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序榆福建种群的天然更新与繁殖



全 文 :2一 《林业科技开发 》1 9 9 5年 第 1 期
长序榆福建种群的天然更新与繁殖
南平市来舟林业试验场 邹高顺
长序榆( U zn ; :`、 。 20, , g at a )是 5 0 年代初 由我国
植物学家根据采 自浙江省遂昌县的标本发表的新
种 ,其分类 位置隶 属于榆 科榆属 总序榆组 ( S cet .
ch
a el o /,t al ae )
,其中 3 种产于北美 , 而长序榆是该组
在东亚的唯一代表 ,为我国特有 。 这一树种的发现
对研究北美和东亚植物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
长序榆星散分布于我国浙 、 闽 、 皖 、 赣 , 不 久前
在陕南也有发现 ,大树 已不多见 ,处于临危状态 。 该
种树干通直圆满 , 生长迅速 ,其木材的气干密度 、 顺
纹抗压强度 、 抗弯弹性模量 、顺纹抗拉强度 、 冲击韧
性和硬度等材性指标均优于同属其它树种 ,与棒树
相似 ,为优 良用材树种 。
长序榆作为一个营林树种具有很大潜力 。 在天
然林中 , 虽然长势旺盛 ,但天然下种的保存率很低 ,
天然更新不良 ,福建种群的长序榆天然林木仅发现
于南平市来舟镇的东山 ,现存 12 株约 70 年生的大
树 。 作者先后于 1 9 9 0 年 6 月及 1 9 9 4 年 8 月对这里
的长序榆天然更新情况作了调查研究 。
1 调查地的墓本情况
东山位于南平市来舟镇东南约 k7 m 处 ,海拨
60 o m 左右 。 该地在 19 80 年以前曾是发育良好的阔
叶林 , 主要由拷树 、甜储 、 苦储 、锣木 、 石楠等常绿树
种和枫香 、 紫树 、 杭州榆等落叶树种及毛竹组成 ,长
序榆散生其间 。 后因阔叶树被砍伐 . 毛竹扩鞭逐渐
形成纯林 , 12 株长序榆散生于竹林中 。 这 12 株长
序榆大树长势仍处于旺盛阶段 ,无病虫危害 。 平均
树高 2 4m ,胸径 6 4 e m ,枝下高 g m ,冠幅 l o m 又 g m 。
该处地势平缓 ,立地条件较好 。
2 调查方法
1 9 9。 年和 1 9 9 4 年先后两次在同一地点设立样
地 ,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前后对 比 ,具体方法是在
天然母树的东南 、西南和西北三个方向分别设置长
s o m
,宽 s m 的样带各 1 条 ,然后每 s m 将样带分隔
成 10 块 s m 沐 sm 的样方 ,调查时测定样方中幼苗 、
幼树的高 、 地径 、 冠幅 、 年龄 、 与母树的距离 ,并记载
母树的高 、 胸径 、 枝下高 、 冠幅 、 生长情况 , 以及林分
的郁闭度 、 立地条件等 。 在林缘空旷地随机选择二
块 4m 又 4m 的样方 ,调查全光照条件下的更新情
况 ,与林下更新情况相对照 ,两次调查为同一母树 ,
样带设置方向也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 1 9 9。 年调查
时以母树为中心 ,在东 、 南 、 西 、 北方各设长 20 m 宽
Zm 的样带 1 条 ,并选择另一株母树 , 以其为中心 ,
分别设置长 20 m 宽 s m 的样带 2 条 。
3 调查结果
两次调查共检测长序榆幼苗 、 幼树 52 。 株 ,结
果如表 1 。
由表 1 可知两次调查结果的共 同特点是 : ( 1)
在林下 3 年生以下苗木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分别占
调查总株数的 76 % 和 95 . 65 % ; ( 2 ) 1~ 2 年生苗生
长纤弱 ,平均高在 10 c m 以下 ,平均地径不足 l m m ;
( 3) 更新苗木的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 , 1 9 9 0 年时竹
林的密度较稀 ,郁闭度为 65 % ~ 70 % ,林窗空地较
多 ,林下灌木较繁密 ,覆盖度达 50 环以上 ,西南方
达 90 % 。 1 9 9 4 年时竹林的郁闭度增至 85 % ,且分布
均匀 ,几无林窗空地 ,林下灌木稀少 ,覆盖度在 。 . 1
以下 , 表现在苗木的龄级上 , 1~ 2 年生苗木的比例
相对稳定 , 而 3 年生以上的 ,特别是 5~ 6 年生的幼
树数量锐减 : (4 ) 幼苗 、 幼树集中分布于距母树 5~
3 o m 以 内的范围 ,随距离的增加 ,数量逐渐减少 (表
2 ) ; ( 5) 果成熟时 ,盛行西北风 , 因此样地东南方苗
木数量远较其它方向为多 。
4 结 论
根据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 。
4
.
1 林冠下无法 更新
光照是影响长序榆天然更新苗木保存率 的关
键因素 。 在林冠下的长序榆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
性 ,随年龄的增长 ,需光量增加 ,在林下其幼苗因得
不到足够的光照而逐渐被淘汰 , 2 年生以上苗木的
数量呈直线下降 。
DOI : 10. 13360 /j . i ssn. 1000 -8101. 1995. 01. 001
《林业科技开发 》9 9 1 5年第1 期 一 3 一
表1 各样方调查结果一览表
样方面积
( m
Z
)
年龄 株数 占总株数
的百分 比 (环)
平均高
( e m)
平均地径
( m m)
备 注查间调时
Où,矛40口乙ó勺10.…点b,é月了4,自八J, .工,目RtIO,`45qJ1 9 9 ( )年 6 月 3 6 0 当年生2 年生3 年生
3 年生以上
0
.
9 3
1
.
6 2
2

5 9
12
.
2 6
2 0 m X Zm
样带 4 条
2 0 m X 5 m
样带 2 条
924856一032.0.27L
l , 9 4 年 8 月 7 5 0
当年生
2年生
3 年生
24 1
6 8
2 1
1 5
5 0 m X 5m
样带
3条
林缘
样方
0户n41且
`
O乙
1 9 9 0 年 6 月 3 2
3年生以上
3~ 4 年生
5~ 6 年生
7一 8 年生
1 0~ 1 2 年生
6 9
.
8 6
1 9
.
7 1
6
.
0 9
4 3 5
1 8
.
5 2
2 2
.
2 2
3 7
,
0 4
2 2
.
2 2
9
.
3 4
1 2 0 1
2 0
.
3 3
4 0
.
1 1
8
.
5 5
1 1
.
1 8
1 9
.
6 8
3 4
.
2 6
1 3 6
.
7 5
1 6 7
.
0 0
2 3 1
.
6 5
2 5 9
.
15 3 2
.
2 9
表 2 距母树不同距离的幼苗 、 幼树数 t (单位 : 株 )
总计调查时间 距母树距离 ( m )
0 ~ 5 5 ~ 1 0 1 0 ~ 1 5 1 5 ~ 2 ( ) 2 0 ~ 2 5 2 5 ~ 3 0 3 0 ~ 3 5 3 5 ~ 4 0 4 0 ~ 4 5 4 5 ~ 5 0
亡J」乃矛41二OJ/l3/16/17/25/2719 9 0 年 6 月
19 9 4 年 s 月
2 7 7 1 4 4 3 3
1 5 3 3 1 1 6 5 4
注 : 1 99 0 年 6 月调查时 ,样带长仅 20 m 。
1 9 9 0 年竹林郁闭度为 6 5纬~ 70 写时 , 3 年生以
上至 6年生以下的幼树占调查总株数的 24 肠 ,而在
1 9 9 4 年竹林郁闭度达 85 线时 , 3 年生 以上的幼树仅
占总株数的 6 . 7 % ,成活时间一般不超过 5 年 ,减少
的数量达显著程度 。 长序榆林下更新苗木不仅在数
量上有随时间增长而明显减少的趋势 ,且生长不
良 ,与同期圃地的实生苗相 比有极明显的差距 ,圃
地 苗在 8 月 28 日调查时 ,高 已达 4 3 . 2 c6 m ,地径
3
.
16 m m
,分别是天然更新苗的 4 . 8 和 4 倍 , 至停止
生长时 ,苗高达 90 . c7 m ,地径 6 . 27 m m , 而天然更新
2 年生苗平均高仅 n . c6 m ,地径 1 . 5 8m m ,与当年
生苗相差无几 ,高和地径仅为圃地苗的 l 8/ 和 1/ 4 。
与林缘样方的幼苗相 比 ,差距也相当显著 ,林缘苗
年平均高生长达 3 c0 m 左右 ,地径 3m m 左右 ,是林
下更新苗的 4 倍以上 。
林下更新苗木叶的数量和叶面积与圃地苗相
比 ,差距也极为显著 ,通常当年生和 2年生苗每株 2
~ 5 叶不等 , 叶长 2~ 3 e m ,宽 i ~ 1 . s e m , 而圃地苗
每株叶达 10 一 20 多枚 , 叶长在 1 c0 m 左右 。 叶面积
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而光合速率与光
照强度成正相关 ,因此林下更新苗木生长纤弱的原
因除水肥条件 、 管理水平外 ,主要表现在光照不足 ,
这充分说明长序榆的更新需要在全光照条件下进
行 ,在林下无法完成更新 。
4
.
2 果 实的传播距离
长序榆为翅果 ,果核隆起 ,果翅狭窄 ,主要依靠
果核边缘的睫毛借助风力传播 ,因此其果实飞播的
距离远不如国产其它榆属树种 。 1 9 9。 年 6 月调查
结果表明 ,在距母树冠 5~ 10 cm 范围内更新苗木数
量最多 ,共有 I n 株 ,占总株数的 63 . 4% ; 1 9 9 4 年 8
月的调查表明 ,在距母树树冠 5~ 2 0m 的范围内有
更新苗木 2 8 株 ,占总株数的 6 6 . 09 % 。 两次调查结
果均说明 ,在距母树 5一 3 o m 范 围内 , 更新 苗木最
多 ,达 40 7 株 ,占总株数的 78 . 27 % ,而在距树干 s m
以 内及 3 om 以外仅 1 3 株 , 占 21 . 37 % ,因此可以
认 为长序榆果实的有效 飞播距离在距母树树冠
3 o m 内 ,最远不超过 l o o m 。
5 濒危原因探讨
根据现有资料 ,长序榆仅分布在我国中亚热带
的局部地区 。 结实量大 ,虽有大小年 ,但不太明显 ,
在圃地的萌发率可达 76 % ,生长也很迅速 ,这说明
该种在遗传学特性上不存在障碍 。 在天然林中 ,其
一4 一 《林业科技开发 》 1 9 95 年第 1期
种子的传播距离虽不如其它榆树 ,但天然下种的发 福建种群 (南平东山 )长序榆天然更新不良的
芽率较高 ,幼苗阶段也能忍受一定的荫蔽条件 ,然 主要障碍在于当地农 民经营的毛竹林迅速扩展 ,毛
而生长纤弱 ,缺乏竞争能力 ,随年龄增长 ,需光量增 竹林为 当地农 民自行 经营 , 地下茎从 1 9 9。 年 到
加 ,幼苗保存率下降 ,逐渐被淘汰 。 因此在天然林中 1 9 9 4年蔓延速度极快 , 已将 12 株长序榆包围起来 。
除少数处于上层的长序榆大树外 ,很少见到中龄树 毛竹具有强烈的排它性 ,其地下茎盘根错节 ,长序
木 ,这是长序榆在 自然界中个体减少 ,处于濒危的 榆幼苗无法在郁闭的毛竹林内更新起来 . 为保存和
主要原因 。 发展福建种群的长序榆 ,促进天然更新 ,应清除该
根据长序榆天然更新与繁殖的特点 ,采用人工 地的毛竹 ,建立长序榆福建种群就地保护站 ,改善
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 ,可以迅速恢复该种的遗传潜 林地的光照条件 ,所需资金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
势 ,同时也可以在长江以南海拨 1 0 。。m 以下的低 以支持 。 从长远利益来看 ,牺牲部分毛竹林 ,就地保
山丘陵区 ,营造长序榆纯林或与其它树种混交形成 护长序榆的种质资源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 。
混交林 。 (通讯地址 : 3 5 3 0 04 , 福建省 南平 市来舟镇 )
今 .令 .令 .令 .令 .令 .今 .令 .令 .今 .令 .今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今 .令 .令.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今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令 .今 .令。
种植点配置对巨尾按幼林生长的影响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伍春魁
巨尾按是最速生的树种之一 ,在栽培措施上要
满足它的造林学特性 ,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性能 。
本项试验探讨巨尾按速生丰产最适宜的种植点配
置造林方式 。 在单位面积株数 (每公顷 1 66 5 株 )相
等的条件下 ,采取 4 种种植点配置方式 ,生长量和
蓄积量差异明显 。 3 年 5 个月生 ,株行距 lm x 6m
的平均树高 1 3 . 72 m ,平均胸径 10 . 1 c4 m ,每公顷蓄
积量 68 . 76 m “ ,长势名利前茅 。
1 试验方法
1
.
1 立池条件
试验林地位于广西灵山县三隆乡 ,年平均气温
2 1
.
7 C
,年降雨量 1 6 4 9 . i m m ,年无霜期 3 5 6 . 5 日 。
地表石砾裸露 ,植被稀疏 ,土质贫痔 , p H 值 5 . 0 ,有
机质 0 . 5 9 % ,全氮 0 . 0 6 7 6% ,全磷 0 . 0 2 6 3% ,全钾
1
.
3 。。 8% 。 砂岩薄土层侵蚀赤红壤 。 地形平缓 ,坡度
8o
,有利于机耕操作 。
.1 2 整地方式
定植前 2 个月拖拉机全犁 ,深度 25 ~ 3 c0 m ,犁
后在定植行开沟深 4 c0 m ,再在定植点碎土培土 l m
见方 。
1
.
3 杯苗定桂
采用钦州地区林科所繁殖的巨尾按优良无性
系组培苗 ,塑料杯容器培育 ,苗高 1 c5 m , 1 9 9。 年 5
月 2 0 日定植 。
1
.
4 施肥蚤
基肥用钙镁磷肥每株 1 5 09 (含磷 14 % ) ,追肥
用复合肥 50 09 (含氮 、 磷 、钾各 10 % ) ,碳钱 3 0 0 9 (含
氮 17 % ) 。 其中定植 1 个月后每株施复合肥 2 009 ,
碳铁 10 0 9 ; 第 2 年 6 月份每株施复合肥 3。馆 ,碳钱
2 0 0 9

1
.
5 试验设计
4 个处理 , 3 个重复 ,共 12 个小区 ,每个小区
67 7m
“ ,总共 。 . hs m Z ,随机区组排列 。 每个小区固定
10 株 ,每半年测高 、 径 1 次 , 4 个处理分别是 :
(1 )株行距 Zm 火 3m ,每穴植 1 株 ,每公顷 1 6 6 5
株 ,
(2 )株行距 3m x 4 m ,每小区 定植穴 56 个 ,每
穴植 2 株 ,相距 s o e m ,每公顷 1 6 6 5 株 ;
(3 )株行距 3m x 6m ,每 小区定植穴 37 个 ,每
穴植 3 株 ,三角形排列等距 3 c0 m ,每公顷 1 6 6 5 株 ;
( 4 )株行距 l m 又 6m ,每穴植 i 株 ,每公顷 1 6 6 5
株 。
2 试验结果
2
.
1 生长 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