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稀树种醉翁榆培育技术研究



全 文 :在众多的榆科植物中,作为琅琊山特有的醉翁榆(U lm us
gausseniiCheng)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树种保护名录,现为国
家三级保护树种。除琅琊山现存 26株古树及少量的天然下
种幼树外,无人工栽培。由于其天然种群日益缩小,面临着灭
绝的危险境地。为此,作者开展了醉翁榆育苗及栽培技术研
究,力求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增加其种群数量,使其得以借人
工繁衍后代、扩大种群,并能生生不息,造福于人类。
1 材料与方法
1.1 播种育苗试验
试验地设置于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于 1月整地,施
1000kg有机肥作基肥,4月中旬做苗床,长 10~20m ,宽1.2m ,
高 20cm ,步道沟上宽 50cm ,下宽 30cm ,边沟深 30cm。用 5kg
呋喃丹颗粒毒杀地下害虫。
1.1.1 采种。据记载,醉翁榆果熟期为 4月底至 5月初[2]。根
据我们的观察,2004年 4月 20日、2005年 4月 25日、2006
年 4月 23日左右, 种子发育基本成熟。因此,2004年 4月
19~22日、2005年 4月 26~28日进行了集中采种,2006年 4
月 20~26日,每 2d进行 1次采种,并测定种子的有胚率、称
量千粒重。采种方法包括人工采摘及地面扫拾。
1.1.2 播种。种子采收后先净种,然后采用不同的处理及时
进行播种。处理方法包括随采随播、清水浸种、GGR 6号不
同浓度处理等。采用条播法,条距 20cm ,条深 3cm ,覆土 1~
1.5cm。稍加镇压,盖稻草后浇透水。
1.1.3 播后管理。播后约 1周部分种籽出土,视天气情况分
2~3次揭去稻草,每次约揭去 1/3的覆草。揭去稻草后,若光
照较强、气温较高,为避免其娇嫩的幼苗被灼伤,要及时搭
遮阳网进行遮荫。
1.1.4 移苗及间苗。当醉翁榆苗高达 5~6cm 时,于傍晚或清
晨进行移苗,保留株行距 5cm×20cm。移栽前先将播种苗床
浇透水,以免损伤根系;移栽后浇透水并盖好遮阳网,并对
部分移栽苗用 GGR 6号不同浓度,分别进行栽后灌根处理。
同时间去苗床上的部分细弱苗。
1.1.5 抚育管理。主要进行松土除草、加强水肥管理、抹芽
修枝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早期苗株较小时,用手拔草,以免
锄头除草时伤及苗株;雨后或灌溉后及时松土,防止苗床
板结,影响苗株生长。注意松土除草时不能损伤苗株的根
系。
7~8月初分 2次沟施尿素 2.5kg、5kg, 行间开沟施后立
即覆土,可避免肥料有效成分的流失。醉翁榆萌芽力较强,
要及时进行抹芽修枝工作,以利于培育出优质壮苗,用于造
林。对秋四脉绵蚜,应及时摘去蚜苞销毁;对其他食叶害虫,
可用 2.5%的杀灭菊酯 1500倍液喷杀(未见病害)。
1.1.6 断根。醉翁榆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用铁锹斜铲
幼苗主根,约从其主根中下部 5~8cm 处切断,可促进其分生
侧根。
1.2 造林试验
1.2.1 造林地概况。造林地选择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
山场(第一试验林)和凤阳县白云山林场(第二试验林),其
成土母质分别为石灰岩及石英砂岩。第一试验林面积
1.33hm 2,为石灰岩母质,土层 40~50cm ,较深厚,石砾含量较
少,采用人工全垦整地;第二试验林面积 2hm 2,为石英砂岩
母质,土层 30cm 左右,较浅薄,石砾含量较多,采用履带式
挖掘机挖掘整地。
1.2.2 造林方法。二年生二级以上苗和一年生一级苗定植,
采用常规造林。
第一试验林:造林地植树穴规格 60cm×60cm×50cm ,株
行距 1.5m×1.5m ,定植约 5800株。随起随栽,剪去枝杈及较
长根,部分苗木结合打泥浆用 200m g/kgGGR 6号处理,栽后
及时浇透水,保证苗木成活。
第二试验林:造林地植树穴规格 40cm×40cm×(30~40)
cm ,株行距 1.5m×2m ,定植约 6600株。苗木假植 3d后用与
上述相同的方法栽植。
1.2.3 造林时间。第一试验林为 2006年 3月 7~16日;第二
试验林为 3月 15日栽植。
1.2.4 抚育管理。①松土除草: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消灭与树竞争的杂草,是一项必要的措施。②水分管理:
除浇灌定根水外,遇连续干旱天气,要适时浇水,这是保证
成活率的关键。③病虫害防治:仅发现少量的秋四脉绵蚜轻
微为害, 分别用 2.5%的杀灭菊酯、10%的吡虫啉及 40%氧化
乐果 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1)醉翁榆千粒重 54.5g,种子有胚率 32%左右,发芽势
82%。
(2)醉翁榆宜果实成熟后立即采集、播种,才能保证较
高的种子萌发率及苗木保存率。
珍稀树种醉翁榆培育技术研究
孙主义
(安徽省滁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 通过醉翁榆播种育苗技术研究,摸索出播种育苗的可行方法,培育出了一批优质实生苗,对珍稀濒危树种醉翁榆的种质资源保
存和种群扩繁是一个新的突破;选用两种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对比造林研究;同时,进行了苗期秋四脉绵蚜的综合防治。
关键词 醉翁榆;育苗;造林试验;秋四脉绵蚜防治
作者简介 孙主义(197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及科技推广
工作。
收稿日期 2006-09-11
《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 11月 园艺博览
15
(3)用 GGR 6号不同浓度处理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醉
翁榆种子经处理的发芽率 82.2%,未经处理的 82.1%。
(4) 抽样统计。醉翁榆移栽苗当年生平均高 83.9cm、地
径 0.63cm ;经过 GGR 6号处理的苗木平均高 91.4cm、地径
0.68cm ,差异显著。不同浓度间苗木生长无显著性差异(见
表 1)。
(5)造林成活率。第一试验林:造林成活率 97.2%,保存
率 94.5%,; 第二试验林: 造林成活率 81.5%, 保存率 72%。
GGR 6号处理的成活率高于未经处理的 0.4个百分点,无显
著差异。初步判断,石灰岩山场造林成活率高于石英砂岩母
质发育的山场,可能与土壤的 pH 值、Ca2+含量有关。由于随
起随栽高于假植的成活率,因未做交叉试验,具体相关性有
待进一步验证。
(6)断根试验。2次移栽苗或断根苗根系发达,侧根、须根
较多;而播种留床苗即未经过切断主根的苗木主根粗大且较
长, 侧根较少, 断根后的醉翁榆苗木侧根数量高于未断根的
40%。从造林死亡苗木看,95%以上为未断根苗。因此,苗木培
育过程中,为控制主根生长,将其切断促发侧根是很有必要的
一项措施。
(7)秋四脉绵蚜防治。可人工摘除蚜苞或用 2.5%的杀灭
菊酯 1500倍液、10%的吡虫啉 2000倍液,或 40%氧化乐果
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见表 2)。
3 结论
(1)通过醉翁榆播种育苗技术研究,取得较多的实生苗
是一个突破,为扩大种群提供了种苗基础。
(2)首次进行成片造林,为扩大醉翁榆的人工种群做出
了实质性贡献。
(3)继续选择不同的立地进行造林试验,并在不同的造
林地机械抽取各 50样株,定期测量生长量,掌握其在不同
条件下的生长规律。
(4)对秋四脉绵蚜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作进一步观察
研究。
4 参考文献
[1]郑朝贵,朱诚,汪美英,等.安徽琅琊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
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9(3):85-90.
[2]《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M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6,2.
豆角中类黄酮含量均提高,特别是叶、茎中类黄酮增加很显
著。120m g/L处理使青刀豆叶、豆角叶中类黄酮含量显著提
高,而茎中类黄酮含量降低。
2.3.4 粗纤维、氨基酸、蛋白质。由表 6统计看出,植物源生
长调节剂使青刀豆中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粗纤维
降低。另据测定结果表明,青刀豆茎、叶中氨基酸、蛋白质含
量比豆角中提高显著。
2.3.5 微量元素。经对铜、铁、锌、钼测定,100m g/L处理,使
青刀豆叶中降低 0.642ug/g,茎中降低 0.88ug/g,豆角中增加
0.24ug/g。120m g/L处理,使青刀豆叶中增加 4.932ug/g,茎中
降低 0.962ug/g,豆角中降低 0.294ug/g。
3 结论
青刀豆施用植物源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和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适宜施用100m g/L浓
度的植物源生长调节剂, 主要通过增加有效荚数和鲜荚重
而增产、增值,总体质量指标提高。并且使青刀豆叶、茎中多
种营养成分含量显著增加, 提高了青刀豆植株的饲用营养
价值。由于该植物源生长调节剂为生物制剂,在有机蔬菜生
产上有重要的使用和环保价值及推广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等.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J].浙江农
业学报,2005,17(1):42-48.
[2]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室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 ].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4-52,145-163.
表 4 青刀豆叶、茎、豆中淀粉含量
处理∥mg/L 叶∥mg/g 茎∥mg/g 豆角∥mg/g
CK 37.52 24.03 60.09
100 16.31 59.18 62.37
120 14.64 46.00 40.37
100-CK -21.21 35.15 2.28
120-CK -22.88 21.97 -19.72
100-120 1.67 13.18 22.00
表 5 青刀豆叶、茎、豆角中类黄酮含量
处理∥mg/L 叶∥mg/g 茎∥mg/g 豆角∥mg/g
CK 255.93 89.26 45.71
100 477.60 139.72 62.68
120 355.07 77.75 139.17
100-CK 221.67 50.46 16.97
120-CK 99.14 -11.51 93.46
100-120 122.53 61.97 -76.49
表 6 青刀豆豆角中的粗纤维、氨基酸、蛋白质含量
处理∥mg/L 粗纤维∥mg/g 氨基酸∥m g/g 蛋白质∥mg/g
CK 5.97 0.80 25.17
100 5.45 0.96 20.01
120 5.82 0.88 23.08
100-CK -0.52 0.16 -5.16
120-CK -0.15 0.08 -2.09
100-120 -0.37 0.08 -3.07
表 1 不同浓度 GGR6号灌根处理醉翁榆移栽苗当年
生长量调查
浓度∥mg/kg 处理株数 平均株高∥cm 平均地径∥cm 备注
20 50 91.3 0.67
小 苗 移 栽
时 平 均 高
5~6cm ,栽
后 随 即 灌

30 50 91.5 0.69
40 50 91.4 0.68
50 50 91.3 0.69
平均 - 91.4 0.68
CK 50 83.9 0.63
表 2 秋四脉绵蚜药剂防治试验
药剂名称
浓度

防治有蚜
虫∥株数
防治有蚜
虫∥虫瘿数
防治后有蚜
虫∥虫瘿数
防治效
果∥%
2.5%杀灭菊酯 1500 10 342 0 100
2.5%杀灭菊酯 2000 10 277 34 87.4
10%吡虫啉 1500 10 290 0 100
10%吡虫啉 2000 10 388 0 100
10%吡虫啉 2500 10 319 36 88.7
40%氧化乐果 1000 10 522 0 100
40%氧化乐果 1500 10 245 0 100
40%氧化乐果 2000 10 454 49 89.2
(上接第 14页)

园艺博览 《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 11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