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浅析苗寨地笋村平面布局特点



全 文 :92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村
落保护的研究成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
要课题。本文介绍了进行保护性开发后的苗寨
地笋村,通过对其现状整体的平面布局特点进
行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归纳总结了这一类中心
组团式村落在平面布局上的共性,另一方面也
是为了彰显保护性开发后的村落所具有的独特
魅力。证明了对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是一种顺应
时代潮流的选择,旨在强调用一个发展的目光
来看待村落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笋村;苗寨;平面布局;中心组团
式村落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vill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Miao
Disun village,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yout arrangement
features of the whole situation, finally
sums up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central clustered village
in the plane layout. on the other hand,
research on the layout arrangement
features is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village after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is a choice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The aim i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keeping evolutional eyes.
Keywords:Disun Village;Miao;plane
layout;central clustered village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6)11-0092-03
1 引言
村落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一种重要聚
落形式,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 , 具有重要的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等。不同类型的村落形式有着
不同的平面布局特点,不同的平面布局彰显
着村落独特的魅力与特色。地笋村作为保护
开发后的一个典型的中心组团式村落,其平
面布局的就极具特色。
怀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级市,古有
“五溪蛮”、“武陵蛮”之称。1949 年少数
民族仅占总人口的 6.4%。解放后,到 2012
年,全市在册总人口 474 万,侗、苗、土家、
瑶、白、回等少数民族 183 万人,占常住人
口的 38.6%。其中苗族村落分布较广,主要
集中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和靖州苗族侗族自治
县(图 1)。
2 地笋村概况
地笋村位于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
县的三锹乡(图 2)。距县城 38km,西进
13km 抵达黔东南境,有等级公路通达,全寨
人口 670 余人。解放初期,地笋村由于面积
较广,曾单设地笋乡。撤区并乡后成为三锹
乡最大的一个村。百余年前,地笋村曾一度
成为当时周边团寨的中心。这里有当时最大
的榨油坊和最大的水车,有二所国民学校,
有香火最鼎盛的庙宇,有靖州苗族历史上极
其具有意义的古碑刻——禁止“舅霸姑婚”
的永乐岩田石碑。民国时,因匪患,房屋大
部分被烧毁,重建的团寨基本还保留原有的
特色。
地笋村属于苗族组团式村落,这类村落
是由于地势变化大,村庄受到河网或者地形
的影响会形成两个或以上的相对比较独立的
组团,其间由道路、水系、植被等连接。各
组团既相对独立又联系密切,是顺应自然的
一种做法。根据组团大小或者职能特点的不
同,组团式村落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形式。
组团式村落中按着其平面形制来分,还
可以分为独立组团式村落、图案组团式村落、
中心组团式村落。独立组团式村落一般是组
作者简介:易婧飘 (199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2015 级硕士研究生;吴越(1965-),男,浙江义乌人,湖南科
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
浅析苗寨地笋村平面布局特点
Analysis on the Layout Arrangement Features of Miao Disun Village
易婧飘 吴 越 Yi Jingpiao Wu yue
图 1- 怀化市苗族村落分布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93
团较多,每个组团的功能结构较为完善的,
组团之间相对独立,有完善的道路连接各组
团之间;图案组团式村落是由于受到当地的
风俗习惯、风水或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村
落的整体布局形成某种象征意义的特殊图案
肌理。这类村庄更加重视村址选择和整体布
局,最大可能的体现了文化宗教理念;中心
组团式村落特点是中心组团的功能相当完善,
而且村落的主要人口也集中在这个主要的组
团中,其他次要的组团更多的是对中心组团
起到的是辅助或者配套作用,让村落在整体
上的功能更加完善,而且次要组团不能离开
主要组团单独存在,组团与组团之间的功能
是相辅相成,不是相互独立而存在。地笋村
就是中心组团式村落的代表,它由上地笋、
下地笋、上地背、下地背四个大小不一的组
团组成。其中上地笋就是地笋村的中心组团,
而其他的几个组团面积小、基础设施不完善、
人口分布很少,在功能上相对于中心组团比
较欠缺,不能离开中心组团而单独存在。
3 地笋村平面布局分析
3.1 总体平面布局特点
地笋村地域面积较广,人口居住较为分
散,主要分为上地笋、下地笋、上地背、下
地背四个较大的自然组团村庄(图 3)。地笋
村在保存原始的基本建筑格局不变的情况下,
增建以及修缮了一些传统建筑,使整体的平
面布局更加紧凑、协调,增加了村落空间的
利用率。空间结构上也摆脱了原始的自由散
乱,在整体空间的变化上更加富有多变性、
自由灵活。开敞空间的布置也让整体的平面
布局大小伸缩变化自如,空间上达到了起承
转合的效果。上地笋作为中心组团,与其他
次要组团的联系就是通过道路,花桥则是各
个组团之间交通组织的连接点,增进了各个
组团之间的联系,使各组团之间相互协调运
作。保留了原始的山体和水塘等自然风貌,
并对其加以利用改造,在不影响当地人的生
活规律的情况下,让这些自然风貌更具旅游
特色(图 4)。
3.2 功能结构布局
上地笋苗寨的主要功能即为旅游服务,
由于平坦的地势,在其中布置较多的公共活
动场所,一方面满足苗族居民的生活风俗要
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开发中游客们来当
地来参加活动或者体验生活。其次,上地笋
苗寨整体布局呈半围合状,作为该地区的景
观绿化中心,留有一处观景山,在其中改造
出相应的人工设施,使其能具有景观效益的
同时具备经济效益(图 5)。
地笋村还有居住职能,要满足当地人的
原生态的居住方式,也要为外来游客营造比
较舒服的居住享受。地笋村内的民居基本上
都是“有山靠山”,“有岗靠岗”而建,均
为极具特色的吊脚楼。建筑的布局整体上看
似杂乱无章,其实它也是顺应地势,尊重自
然的同时在组团中设置有一个中心——鼓楼
(图 6)。
3.3 交通流线组织
主街道主要是起到联系四个组团,保证
组团之间的生活交流畅通。同时过境道路还
连通着三锹乡的其他村寨。村寨内的街巷与
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
的建筑空间肌理。蜿蜒曲折的巷道营造出神
秘与意犹未尽的肌理感受。
变化多样与一贯到底的交通流线,与当
地民居组合形成了灵活多变,富于变化,又
极具有苗族本土特色的空间布局:时而是狭
小的青石板路,时而是开阔的活动跳舞空间;
时而是一览无遗的街巷空间,时而是弯曲复
杂的民居组团。
3.4 景观体系构造
地笋村的四个自然村寨组团中均有自己
相对的景观中心或者是景观节点(图 7)。在
上地笋村寨中更加的尤为突出。由于鼓楼和
观光山两处视觉高点和景观亮点的存在,使
得村寨内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景观节点,而且
两个节点在视觉上相互呼应,形成了村寨的
一条主要的景观轴线同时也是一条景观视廊。
为了营造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标志性的
图 2- 地笋村区位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3- 地笋村居住组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4- 地笋村规划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94
景观节点,村寨在在布局时更加注意景观节
点处的空间感处理。通过建筑的退让与围合
形成一个面积较大、开放性较好的空间,再
在这个空间上营造良好的景观系统以便形成
一个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景观节点,促使空间
更加好的收放自如,有分散有集中。
地笋村的景观节点避免四个村寨组团只
为了功能需求而散乱无序,也避免了迎合交
通而导致的整齐无味。造就地笋村在空间结
构上的趣味灵活以及合理舒适性。
4 中心组团式平面布局特点
开发后的苗族中心组团式村落更多的是
注重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优点,与传统的苗
族组团式村落不同,开发后的村落增加了更
多的职能,比如旅游职能、经济职能、生态
职能等等。新增的职能不仅没有丢失村落的
本土特色和历史文化,而且能让组团式苗族
村落在功能更加完善、娱乐活动设施更加人
性化,使其更具有发展潜能。以下,总结了
几点在保护开发后的苗族中心组团式村落的
平面布局上的特点。
在平面布局上有很明显的起承转合,让村
落在整体上会更加顺畅与和谐。开发后村落一
般均会以一个雄伟的寨门的作为起点(图 8),
其决定了人们对与村落的第一印象,并能因此
衬托出了整个村落的形象。其次是在连接各
个组团或有水域的地方均会采用花桥(图 9),
其重要的交通职能很好的承接在各个组团之
间,让整个村落的整体空间布局系统性和联
系性更强。
开发后的苗族中心组团式村落中会布置
有集中的大面积的公共活动场地(图 10)。
为了保留和继承苗族的民族文化及其非物质
文化,针对于苗族人们喜欢用载歌载舞、篝
火晚会等形式集聚人群来庆祝他们的节日,
在保护开发后的平面布局中,会特意为当地
人建设较大的开敞空间。在传统的平面布局
中,苗族村落不会有一个专门的大面积空地
用来聚会、娱乐,开发出适合面积的空间能
让当地人或者游客们更好的进行节日的庆
祝。公共活动场地的布置是对苗族的非物质
文化的遗产的一种保护更是一种继承,同时
能成为村落平面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开发后的苗族中心组团式村落平面布局
灵活多变。无论是街巷空间还是各种节点、
建筑物的布置上,均有其灵活变化的特点,
不会有传统苗族村落街巷空间或是整体布局
上的自然随意性。讲究功能合理健全、空间
上进退变化,让身在村落中的人们有更多游
玩的情趣。开发后的村落不仅对本土文化进
行了传承避免了传统村落平面布局中的散乱
随意性,看似变化复杂的空间结构其实也具
有其规律性和系统性。即在统一中有其变化
的乐趣,在变化中能找到统一感。
开发后的苗族中心组团式村落在进行的
平面布局设计时会更多的考虑人的感受,尊
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在传统的苗族
村落布局中,建筑的布局形式就是尊重自然,
顺应地形,适应当地人们的原生态的生活,
村落的整体布局上体现的是简单、自然的状
态。开发后的苗族村落不仅仅尊重了当地人
们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更在平面布局中布置
相应的公共服务场所、集中且规范化的娱乐
场地、以及使村落功能更健全的配套设施的
建设,使村落布局由之前的简单变得更加的
丰富、合理、成系统。
5 结语
中国村落数量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
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
失300个村落。文章对村落平面布局进行介绍,
也是是为了展现传统村落的魅力、生命力所
在,提醒公众关注村落的形成由来以及保护
和发展。只有了解村落,才会更加懂得怎么
去尊重它,怎么从村落自身的角度出来进行
发展保护。
村落的保护开发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对
于村落进行合理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对村
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特色的一种保护,
更是保证了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给村落带来
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保护其原有的
特色文化。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两者的融合,
形成的是一个更加合理,生活质量水平更加
高,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苗族村落的
独特的民族魅力。这种文化碰撞的火花,让
苗族村落的发展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余翰武,吴越 . 浅析传统聚落住居及
其潜意识——以怀化高椅村为例 [J]. 吉林建筑
工程学院学报,2007 年
[2] 张琪 . 大理白族地区传统自然观与村
落空间格局——以喜洲、诺邓为例 . 昆明理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年 .
[3] 周亚玮 . 徽州村落布局与地形的关系
研究 . 北京 :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年 .
[4] 陈一鸣 . 传统聚落中的仪式与空间研
究——以湖南高椅村为例 . 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 .
[5] 张伟 . 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空间布局研
究 . 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
[6] 肖华 . 湘西南侗与北侗村落形态比较
研究 . 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 .
图 5- 上地笋功能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8- 地笋村寨门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 6- 上地笋空间肌理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9- 地笋村花桥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 7- 上地笋景观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10- 地笋村公共活动场地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