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全 文 :山东科学
SHANDONG SCIENCE
第 26 卷 第 1 期 2013 年 2 月出版
Vol. 26 No. 1 Feb. 2013
收稿日期:2012-06-23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 (2008GG2NS02022)
作者简介:李晓娟(1985 -)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
* 通讯作者,李 佳,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Email:ljytl7172@ 163. com
DOI:10. 3976 / j. issn. 1002 - 4026. 2013. 01. 009
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李晓娟1,李佳1* ,黄杨2,宋英杰2,孙响波1,李建秀1,2
( 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省高校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355;
2.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16)
摘要:山东蛾眉蕨( 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是 1984 年在《植物研究》上发表的一个新种,后收载于
《山东植物志》上卷。山东蛾眉蕨与东北蛾眉蕨( Lunathyrium pycnosorum ( Christ) Koidz. )相比有一些重要特征,如根状茎
直立、叶片下部 1 对羽片的基部上侧第 1 小羽片格外伸长,比其他小羽片长过 1倍,并羽状深裂,各小羽片间缺刻处偶有
少数或无节状柔毛着生及孢子周壁表面具断续的褶皱突起等,建议《中国植物志》保留其种级地位。
关键词:山东蛾眉蕨; 东北蛾眉蕨
中图分类号:Q94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26(2013)01-0044-03
Position of 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in plant taxonomy
LI Xiao-juan1,LI Jia1* ,HUANG Yang2,SONG Ying-jie2,SUN Xiang-bo1,LI Jian-xiu1,2
(1.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2. Shandong Liming
Polytechnic Vocational College,Jinan 250116,China)
Abstract∶ 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a new species,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in 1984 and then was recorded in the Flora of Shandong volumeⅠ. Compared with Lunathyrium
pycnosorum(Chirist)Koidz,it has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rect rhizome,excessively long first pinnulae at
the top pinna of basical leaves and twice longer than normal one,little or not grown pinnatipartite,innodular pubescence
between free-section-pinnulae,inconsecutive ruga among spore perispore. We should restore its species-level position in
plant taxonomy.
Key words∶ Lunathyrium shandongense;Lunathyrium pycnosorum
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是李建秀 1984 年发现的一个新种[1],后收
载于文献[2]中,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蛾眉蕨属植物的孢子进行观察后,于 1991 年发表了文献[3]。但《中
国植物志》第 3 卷第 2 分册[4]并未将其纳入一个单独的种,而是将其合并于东北蛾眉蕨。本文将对两种蕨
类性状特征做一对比分析。
1 山东蛾眉蕨性状特征
山东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1 - 2,4](图 1)根状茎短粗,直立,先端连同叶
第 1 期 李晓娟,等:山东蛾眉蕨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柄基部密被棕褐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 25 ~ 30 cm,红紫色或红褐色,向上疏被披针形鳞片和透明多细胞
节状毛;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长 25 ~ 50 cm,中部以上最宽,12 ~ 17 cm,下部稍缩短或几不缩短,10 ~ 12 cm,
二回羽状(图 1:1) ) ;羽片 20 ~ 25 对,互生,无柄,开展,下部 1 ~ 3 对羽片稍缩短或几不缩短,长约 5 cm,相距
4 ~ 4. 5 cm,中部以上羽片长 6 ~ 8 cm,宽 1. 5 cm,披针形,彼此密接,先端尾尖,基部平截;小羽片 12 ~ 20 对,
平展,长圆形,圆头或圆钝头,全缘或有疏细齿,两边全缘或有少数粗钝齿,小羽片间缺刻处偶有少数或无节
状短柔毛着生;叶片下部 1 ~ 3 对羽片的基部上侧第 1 小羽片格外伸长,长为正常小羽片的 1 倍以上,长约
1. 5 cm,三角状卵形,渐尖头,并羽状深裂[5](图 1:2)。叶脉两面可见,在小羽片上为羽状,每小羽片有侧脉
5 ~ 6 对,小脉单一,斜上。叶干后薄草质,两面疏被棕色节状短柔毛,沿叶轴和羽轴上节状柔毛较密。孢子
囊群近圆状卵形,每裂片 3 ~ 4 对,彼此密接;囊群盖同形,厚膜质,棕色,边缘啮蚀状,宿存(图 1:3)。孢子二
面形,周壁表面具清晰的少数断续的条脊状皱褶突起(图 1:4)。
山东蛾眉蕨产于牙山,为山东特有种,生海拔 200 m林下溪边。
2 东北蛾眉蕨性状特征
东北蛾眉蕨(Lunathyrium pycnosorum(Christ)Koidz.)[1 - 2,6](图 2)与山东蛾眉蕨的主要区别特征为东北
蛾眉蕨根状茎斜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叶下部几对羽片逐渐缩短,长约 3 cm 或更短;叶中部以上羽片彼此
远离,各对羽片相距 1 ~ 3 cm;羽片先端渐尖;叶下部羽片基部上侧第 1 小羽片不伸长[5 - 11](图 2:1) ) ;小羽
片间缺刻处有节状柔毛着生(图 2:2) ;孢子周壁表面具连续的条脊状褶皱突起(图 2:3)。
东北蛾眉蕨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牙山)等地,生针阔叶混交林下阴湿处。
3 结果与讨论
山东蛾眉蕨(L.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与东北蛾眉蕨(Lunathyrium pycnosorum (Christ)
Koidz.)的性状特征有显著区别,主要区别特征见表 1。
54
山 东 科 学 2013 年
表 1 山东蛾眉蕨与东北蛾眉蕨特征对比
Table 1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s of L. shandongense and L. pycnosorum
项目 山东蛾眉蕨(L. shandongense ) 东北蛾眉蕨(L. pycnosorum)
根状茎 短粗直立 斜开 图 1:1
叶片
长圆状倒披针形;中部以上最宽;下部 1 ~ 3 对羽片
稍缩短或几不缩短,长 5 cm
长圆状披针形;叶下部几对羽片逐渐缩短,长约 3 cm 图 2:1
羽片
叶中部以上羽片彼此密接,羽片先端尾状渐尖;叶
下部 1 ~ 3 对羽片基部上侧第 1 小羽片格外伸长,
比其他小羽片长过一倍以上,呈长三角状卵形,并
羽状深裂
叶中部以上羽片彼此远离,各对羽片相距 1 ~ 3 cm;
羽片先端渐尖;叶下部羽片基部上侧第 1 小羽片不
格外伸长
图 1:2
小羽片 小羽片间缺刻处偶有少数或无节状柔毛着生 小羽片间缺刻处有节状柔毛着生 图 2:2
孢子 孢子周壁表面具断裂的条脊状褶皱突起 孢子周壁表面具连续的条脊状褶皱突起
图 1:4
图 2:4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山东蛾眉蕨(L. shandongense)与东北蛾眉蕨(L. Pycnosorum)在根状茎、叶片、羽片、
小羽片、孢子形态、孢子周壁的纹饰上有显著差异,如山东蛾眉蕨叶片下部 1 ~ 3 对羽片基部上侧第 1 小羽片
格外伸长,比其他小羽片长过 1 倍以上,并羽状深裂,孢子周壁表面具断续的条脊状褶皱突起等。将两个特
征有明显差别的种合并欠妥,建议恢复山东蛾眉蕨(L. shandongense J. X. Li et F. Z. Li)在植物分类学上的
种级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建秀. 山东蕨类植物新种[J]. 植物研究,1984,4(2) :142 - 146.
[2]陈汉斌. 山东植物志:上卷[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0:73 - 74.
[3]李建秀,王彦英,周凤琴,等. 山东蛾眉蕨属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J]. 植物研究,1991,11(1) :73 - 77.
[4]王中仁,张宪春,朱维明,等. 中国植物志:第 3 卷第 2 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94 - 300.
[5]李建秀,周凤琴,万鹏. 山东蕨类植物检索表[C]/ /田景振,张永清. 中药研究与应用.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
270.
[6]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 中国高等植物:第 2 卷[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287 - 288.
[7]李法曾. 山东植物精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
[8]刘利,张明杰,李杨. 长白山蕨类植物资源[C]/ /张宪春,刑公侠. 纪念秦仁昌论文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99.
[9]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230.
[10]李建秀,周凤琴,张玉翠. 扫描电镜下孢子形态特征在新分类群中的意义[C]/ /科教兴国编辑委员会.中国科教论文选.
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944 - 945.
[11]刘家熙,赵云云. 蕨类植物孢粉形态研究进展[C]/ /张宪春,刑公侠. 纪念秦仁昌论文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331 - 334.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