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影响长寿花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几个因素



全 文 :影响长寿花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几个因素
黄海帆1 , 李保印2 , 李 平1
(1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 , 郑州 451450;2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新乡 453003)
摘 要:对长寿花茎段培养 7 ~ 8 d , 部分茎段腋芽萌动 。30d培养结果表明 , 芽诱导的最佳培养
基是:MS+6-BA1.0 mg/L+NAA0.5 mg/L;芽伸长的最佳培养基是:1/4MS;形成有效节的
最佳培养基是:MS 。继代培养中各培养基上无叶茎段均较带叶茎段萌芽率高 。在 5 、 6 、 7号培
养基上 , 叶片培养 9 d时 , 从叶柄基部开始形成不定芽 , 在其它培养基上 , 14 d才开始有不定芽
形成。30 d培养结果还表明 , 诱导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6-BA1.0 mg/L。
诱导根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1/4M S 。
关键词:长寿花 (Kalanchoe blossfeldiana);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影响因素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ing in Vitro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Kalanchoe blossfediana
Huang Haifan1 , Li Baoyin2 , Li Ping1
(1Dept of Horticulture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Zheng zhou 451450;
2Henan Vocation-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 Xinxiang 453003)
Abstract:Having cultured the stem sections of Kalanchoe blossfeldiana in vitro for 7 ~ 8day s , the ax-
illary buds of explants can germinate.The result of culturing for 30 days show ed that the most sui table
medium to induce buds was MS+6-BA1.0+NAA0.5 mg/ l , the most suitable one to make the bud
stretch w as 1/4 MS , and toform available knots w as MS.During the continuing culture , the germi-
nat ing rate of stem sections with no leaves w 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tions with leaves on all the
above media.Adventitious buds began to form at the base of petiole af ter having been cultured for 9
days on the media No.5 , 6 , 7.On the other media , how ever , they only began to fo rm after being
cultured for 14 days.Simultaneously , the most sui table medium to induce the leaves to regenerate ad-
vent itious buds w as 1/2 MS+6-BA1.0 mg/l , and to induce the roots to g row w as 1/4 MS.
Key words:Kalanchoe blossfeldiana;Vitro culture and plant let regeneration;Inf luence factors
  长寿花 (Kalanchoe blossfeldiana)又名圣诞
伽蓝菜 、 寿星花等 , 为景天科伽蓝菜属多年生肉质
草本植物。茎直立 , 株高 10 ~ 30cm 。叶对生 , 长
圆状匙形 , 深绿色。圆锥状聚伞花序 , 拥簇成团 。
花色有绯红 、桃红 、 橙红 、黄 、橙黄和白等 , 临近
圣诞节开花 , 花期 2 ~ 5个月 。长寿花是惹人喜爱
的冬春室内盆栽花卉。其花期长 , 耐干旱 , 栽培
易 , 装饰效果好 , 已成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 “新品
种花卉” , 前景看好 , 可用于水培盆栽 、微型盆栽 、
大型盆栽 、花坛布置等室内外栽培 。普通繁殖方法
为茎段及叶片扦插 , 但采用组培法繁殖 , 受季节影
响很小 , 可大幅度提高繁殖速度 , 满足市场需求。
长寿花组培快繁的文献在国内还较少[ 1 ,2] 。影响长
寿花离体培养的因素很多 , 本试验在 2003年 3月
20日进行接种 , 主要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 、 不同
生长素 、不同分裂素 、 茎 (段)外植体带否叶片等
因素对试管苗发芽的影响 , 以及叶片培养形成不定
芽的情况 , 试图找到其快速繁殖的适宜培养基 。
1 材料与方法
取长寿花新梢 , 去除叶片 , 用去污粉水溶液清
洗表面 , 自来水冲洗后剪成约 4 cm 茎段 。用 75%
酒精浸泡20 s , 无菌水冲洗2 ~ 3次 , 再用 0.1%升
第一作者简介:黄海帆 , 男 , 1965年出生, 讲师 , 1990年 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 , 现在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 ,
主要从事果树栽培及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教研及推广工作。通信地址: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 , 河南省中牟县青年路西段 41号 , 邮
编:451450。 E-mail:hh fhzl@sohu.com , 电话:0371-7290728 (O)。  收稿日期:2003-06-18 , 修回日期:2004-01-30。
·12·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20 No.2 2004 April        
                ht tp:// zntb.chinajournal.net.cn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汞浸泡 6 min , 无菌水冲洗 3 ~ 5次 , 无菌滤纸吸
干 , 切成 (带)1 ~ 2 节 (的)茎段 , 放入 1/2MS
培养基培养。腋芽萌发伸长后 , 将新梢切成单节茎
段 (带叶片及不带叶片), 将叶片带叶柄掰下 , 叶
背向下平放在继代培养上 。继代培养的培养基采用
L9 (33)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设计 , 各因素水平见
表 1 , 蔗糖为 3%, 琼脂 0.7%, pH 值 5.8 , 培养
温度 (25 ±3)℃, 光照强度 1000lx , 光照周期
12h/d。接种后每天观察记载外植体发芽情况 , 培
养 30 d 时 , 调查统计平均每个外植体发芽数 、 新
梢高度 、 有效节数 (同新梢上展开的叶片数)、 茎
粗 、 生根等情况 。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段外植体芽的诱导及生长 预培养获得的
无菌茎段 , 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 , 经 7 ~ 8 d培养 ,
部分外植体腋芽萌动。继续培养到 30 d时 ,调查结
果如表 1。统计分析表明 , 6-BA 在培养基中是影
响发芽 、株高及展叶的主要因素。平均每个外植体
发芽数量随 6-B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差异十分显
著 ,但 6-BA浓度的增加对芽的伸长及形成有效节
数大多有不利影响 。各培养基上无叶茎段均较带叶
茎段萌芽率高 ,如表 2。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
+6-BA1.0 mg/L+NAA0.5 mg/ L;芽伸长的最佳培
养基是:1/4MS;形成有效节的最佳培养基是 MS 。
表 1 培养基的 L9 (33)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表
培养基
序号 培养基
6-BA
(mg/ L)
NAA
(mg/ L)
发芽数
(个)
株高
(mm)
展开叶数
(对)
茎粗
(mm)
根数
(条)
根长
(mm)
1 1 (1/ 4MS) 1 (0) 1 (0) 1.27 21.63 2.89 1.58 14.47 14.2
2 1 2 (0.5) 2 (0.5) 2.31 ≤2.0 0 - 0 0
3 1 3 (1.0) 3 (1.0) 2.71 ≤2.0 0 - 0 0
4 2 (1/ 2MS) 1 2 2.00 7.04 1.54 0.88 12.58 <5
5 2 2 3 2.30 3.00 1.00 1.52 0 0
6 2 3 1 2.44 ≤2.0 0 - 0 0
7 3 (MS) 1 3 1.79 8.05 2.06 1.24 14.96* <3
8 3 2 1 2.67 ≤2.0 1.00 - 0 0
9 3 3 2 4.32 6.60 2.34 1.59 0 0
发芽数 株高 展开叶数
X 1
X 2
X 3
R
2.10  1.69 2.13
2.25  2.43 2.88
2.93  3.16 2.27
0.83  1.47 0.75
6-BA的 F 值 10.47**
F0.05(2 ,8)=4.46 F0.01(2 , 8)=8.65
8.54  12.24  8.54
4.01  2.33  5.21
5.55  3.53  4.35
4.53  9.91  4.19
 
 
0.96  2.16  1.30
0.85  0.67  1.29
1.80  0.78  1.02
0.95  1.49  0.28
 
 
  注:*在培养基外为气生根且多根毛 , 长 6~ 8 mm。
表 2 培养基对茎段外植体萌芽的影响
培养基序号 带叶茎段 无叶茎段萌芽数 (个) 接种数 (个) 萌芽率 (%) 萌芽数 (个) 接种数 (个) 萌芽率 (%) 总萌芽率 (%)
1 4 21 19.05 2 3 66.67 25.00
2 2 17 11.76 8 10 80.00 37.04
3 3 12 25.00 8 9 88.89 52.38
4 12 17 70.59 7 7 100 79.17
5 13 19 68.42 1 1 100 70.00
6 7 10 70.00 8 8 100 83.33
7 6 12 50.00 11 11 100 73.92
8 7 11 63.64 7 7 100 77.78
9 17 21 80.95 6 6 100 85.18
合计 71 140 50.71 58 62 93.55 63.86
2.2 叶片外植体芽的诱导 将带完全叶柄的无菌
叶片 , 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 , 培养 9 d时 , 在 5 、
6 、 7号培养基上 , 均从叶柄基部开始再生不定芽 ,
而在其他培养基上 , 则 14 d时开始有不定芽形成 。
到 30d时调查结果如表 3 。在不含 6-BA 的 1号 、
4号 、 7号培养基上 , 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百分率很
低 。可见 , 6-BA 在叶片不定芽的诱导中作用很
大 。诱导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
·13·
              中国农学通报 第 20 卷 第 2 期 2004 年 4 月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ht tp:// zntb.chinajournal.net.cn        
+6-BA1.0 mg/ L。
2.3 根的诱导及生长 茎段经 30 d 培养 ,含 6-
BA的各培养基上 ,培养物均没有根形成 ,说明 6-
BA会抑制根的形成。培养基内 NAA 浓度增加 ,根
长有变短的趋势。在不含任何激素的 1 号培养基
上 ,根数多且长。因此 , 1/4MS 是根诱导和生长的
最佳培养基。
图 1 培养基对茎段外植体萌芽的影响
表 3 培养基对叶片外植体不定芽诱导情况
培养基
序号
发芽叶片
(数/个)
接种数
(个)
发芽率
(%)
芽长
(mm)
1 1 14 7.14 13.0
2 2 14 14.29 ≤2.0
3 6 14 42.86 ≤2.0
4 0 14 0 0
5 12 32 37.50 1~ 4
6 29 30 96.67 1~ 3
7 1 18 5.56 ≤2.0
8 14 15 93.33 1~ 4
9 4 18 22.22 ≤2.0
图 2 培养基对叶片外植体不定芽诱导情况
2.4 移栽 将生根壮苗移入温室 , 用遮阳率 70%
~ 80%的遮阳网遮阳 , 3d后逐渐增加光照 , 7d后
去掉遮阳网 , 打开封口膜 , 1 ~ 3d后可移栽 。先取
出瓶苗洗去粘附在根部的培养基 , 再用 600 ~ 800
倍多菌灵浸泡 3 ~ 5 min , 晾干 。蛭石装入营养钵
后充分湿润 , 栽入瓶苗 , 用遮阳率 70%~ 80%的
遮阳网遮阳 , 保持空气湿度 80%以上。以后定期
喷布杀菌剂 , 定期喷布或浇灌营养液 。15 ~ 20 d
后去掉遮阳网并倒入大一些的花盆 , 成活率在
90%以上。
3 讨论
笔者研究表明 , 不带叶片的茎段萌芽率高 , 其
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还发现 , 叶片再生不定
芽部位均在叶柄基部 , 是否表明叶柄基部比叶片其
他部位更容易再生大量植株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陈利萍 , 汪炳良 , 陈竹君.长寿花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
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9 , 35 (6):471
2 黄祖传 , 李玉梅 , 彭平妹.长寿花的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通
讯 , 1990 , (1):50
(上接第 8页)
5 应用前景
2001年笔者配制了 260个组合 , 冬季在海南
进行加代 , 获得 F 2代 , 2002 年种植后进行连锁测
验 , 鉴定具有标记的不育系。从大量的 F 2 代测验
中笔者已经选出一个标记不育系。下一步将继续测
验 , 并配制杂交种。
这种方法用于杂交制种 , 不但降低了手工制种
的成本 , 而且在核不育系育种中 , 大大提高了制种
产量 , 应用前景广阔。
6 结果与讨论
通过 3a试验 , 包括海南岛加代 , 已获得一个
标记材料。
笔者的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是成立的 , 经实践验
证与理论相符。下一步配杂交组合 , 考察其杂交优
势 。也可供其他作物参考。
实践中由于 F2 群体太大 , 鉴定难度大 。因此 ,
这种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14·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Vol.20 No.2 2004 April        
                ht tp:// zntb.chinajournal.net.cn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