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9]多玥荷,孙莉娜,应森林,等. 西黄丸通过 ERK/MAPK信号通
路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
28(10):3055.
[10]张国建,李猛,王天阳,等. 去甲斑蝥素通过 JAK-STAT3途
径诱导结肠癌 LS-174T细胞凋亡[J]. 肿瘤防治研究,2014,
41(1):16.
[11] Hoshino R,Chatani Y,Yamori T,et al.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the 41 -/43 -kDa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 way in human tumors[J]. Oncogene,1999,18(3):813.
[12] 李晟,蔡琳,张楠,等 . ERK 蛋白磷酸化和肌成束蛋白
Fascin-1 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探讨[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40(10):1295.
[13]王海英,彭瑞清,伍小军. 等. ERK蛋白磷酸化在局部晚期结
肠癌的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2010,35(10):570.
[14]王祥宇,郑燕,鲁明. 等. 肿瘤代谢与肿瘤转移[J]. 复旦大学
学报(医学版),2016,43(1):86.
[15]丁焕然,曹树辉,马立人.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其在肺癌中的
研究进展[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5):492.
[16]李丹,李薇,刘念,等. JAK1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作用的研
究进展[J]. 吉林医学,2009,30(3):279.
[17]妥少勇,窦长武,王宏伟,等. STAT1基因与肿瘤及其放疗
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5):392.
[18]孔红祥,王红. CDK8、STAT1和 TMEFF2在大肠组织中的表
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12,33(14):2079.
【责任编辑: 黄玲, 侯丽颖】
收稿日期:2016-03-08
作者简介:何冠成(1993-),男,本科生;E-mail:howardhe1017@163.com
通讯作者:杨慧文(1983-),女,高级实验师;E-mail:halley_yang@hotmail.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编号:20151267,粤中医[2015]11号);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
目(编号:201510573044)
白簕粗多糖的脱色纯化及其产物降糖活性研究
何冠成, 张旭红, 周露, 程轩轩, 潘育方, 杨慧文
(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目的】探讨白簕粗多糖的最优脱色工艺条件参数,并考察脱色后多糖的降糖活性。【方法】以多糖保留率、脱色率为
指标,比较 AB-8、D-101、DM-301、HPD-600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脱色效果,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实验优化静态
吸附脱色条件;并通过链脲霉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考察脱色后多糖的降糖药理活性。【结果】 HPD-600大孔树脂的脱
色效果最好,其最佳脱色条件为:多糖溶液 pH=4.0,液固比为 30 ∶ 1(mL/g),20 ℃时慢速振摇吸附 4 h。最佳条件下,粗
多糖的脱色率为(80.09±1.06)%,多糖保留率为(87.90 ± 2.04)%。降糖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脱色后白簕多糖对 STZ诱导的糖
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血糖抑制率达 43.04%。【结论】该脱色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白簕粗多糖的
脱色纯化,且脱色后多糖有一定的降血糖功效。
关键词:白簕/生产和工艺;粗多糖/分析;大孔树脂;脱色;糖尿病/中药疗法;疾病模型,动物;小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213(2016)06 - 0840 - 06
DOI: 10. 13359/j. cnki. gzxbtcm. 2016. 06. 020
Decolo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of Its Products
HE Guancheng, ZHANG Xuhong, ZHOU Lu, CHENG Xuanxuan,
PAN Yufang, YANG Huiwen
(SchoolofPharmacy,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optimum decolora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of its products. Methods With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as indexes,we compared the decoloration results among AB-8,D-101,DM-301,
HPD-600 macroporous resins and polyamide resin. And then we optimized the static absorption and decoloration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年 11月第 33卷第 6期
November 2016,Vol. 33,No. 6840
C M Y K
白簕 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又称
三加皮、刺三加,为五加科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
以南地区,广东地区资源丰富。白簕味苦而甘辛
凉,作为民间草药和野蔬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之功
效[1]。白簕的化学成分有黄酮、三萜皂苷、色素、
多糖等,近年来关于白簕中皂苷、黄酮、色素的提
取和理化性质研究常有报道 [2-7],但鲜有关于多糖
的纯化及药理鉴定研究的报道。研究显示,植物多
糖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病毒等作
用[8],而白簕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本实验室的前期
研究已发现白簕粗多糖具有抗炎镇痛[9]、抗疲劳[9]、
降血糖[10]功效,若要得到作用效果更明确的多糖,
尚须进行粗多糖深加工。粗多糖含有色素,颜色较
深,脱色是多糖提取纯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
的环节 [11]。本课题组就本实验室制备的棕褐色固体
粗多糖进行脱色研究,探讨其最优脱色工艺条件参
数,并考察脱色后多糖的降糖活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 1 实验药物与试剂 白簕茎经广东药科大学中
药学院刘基柱副教授鉴定为五加属植物白簕
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 的茎,标本保存
于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标本室及恩平响山簕菜茶
厂;AB-8、D-101、DM-301、HPD-600型大孔树
脂,聚酰胺树脂(沧州宝恩吸附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生理盐水(500 mL,广东艾希德药业有限公
司,批号:H15010106);链脲佐菌素(STZ,上海晶
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45543);二甲双
胍(石家庄市普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31004);
柠檬酸、柠檬酸三钠为分析纯,购自天津福晨化学
试剂厂;苯酚、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双氧水、
硫酸、盐酸(HCl)及氢氧化钠(NaOH)均为分析纯,
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 2 实验仪器 FA1004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良
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KQ5200 型超声波清洗器
(东莞市科桥超声波设备有限责任公司);XW-80A
型微型涡旋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
司);HY-2型调速多用振荡器(常州金坛金城教
学仪器厂);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市澳华
仪器有限公司);LD4-2A型台式离心机(北京京立
离心机有限公司);BGZ-30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72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安稳型血糖仪(三诺生
物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1. 3 实验动物 雄性 KM 小鼠 60 只,体质量
(20 ± 2)g,SPF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
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粤)2013-0020。
1. 4 白簕粗多糖的制备 白簕粗多糖按照文献[9]
的方法进行制备富集。
1. 5 树脂的预处理及再生 预处理:AB-8、D-101、
DM-301及 HPD-600型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
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浸泡过夜→去离子水清洗
至无醇味。再生:树脂→50 g/L NaOH浸泡搅拌 4
h→大量清水冲洗至接近中性→50 g/L HCl 浸泡
搅拌 4 h→大量清水冲洗至接近中性→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浸泡 12 h→大量清水冲洗至无醇味。
1. 6 白簕粗多糖脱色工艺优化
1. 6. 1 多糖保留率的测定 按照苯酚—硫酸法[12]
测定脱色前后的白簕多糖溶液多糖含量,按照以下
procedure by single-factor investigation and orthogonal test. In addition,we applied the streptozotocin-induced
hyperglycemia mice to study the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of the decolored crude polysaccharides. Results HPD-
600 macroporous resin was chosen as the optimal resin. The optimum decolora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Polysaccharide solution pH value was 4.0;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was 30 ∶ 1(mL/g);Shaking
slowly and adsorbing lasted for 4 hours at 20 ℃ .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were(80.09 ± 1.06)% and (87.90 ± 2.04)%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decolorized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 were able to lower
the blood glucose of hyperglycemia mice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 The blood glucose inhibition ratio reached to
43.04% in the group of high-dose polysaccharide. Conclusion The bleaching process is stable and feasible,and
can be use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 And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s after decoloration can lower blood glucose in our experitment.
Key words:Acanthopanan trifoliatus(L.)Merr./production & preparation;crude polysaccharides/analysis;
macroporous resin;decoloration;diabetes mellitus/TCD therapy;disease models,animal;mice
第6期 何冠成,等. 白簕粗多糖的脱色纯化及其产物降糖活性研究 841
C M Y K
公式计算多糖保留率[12]:p 多糖保留率(%)= m 脱色后多糖含量
÷ m脱色前多糖含量 × 100%。
1. 6. 2 多糖脱色率的测定 对脱色前后的多糖溶
液进行 200 ~ 800 nm范围的全波长扫描,结果表
明溶液无最大吸收波长。参考文献[13]并利用互补
色原理,确定以 λ = 450 nm为吸收波长,测定多
糖溶液脱色前后的吸光度(D),并按照以下公式计
算脱色率[12]:p脱色率(%)=(D脱色前-D脱色后)÷ D 脱色前 ×
100%。其中,D脱色前和 D脱色后分别为脱色前后多糖
溶液的吸光度。
1. 6. 3 树脂材料的筛选 配制浓度为 4 mg/mL 的
粗多糖溶液,量取该溶液 35 mL和 50 mL,加入 4
种型号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各 1 g,考察在 2种
不同溶液体积条件下不同树脂的脱色效果;在室温
下振摇吸附 10 h后取滤液,测定脱色率与多糖保
留率,并根据这两个指标对不同树脂进行评价。
1. 6. 4 HPD-600大孔树脂脱色法单因素实验 以
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对 HPD-600 大孔树
脂脱色法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如下:
1. 6. 4. 1 考察液固比(V ∶ m)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固定 HPD-600树脂用量为 1 g,分别加入 20、30、
40、50、60 mL浓度为 4 mg/mL的粗多糖溶液,室
温下振摇吸附 10 h后,抽滤、取滤液,测定脱色
率与多糖保留率,考察不同液固比对脱色效果的
影响。
1. 6. 4. 2 考察 pH 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固定
HPD-600树脂用量为 1 g,加入 4 mg/mL粗多糖溶
液 30 mL,分别调整溶液 pH 值为 3.0、4.0、5.0、
6.0、7.0、8.0,室温下振摇吸附 10 h 后,抽滤、
取滤液,测定脱色率与多糖保留率,考察不同 pH
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1. 6. 4. 3 考察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固定HPD-
600 树脂用量为 1 g,加入 4 mg/mL 粗多糖溶液
30 mL,将 pH值调整至 4.0,分别在 20、30、40、
50、60 ℃时振摇吸附 10 h后,抽滤、取滤液,测
定脱色率与多糖保留率,考察不同温度对脱色效果
的影响。
1. 6. 4. 4 考察吸附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固定
HPD-600树脂用量为 1 g,加入 4 mg/mL的粗多糖
溶液 30 mL,将 pH值调整至 4.0,30 ℃时振摇吸
附,分别于第 30、60、90、120、180、240、270、
300、330 及 360 min 时取少许上清液,抽滤后测
定滤液吸光度,计算其脱色率,每组平行测定 3
次,考察不同吸附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1. 6. 5 正交实验设计 利用 L9(34)正交设计表设
计正交实验,以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作为指标,综
合考察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脱色 pH值以及液固
比等 4 个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采用加权评
分法 [14]对两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把各项数值与该
列最大值相除,再乘以 100%得到该项得分;确定
两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色素脱除率(X)权重系数
为 0.6、多糖保留率(Y)权重系数为 0.4,对色素脱
除率、多糖保留率两项指标进行加权求和,综合评
分 Z = 0.6X + 0.4Y,评分高者为最优工艺。筛选
最优工艺实验因素及水平设计见表 1,并对最优工
艺进行重复性考察。
表1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1. 7 白簕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效果
按照最优脱色工艺制备多糖样品,考察脱色后
多糖的降糖效果。
1. 7. 1 糖尿病小鼠模型 50只(20 ± 2)g健康昆
明(KM)小鼠适应性饲养 3 d后,禁食不禁水 12 h,
腹腔注射 150 mg/kg STZ,72 h后测定造模小鼠空
腹血糖,以血糖浓度高于 11.1 mmol/L为标准,选
取造模成功的小鼠进行降糖实验[15]。
1. 7. 2 实验分组 将 10只未造模的正常小鼠作为
正常对照组;对已造模成功的高血糖小鼠进行随
机分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白簕多糖低剂量
组及白簕多糖高剂量组,每组 10只,用苦味酸进
行编号标记。其中多糖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小
鼠灌胃 100 mg·kg-1·d-1、200 mg·kg-1·d-1脱色后多
糖,二甲双胍组给予小鼠灌胃 125 mg·kg-1·d-1二甲
双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 14 d。于灌胃最后 1 d禁食 12 h测定空
腹血糖及体质量,分析脱色后的白簕多糖对 STZ
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
1. 8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
采用 t检验,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
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树脂材料的筛选 将 4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
树脂材料按照 1.6.3项方法进行白簕粗多糖溶液的
脱色处理,计算脱色后的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表
1
2
3
t/h(A)
4
6
8
T/℃(B)
20
30
40
吸附pH(C)
4
5
6
液固比(D)
30∶1
40∶1
50∶1
因素
水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 33卷842
C M Y K
2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HPD-600大孔树脂与
其他树脂材料比较具有较优的多糖保留率与脱色
率。因此,我们选用 HPD-600大孔树脂作为脱色
剂进行脱色工艺的优化。
表2 不同大孔树脂脱色结果
Table 2 Comparison of decolor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macroporous resins p/%
2. 2 单因素实验考察结果
2. 2. 1 不同液固比考察结果 固定其他脱色条件,
分别加入 20、30、40、50、60 mL 多糖溶液,测
定计算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结果见图 1。由图中
数据可知,随着液固比增加,脱色率持续下降,其
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孔树脂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存在吸附饱和的现象,而溶液用量越多,越易达到
饱和,因此吸附脱色效果就越差;相反,多糖保留
率随液固比增加而逐渐上升。综合考虑多糖保留率
与脱色率,选择液固比为 30 ∶ 1,该比例有利于后
期浓缩。
图1 不同液固比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Figure 1 Effect of ratios of liquid to solid on
decoloration results
2. 2. 2 脱色pH值考察结果 固定其他脱色条件,
将多糖溶液 pH 值分别调至 3.0、4.0、5.0、6.0、
7.0、8.0,测定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结果见图 2。
结果表明,随着 pH 值增大,多糖脱色率明显下
降,多糖保留率开始略有上升,随后即下降,综
合考虑选择 pH=4.0最优。
2. 2. 3 脱色温度考察结果 固定其他脱色条件,
考察脱色温度分别为 20、30、40、50、60℃时的
多糖保留率与脱色率,结果见图 3。图 3表明,随
着温度升高,脱色率有所下降,且温度在 40℃以
上时,脱色率下降明显,其原因可能为温度过高
时,色素的吸附也加快,导致脱色率下降[16]。根据
结果综合考虑,选择 30 ℃为最优吸附温度。
2. 2. 4 脱色时间考察结果 固定其他脱色条件,
考察脱色时间分别为 30、 60、 90、 120、 180、
240、270、300、330 及 360 min 的脱色率,结果
见图 4。图 4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脱色率逐渐
AB-8
D-101
DM-301
HPD-600
聚酰胺
多糖保留率
81.20
73.14
75.34
79.25
82.91
脱色率
53.22
63.21
50.72
63.89
48.45
多糖保留率
87.79
79.74
79.74
83.15
85.35
脱色率
42.62
44.43
37.93
52.99
40.35
35mL粗多糖溶液 50mL粗多糖溶液
树脂种类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多糖保留率
脱色率
20 ∶ 1 30 ∶ 1 40 ∶ 1 50 ∶ 1 60 ∶ 1
液固比(mL/g)
p/
%
图2 不同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Figure 2 Effect of pH values on decoloration results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多糖保留率
脱色率
3 4 5 6 7 8
pH值
p/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多糖保留率
脱色率
20 30 40 50 60
T/℃
p/
%
图3 不同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Figure 3 Effect of temperatures on decoloration results
80
70
60
50
40
30
2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t/min
p 平
均
脱
色
率
/%
图4 不同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Figure 4 Effect of decoloration time on decoloration
results
第6期 何冠成,等. 白簕粗多糖的脱色纯化及其产物降糖活性研究 843
C M Y K
增加,当吸附时间达到 300 min时,脱色率基本不
变,吸附基本趋于稳定,达到饱和。为了节约成本
和资源,最终选择 5 h作为吸附时间。
2. 3 正交实验 按 1.6.5正交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如表 3、4所示。从表 3的极差结果可得
出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溶液 pH
值>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 4 的方差分
析结果显示,脱色溶液的 pH 值与液固比对实验
结果有显著影响(P < 0.05),时间和温度影响则不
显著(P > 0.05),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选择其
最短时间和最低温度。因此,最优组合为
A1B1C1D1,最优工艺即为:30 mL多糖溶液中加
入 1 g HPD-600大孔树脂,调整 pH值为 4.0,在
20℃时振摇吸附 4 h。
2. 4 工艺验证 按照正交结果最优方案,称取
HPD-600大孔树脂 1 g,加入 4 mg/mL多糖溶液30
mL,调整 pH值为 4.0,20 ℃吸附 4 h后抽滤,收
集滤液,测定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做 5次重复验
证实验,结果脱色率为(80.09 ± 1.06)%,多糖保
留率为(87.90 ± 2.04)%,实验结果稳定。
2. 5 药理实验结果
2. 5. 1 小鼠一般状况与体质量 造模成功的糖尿
病小鼠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给药 14 d后,
二甲双胍组和白簕多糖各剂量组的“三多”症状
均有所减轻。分别记录给药前后小鼠的体质量,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图 5。图 5 结果显示,与
给药前比较,正常对照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
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小鼠体质量基本维持不变(P >
0.05),表明在实验时间内治疗药物对体质量影响
不大。
2. 5. 2 对小鼠血糖影响 各组小鼠给药前后空腹
血糖(FBG)测定结果见表 5。表 5 结果显示:STZ
造模后,小鼠血糖显著升高,实验期间模型组小鼠
FBG 稳定,证明该模型较为可靠。给药 14 d 后,
各给药组小鼠FBG 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给药前 FBG比
较,各剂量白簕多糖均可显著降低小鼠FBG(P <
表4 正交优化大孔树脂脱色效果工艺方差分析表
Table 4 Variation analysis for the decolor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macroporous resin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test
F0.10(2,2)=9.0,F0.05(2,2)=19.0,F0.01(2,2)=99.0
因素
时间
温度
pH值
液固比
离差平方和
1.985
17.205
267.238
40.313
自由度
2
2
2
2
均方
0.9930
8.602
133.619
35.15
F值
1.0000
8.6464
134.61
35.399
P值
> .05
>0.05
<0.05
<0.05
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
Table 3 L9(34)orthogonal test
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t/min(A)
1
1
1
2
2
2
3
3
3
82.88
83.66
84.01
1.12
T/℃(B)
1
2
3
1
2
3
1
2
3
82.66
82.42
85.46
3.05
pH(C)
1
2
3
2
3
1
3
1
2
90.90
81.74
77.91
12.99
液固比(D)
1
2
3
3
1
2
2
3
1
86.20
83.32
81.03
5.17
p脱色率 /%
77.90
60.12
50.42
50.04
58.23
75.42
55.96
62.98
70.64
p保留率 /%
70.19
73.27
82.88
87.46
76.07
75.89
74.89
85.93
70.96
s综合评分 /%
92.10
79.81
76.74
78.54
79.64
92.80
77.36
87.80
86.86
m 体
质
量
/g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给药前
给药后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二甲双胍组 多糖低剂量组 多糖高剂量组
**
图5 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
Figure 5 Comparison of mice body mass in
various groups
m
体
质
量
/g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 33卷844
C M Y K
0.05或 P < 0.01);给药 14 d后,高剂量组的血糖
抑制率达 43.04%。
表5 各组小鼠血糖测定结果
Table 5 Comparison of mic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various groups
①P <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②P < 0.01,与模型
组比较;③P < 0.05,④P < 0.01,与给药前比较
3 讨论
多糖是一类重要的分子量较大的生物活性物
质[17],黏度较大且水溶性较小,纯化的天然多糖一
般为白色,但由于多糖的来源不同以及提取方法的
缺陷,再加上来源植物组织成分的复杂性,提取得
到的往往是含有一些色素杂质的粗多糖,呈棕褐
色,这对多糖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均存在较大影响;
另外,有些粗多糖的有色小分子物质可能会发生转
化,对后续测定结果进一步产生影响。因此,本课
题组着眼于大孔树脂法对白簕多糖中色素的脱除工
艺研究,并优化该工艺条件。
目前,去除粗多糖中的色素主要采用大孔树脂
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及双氧水氧化脱色等方
法 [18]。前期预实验比较了后 2 种脱色法,结果发
现:采用活性炭法脱色存在活性炭粉难以除尽的问
题,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采用双氧水氧化法进行
脱色,虽然脱色率较高,但是多糖保留率偏低,可
能是由于双氧水有较强的氧化性,大量多糖被破坏
所致,故本课题组未采用这两种常用的脱色法。我
们对 5种不同树脂材料的脱色效果进行考察,发现
HPD-600大孔树脂脱色效果较好,该法脱色率高
且多糖损失较少,是较理想的白簕多糖色素脱色方
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 HPD-600大孔树脂静态脱
色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 30 mL多糖溶液中加入
1 g HPD-600大孔树脂,调整 pH值为 4.0,在 20 ℃
振摇吸附 4 h。并对该条件下脱色得到的白簕多糖
进行了降糖活性研究。通过建立 STZ诱导糖尿病
小鼠模型,测定给药前后小鼠 FBG的变化,结果
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白簕多糖剂量组小鼠 FBG
均明显降低,FBG抑制率达 40%左右,提示脱色
后白簕多糖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本研究已确定白
簕粗多糖最优脱色工艺参数,并验证了脱色后多糖
的降糖活性。在本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今后可进一
步开展对白簕多糖活性部位的探讨及其降糖作用机
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8:12 -113.
[2]高侠,黎云祥,蔡凌云,等. 大孔吸附树脂对白簕叶总皂苷的
纯化工艺研究[J]. 中药材,2009,32(5):780.
[3]高侠,黎云祥,蔡凌云. 白簕叶总皂苷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研
究[J]. 光谱实验室,2009,26(4):814.
[4]申林,骆磊,肖华华,等. 白簕果实中总黄酮的测定[J]. 光谱
实验室,2013,30(2):609.
[5]肖杭,黎云祥,蔡凌云,等. 白簕叶总黄酮的提取和纯化及其
抑菌试验初探[J]. 光谱实验室,2010,27(6):2130.
[6]肖杭,黎云祥,蔡凌云. 白簕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
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156.
[7]何可群,李相兴. 白簕果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J]. 江苏调味
副食品,2013(4):13.
[8]邱琳,辛现良,耿美玉,等. 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 现代
医学生物研究进展,2009,9(9):1764.
[9]杨慧文,张旭红,陈婉琪,等. 白簕茎多糖对大、小鼠的抗炎
镇痛及抗疲劳作用研究[J]. 中国药房,2015,26(31):4364.
[10]潘育方,杨慧文,刘莉. 白簕多糖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
的应用[P],2014. 07. 16,中国,ZL 2013. 1. 0035607. 9
[11]付学鹏,杨晓杰. 植物多糖脱色技术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
开发,2007,128(11):166.
[12]李元元,李鑫,廉宜君,等. 沙枣多糖脱色材料及脱色条件
的优选[J]. 食品开发,2012,37(3):210.
[13]罗玺,唐庆九,张劲松,等 . 灵芝多糖树脂法脱色工艺优
化[J]. 食品科学,2011,32(16):5.
[14]李倩,田春芳,刘雯霞,等. 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软紫草多
糖的工艺优化[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6):498.
[15]邓航,贺敏,李江,等. 柿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
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14.
[16]孔凡利,张名位,邝瑞彬,等. 大孔吸附树脂对荔枝粗多糖
的脱色条件研究[J]. 食品科技,2012,37(5):179.
[17]高续春 . 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J]. 榆林学院学报,
2009,19(4):65.
[18]吴君,刘波,梁伟玲,等. 大孔树脂对蛹虫草粗多糖的脱色
工艺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739.
【责任编辑: 黄玲, 侯丽颖】
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
二甲双胍组
多糖低剂量组
多糖高剂量组
给药前
5.5±1.0
19.5±4.4①
19.8±4.1
20.8±3.0
20.1±5.0
给药后
5.8±1.2
19.8±2.3①
10.4±3.6②③
12.6±4.7②④
11.4±3.7②④
-5.42
-1.26
47.42
39.50
43.04
cFBG/(mmol·L-1)
组别 p抑制/%
第6期 何冠成,等. 白簕粗多糖的脱色纯化及其产物降糖活性研究 845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