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一起有毒野槟榔中毒的调查报告



全 文 :城乡两级小学生蛲虫感染率情况调查
庞国庆
(广西东兴市卫生防疫站 , 广西 东兴 538100)
关键词:儿童;学生;蛲虫病
中图分类号:R3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01)01-0104-01
  为了解目前城乡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以及开展城乡两级
学生的蛲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我们于 2000 年 4~ 5 月对
我市城乡共 2452 名学生进行调查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市分市区 、农村两个层次 , 在市区的 6 所学校随
机抽取 2所 , 在乡镇的 3 所小学随机抽取 1 所 , 共 3 所 ,计划调
查 2689 名小学生 ,实际受检 2452 人 ,受检率 91.2%。
1.2 方法 透明胶纸(cellophane)法。
2 结果
2.1 总感染情况 总感染率 6.24%(153/ 2452)。
2.2 城乡学生感染情况 市区受检 1992 人 , 总感染人数 84
人 ,总感染率 4.22%, 农村受检 460 人 ,总感染 69 人 ,总感染率
15.0%, 农村高于市区 , 差异有显著性(χ2=0.81 , P <0.001)。
2.3 不同的学习阶段感染情况 6 ~ 8 岁学生受检 1184 人 , 总
感染率 96 人 , 总感染率 8.11%, 9 ~ 12 岁小学生受检 1268 人 ,
总感染 57人 ,总感染率 4.5%,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感染差异
有高度显著性(χ2=39.43 , P <0.001)。
2.4 男女生感染情况 男生总感染率 6.54%(78/ 1193),女生
总感染率 5.96%(75/ 1259), 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68 ,
P >0.05)。
3 讨论
本组报告了我市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 ,共抽查了 3 所学校
6~ 12 岁的小学生 2452 人 , 总感染率 6.24%, 农村小学生蛲虫
总感染率高于市区小学生 , 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 , 蛲虫感染率
不断下降。这与文化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增长 , 卫生防疫意识的
增强 ,个人良好习惯的逐步完善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 有必要
在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中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 改变不
良的卫生习惯 , 定期开展蛲虫感染的普查普治 , 以保护小学生
健康。
收稿日期:2000-10-10
一起有毒野槟榔中毒的调查报告
农镇铭 ,王宏专 ,杨茜萍
(广西百色地区卫生防疫站 ,广西 百色 533000)
关键词:野槟榔/中毒;食物中毒;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01)01-0104-02
  1999 年 8月 22 日 , 凌云县沙里乡沙里村弄怀屯发生一起
因食用有毒野槟榔而导致 6人中毒 1 人死亡的重大食物中毒事
件。我站于 24 日上午 11∶00 接到疫情报告后 ,于当日中午 12∶
00 派出 3 名食品卫生管理医师前往凌云县进行调查 ,现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中毒发生经过
凌云县沙里乡沙里村弄怀屯那秀芬等 7 名青少年于 22 日
中午 1∶00 ,在该屯附近山上找绞股蓝时 , 见到野槟榔(槌果藤)
结果 ,并已成熟 , 认为可以食用 , 就分别摘下来吃 , 吃最少的半
个 ,其次为 7 个 ,最多者 12个 , 生吃果内白色果仁部分 , 味甜 ,除
吃半个者不发生中毒外 ,其余 6 人均发生中毒 ,其中3 人严重中
毒者于 22 日晚 12∶00送进沙里乡卫生院治疗 ,其中 1 名患者那
秀芬 23 日下午 5∶00 死亡 , 另 3人因家庭经济困难 , 未去乡卫生
院治疗 , 至 24日下午 8∶00 才一起同上述 2 人患者送往县人民
医院治疗。
2 临床症状体征和潜伏期
2.1 临床症状 6 名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以恶心 、呕吐 、腹
痛 、腹泻为主 , 伴随昏迷 、头昏 、头痛等症状。
2.2 体征 以右上腹压痛明显 ,无反跳痛 , 有尿黄 ,黄疸(巩膜
黄染), 心律不齐 ,呼吸困难 , 肝大等体征。
2.3 潜伏期 1 名中毒患者为 2h(死亡患者), 其余 5 名为 3h。
3 实验室检查
检查肝功能其转氨酶普遍升高 ,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有中
毒性损害 , 部分中毒者有白细胞升高 ,尿常规正常。
4 中毒原因分析
为了查明中毒原因 , 我们将采集到的果实 、植物标本及时
送往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标本室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为白花菜
科 ,槌果藤 、野槟榔种 , 有毒 ,人吃能致死 , 资料还提及大部分槌
果藤属种是有毒的。因此 , 可以认为此起食物中毒与食用有毒
的野槟榔有关。
进食半个无症状 , 很可能与其吃用有毒野槟榔较少 , 致毒
作用不强有关。而发生中毒的 6 名患者可能与食用有毒野槟
榔较多 , 毒素作用强 ,吸收快有关。
5 预防工作建议
误食野果中毒在我地区山区村屯时有发生。 但食用有毒
野槟榔中毒在我地区尚属首次 , 为本地区罕见的急性中毒事
件。目前不清楚何种毒素 , 亦无特效药。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
生 , 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要求。
5.1 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做好宣传工作 , 要求各县(市)卫生
局印制预防宣传资料发至各乡(镇)、村 、屯及学校进行广泛宣
传 , 或在本地报社及电视台进行报道和宣传防病知识 , 教育广
大群众不要随便采食不认识的野果 、野毒菇等 , 避免类似事件
—104—
第 23卷 第 1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Vol.23 No.1
2001年 2月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College fo r Nationali ties      Feb.2001
的发生。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能制作一套防治食用野果中毒电
视宣传片进行广泛宣传。
5.2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和村医对食物中毒的诊断及
抢救能力 此起中毒事件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催吐措施 , 送到
乡卫生院治疗后也没有采取紧急催吐或洗胃措施 , 认为病人已
经呕吐过了 ,致使毒素进一步损害患者胃粘膜和被吸收损害肝
脏 、心脏和其它器官。如果当时能明确诊断为食物中毒并及时
采取机械催吐措施 ,就能达到早期排毒 、减少毒素吸收目的 , 以
及能及时送到具有抢救条件的县医院进行抢救将可能避免死
亡。本次食物中毒 ,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对有毒野槟榔果实均
不认识 ,所以给抢救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选用带来很多不便 ,
医院只能对病人采取常规食物中毒抢救措施和对症治疗。再
者此次中毒患者所在的村屯离乡卫生院较远 , 发生食物中毒后
没有及时送治 , 有 3 例中毒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钱到卫生院
治疗 , 延误了诊治时间 ,是导致食物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 , 为了做好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 各县卫生局应加强对乡
(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村医进行食物中毒的预防 ,诊断及抢救
措施的培训工作。
5.3 加强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各县(市)卫生局及卫生防疫站
应向社会公布食物中毒报告电话 ,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 , 所在单
位和个人以及最初接诊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 必须采取最快的
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 并实行逐级上报制度。
收稿日期:2000-02-21
一起酵米面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梁波
(广西那坡县卫生防疫站 , 广西 那坡 533900)
关键词:食品;食物中毒;椰毒假单孢菌
中图分类号:R5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17(2001)01-0105-01
  1998 年 9 月中旬 ,那坡县城厢镇者仲村者仲屯发生一起食
用酵米面引起 5人中毒 ,死亡 4 人(其中 1 人于送往医院途中死
亡 , 3 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中毒经过
1998 年 9 月 4 日 ,那坡县城厢镇者仲村者仲屯冯某之妻陆
氏将用于制作糍粑余下的湿面子(约 1.5kg)放在家里晾晒 , 11
日上午陆发现晾晒的米粉上长了一层薄毛 , 除掉后再将米粉置
于太阳光下曝晒 2 天 , 15日晚制成汤圆 ,连同腊肉 、粉丝等供 6
人同时食用。于 16 日上午有 4 人出现头晕 、恶心呕吐 , 到 17 日
共有 5 人发病。 5 名中毒者中 , 男 1 人 , 女 4 人 , 年龄最大 54
岁 ,最小 6 岁。
2 临床资料
2.1 潜伏期 最短 11h ,最长 40h , 多为 16h。
2.2 症状及体征 头晕头痛(100%), 恶心呕吐(100%), 呕吐
物初为胃内容物 , 继之为咖啡色样物和粉红色泡沫 , 腹痛腹泻
(40%), 腹泻为水样便和少量粘液便 , 狂躁 , 抽搐(80%), 昏迷
(80%), 巩膜黄染 , 瞳孔散大 , 少尿(<400ml), 茶色尿 , 发热
(T 38.5 ~ 39.5℃), R30/min , 心律 120/ min。
2.3 实验室检查 采集样品 7 份 , 分别为生盐(食用盐)100g ,
食用油 150ml ,呕吐物 1 份;实验室检查如下:白细胞(16 ~ 27)
×109/ L。血生化钾 4.6mmol/ L 、钠 120mmol/ L 、氯 120mmol/
L、肌酐 90mmo l/ L、尿素氮 5.4mmo l/ L;肝功 SGPT>200U;总
胆红素 15μmol/ L 。
3 讨论与分析
这次调查结果经综合分析 ,一致认为本次食物中毒是酵米
面食物中毒即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3.1 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食物中毒
菌 , 70 年代末虽已分离并确定是一种黄杆菌 , 但直至 1987 年才
命名酵米面食物中毒的病菌为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 , 简称
椰毒假单孢菌。此菌除在玉米 、酵米面 、银耳 、汤圆等食品中检
出外 , 在红薯窑土 、屋内墙壁上 、贮存黄豆中检出 , 说明此菌在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 、发展迅速 、
病情复杂 、病死率高。
3.2 这次中毒的 5 人中全都食用酵米面制成的汤圆 , 未食用
者不发病 , 无传染性 ,且冯某家的酵米面有霉变史 ,符合长菌和
产毒的条件。
3.3 此次食物中毒发生在酵米面多发季节 , 表现为多系统多
器官功能衰竭 , 抢救多无显效 , 病死率高等都符合了椰毒假单
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稍晚期症状体征一多实质脏器受损
引起的功能衰竭。
3.4 排除农药 、鼠药及盐 、油 、腊肉 、粉丝的中毒。因时为秋收
季节 , 群众与家人都否定使用农药 , 否定使用鼠药 ,现场也找不
到此类药物。在中毒发生后帮料理家务的两位亲戚就在冯某
家中煮饭菜 , 在采样前一直使用相同的盐 、油 、腊肉和粉丝而无
任何不良反应。
3.5 本次食物中毒的结果表明 , 发病急 、潜伏期短 、临床症状
相同 ,从发病到死亡平均 72h。 暴露出我县农村群众对食物中
毒症状无知和村医生缺乏及时诊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6 高发病率(83.3%)和高病死率(80%)提示我地区的农村
群众对卫生健康知识的缺乏 , 以及加强卫生健康教育的紧迫
性。
3.7 小年龄组发病快 , 极易恶化 , 预后极差;而大年龄相对较
慢 , 病情反复 ,抵抗力较好。
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宣传和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 ,
使群众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 , 从而减少或杜绝类似事件的发
生。
参考文献:
[ 1]  郑鹏 , 周树南.食品卫生全书[ M ] .北京:红旗出版社 ,
1996:1325.
[ 2]  任中善 , 秦亚军 , 等.裁培银耳及自然环境中椰毒假单孢
菌酵米面亚种的调查研究[ J] .卫生研究 , 1988;17(1):42.
收稿日期:2000-04-25
—105—
2001年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