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薯莨的栽培和综合利用



全 文 :栽培技术
薯 莫 的 栽 培 和 综 合 利 用
刘 鹏
(浙江师 范大学生物 系 金华 3 21 0 0) 4
薯莫 i ( Do s e o e ra c i r r ho s a Lo u r .) 别名红孩儿 、 朱砂莲 、 山羊头 , 属薯锁科 ( D i o -
sc or ea ce a 、 植物 , 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 有待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 , 适宜广泛推
广栽培 。
一 、 形态特征
粗壮草质藤本 , 块茎圆锥形 、 矩圆形或卵形 , 表面棕黑色 , 栓皮粗裂具凹纹 , 鲜时割伤
有红色粘液 , 多须根 。 茎圆形 , 绿色 , 右旋 , 平滑无毛 , 有分枝 , 近基部有刺 。 单叶 , 革质
或近革质 , 长椭 圆形 、 全缘 , 两面无毛 , 表面深绿色 , 背面粉绿色 , 网脉明显 , 基部阔心形 ,
长 5 一 2 } o c m , 宽 2 ~ 14 e m , 先端渐尖 , 叶柄长 2 一 6 e m 。 雄花序穗伏 , 长卜 10 e m , 排列成金字塔形圆锥花序 , 雄蕊 G 。 雌花序穗状 , 单生于叶腋 , 长达 12 c m 。 葫果光滑无 毛 ,近
三校状扁圆形 , 长 1 . 8~ 3 . sc m , 宽 2 . 5一 5 . sc m , 种子扁形 , 着生于每室中央 。 花期 5 ~ 7
月 , 果期 7 ~ 2 1月 。
二 、 分布特点及生长习性
薯莫主要分布于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贵州 、 四川 、 云南 、 台湾 、 老
挝 、 越南、 菲律宾也有 , 生 一长于海拔 3 0 ~ 1 8 0 0米的山坡 、 河谷 、 路边门杂木林缘 、 灌 丛 中
或疏林下 。
性喜温暖 , 茎叶喜高温和干燥 、 畏霜冻 , 生长最适温度为25 ~ 30 ℃ 。 块茎一般生长在表
层 , 不如薯祯属其它种类耐寒 , 但北纬29 ℃以南区域引种栽培可不挖采于地下越 冬 。 块 茎
10 ℃左右开始萌动 , 20 ~ 2 5 c 生长最快 , 20 ℃ 以下生长缓慢 。
薯首属浅根系植物 , {!次需要水分较深根系种类为迫切 , 但薯首又不耐水 , 因而宜栽于灌
水和徘水良好 、 肥沃 、 有适度水湿的土地 。 薯草喜有机肥 . 耐荫 , 但块茎积累养分需强光 。
三 、 繁殖方法
(一 ) 顶芽繁殖 属无性繁效的一种 , 每一块茎上端有一段较细而粗硬的部分 , 其顶端
有一顶芽 , 通过它的萌发可进行繁殖 。 在年底挖采薯蕊时 , 将有顶芽的上部切下 , 待伤 口愈
合后贮藏 , 清明前后下地栽植即可 。 它萌发快 , 产量高 , 是繁殖的最好方法 。
(二 )块茎繁殖 也属无性繁破的一种 。 薯苗块茎 任何部分都能生不定芽 , 故可任意切
成薯块繁殖 , 以近顶部生长势较旺 . 产最较高 , 而远离顶端的部分生 狡势较弓 , 产贵价 。 种
薯切块后 , 切 口涂上草木灰 , 在室内放置 2 一 3 夭 , 切面愈合后再栽种 。 勿块不可太小 , 因
为大切块所含养分多 , 可生长出强状的植株 。 如果要使出苗整齐 , 可在播种前进行催芽 , 方
法是在断霜前二周至三周 , 将种薯放在潮湿的砂中 , 温度维持 2 5℃左右 , 经二至三周后即发
芽 , 然后再种植 。 也可埋放于温床中催芽 。 有时为了提早出苗 , 可用 1 %的硫脉或 0 . 4% 氯
乙醇进行处理 , 可 促进发芽 。
(三 ) 种子繁殖 属有性繁殖 。 播种前先将种子与湿砂按 1 : 1 混合 , 温度保持在 10 c
左右 , 经过 20 天左右的处理 , 即可将种子筛选播种 , 播种时间一 般在四月巾 、 下旬 。
四 、 栽培技米
(一 ) 整地施肥 宜选择富含腐殖质 、 土壤肥沃 、 疏松 、 排水良好 的壤土或砂壤土 。 整
地前 , 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 2 50 Ok g , 过磷酸钙 20 k g , 于冬季翻入土内 , 深耕 30 c m ,
将土翻出 , 使土壤风化 , 消灭地下害虫 , 开春后再翻耕一次 , 耕平细作戍高畦 , 再 开 排 水
沟 , 以利排水灌水 。 单一种植时按 l m距挖沟 , 沟宽 2 5 c m , 深。 . 5一 l m , 间 套 种 时 则 按
2 ~ 3 m 距开沟 。
(二 ) 栽种 用种子繁殖 , 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 , 沟距 2 一 3 寸 , 覆土 0 . 6寸 , 稍 行 镇
压后浇水 , 经常保持土壤潮湿 , 待苗出齐 , 高约 3 寸 , 长出 3 ~ 4 枚叶片时 , 除去过密的幼
苗 , 于第二年春再移栽 , 行 x 株距为 1 . 5一 2 尺 x 0 . 5一 1尺 。 用块茎繁殖 , 如单行种植 , 株
距 1一 1 . 2尺 , 双行种植 , 行 、 株距为 2尺 x l ~ 1 . 2尺 , 种植时将芽朝上方 , 覆土 2寸左右 。
(三 ) 田间管理
1
. 搭支架 当苗高 3 c0 m 左右时 , 可搭支架 , 牵引茎蔓向上生长 , 增加叶片营 养 面积
和通风透光 , 减少病虫害发生 。
2
. 浇水与排灌 薯食不耐旱 , 又怕涝 , 因此浇水要适时 , 掌握不旱不浇的原则 。 出苗
前一般不用浇水 , 但遇严重干早应浇水 , 可灌溉浇水 , 不可浇 “ 蒙头水 ” ; 7 ~ 8 月梅雨季
节 , 正是块茎膨大时期 , 如土壤过于潮湿 , 对根 系生长不利 , 将降低薯蓖的质景和产量 , 故
必须及时疏沟排水 。
3
. 中耕 、 除草 、 培土 薯莫幼苗期生长缓慢 , 田间易生杂草 , 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
一般在出苗后即进行中耕除草 , 以后每 隔 10 一 15 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 , 直到 7 月中旬 , 同时 ,
块茎生长在表土层 , 须根容易外落 , 故中耕须与培土结合 。
4
. 追肥 除了整地时施基肥外 , 还须多次施肥 。 春季出苗后 , 立即追施一次稀薄的粪
水 , 每亩2 0 0 0公斤 , 以利于幼苗生长 ; 茎蔓上架时 , 须尽早施肥 , 促进茎叶生长 , 扩大同 化
面积 , 夏季是生长的最旺盛季节 , 需水肥量最大 , 应每 隔 10 一巧天浇 1次稀薄粪水或尿素或
硫酸按等于根旁 。 一般来说 , 生长前期宜供给速效氮肥 , 以利茎叶生长 ; 生长中后期除适当
供给氮肥以保持茎叶不衰老外 , 还需磷 、 钾肥以利块茎膨大 。
5
. 摘蔓 7 一 8 月孕蕾时 , 如不用种子繁殖 , 应及时摘除花蕾 , 使养料集中 , 促块茎
发育良好 。
( 四 ) 间套种 薯莫行株距较大 , 本身又耐荫 , 易于进行间种 、 套种 , 提 高 土 地 利 用
率 , 如春季可与速生绿叶菜类 、 甘蓝类 、 小麦 、 豆类等间套 ; 夏季可套作茄呆类 、 瓜类 ; 秋
季可套 作耐寒性蔬菜 。 为了减轻病虫害虫 , 3 ~ 4 年轮作一次 。
(石〕 采收 霜降前后 , 当茎叶全部枯姜时开始采收 , 要及时采掘 , 才能获 得 最 高 产
量 , 如过早采收 , 不仅产量减少 , 而且不耐贮藏 。 在冬季不很冷的地区 , 块茎可留在土中 ,
随时采掘 , 直到第二年萌发止 。 如块茎留在土中越冬 , 翌春可继续生长 。
(六 ) 病虫害及防治
1
. 褐斑病 , 俗名枯叶病 , 多雨 、 地涝易发生 , 为害叶病 。 发病初期叶片生黄色或黄白
色病斑 . 后期变淡 渴色 。 预防可每隔 7 ~ 1 0天喷 1 次 1 : l : 150 波尔多液 , 连喷 2 一 3 次 ;
发病初期 , {吹 6 5 %代森锌 5 0 倍或 50 %退菌特 8 0 ~ 1 0 0 倍液 , 7 天 1 次 , 连喷 2 ~ 3 次 。
2
. 炭疽病 , 为害茎叶病 , 夏季发生 。 初期叶片上生褐色小斑 , 后 变黑色 。 预防可用 1
: 1 : 1 5 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 10’ 分钟 , 出苗后每隔 10 一 14 天再喷一次 , 发病时喷 65 % 的 代森
锌 5 0 0倍或 5 0% 退菌特 5 0 0一 1 0 00倍 , 7 天一次 , 连喷 2 一 3 次 。
3
. 螃蜡 , 为害根虫 , 可在整地时施毒土或毒饵诱杀 。 春季施氨水 , 既追肥又可杀灭病
虫 。
(七 ) 贮藏 挖采块茎时 , 选颈短 、 粗壮 、 形状整齐 、 无病虫害的块茎 , 用砂贮存 , 可
室内贮存或室外挖窖贮存 。 贮存时先铺一层河砂 , 厚约 15 厘米 , 其上平铺一层块茎 , 再铺一
层河砂 , 如此一层砂 、 一层块茎 , 铺到 1 米左右 , 再哺层河砂 , 最后再盖层稻草即可 , 室内
或窖内温度一般以 5 ℃为最适宜 。
五 、 综合开发利用
早在 《梦溪笔谈》 、 《本草纲 目拾遗》 和 《植物名实图考》 等宋 、 清古书中就有关于薯
芡开发利用的记载 , 但薯芝的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局限性 , 必须更进一步开发 。
(一 ) 酿酒 薯莫的块茎除含有极其丰富的淀粉外 , 还含育蛋 白质 、 糖类 、 氨基酸以 及
维生素 , 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可 以酿酒 、 制果酱产品 , 也可制作酒精。
(二 ) 化工原料 薯蓖块茎富含单宁 , 蹂质含量达 30 ’% 。 而块茎的粘液也易于提取 , 民
间大量取其汁染皮制革 、 渔民工作服及鱼网 ; 工业上也用来染布匹 、 丝绸和云纱等 。
(三 ) 药用 薯蓑块茎含有蹂质和酚类化合物 , 是止血 、 抗菌的良药 。 性味甘酸 、 平 、
能活血 、 止血 、 理气 、 止痛 。 治产后腹痛 、 月经不调 、 妇女血崩 、 血疲气滞 、 咳嗽咳血 、 内
伤吐皿 、 风湿性关节 炎 、 跌打损伤 、 癖疾 、 疮疖 、外伤出血 、 蛇咬伤等 。 内服 : 煎汤 , 1 一 3
钱 , 研末或磨汁 ; 外用 : 研末敷或磨汁涂 。 此外 , 薯食 内服对贫血有一定疗效 , 对母乳缺乏
者可增加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