
⑥ (件漂 》 “ 未布 ” (补官 ) 引 (汉书 、 君充傅 》 .
⑦ ( 件派 ) . 木那 ” (怜官 ) 引 ( 丈选 ) (南齐封 t 啤 (月充 ) 齐欲 1 后衷姗丈 ) .
⑧ 《 件滋 》 “ 木那 . (怜行 ) 引张居正 `张丈 忠公集 》 .
0 0 《乐推 义正言 ) 下卷 ` 释木 ,.
0 0 0 0 (垃物名实困考长公 ) 券二 + (清 ) 吴其 万冬 (未 奥 . 释 ) .
o t植物石实目考长映 ) 卷二 + (清 ) 共其 场冬 (木灸 , 怜 ) 。
⑨@ 《齐民妥术 》 卷五 .
O 《阿南古树 志 ) 河南科孕特出版社 , 1 , 8 8 年 .
0 0 (诗径今 注 ) 高亨注 , 上海 古丹 出版 杜 , 1 98 0 年 .
O 《植物名实困考长接 ) (清 ) 奚共 下容 , ( 术奥 , 橄 ) 。
⑧ 《史记 · 货挂列傅 , 。
@ (仲派 》 . 木布 . (怜度 ) 。
⑧张 玲民 《 中国印 别未的岌明及其影响 ) , 贾六 + 四人民出版社 1 9 78 年 。
@ 岑拳 ( 岑参鑫州集 ) 春一 。
⑧ 刘清泉 《 山 西 古稀树 木志 ) 山 西科学技 术出版 牡 1 9 8 8 年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 态研究所所长鞍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样 : 张士 早
(上接 第 16 页 )
控 , 以取得更深层次的精神支持 。
现代市场经济的丰富实践已向人们昭示了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包括道德在内的人
文精神的支撑 . 经济的发展不是也不可能是纯悴的经济问题 . 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看 , 现
代市场经济已告别了资本主义早期的野蛮的完全不讲道德的历史 . 经济的运行和经济目标的
实现越来越需要道德的积极而有效的参与 . 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旗帜鲜明和始终
如一地坚持经济领域的正确的道德导向 , 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 引导人们走
上共同的物质富裕 、 精神充实的生活之路 ,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 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 . 寻求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一致性 , 探索对市场经济
道德调控的有效的内容和形式 、 结构和功能 、 手段和路径 , 是我们阐发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
济是道德经济的最终落脚点 。
注释 :
①何 中华 : 《试谈 市场径济与通特的关众问砚 ) , 《哲李研宪 ) 19 94 年 第四期 .
② 《列宁全集 ) 苹 8 券 , 第 1 8 1 贾。
③倪英教主偏 (断伦址学很祖 ) , 北索大学出版 杜 , l , , 3 年版 , 第 4 6 7 页 .
④ ( 马息全集 》 第 一6 春上 , 苹 1 0一页 。
⑤马充忍 ( 资本论 ) 第一春一 , 人 民出版 社 , l , 6 4 午胜 , 苹 s心贾。
⑥斯密 《 目民时害的性质和 原因 的研宪 ) 上 ` , 商务印 书馆 1 9 72 年版 , 第 2 7 页 .
⑦ ( 马恩选集 》 苹 峨春 , 挤 4 7 8 贾。
⑧ 马充忍 《资木论 ) 第一券上 , 粼 10 2 页 .
作者单位 : 政史来讲师
责任编辑 : 张士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