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平岩高兰村苗族服饰调查



全 文 :第 35 卷 第 3 期 黔 南 民 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 35 No. 3
2015 年 5 月 QIANNAN MINZU SHIFAN XUEYUAN XUEBAO May. 2015
18
贵州平岩高兰村苗族服饰调查

郭 俊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苗族服饰丰富多彩,保持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织、绣、挑、染等技法,且常在一种主要工艺手法的基础
上,穿插其他的工艺手法,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具有花团锦簇、流光溢彩的民族艺术特色。这些服饰图案反映出
苗族对自然的原始认识。通过对贵州省罗甸县平岩社区高兰村苗族服饰的调查整理,初步探讨高兰村苗族服饰
的工艺图案艺术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高兰村苗族;服饰图案;文化蕴意
[中图分类号]K892.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2389(2015)03 - 0018 - 04
An Investigation of Costumes of Miao in Gaolan
Village Pingyan District Guizhou Province
GUO Jun
(School of Nationalities,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Hubei,China)
Abstract:Hav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crafts of weaving,embroidery,cross-stitch,colo-
ring and other techniques,the costumes of Miao is rich in colors. Interlaced one major processing craft
with other processing crafts,the pictures of costumes of Miao,which reflect the Miao people’s original
cognition for nature,show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rich multicolored decorations. Through investi-
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costumes of Miao in Gaolan village Pingyan District Luodi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rt of pictures of costumes of Miao in Gaolan village and its implica-
ted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connotation.
Key words:Miao in Gaolan village;pictures of costumes;cultural implication
一、高兰村概况:
高兰村隶属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平岩社区的
一个行政村。平岩社区原属于罗甸县的一个独立
乡镇,即平岩乡。2014 年 4 月,经过行政区划整改
后,平岩乡变成了沫阳镇的一个社区,即平岩社区。
2014 年合并之前,平岩乡的弯心村是一个独立的
行政村,全村均为苗族。合并后,弯心村被合并到
高兰村,成为现今高兰村的一部分,撤销原有的弯
心村行政建制。在行政区划合并之前,高兰村只有
6 个自然寨,12 个组,最远的组距乡镇府驻地 6 公
里,最近的组距乡政府 2 公里,居住分散。全村只
有 285 户 1192 人,其中少数民族 1162 人,主要是
苗族,占全村总人口的 97%。耕地面积为 1171
亩,其中田地 300 亩,土地 871 亩,可开发利用荒坡
1500 亩,是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
行政区划整合后,如今的高兰村包括之前的高
兰村和弯心村,共有住户 452 户,人口 1997 人,共
分 16 个小组,分别是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 收稿日期:2015 - 04 - 11
基金项目:2012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哲学研究”(12XZX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贵州中部地区苗族口传歌谣与乡土文化研究”(14YJA850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 俊(1989 -),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研究。
郭 俊:贵州平岩高兰村苗族服饰调查
19
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十一组、十二组、弯心
一组、弯心二组、弯心三组和拉格组。耕地面积共
2455. 04 平方千米,其中田地 491. 05 平方千米,土
地 1963. 99 平方千米①。

2014 年 6 月 26 日,笔者随同李国太博士、吴
正彪教授、余红艳博士对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平岩
社区高兰村苗族展开为期一周的民族学田野调
查②
**
。调查组共搜集到图片资料 4000 余张
(18. 8G) ,录音资料 129 段(时长约 36 个小时) ,实
地记录各种民族学文本资料近 30 万字。
二、高兰村“平岩式”苗族服饰
高兰村苗族使用苗族西部方言平塘次方言。
平塘次方言苗族服饰主要有平岩式、甲桐式、新民
式和石龙式四种服饰类型。高兰村苗族服饰类型
归属“平岩式”苗族服饰,属于平塘次方言苗族服
饰服饰类型中的一种。平岩支系苗族自称由江西
而来,目前在罗甸境内定居已几十代人了。
平岩式苗族服饰类型主要盛行于现今罗甸县
平岩社区的高兰、弯心村,董架乡的甲哨寨、田湾、
干烧寨、田坝寨、打羊和苗山寨等地,以及平塘县鼠
场乡金塘村的油岜、塘边组,昌边村的龙井、孔王
寨、摩桑和凉水井,民同村的塘边组、杨家堡;小坝
村的孔穷、杉木坳、翁屯等村寨。[1](P330 - 331)
平岩式苗族服饰的显著特点是用色大胆,其色
调以红、黄、橙、白为主,配以彩珠和银铃等饰物,动
感十足,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衣服以红色为主体,衣服上有鸟图腾,艳丽的
蝴蝶、花朵、鱼、虾图案,回环式的方形纹、几何纹、
云纹、水纹、波纹、菱形纹图形。妇女飘带上下两部
分是横条图案,由红、黄、白、绿、黑等多种色彩交替
组成。
平岩式苗族服饰以女性服饰(图 1、图 2)最具
代表性。其特点为女子用深色或黑色毛线、棕丝作
假发绾髻,绾髻呈磨菇形状,再用黄、蓝等彩带捆
扎,垂下的部分用彩须线(黄、蓝均可)扎结披于脑
后。这里的女性还喜欢用银钗纤发。一般女性都
打有耳洞,盛装时都会耳挂粗大的孤形银耳环。老
人传下来的耳环都在左右耳环之间连着一串彩色
小贝壳挂在胸前。每逢喜庆佳节盛装时,女性颈部
必佩戴三至七个银项钏(旧时大都是 13 根,现今
为便于行动戴的数量减少到 3 至 7 根)。当地民间
认为妇女戴的银项钏根数越多代表家庭越富有,也
寓意着更加吉祥。
平岩式苗族服饰女性盛装一般上着是圆领无
扣配有红、黄、白色花边的贯首服,前摆长至腹部,
后摆长及臀部。这种贯首服的胸前、后背和双肩都
绣有特定的彩色图案,主要有人、马、路、桥、蝴蝶、
枫叶、黄豆花等花纹图案,而且这些图案都有一定
的象征意义。在贯首服的前后摆分别镶有黄色、白
色的方块棱形纹彩色图案;衣袖上还会缀织棉花
纹。下装是过膝青布百褶裙。这种百褶裙在腰部
缝上 10 厘米宽白布,可以根据腰的粗细来适当伸
缩白布的长度。裙边镶缀以红黄为主的织锦,盛装
时,百褶裙腰间白布外还要系上红、黄、绿、蓝、紫色
各色图案相间的腰带,腰上另挂红白、绿白、紫白和
黄白等色彩的挑花飘带和烟带。飘带和烟带上不
仅绣有各种彩色毛线编织的动植物图案,而且在飘
带的中部和底端还缀有各种彩色珠子和银铃,走起
路来闪闪发光、叮当作响,十分好看。着这种盛装
时,一般女性的小腿部分都用白布裹腿(现今改穿
各种色彩的紧身打底裤) ,脚穿布鞋(现今逐渐改
穿解放鞋等)。在日常生活中,苗族女性为便于劳
动耕作,会穿涤纶、涤卡等布料的汉式便装长褂、短
袖、长裤等。
平岩式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
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其服饰图案承载着传承
苗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具有类似于文字的表达功能。
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服饰图案的文字表达功
能及其传达的特定文化内涵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
色彩,直到现今还还无法完全解读,这在某种程度上
也正体现了苗族服饰图案独具的文化魅力。
由于受到汉族、布依族等外民族文化的影响,
平岩苗族年轻人逐渐放弃了传统民族服饰,改穿便
利的汉族服装,当地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穿着习
俗等面临失传的濒危状况。对此,当地相关部门也
积极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每年节庆活动都积极提倡穿
着民族服饰,如春节、苗年和耗子节等重大节日,家
家户户都要身着苗族盛装参加活动;
二是相关部门重视收集和整理苗族服饰资料,
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是筹建民俗陈列室,加大对苗族服饰制作流
程图片和资料的采集和保存工作。

**
①以上人口、土地面积等数据都是根据罗甸县沫阳镇平岩社区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整理。
②本次调查由三峡大学吴正彪教授带领,黔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祖明副研究员,四川大学李国太博士、余红艳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白林
文博士,三峡大学刘忠培硕士,贵州大学付前进硕士,江西师范大学马开宗硕士,北方民族大学张佳春硕士共同参与完成。
少数民族研究
20
三、高兰村“平岩式”苗族服饰图案解读
贵州苗族原本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后来迁徙南
下。为了怀念故乡,贵州苗族民间世代相传把故乡
的虫、鸟、花、草、树全部绣到衣服上,形成了在服装
上绣染故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图案这种独
特的服饰文化。
平岩苗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种多样,有花鸟、
蜂蝶、鱼虾、龙凤、虎兽等。刺绣出的花纹精细大
方、形象生动活泼。不论是蜂蝶的图案,还是山雀
花草的花纹,都是平岩苗族人民悠久的刺绣技艺传
承和日常生活灵感艺术创新的融合,体现了苗族人
民对传统刺绣技艺的热爱,也表现了平岩苗族人民
独特的刺绣艺术智慧。
平岩苗族人民通过巧妙的工艺手法、艳丽的色
彩选择和形象的物象使用创造出了生动的苗族服
饰图案,每一种服饰图案都具有其相应的民族文化
心理。
(一)蝴蝶
无论在平岩苗族的少女盛装,还是妇女盛装服
饰中,蝴蝶图案都随处可见。从形态看,有飞舞的、
爬行的、静止的、游动的,其姿态各异、千变万化;从
位置看,有绣在服装背面的、有绣在服装侧面的,但
更多地是刺绣在服装的正面,颜色搭配丰富多彩,
每一只蝴蝶都修饰得栩栩如生。
“蝴蝶”这一图案符号在苗族文化中具有特殊
的文化意义:因为蝴蝶具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所
以在平岩苗族心目中寄寓着渴望繁衍子孙、壮大后
代的审美理想。
在苗族传说中,有一个“蝴蝶妈妈”的故事。
讲述了苗族先祖姜央兄妹久婚不孕,因人首蝶身的
蝴蝶妈妈送他们一条小水牛给他们带来好福气使
其怀孕生子,氏族人丁兴旺,于是蝴蝶从此成为苗
族人们的吉祥物。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在具有“集
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
百科全书”的《苗族古歌》中我们可以找到相关记
载。“蝴蝶”在《苗族古歌》[2](P2)被称作“妹榜妹
留”。在《妹榜妹留》这组古歌中记录:“我们来看
妹榜生,妹留出生在远古,……,妹榜出生枫树心。
……妹榜出生十二年,一十二岁就谈情。……她和
水泡沫谈情。谈情谈了十二夜,妹榜生下十二蛋,
宝蛋得来十二个,一十二个远古宝。”也就是说,树
心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十二个蛋,十二个蛋生
人类(苗族认为)的祖先姜央和雷公、龙王、老虎、
大象、水牛、老蛇、蜈蚣以及妖鬼、蛊毒等人、神、兽、
蛊,从而壮大了他们的氏族,使其人丁兴旺。就这
样,蝴蝶成为神、兽类和人类共同的始祖、母亲,成
为苗族人们尊敬和崇拜的图腾生物。在日常生活
中,苗族人们把他们崇拜的图腾生物———蝴蝶的各
种图案应用于服饰上,穿在人们身上,与人们形影
不离,代表一种吉祥,一种多子多福的象征。
(二)马
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
仰现象。人类先民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些动物、植
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为该
民族的图腾、崇拜物和标记。[3](P131 - 133)在苗族服饰
中,动植物形象是经常出现的图案。马也是平岩苗
族服饰图案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图案之一,这体现了
平岩苗族人民对马这种动物的崇拜心理。
因为马在苗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起到不可替
代的作用。平岩苗族深居大山,交通不便利,生产
力落后,人们出行和运输比较重的物体都必须依靠
郭 俊:贵州平岩高兰村苗族服饰调查
21
马来驮运。而且这里的苗族耕种的田地都是在山
腰间斜坡上开辟的梯田,现代机器根本无法耕作,
到了粮食耕种、施肥和收成的季节,必须依靠马力
来运输粮食和肥料。走在平岩苗族村寨的山间小
路上,最常看到的情形是,路上行人牵着驮运粮草
或者重量物体的马匹来来往往,这也体现出马在当
地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正
因为此,平岩苗族把马的图案绣在自己的盛装上,
以此体现苗族人民对马的重视和喜爱。
(三)马桑树
在高兰村采访陆光忠主任的过程中,我们了解
到当地关于马桑树的宗教传说。据说,从前有 9 个
太阳,导致人们生活的环境非常热,而正好马桑树
长得很高大,于是蚯蚓叫世人爬上马桑树打掉了其
中的 8 个太阳,从此人们得以生活在温度适宜的环
境里。太阳因为失去另外 8 个太阳很愤怒,想办法
惩罚蚯蚓和马桑树,最终让蚯蚓一见到太阳就被晒
死,让马桑树也不再长得那么高大,甚至永远长得
非常矮小。在平岩高兰村,我们见到的马桑树长势
确实较为矮小①


在当地还流行这样一句话:“嫁鸡随鸡,嫁狗
随狗,嫁给马桑当骑手。”因为当地还流传着这样
的马桑树传说:马桑是个非常优秀的男人,智慧和
能力无人能比,而且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从来不让
自己的妻子受到任何委屈,对妻子也是忠贞不二。
后来,在平岩苗族中,马桑树就成为神一样勇敢男
人的象征,以至于所有的女人都渴望能嫁给马桑这
样的男人。平岩苗族普遍认为,即使女人长相能力
一般,但只要能嫁给马桑这样的男人,在马桑的熏
陶下,女人也能成为勇敢的战场骑手②
**

出于对马桑的崇拜和爱戴,平岩苗族人民就把
马桑树的形象绣在自己的衣服上,以此表达对马桑
的爱戴,希望自己能嫁一个像马桑一样的好男人。
(四)桥
桥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平岩
苗族中就有“修桥牵线求子”这样一种民间习俗。
如果夫妻双方结婚多年未生子,就会修桥求子,以
此祈求子女尽快经过这个桥来到家里。具体操作
是,选择在一个小水沟上用石头和木板架一座桥。
然后在木板上拴一根红线和一根蓝线一直延伸到
夫妻卧室里。在拴线的时,每隔两尺左右都要唱求
子苗歌。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经过此桥、路过此处
的人,都会得到一个鸡蛋,以此表示同喜同盼。主
人家具体在哪一天修桥,则需要选择良辰吉日。一
般选择赶场天,如狗场天、鼠场天、马场天等。在平
岩苗族的生活惯例中,一个生肖占两天,算是一个
场天,十二个生肖依次轮序。在这样一种习俗中,
桥是一种期盼新生命的象征,桥是迎接新生命来临
的必经之路。这一民间习俗体现了桥在平岩苗族
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平岩苗族世代相沿
地把桥绣在自己的服饰上,以此表达人们对多子多
孙、人丁兴旺的祈盼。
(五)枫叶
苗族同胞崇尚自然,自然界万物中的花草植被
都被应用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在平岩式苗族服饰
图案中,枫叶是极为常见的服饰图案之一。
《苗族古歌》有一组《枫木歌》,包括《枫香树
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砍枫香树》、《妹
榜妹留》(也称《蝴蝶妈妈》)、《十二个蛋》等,[2]主
要叙述人类及万物的起源。其大意是这样的:掌管
种子的劳工在平整的土地上播下树种,长出的松、
杉树载满山坡,枫香树种在寨边鱼塘岸上。枫香树
上栖息着鹭鶿和白鹤,经常偷吃鱼塘里的鱼,养鱼
人误认为是枫香树所为,引起争执,理光裁决枫香
树是藏贼的窝,便把它砍到。枫香树砍倒后化生宇
宙万物及人类:树根变成鼓,树尖变成鸡,树叶变燕
子,树皮变蜻蜓,木片变蜜蜂……,枫树的躯体同时
生出人类的母亲———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
妹留长大后,和水上的泡沫“游方”成亲,生下十二
个蛋,十二个蛋孵出姜公、雷公、龙、虎、蛇、蜈蚣等
十二个兄弟。十二个兄弟争当老大,人类始祖———
姜公智败雷公及各种各种动物,便被尊为大哥。这
部分古歌讲生机勃发的枫香树是人类和万物之祖,
人、神、兽的共同母亲。
枫树在《苗族古歌》中被称作“枫木树”或者
“枫香树”,在《砍枫香树》有这样一段记载:“……
砍倒这棵枫香树,就变化成千样物,变成百样个物
种。……树干生妹榜,树心变妹留……树叶变成布
谷鸟,树根变成个黄鹂,树梢变成鹡宇鸟,树叶变成
燕子飞,树圪疤变蝉儿鸣,木片变成了鱼种。
(下转第 28 页)

**
①此处关于马桑树的传说由陆光忠讲述。陆光忠,苗名:ntau33 vi11 po44,男,苗族,生于 1960 年,家住高兰村下机冗,中专文化。此次调查,
所有组员都居住在陆光忠主任家里。在调查中,陆主任帮助我们联系村里其他采访对象,为我们调查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感谢!
②此处关于马桑树的传说由陆海补充讲述。陆海,男,苗族,1985 年出生,高兰村二组人,现在贵州省罗甸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
少数民族研究
28
水平越来越高,开始注重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
求。琼林村可以结合人们的这一需求,生产健康养
生食品、纯天然无污染食品、新鲜营养品等,并与公
司合作,批量生产,广销外地,全面促进经济发展。
四、结语
“文化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外部因素
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内部的整合而出现的为人们所
认同,有别于过去的文化形态。”[2](P201)文化变迁的
过程会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文化变迁的速度
越来越快,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人
口较少民族文化的变迁更是备受关注。在文化转
型过程中,人们将经历文化失调所带来的社会发展
失衡。面对这种文化的冲击,要及时快速调整好发
展战略,做到既不失自我文化又能紧跟社会发展潮
流不落后停滞。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有着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各民族都有其独特
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摒弃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然也不能固守落后文化
不懂革新发展。
阻碍发展的落后传统文化应逐步退出历史舞
台,但其曾经的历史作用不容忘却,在科技不断进
步的今天,过去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已不能紧随时
代发展的步伐,但其曾经的历史价值被人们所铭
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过程的记录。对于文
学艺术如说唱技能等艺术表现形式,目前急需抢救
保护,掌握着这些文化的老一辈艺术家相继离世,
他们的离开无疑是艺术文化的一大憾事。必须及
时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将其保留下来。应该在保护
民族文化,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实
现经济的发展,不要让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一陨
落,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遗憾。
参考文献
[1]关东升.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族门巴族珞巴族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文 静
责任校对:文 静
(上接第 21 页)
……。”由此我们得知:枫树生人类的母亲———妹
榜妹留(蝴蝶妈妈) ,蝴蝶妈妈人类始祖———姜央,
枫树与苗族祖先姜央之间有着悠远的传承关系。
因为这种关系,枫树被看成苗族远古时的图腾之
一,被人们崇拜和尊敬。因此,平岩苗族人们也把
枫叶的图案绣在了自己的服饰上。
四、结语
平岩式苗族服饰图案中所谓的“蝴蝶”、“马”、
“桥”、“马桑树”、“枫叶”等在现代人眼中不过是
一些艺术性的图案而已,但在平岩苗族人们的心目
中已具有某种生命和灵性,并将这种生命和神灵的
灵性完全渗透到服饰图案中去。苗族先民通过把
这些图案绣在服饰上、穿在身上的方式对其进行膜
拜和祭祀,希望从这些图案中获得一种力量,使他
们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因此,我们认为,苗族服饰
图案是人类对自然的最初认识,反映了人类与自然
的一种特定的关系,表达了人类力图认识自然,征
服自然的愿望,是人类争取生存斗争的强大武器。
参考文献
[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学会.黔南苗族[M].北京:
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
[2]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苗族
古歌[M].贵阳:贵州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文 静
责任校对:文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