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荚果蕨总
黄酮的工艺研究
施伟梅,王 杨,张颖豪
(赣南医学院药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黄酮的热浸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
响应面法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 Design-
Expert 8.0.6软件和 Box-Behnken中心组试验设计原理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
明:提取温度是对响应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 73℃、提取时间 158min、液
料比 27、乙醇浓度 74%,在此条件下,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率为 1.06%,与理论值相比略有增加,
相对误差为 0.95%,验证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响应面法对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条件优化合理
可行,为荚果蕨总黄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荚果蕨;总黄酮;提取;响应面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16)02-0011-06
收稿日期:2016-05-16
基金项目:赣南医学院科研课题(YB201429)
作者简介:施伟梅,女,赣南医学院药学院讲师。
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又名黄瓜香、广东菜,是球子蕨科荚果蕨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1]。荚果蕨富含蛋白质、多糖及多种微
量元素,还有黄酮、蜕皮甾酮等天然活性成分,具
药食两用的属性[2-4]。荚果蕨清香可口,质地脆
嫩,已被开发成罐头制品[5]。然而,迄今为止对荚
果蕨的利用主要为其嫩叶的食用,而占其大部分
重量的茎和老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对
荚果蕨资源的全面利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
发。目前,已有文献对荚果蕨中营养叶的黄酮成
分[6]及不同采收时期的总黄酮含量[7]进行了研
究,但是,其提取过程只考虑荚果蕨中的营养叶,
而忽视了对全草的总黄酮的提取。本研究选用乙
醇回流提取[8-9]荚果蕨中的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
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荚果蕨
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试剂
DHG-9070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
器有限公司;Lambda 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
国珀金埃尔默公司;TDL-50B 台式离心机,上海安
亭科学仪器厂;AB135-S 电子分析天平,上海树信
仪表有限公司;Q-250B高速万能粉碎机,上海冰都
电器有限公司。
荚果蕨:采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山,将全草浸泡
于蒸馏水中,晾干,在 5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粉
碎,过 60目筛,置于干燥皿中密封保存备用;芦丁
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醇,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使用时,配制成
不同体积浓度的乙醇溶液;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二)试验方法
1.总黄酮标准曲线的建立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 NaNO2-Al(NO3)3 比色
法[10],在波长 510nm处测定吸光度,以芦丁浓度 X
为横坐标,吸光度 Y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
将实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2.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及检测
荚果蕨粉末 2.000g→乙醚脱脂 8h→乙醇水浴
提取→趁热抽滤→定容→提取液→按 1.2.1 项的
11
第 10卷第 2期
2 0 1 6年 6月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Vol .10 NO.2
Jun . 2 0 1 6
方法测吸光度 Y,根据回归方程标准曲线,按下式
计算总黄酮的提取率。
总黄酮提取率% =
b·n·V
W
×100%
式中:b为荚果蕨提取液总黄酮的质量浓度,
mg /ml;n为提取液稀释倍数;V为提取液体积,ml;
W为荚果蕨粉末的质量,g。
(三)试验设计
1.单因素试验
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
比和乙醇浓度对荚果蕨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响应面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 Box-Be-
hnken中心组试验法对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进行优化,确定荚果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及
在此条件下的总黄酮的最大提取率。
应用 Design-Expert 8. 0. 6 软件采用 Box-Be-
hnken Design(BBD)进行试验设计。以提取温度
(X1)、提取时间(X2)、液料比(X3)和乙醇浓度
(X4)为自变量,荚果蕨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进行
响应曲面分析,因素水平设计见表 1。
表 1 响应曲面因素与水平表
因素
水平
-1 0 +1
提取温度 /℃ X1 60 70 80
提取时间 /min X2 120 150 180
液料比 /mL·g-1 X3 20 25 30
乙醇浓度 /% X4 60 70 80
3.验证与比较试验
通过软件分析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后,按
照优化条件进行提取测定,比较实验结果和方程
计算值的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单因素试验
1.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设定乙醇浓度为 80%、液料比为 20、提取时间
为 2h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
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从图 1 可看出,随
着温度升高,总黄酮提取率不断升高,当温度到达
70℃时总黄酮提取率达到最大,继续升高温度,提
取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一方面
溶剂分子和黄酮类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另
一方面体系的粘度下降,二者共同作用,使得黄酮
类物质的扩散作用增强,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溶
出;当超出 70℃之后,温度过高,乙醇汽化严重,同
时温度过高,黄酮类物质会被氧化而遭到破坏[11],
从而导致总黄酮提取率的下降。因此,最佳提取
温度选择为 70℃。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温度为 70℃、乙醇浓度为 80%、液料
比为 20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
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2 所示。从图 2 可看出,
荚果蕨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呈先
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提取时间为 150min时,提取
率达到最高。这是因为提取时间过长时,溶出的
杂质增多与黄酮类物质产生竞争,且黄酮类物质
在较长时间的高温下容易被氧化而遭到降解[12],
从而导致提取率的不升反降。因此,最佳提取时
间选定为 150min。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1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 2期
3.液料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温度为 70℃、提取时间为 150min、乙
醇浓度为 80%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液料比对总
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3所示。从图 3可看
出,随着液料比的增加,总黄酮的溶出量逐渐增
加,当液料比为 25 时黄酮类物质提取率达到最大
值,继续增大液料比,提取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
过大的液料比,会增加浓缩成本,造成黄酮类物质
的损失以及溶剂和资源的浪费[13],因此,最佳液料
比选择为 25。
!#$
!##
#%$
#%#
#&$
#
!# !$ ’# ’$ (# ($ )#
!
#
*+
$%&*,-./0!
图 3 液料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4.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设定提取温度为 70℃、提取时间为 150min、液
料比为 25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乙醇浓度对总黄
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4 所示。从图 4 可看
出,随着乙醇浓度增加,总黄酮的提取率呈现先增
后减的趋势,当乙醇浓度为 70%时总黄酮提取率
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乙醇浓度过大时,亲脂性
强的物质溶出随之增加[14],干扰因素也随之加大,
因此,本实验设定最佳乙醇浓度为 70%。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4 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二)响应面试验结果
1.响应面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
根据 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
选取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液料比(X3)
和乙醇浓度(X4)四个因素进行优化实验,实验因
素和水平设计见表 2,响应面分析方案见表 3。
表 2 响应曲面试验以及响应值
试验
号
超声温
度 /℃
乙醇浓
度 /%
液料比 /
ml·g-1
超声时
间 /℃
黄酮提
取率 /%
1 -1 -1 0 0 0.778
2 1 -1 0 0 0.861
3 -1 1 0 0 0.784
4 1 1 0 0 0.963
5 0 0 -1 -1 0.96
6 0 0 1 -1 0.972
7 0 0 -1 1 0.986
8 0 0 1 1 0.989
9 -1 0 0 -1 0.792
10 1 0 0 -1 0.915
11 -1 0 0 1 0.869
12 1 0 0 1 0.923
13 0 -1 -1 0 0.901
14 0 1 -1 0 0.903
15 0 -1 1 0 0.895
16 0 1 1 0 0.989
17 -1 0 -1 0 0.821
18 1 0 -1 0 0.866
19 -1 0 1 0 0.818
20 1 0 1 0 0.977
21 0 -1 0 -1 0.818
22 0 1 0 -1 0.861
23 0 -1 0 1 0.966
24 0 1 0 1 0.989
25 0 0 0 0 1.011
26 0 0 0 0 1.032
27 0 0 0 0 1.052
28 0 0 0 0 1.043
29 0 0 0 0 1.017
31
施伟梅,等: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荚果蕨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表 3 响应曲面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显著度
模型 0.18 14 0.013 13.57 <0.000 1 ***
X1-X1 0.034 1 0.034 36.56 <0.000 1 ***
X2-X2 6.075×10-3 1 6.075×10-3 6.45 0.023 6 *
X3-X3 3.434×10-3 1 3.434×10-3 3.64 0.077 0
X4-X4 0.014 1 0.014 14.34 0.002 0 **
X1X2 2.304×10-3 1 2.304×10-3 2.45 0.140 2
X1X3 3.249×10-3 1 3.249×10-3 3.45 0.084 5
X1X4 1.190×10-3 1 1.190×10-3 1.26 0.280 0
X2X3 2.116×10-3 1 2.116×10-3 2.25 0.156 2
X2X4 1.000×10-4 1 1.000×10-4 0.11 0.749 4
X3X4 2.025×10-5 1 2.025×10-5 0.021 0.885 5
X1
2 0.093 1 0.093 98.23 <0.000 1 ***
X2
2 0.038 1 0.038 40.64 <0.000 1 ***
X3
2 6.117×10-3 1 6.117×10-3 6.49 0.023 2 *
X4
2 8.098×10-3 1 8.098×10-3 8.59 0.010 9 *
残差 0.013 14 9.423×10-4
失拟度 0.012 10 1.201×10-3 4.06 0.094 4
绝对误差 1.182×10-3 4 2.955×10-4
总离差 0.19 28
注:* P<0.05;**P<0.01;***P<0.001。
表 4 Box-Behnken 的试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响应值 相关系数 调整系数 均方根误差 变异系数
提取率(Y) 0.9314 0.8627 0.031 3.33%
从方差分析表 3可知,由试验数据所得模型的
F值为 13.57,P 值为<0.0001,表示该模型显著。由
模型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031+0.053 6X1
+0.022 5X2 + 0.016 9X3 + 0.033 7X4 + 0.024 0X1X2 +
0.028 5X1X3-0.017 2X1X4 +0.023 0X2X3 -5.000×10
-3
X2X4-2.250 0×10
-3 X3X4 - 0.119 5X12 - 0.076 8X2
2-0.030 7X32-0.035 3X42,其方程的 R
2 = 0.931 4,
表明该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实验误差较小。方
程中 P<0.05 的项代表显著项,包括 X1-提取温度、
X2-提取时间、X4-乙醇浓度及二次项 X1
2、X2
2、X3
2、
X4
2。由此可知,各影响因素与响应值的关系并不
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方程的失拟度 F 值为 4.06,P
=0.094 4>0.05,表示失拟度不显著,说明该回归方
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真实关
系,调整系数为 0.8627,表明有 86.27%的数值可以
用该模型来解释。综合上述结果可知,此回归方程
可以用于对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率进行预测分析。
由此得到荚果蕨总黄酮提取率最大预测值为1.05%,
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 72. 81℃、提取时间
157.51min、液料比为 27.43,乙醇浓度 73.75%。
2.试验因素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影响的 3D分析
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可以通
过相应曲面 3D图直观反映出来,具体结果见图 5。
由图 5可知,并不是所有因素对荚果蕨总黄酮的提
取都有显著的影响,提取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随
着提取温度的升高,总黄酮提取率随之增大,随后
提取温度继续增大,总黄酮提取率则明显下降,表
现为曲面较陡;提取时间的影响次之,表现为曲面
较平缓,响应值变化较小;乙醇浓度和液料比影响
最小,曲面基本表现为一平直线。各具体试验因
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大小主次因素顺序为提取温度
41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 2期
>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0()*’,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2345!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45!
+,-,-2345!
6
7
8
9
: ;
图 5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 Y影响的响应曲面(3D)
A.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响应面图;B.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响应面图;C.提取时间和乙醇浓
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响应面图;D.液料比和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响应面图;E.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响应面
图;F.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响应面图
3.最佳提取工艺的优化及验证
为检验模型的可靠性,采用上述最优提取条
件进行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验证试验。考虑到实
际操作的便利,将最佳工艺条件修正为:提取温度
73℃、提取时间 158min、液料比为 27,乙醇浓度
74% ,在此条件下进行 3次平行试验,实际提取率
为 1.06%。该实验重现性良好,结果相对于预测值
误差为 1.03%,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
条件参数可靠,得到的总黄酮提取条件具有实际
应用价值。
三、结论
利用乙醇为溶剂提取荚果蕨总黄酮,并通过
响应面分析得到了最佳提取条件,回归模型预测
的荚果蕨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
度 73℃、提取时间 158min、液料比为 27,乙醇浓度
74%,实际提取率为 1.06%,相对于预测值相对误
差为 0.95%。响应面法对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条
件优化合理可行,为提高荚果蕨总黄酮的提取率
提供了理论依据。
51
施伟梅,等: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荚果蕨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姝蓓,张东,杨岚,等. 荚果蕨贯众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3
(21):1860-1863.
[2]DeLong J M,Hodges D M,Prange R K,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ld water storage on fatty acids,antioxidant content and activ-
ity,and microbial load in ostrich fern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fiddleheads[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13,
93(4) :683-697.
[3]Zhang D,Li S B,Yang L,et al. Two new C-methyl flavanones from the rhizomes and frond bases of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3,15(11) :1163-1167.
[4]Shin S L,Lee C H. Effective Extraction of Phytoecdysteroids from Fronds of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and Osmunda japonica
[J]. Korean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2011,24(4) :351-357.
[5]Koenemann D M,Maisonpierre J A,Barrington D S. Broad-scale integrity and local divergence in the fiddlehead fern Matteuc-
cia struthiopteris (L.)Todaro (Onocleaceae) [J]. American Fern Journal,2011,101(4) :213-230.
[6]洪叶岚,马骥,肖娅萍,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秦岭 21 种蕨类植物中槲皮素与山奈酚含量的测定[J]. 分析测试
学报,2010,29(3):294-297.
[7]刘百萍,马骥,张晓静,等.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J]. 食品工业科技,2011(7):407-409.
[8]Wong-Paz J E,Contreras-Esquivel J C,Rodríguez-Herrera R,et al. Total phenolic content,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lant extracts from semiarid Mexican region[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5,8
(2) :104-111.
[9]陈文娟,陈建福. 漳州血柚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4):40-45.
[10]施伟梅,杨凯,陈建福,等. 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紫荆树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
26(4):109-116.
[11]Nie K,Tang Z,Wu X,et al. Optimiz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ion from mulberry leaf using an ethanol-based solvent sys-
tem[J].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2012,6(12) :2373-2380.
[12]Jiang X,Chen Y,Shi L. Optimization of flavonoids extraction from Bombyx batryticatu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in vitro[J].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3,22(6) :
1707-1715.
[13]HuiDuan L,Xu C.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and scavenging effect on hydroxyl radicals from tamarind shells[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14,45(5) :844-849.
[14]TingPu W,Qiang Z,JianJun Y. Optimization of technology for extracting total flavonoids from tartary buckwheat shell by re-
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2014,5(6) :1629-1640.
(责任编辑 夏侯国论)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
Todaro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hi Wei-mei,Wang Yang,Zhang Ying-hao
(College of Pharmacy,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The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extraction time,liquid-solid ratio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ere chosen to conduct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various process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Expert 8.0.6 software and the Box-Behnken center combination experimental princi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st effect on response was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an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 was:extraction temperature
73℃,extraction time 158min,liquid-solid ratio 27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74%,respectively.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actual value was 1. 06%,which had a slight increase as compared to the predicted value,and the relative error was 0. 95%,
indicating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 fitt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direction for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on a large scale.
Key words: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flavonoids;extrac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61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