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宜兴地区小麦田菵草发生危害和防除对策



全 文 :- 134 -
上海农业科技 2013-3
宜兴地区小麦田菵草发生危害和防除对策
王 婷1 沈国安2 钱曙光3 石 磊3 沈 萍4
(1江苏省宜兴市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校 214206;2江苏省宜兴市新庄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214266;
3江苏省宜兴市植保植检站 214206;4江苏省宜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214200)
菵草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
和潮湿地方。自20世纪90年代起,菵草在宜兴地区麦田和
田埂边迅速蔓延,现已成为当地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该草
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抽穗后顶叶又宽又长,严重影响小麦
的光合作用, 造成小麦贪青、迟熟、倒伏,小麦单位面积
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都随菵草密度的增大而下降,一
般导致小麦减产10%~30%,严重的甚至失收或绝收。近年
来,宜兴市对菵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规律和防除对策
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和研究,以期为有效防除该草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学特性观察
采用盆钵试验,取无菵草种子、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菜园
土3盆,分别在11月1、5、10日播种,每盆播种30粒菵草
种子,覆细土0.5 cm,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10 d定
期观察1次。
1.2 不同土壤深度菵草种子出苗试验
在田间正常环境下,播种经稻田越夏处理的菵草种子,
播种深度分别为表层土、1 cm、3 cm、5 cm、7 cm和9
cm,观察不同土壤深度对菵草种子出草的影响。
1.3 农田环境下菵草生育期观察
选一块菵草基数高的田块,于2011、2012年连续2年定
点观察,每年设3个观察点,每点0.11 m2,剔除作物和其
他杂草,观察菵草出草的高峰时间和出草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
菵草是禾本科菵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圆锥小穗近无
柄, 排列于近三角形的穗轴两侧, 两侧压扁, 有1~2朵小
花。花序顶生、长而狭。幼苗外观形态与看麦娘相似,但菵
草幼苗第1片真叶的宽度比看麦娘宽1倍,前者的叶舌顶端
有1深裂,而后者叶舌呈剑形;菵草第2片真叶具有5条直出
平行脉,而看麦娘仅有3条直出平行脉。菵草为株秆丛生,直
立或略倾斜,高15~90 cm,具2~4节。叶片宽条形,叶色
较淡,叶鞘长于节间、无毛,叶舌透明膜质,包茎疏松。菵
草一生有叶片10~13张,全生育期210~235 d,单株叶片
3~4叶时开始分蘖,最高分蘖数可达13个。3月气温回升,
菵草生长发育加快,4月中下旬开始出穗。
2.2 不同土壤深度对菵草种子出草的影响
播种后7 d左右菵草种子开始陆续出草。据播后20 d调
查,表层土至播深1 cm,菵草种子出草率达100%,播深3
cm,出草率为85%,播深5~9 cm,出草率只有23%~14%,
估计播深超过10 cm出草率只有10%,而播深在13 cm以
上基本不出草。
2.3 农田环境下菵草生育期观察
据2011、2012年宜兴市定点定期观察,经田间自然越夏
的菵草种子一般在11月上中旬开始出苗,田间温湿度大、土
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出草时间会适当提前,出草量也随之
增大。一般出苗至3叶期需22~28 d,4叶期左右开始有分蘖,
4月20日左右开始抽穗,5月中下旬成熟,平均株高62.5 cm,
每穗粒数458.6粒。
2.4 菵草发生量上升的原因
2.4.1 菵草成熟期早,成熟时间长,田间种源充足。据盆
栽试验和田间观察,在正常年份,菵草成熟比小麦早10 d左
右,且成熟期长,同一穗上先成熟的种子先落籽,造成农田
表层土壤中种子数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种源充足。
2.4.2 稻麦耕作方式向免耕、少耕等轻简型栽培方式改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稻茬麦田免耕、少耕措施的推广,
大量杂草种子滞留于土表,逐年积累,有利于其萌发。
2.4.3 菵草出草时间长,春季出草量多。菵草的出草时间
和出草量受田间湿度的影响很大,据2009~2012年田间系统
观察,一般冬前和早春雨水多的年份,田间菵草个体生长旺
盛,种群数量亦大,春季的出草量一般占总出草量的35%左
右,因此即使冬前化除的田块,如早春雨水过多,还要针对
该草进行补除。
2.4.4 种子传播方式多样化。菵草种子主要通过灌水传播,
作物收获后,田间和水沟田成熟的菵草种子草籽飘浮于水
面,随水流入其它田块。另外,也可经秸秆还田、种子调运
等多渠道的传播。
2.4.5 菵草抗(耐)药性问题突出,化除效果不理想。近———————
收稿日期:2013-03-11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菵草在宜兴地区麦田和田埂边迅速蔓延,现已成为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为给
有效防除该草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和长期观察,基本摸清了宜兴地区小麦田恶性杂草菵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出
草规律,对菵草种群发生量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防除对策。
关键词:菵草;出草规律;上升原因;防除对策
(下转第101页)
- 101 -
上海农业科技 2013-3
占15.2%,5级占1.27%。
2.1.4 速效钾。2010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16.5 mg/
kg,变幅34~278 mg/kg,变异系数33.8%,其中沿江潮
土98.6 mg/kg、变幅67~208 mg/kg,沿海潮土117.7
mg/kg、变幅34~213 mg/kg,里下河水稻土129.1 mg/
kg、变幅63~215 mg/kg。按土普标准,1级占1.4%,水
稻土为主;2级占16.7%,水稻土、沿海潮土各占1/2;3级
占41.7%,水稻土、潮土各占1/2;4级占38.9%,潮土为
主;5级占1.4%,全部为沿江潮土。
2.2 农户施肥及养分平衡状况
2.2.1 肥料投入情况。由表2看出,2010年氮、磷、钾投
入总量(折纯)949.5 kg/hm2,比2005年少46.5 kg/hm2,
减少4.7%;比2001年多12 kg/hm2,增加1.3%;其中化
肥氮、磷、钾投入总量(折纯)615 kg/hm2,比2005年增
加21 kg/hm2,增3.5%,比2001年增加103.5 kg/hm2,
增20.2%。2010年粮食产量平均为16 236 kg/hm2,比2005
年增产27.8%,比2001年增产18.5%。
2.2.2 施肥结构状况。从氮磷钾投入比例看,磷钾比例有
表2 不同年度肥料投入情况分析 (单位:kg/hm2)
粮食
产量
13 707
12 702
16 236
秸秆
还田
2 250
2 250
3 000
N
474
534
523.5
P2O5
156
216
150
K2O
307.5
246
276
N
364.5
418.5
441
肥料投入总量
比例
1∶0.33∶0.65
1∶0.38∶0.44
1∶0.28∶0.48
年度
2001
2005
2010
其中化肥投入量 有机∶
无机
1∶1.2
1∶1.5
1∶1.8
P2O5
72
87
85.5
K2O
75
88.5
88.5
比例
1∶0.2∶0.2
1∶0.21∶0.21
1∶0.19∶0.21
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有机肥施用比例下降,氮化肥用量增加
较快。2010年氮磷钾施用比例1∶0.28∶0.48,2005年为1∶
0.38∶0.44,2001年为1∶0.33∶0.65。其中化肥投入比例
相对稳定,约1∶0.2∶0.2。有机肥施用比例逐步下降,且
降幅较大。
2.2.3 养分平衡状况。根据作物每100 kg籽粒吸肥量,测
算每667 m2作物吸收养分量,与农户实际投入养分量比较
(见表3),氮肥投入量高于作物实际吸收量,盈余较多;钾肥
投入量则少于作物实际吸收量,有亏缺现象;磷基本平衡。
表3 作物产量及养分平衡状况 (单位:kg/hm2)
注:每100 kg籽粒N、P2O5、K2O吸收量,小麦分别为3、1.25、
2.5 kg,水稻分别为2.25、1.1、2.7 kg[3]。
3 结论与讨论
3.1 调查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海安县土壤主要肥力指标有
了稳定提高,这与该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调
控磷肥施用有关。
3.2 从养分施用情况看,氮肥用量仍较高,钾肥用量随作
物产量的提高还显不足,有机肥施用比例降低,这与近几年
海安县畜禽饲养量下降,特别是养殖向大户集中、养殖农户
减少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关。
3.3 土壤肥力的演变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1]。在现有耕作
制度、作物布局、生产水平等条件下,该县耕地土壤培肥措
施应为:(1)稳氮控氮、平衡磷钾,促进作物养分平衡;(2)
增施畜禽粪便等优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促进土壤磷、钾
的平衡与富集;(3)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弥补因农家肥不足
造成的有机肥用量下降,促进土壤速效钾的平衡。
———————
参考文献
[1] 陈斌,季应明,吉训凤,等.江苏省海安县耕地土壤肥力定位调
查与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3):72~75.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手册[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1990.
年度
2001
2005
2010
小麦
4707
6450
6270
水稻
9000
6255
8988
投入
474
534
523.5
吸收
343.5
334.5
390
盈亏
130.5
199.5
133.2
投入
156
216
150
籽粒产量 N
吸收
157.5
150
177
盈亏
-1.5
66.6
-27
投入
307.5
246
276
吸收
360
330
399
盈亏
-52.5
-84
-123
P2O5 K2O
年来,菵草对宜兴市麦田常用除草剂如异丙隆、精噁唑禾草
灵(骠马)等的抗性上升明显,防效只有35%~50%,年复
一年,经药剂自然选择后具有抗药性的菵草种子数量越来越
多,菵草的抗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3 综合防除措施
3.1 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
虽然使用除草剂提高了劳动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杂草
对作物的危害,但连续单一使用某种除草剂会使抗药性杂
草发生量上升,因此,要交替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
的除草剂。目前宜兴市应选择对菵草防效较好的药剂,如阔
世玛(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世玛(3%甲
基二磺隆)、唑啉草酯等,同时应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及对
麦苗的安全性等。对异丙隆等常规药剂,因菵草对其已产生
一定抗性,应完善其使用技术,最大可能地延迟抗性,提高
其使用寿命。如异丙隆兼有茎叶处理和土壤封闭的作用,因
此该药剂可在冬小麦播前和播后土壤墒情较好(田间有一
定湿度)的情况下使用,即在冬前小麦播后抢晴尽早使用,
菵草草龄越小,防效越好;若于菵草4叶期后进行茎叶处理,
应提高用药量。
3.2 减少农田土壤中菵草种子的来源
(1)根据菵草多生长于水边和潮湿地方的特性,要对沟
边、路边、渠边、田埂边的杂草进行人工拔出或用灭生性除
草剂进行防除;(2)把好种子关,通过精选种子和剔除草种,
减少杂草种子带入土壤的机率;(3)深翻,有条件的地区每
隔2年或3年,在小麦种植前深耕或中耕1次,以降低土壤表
层中的菵草种子量。
3.3 恶化菵草生长的生态环境
从优化栽培技术入手,争取早苗、齐苗、全苗,培育地
力,促壮苗早发,达到以苗压草的目的。
****************************************************************************************************************
(上接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