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08.2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研究*
张 军(1) 祁万宜(2) 黄成名(2) 王军辉(3) 张鲜艳(1) 李道新(1)
(1.湖北省宜昌市国营大老岭林场 宜昌 443132;2.湖北省宜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宜昌 443111;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摘 要:油松和巴山松是用材树种 ,林木生长量的大小是选择优良树种 1个重要指标 。根据 2
次 21 a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的结果 ,第 1批陕西宁陕和黄陵及四川广元种源 , 7
a生树高比其它种源平均值提高 15.9%。第 2 批陕西商县和黄龙官庄 、河南栾川2# ,湖北巴
东1#和四川广元种源 17 a生长量比其它种源平均值材积提高 22.8%。
关键词:油松;巴山松;种源;生长
Research on Provenance Selec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and Pinus henryi Mast.
Zhang Jun(1) Qi Wanyi(2) H uang Chengming(2) Wang Junhui(3) Zhang Xianyan(1) Li Daoxin(1)
(1.S tate-owned Dalaoling Forest Fa rm of Yichang P ref ecture in Hubei Province Yichang 443132;
2.Yichang Pre fecture Forestry Institute in H ubei Province Yichang 443111;
3.Resear ch Institute of Forestr y , CAF Beijing 100091)
Abstract:Pinus tabulaeformis Car r.and Pinus henryi Mast.are timber tr ee species , and size of wood incre-
ment is a key indicator to select excellent tr ee species.According to r esult f rom twice provenances tr ial and
selection of Pinus tabulaeformis Car r.and Pinus henryi Mast.for 21 years , the first ba tch of provenance
from Ningxia and H uangning of Shanxi and Guangyuan of Sichuan , the seven-year-old tr ees he igh t was
enhanced by 15.9% than other provenance aver age value , the second ba tch of provenance with increment
for 17 year s f rom Shangxian and Huanglong Guangyuan of Shanxi , Luanchuan of Henan , Badong of Hube i
and Guangyuan of Sichuan were enhanced by 22.8% than the aver age value volume of other provenance.
Key words:Pinus tabulaefor mis Car r.;Pinus henryi Mast.;provenance;growth
尽管世界林业史上很早就认识到 , 1个树种分
布区不同部分的种群 ,具有不同的遗传结果 ,并进
而在造林上很多国家也很早就很重视种源控制和
种源选择问题 ,但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却开展的很
晚[ 1] 。我省及三峡地区上世纪 60 年代引进油松
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用于人工造林和飞播
造林 ,造林种子来自华北 、西北 、东北和西南部分省
的地区 。有的生长好 ,有的则生长很差 ,发生虫害
死亡 ,探索原因与种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为引
进适合我省及三峡地区条件生长的油松和巴山松
P inus henryi Mast.,我们于1984年开始进行了油
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研究 ,迄今已有
21 a了 。其目的是探讨油松和巴山松地理变异规
律 ,为我国长江三峡地区选择适应性强 、生产力高
的种源 ,并为油松和巴山松划分种子调拨范围提供
科学依据 。
1
* 收稿日期:2007-12-12
作者简介:张 军(1970 ~), 男 ,湖北秭归人 ,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林业可持续经营方面的研究工作。
项 目:国家 948 项目“纸浆材性状测定与应用技术引进(2005-04-56)”的部分研究内容。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第 150期
材料
供试材料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提供 ,供试 2批次 8 个省(区 、市)44 个种源 ,试验
林面积 9 hm2(见表 1)。油松和巴山松地理位置及
气候因子(见表 2)。
表 1 试验材料数目和面积
批次 数目 面积/ hm2
第 1批种源试验
(1984)
油 松(7):陕西(3)、山西(1)、甘肃(1)、河南(2)
巴山松(8):湖北(4)、四川(2)、重庆(2) 1
第 2批种源选择
(1987)
油 松(11):陕西(3)、河南(5)、甘肃(2)、内蒙古(1)
巴山松(18):湖北(8)、四川(5)、重庆(4)、陕西(1) 8
注:括号中代表种源数。
表 2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地理位置及气候因子
编号 种源 东经 北纬 海拔/ m 年均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1月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年降水量/ mm
1 陕西宁陕 108°32′ 33°33′1 340 10.2 41.0 -1.6 -19.0 939.0
2 陕西商县 109°57′ 33°53′1 000 12.9 42.6 -0.1 -14.8 754.0
3 陕西黄陵 108°52′ 35°28′1 200 9.2 40.0 -5.4 -22.8 623.2
4 河南栾川 111°20′ 33°57′1 410 12.1 40.2 -0.9 -20.0 931.7
5 河南南阳 112°40′ 32°50′1 200 13.0 40.1 -1.0 -20.8 743.1
6 四川广元 105°50′ 32°22′1 500 14.7 38.9 -3.8 -8.1 861.4
7 四川理县 103°15′ 31°23′2 200 10.0 31.8 -0.8 -14.8 588.3
8 山西中条山 110°59′ 35°34′1 440 9.7 38.2 -5.0 -17.7 695.5
9 甘肃两当 106°16′ 33°53′1 550 11.5 34.8 -1.1 -15.0 615.2
10 重庆万源 108°05′ 32°05′1 550 15.2 39.0 -2.0 -10.0 1 022.5
11 重庆石柱 107°35′ 29°30′1 500 16.2 40.5 -1.9 -11.7 1 079.8
12 湖北神农架 110°07′ 31°36′1 700 7.9 27.0 -5.2 -20.0 1 895.0
13 湖北巴东 110°24′ 31°04′1 600 7.4 29.0 -2.0 -16.0 1 800.0
14 湖北宜昌 111°19′ 30°46′1 600 9.0 40.4 -2.2 -15.0 1 500.0
15 湖北五峰 111°41′ 30°11′1 500 13.0 37.1 -1.6 -15.0 1 425.0
注:油松:宁陕 、商县 、黄陵 、栾川 、南阳 、中条山 、两当。巴山松:广元 、理县 、万源 、石柱 、神农架 、巴东 、宜昌 、五峰。
第 批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
2.1 试验方法
(1)种子:全部试验种子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林业研究所提供 , 7个省(市)15个种源。
(2)育苗:苗圃地选择在该场的沙河 ,坡向南 ,
坡度 3°,坡位中下部 ,海拔 1 670 m 。土壤为花岗岩
分化的黄棕壤 , 前期育过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 feri苗木 ,整地三挖三耙 。播种前用 40 ℃
的水浸种 24 h ,以便种子发芽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
设计 , 4次重复 ,3行小区 ,行距 20 cm ,小区间距 25
cm ,床面宽 1.1 m ,喷洒 1 次浓度为 1%硫酸亚铁 ,
进行床面消毒。于 1985年春条播 。
(3)造林:造林地选择在本场拱桥 ,东经 110°
56′24″,北纬 31°04′11″,海拔 1 558 m ,坡向南 ,坡度
25°,坡位山下部。土壤为花岗岩分化的黄棕壤 。
针阔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试验林依山
顺势横向排列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4 次重复 ,
2行 4 株 , 8株长方形小区 ,株行距皆为 2.0 m ,四
周围用日本落叶松做保护行 ,由于 7#四川理县 、
11#重庆石柱 、14#湖北宜昌和 15#五峰 4个种源 ,
苗期遭受鼠害等 ,苗木数量少 ,故大田造林只包括
2个树种的 11个种源 ,于 1987年3月 8日造林 ,试
验林面积 1 hm2 。
观察项目:苗期测定苗高和地径生长 ,造林后
测定幼林树高生长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等。
2.2 结果分析
2.2.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我们于 1987 ~ 1991 年 10月分别调查了油松
和巴山松成活率和历年保存率 , 成活率变动在
2
2008.2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88.0%~ 97.0%,平均 95.4%, 7 a 生保存率变动
在 56.0%~ 97.0%,平均 80.1%。由于用鹅掌楸
L.chinense(Hemsl.)Sarg .做保护行前期生长快
些 ,油松和巴山松适宜种源生长小些而被压;冬季
冰雪翻蔸;少部分油松种源发生介壳虫;试验林没
有进行抚育间伐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保存率。
2005年 21 a 生时 ,油松和巴山松试验地林木死亡 ,
本试验供补充参考。
2.2.2 生长差异
我们于 1985 ~ 1986年 10月调查了油松和巴山
松苗木生长量情况 。又于 1987 ~ 1991年 10月分别
调查了造林后油松和巴山松的生长量情况 ,用皮尺
和日本国 SK宣真工业株式会社升降测树米尺测定
树高生长 ,用围尺测定地径生长 ,进行每木检尺 ,计
算历年生长量结果。油松陕西宁陕和黄陵种源生长
最好 ,7 a生树高1.74 ~ 1.57 m。山西中条山种源生
长最差 ,7 a生树高 1.22 m ,前者为后者的 1.43 ~
1.29倍。巴山松四川广元种源生长最好 ,7 a生树高
1.48 m是最差山西中条山种源的1.21倍 ,湖北神农
架种源生长差些 ,前者为后者的 1.20倍。显示出了
种源选择的巨大生产潜力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 2] ,结果见表 3。从表 3中看出:历年生长量方
差分析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 ,营造油松和
巴山松人工林时 ,既要强调种源选择 ,又要注意适地
适种源问题 ,不要盲目调用外地种苗。
表 3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历年生长量方差分析
年龄/ a 项目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方差 F
1 H 种源 14 18.47 1.32 2.39*
2
H 种源 14 273.85 19.56 4.96**
D地 种源 14 0.286 4 0.020 5 3.6 **
3 H 种源 10 289.55 28.96 4.56**
4 H 种源 10 953.88 95.39 3.47**
5 H 种源 10 2 225.48 222.55 2.72**
6 H 种源 10 7 757.92 775.79 4.88**
7 H 种源 10 8 406.52 840.65 2.74**
2.2.3 生长相关
对油松和巴山松历年树高生长进行相关分析 ,
见表 4。表 4中油松和巴山松种源历年树高遗传相
关紧密 ,7 a生时达 0.96m 。因此 ,7 a生作为油松
和巴山松早期选择树龄是可行的。
表 4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历年树高生长相关分析
年龄/ a 1 2 3 4 5 6 7
1 1.00
2 0.76 1.00
3 0.68 0.85 1.00
4 0.37 0.74 0.84 1.00
5 0.53 0.76 0.84 0.89 1.00
6 0.35 0.68 0.82 0.90 0.90 1.00
7 0.43 0.72 0.81 0.82 0.90 0.96 1.00
对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 ,7 a研究结果表明:
油松 1#陕西宁陕和 3#黄陵种源比 11个种源树高
平均值大 14.7%,比其它 8 个种源树高平均值大
15.9%;最大单株 1#宁陕种源树高1.98 m 。巴山
松 6#四川广元种源比 11 个树高平均值大 4.6%,
比其它 8个种源树高平均值大 9.3%;最大单株 1#
重庆万源树高 1.88 m 。
第二批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及
基因资源保存研究
在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
于 1987年又进行了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及基因
资源保存林研究。其目的就是更全面为我省及三峡
地区选择最适宜的种源 ,划分种子调拨范围 ,为林业
生产服务。因前 1次试验种源少 ,试验基本上失败
了 ,且看到种源间有差异 ,故又开始第 2次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1)种子:供试材料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
研究所提供 ,它们来自 7个省(区 、市)29个种源。
(2)育苗:苗圃地选择在大老岭林场沙河 ,原来
是松树育苗地 ,在光照 、土壤 、排水 、坡向 、前茬作物
等方面一致。整地三挖三耙 ,开厢作床 ,床面宽
1.1 m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4 次重复 ,每小区
1 ~ 3行 ,行距 20 cm ,小区间距 25 cm ,床四周围用
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 Maxim .树种做保护行;
于 1988年进行春条播 。
3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第 150期
(3)造林:造林选择在烧香包采伐迹地 , 东经
11 055′25″, 北纬 31°04′59″,海拔 1 800 m 。坡向
西 ,坡度 20°,坡位中上部 。土壤为页岩风化的黄棕
壤。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4 次重复 , 2 行 8 株 ,
16株长方形小区 ,株行距 2 m×2 m ,多余苗木分种
源块状比较试验 ,四周围用日本落叶松做保护行 ,
于 1990年 4月 17日用 2 a 生苗造林 ,试验林面积
4 hm2 。
(4)观察项目:测定千粒重 、播种粒数 、场圃发
芽率 、子叶数 、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 , 2 a 生苗木生
长节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地径 、树高 、枝下高 、
胸径生长等。
3.2 结果分析
3.2.1 种源特征
在 1988年我们测定了种子千粒重 、播种粒数 、
观察记载物候期 ,油松和巴山松的地理位置 、千粒
重 、场圃发芽率和子叶数。从总体上看:千粒重变动
在 16.4 ~ 44.8 g ,平均24.6 g 。以Ⅰ、Ⅲ区组观察场圃
发芽率情况 ,发芽率变动在 10.8%~ 74.8%,平均
48.3%,子叶数变动在 7.5 ~ 9.3 ,平均 8.0。凡是千
粒重重的场圃发芽率越高 ,子叶数也多。
3.2.2 生长节律
我们于 1989年 5 ~ 6月 ,以 Ⅰ区组小区中行固
定 10株编号 ,在 10 、20和 31日测定苗木高生长节
律进行统计计算 ,结果列入表 5。
表 5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 2 a生生长节律调查统计表 单位:cm
编号 种源 5 月 4 日以前
5月
1 ~ 10 11 ~ 20 21~ 31
累计 净增 累计 净增 累计 净增
6月
1 ~ 10 11 ~ 20 21 ~ 30
累计 净增 累计 净增 累计 净增
1 湖北巴东 1# 3.4 5.8 2.4 7.0 1.2 7.4 0.4 7.4 0.0 7.5 0.1 13.1 5.6
2 重庆万源 2.4 3.4 1.0 4.2 0.8 4.3 0.1 4.7 0.4 5.3 0.6 11.9 6.6
3 陕西黄陵双龙 4.5 5.7 1.2 7.8 2.1 8.4 0.6 8.7 0.3 8.7 0.0 16.7 8.0
4 湖北巴东 2 1.8 2.7 0.9 3.4 0.7 3.4 0.0 3.4 0.0 3.9 0.5 6.6 2.7
5 河南栾川 1# 3.9 6.2 2.3 7.9 1.7 8.8 0.9 8.8 0.0 9.0 0.2 12.8 3.8
6 甘肃两当 5.1 8.0 2.9 9.6 1.6 10.5 0.9 10.9 0.4 10.9 0.0 15.7 4.8
7 河南卢氏 4.5 7.2 2.7 9.1 1.9 9.8 0.7 9.8 0.0 10.3 0.5 14.0 3.7
8 河南栾川 2# 2.3 2.7 0.4 4.2 1.5 4.6 0.4 4.7 0.1 4.7 0.0 9.8 5.1
9 四川广元 1# 3.8 6.3 2.5 8.0 1.7 8.9 0.9 9.6 0.7 10.3 0.7 13.1 2.8
10 陕西商县 4.7 7.6 2.9 8.5 0.9 9.1 0.6 9.8 0.7 10.0 0.2 17.4 7.4
11 甘肃两当张家庄 4.4 7.0 2.6 8.0 1.0 9.4 1.4 9.6 0.2 9.9 0.3 18.1 8.2
12 四川理县 3.2 5.3 2.1 6.4 1.1 6.7 0.3 7.1 0.4 7.5 0.4 15.6 8.1
13 内蒙古乌拉山 4.6 6.9 2.3 8.1 1.2 8.4 0.3 8.5 0.1 9.1 0.6 12.9 3.8
14 河南南召 4.0 6.5 2.5 8.2 1.7 8.9 0.3 8.1 0.4 9.3 0.4 15.7 6.4
15 河南南阳 2.8 4.4 1.6 5.8 1.4 6.3 0.5 6.6 0.3 7.0 0.4 16.4 9.4
16 重庆石柱 3.3 5.3 2.0 7.1 1.8 7.9 0.8 8.7 0.8 8.8 0.1 17.3 8.5
17 湖北房县 3.2 5.6 2.4 7.6 2.0 8.9 1.3 9.1 0.2 9.6 0.5 17.2 7.6
18 陕西南郑 3.1 5.3 2.2 6.5 1.2 6.9 0.4 7.1 0.2 7.3 0.2 17.3 10.0
19 四川南江 3.0 4.6 1.6 6.3 1.7 7.0 0.7 7.1 0.1 7.7 0.6 15.8 8.1
20 重庆奉节 3.0 5.2 2.2 6.9 1.7 8.8 1.9 10.0 1.2 10.3 0.3 15.5 5.2
21 陕西黄龙官 5.0 7.8 2.8 10.5 2.7 11.3 0.8 11.3 0.0 11.9 0.6 19.6 7.7
22 四川通江 2.6 3.9 1.3 4.8 0.9 5.5 0.7 5.7 0.2 5.9 0.2 15.2 9.3
23 四川广元 2# 3.1 5.1 2.0 6.5 1.4 7.7 1.2 7.9 0.2 8.2 0.3 15.0 6.8
24 湖北神农架 2.4 3.8 1.4 5.0 1.2 5.4 0.4 5.6 0.2 5.7 0.1 13.3 7.6
25 重庆城口 2.6 3.9 1.3 5.3 1.4 6.6 1.3 6.8 0.2 6.9 0.1 11.1 4.2
26 湖北兴山 2.6 4.3 1.7 5.7 1.4 6.4 0.7 6.5 0.1 7.0 0.5 14.0 7.0
27 湖北宜昌 3.1 5.1 2.0 6.7 1.6 8.0 0.3 8.3 0.3 8.8 0.5 15.6 6.8
28 湖北五峰 2.2 3.0 0.8 3.6 0.6 3.9 0.6 4.0 0.1 4.3 0.3 10.5 6.2
29 湖北大老岭 3.2 5.1 1.9 6.2 1.1 7.2 1.0 7.6 0.4 7.7 0.1 15.5 7.8
注:油松:黄陵双龙 、栾川 1 #、2# 、商县 、两当 、卢氏 、两当张家庄 、乌拉山 、南召 、南阳 、黄龙官庄。巴山松:巴东 1 #、2# 、
万源 、广元 1 #、2# 、理县 、石柱 、房县 、南郑 、南江 、奉节 、通江 、神农架 、城口 、兴山 、宜昌 、五峰 、大老岭。
4
2008.2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3.2.3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我们在 1990年 10月和 2005年 11月分别调查
了油松和巴山松种源 ,造林成活率和幼林及成林保
存率。造林成活率变动在 27.0%~ 53.0%,平均
44.1%;17 a生保存率变动在 22.0%~ 54.0%,平均
41.9%。
3.2.4 生长量差异
在 1988 ~ 1991 年 10月和 2005年 4月 ,我们
对苗木生长量和造林后各种源林木生长量进行调
查 ,用皮尺和日本国 SK 宣真工业株式会社升降测
树米尺测定树高生长 ,用围尺测定胸径生长进行每
木检尺 ,并计算分析生长量情况 ,历年生长量方差
分析都达到极显著或有一定差异水平 ,见表 6。
表 6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历年方差分析
年龄/ a项目 变异来源
自由
度 平方和 方差 F
1 H 种源 28 107.61 3.84 4.22**
2 H 种源 28 818.24 29.22 6.20**
3 H 种源 27 366.23 13.56 2.72**
4 H 种源 27 1 495.30 55.38 2.46**
17
H 种源 27 35.45 1.31 1.19
H枝下 种源 27 3.99 0.15 1.50
D1.3 种源 27 70.33 2.60 1.03
Vm3 种源 27 0.003 40 0.000 13 1.30
3.2.5 树高生长相关
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见表 7。4 a 生
树高遗传相关系数达 0.7。因此 , 4 a 生作为油松
和巴山松种源选择是可行的。
表 7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历年生长相关分析
年龄/ a1 2 3 4 17
1 1.00
2 0.80 1.00
3 0.43 0.39 1.00
4 0.27 0.25 0.70 1.00
17 -0.06 -0.10 0.03 0.03 1.00
根据历年生长量和保存率高及生长势好等方
面表现 ,选育出优良种源陕西商县和黄龙官庄 、河
南栾川 2# 、湖北巴东 1#和四种广元 1#等 ,其 17 a
生树高 、胸径和材积比 28个种源平均值分别提高
11.8%、10.8%和23.7%;比其它23个种源平均值
分别提高 14.2%、13.2%和 28.8%。油松最大单
株树高 8.2 m ,胸径 13.2 cm 和材积0.063 9 m3 。
巴山松最大单株 17#湖北房县种源树高 8.0 m ,胸
径 14.8 cm和材积 0.078 1 m3 。
3.3 油松和巴山松基因保存林研究
1个基因可以影响 1个国家兴衰 ,1 个物种可
以左右 1个国家命脉 。人类在 21世纪面临着人口
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巨大挑战 ,国家之间将面临
着生物资源的剧烈竞争 ,谁先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并掌握保护 、利用植物资源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谁
就掌握了主动权 。于是 ,我们在开展油松和巴山松
种源试验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的基础上 ,同时
进行了油松和巴山松基因资源保存林研究 ,收集迁
地保存 6个省 20个产地 ,保存林面积 4 hm2 ,迄今
已有 21 a了 。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从基因资源和为
发展油松和巴山松地区选择优良种源 ,为了更好地
对油松和巴山松种子资源保存 、评价和利用 ,为培
育新品种打下基础。
3.3.1 造林
造林地选择在大老岭林场烧香包人工华山松
Pinus armandi i Franch.林采伐迹地 ,东经 110°55′
25″,北纬 31°04′59″,海拔1 850 m 。坡向东西 ,坡度
35°,坡位山坡中上部。土壤为页岩风化的黄棕壤
土 。于 1990 年春各种源块状造林 。在 2005 年 4
月调查了油松和巴山松基因保存林保存率 ,地理位
置东径 105°48′~ 111°41′,北纬 29°30′~ 40°50′,海
拔 700 ~ 2 700m 。造林 20 个种源 ,保存 20个 ,占
100.0%;共保存 3 804株;其中油松 1 997株 ,巴山
松 1 807 株 。17 a 生保存率变动在 8.0% ~
70.0%,平均 40.7%;其中油松变动在 10.0%~
60.0%,平均 35.7%,巴山松变动在 70.0%,平均
44.4%。
3.3.2 生长量
2005年 4月用皮尺和日本国 SK 宣真工业株
式会社升降测树米尺 ,测定树高生长 ,用围尺测定
胸径生长进行统计计算 ,结果列入表 8。也看到油
松生长不如巴山松 , 即 5.8 m 对 6.6 m , 二者差
13.4%。
5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第 150期
表 8 油松和巴山松基因资源保存林 17 a(2004)生长量
编号 种源 H枝下 H aH D1.3 aD1.3 Vm3 aVm3 位次
1 湖北巴东 1 # 2.20 8.40 0.494 2 11.90 0.700 0 0.052 5 0.003 1 6
3 陕西黄陵双龙 4.10 6.80 0.400 0 11.20 0.658 9 0.040 2 0.002 4 2
14 湖北巴东 2 # 2.30 7.20 0.423 6 11.80 0.694 2 0.047 0 0.002 8 10
7 河南卢氏 3.40 7.60 0.447 1 11.90 0.700 0 0.048 8 0.002 9 7
11 甘肃两当张家庄 2.70 6.80 0.400 0 10.30 0.605 9 0.034 3 0.002 1 27
13 内蒙古乌拉山 3.10 6.80 0.400 0 11.90 0.700 0 0.045 1 0.002 7 11
14 河南南召 1.60 7.30 0.429 5 12.90 0.758 9 0.056 7 0.003 4 11
6 重庆石柱 1.90 7.20 0.423 6 12.70 0.747 1 0.054 1 0.003 2 3
17 湖北房县 1.80 6.80 0.400 0 12.90 0.758 9 0.053 9 0.003 2 4
18 陕西南郑 1.90 6.40 0.376 5 11.20 0.658 9 0.038 6 0.002 3 24
19 四川南江 2.20 7.00 0.411 8 11.00 0.647 1 0.039 0 0.002 3 23
21 陕西黄龙官 1.60 6.50 0.382 4 11.40 0.670 6 0.040 9 0.002 4 18
22 四川通江 1.50 6.70 0.394 2 11.00 0.647 1 0.037 9 0.002 3 25
23 四川广元 2 # 2.20 6.70 0.394 2 12.30 0.723 6 0.048 5 0.002 9 9
25 重庆城口 2.80 7.60 0.447 1 11.80 0.694 2 0.048 8 0.002 9 8
26 湖北兴山 2.10 6.70 0.394 2 10.90 0.641 2 0.037 9 0.002 3 26
27 湖北宜昌 1.30 5.50 0.323 6 12.10 0.711 8 0.042 3 0.002 5 14
28 湖北五峰 2.10 6.40 0.376 5 11.40 0.670 6 0.040 5 0.002 4 19
北方油松(混合) 1.50 5.80 0.341 2 9.60 0.564 7 0.026 4 0.001 6 28
巴山松(混合)种子 2.10 6.60 0.388 3 11.30 0.664 7 0.040 4 0.002 4 20
三峡华山松 1.90 5.50 0.323 6 7.90 0.464 7 0.018 2 0.001 1 29
油松 、巴山松 4个优良种源平均 1.90 7.43 0.437 1 12.60 0.741 2 0.054 3 0.003 2 2
油松 、巴山松 20 个种源平均 2.22 6.84 0.402 4 11.58 0.680 9 0.043 7 0.002 6 13
油松 、巴山松 16 个种源平均 2.30 6.69 0.303 6 11.32 0.665 9 0.041 1 0.002 5 17
油松 7 个种源平均 2.60 6.80 0.400 0 11.30 0.665 6 0.041 8 0.002 5 16
油松 6 个种源平均 2.70 6.70 0.394 2 11.10 0.650 0 0.039 3 0.002 4 22
巴山松 3 个优良种源平均 2.00 7.50 0.441 2 12.50 0.735 3 0.053 5 0.003 2 5
巴山松 13 个种源平均 2.00 6.90 0.405 9 11.70 0.689 2 0.044 8 0.002 7 12
巴山松 10 个种源平均 2.10 6.70 0.394 2 11.50 0.676 5 0.042 1 0.002 5 15
注:油松:黄陵双龙 、栾川 1 #、2# 、商县 、两当 、卢氏 、两当张家庄 、乌拉山 、南召 、南阳 、黄龙官庄。巴山松:巴东 1 #、2# 、
万源 、广元 1 #、2# 、理县 、石柱 、房县 、南郑 、南江 、奉节 、通江 、神农架 、城口 、兴山 、宜昌 、五峰 、大老岭。
根据 17 a生长量和保存率高及生长势好等方
面表现 ,选育出油松河南南召和巴山松重庆石柱 、
湖北房县和巴东 1#等优良种源基因资源保存林;
其树高 、胸径和材积比 20 个平均值分别提高 7.
9%、8.1%和19.5%;比其它16个种源平均值分别
提高 9.9%、10.3%和 24.3%。其中选育出油松优
良种源河南南召的种子 ,其树高 、胸径和材积比 7
个种源平均值分别提高 6.9%、12.4%和 26.3%,
比其它 6个种源平均值分别提高 8.2%、14.0%和
30.7%。巴山松 3个优良种源(湖北巴东 1#和房
县 、重庆石柱),树高 、胸径和材积比平均值 13个种
源平均值分别提高 8.0%、6.4%和16.3%,比其它
10个种源平均值分别提高 10.7%、8.0%和21.3%。
巴山松混合种子其树高 、胸径和材积比北方油松混
合种子分别提高 12.2%、15.1%和34.7%。其中巴
山松最大单株树高 8.2 m , 胸径 14.5 cm , 材积
0.076 2 m3 ;油松最大单株树高7.5 m ,胸径 14.3
cm ,材积 0.069 3 m3 。
结论
1984 ~ 2005年 ,历时 21 a ,选育出油松优良种
源是陕西商县 、黄龙官庄和河南栾川 2# 、南召 ,17 a
生长量比其它种源材积提高 32.1%。巴山松优良
种源是湖北巴东 1#和四川广元 1# 、重庆石柱 , 17 a
生长量比其它种源材积提高 23.4%。最适宜我省
及三峡山区发展的是巴山松优良种源。
参考文献
[ 1] 徐化成主编.油松地理变异和种源选择.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