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裂叶榆育苗技术的研究



全 文 :9 0 6角地 19 9 0年
第 6期
江 宁 林 业 科 技
Jo u rna lo f L ia n o in gFo r s et r 了S e ien e e& T e ehn o lo g y
裂叶榆育苗技术的研究 ’
邹学忠 阎忠林
( 辽宁省林科院林业研究室 )
摘要 裂叶榆为东北地区珍贵用材树种之一 。 自8 9 3 1年始 , 对其花果期
进行 了物候观测 , 对种子成熟特征 、 催芽方法 、 播种 量 、 留 苗 密 度 、 施
肥 、 苗期管理技术及 l 年生苗的生长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 研 究表
明 ,鲜种混沙塑料栩催芽的种子发芽率达 4 7 . 6 肠 , 比未催芽的提高3 4 帕 ; 播
种量鲜种为21 、 2 5 k g /亩 , 气干种为 6 ~ l o k g /亩 ; 留苗密度2 4 0 0 ~ 2 8 0 0 0
株 /亩为最佳 ; 苗期施氮肥有明显的效果 。
裂叶榆 (U I二 u s l a o i n i a t a M a y r . )
属榆科落叶高 大 乔 木 , 主 要 分 布 于 东
北 , 河北 、 一妇西等地 , 辽宁东部山区有其
自然分布 。 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 生长
快 , 木材纹理通直 , 花纹美观 , 力学强度
较高 , 是很好的建筑 、 车辆 、 家具等优质
用材 。 其树皮纤维含量较 多 , 可 代 麻 制
绳 , 编织麻袋等。 裂叶榆的 自然 资源 不
多 , 加之不断砍伐 , 资源 日益 减 少 . 因
此 , 我们在国内外没有人工育苗和造林资
料的情况下 ,研究裂叶榆育苗技术 , 为造林
提供大批优质壮苗来扩大其资源是十分必
要的 , 并有重要经济价值 。
气温为26 . 9℃ , 》 10 ℃的积温 2 76 7 . 5 ℃ ;
年降水量 76 0 . 38 m m , 集中在 7 、 8 月份 ,
占全年降水量的25 . 9肠 ;无霜期 125 天 。
土壤为冲积沙壤土 , 土层深厚 , 通气
透水性 良好。 p H值为 6 . 7 , 有 机 质 含 量
5
.
35 肠 , 全氮。 . 34 肠 , 速 效 磷 1 6 . 84 m g /
2 0 0 9 土 , 速效钾 2 9 . o m g / 2 0 0 9土 , 土壤养
分为甲攀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清原县省湾 甸 子 实验 林
场 。 试验地年平均气温 4 . 2 ℃ , 7 月份最高
2 试验方法
2
.
1 供试种子及其催芽处理
供试种子来源于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
场天然杂木林 中散生的母树上 . 采种时间
在 5月下旬至 6 月初 . 种子净度 8 4 . 2 、 8 8 . 3
肠 ,鲜种千粒重 36 . 7 ~ 38 . 3 9 ,气千种子千
粒重 8 . 。、 1 1 . 0 9 。 种子采收后随即 进 行
下述不同的催芽处理 : ①鲜种混沙露天催
收稿 : 1 9 9 0一 0 1一 2 2
. 参加研究的人员还有周福兴 , 路治林 , 满淑华 , 袁彩霞 , 宋宝仁 , 张云江 .
(总 3 2 7 ) , 7
芽 。 晴天的 12 、 14 时用草帘适当遮荫 , 种沙
温度 2 。℃左右。 ②鲜种混沙塑料棚增温催
芽 。 塑料棚一面通风 , 种沙温度 25 ℃左右 。
③气干种混沙露天催芽。 ④气干种混沙塑
料棚增温催芽 。 ⑤采后鲜种直播 (对照 ) 。
前 4 种混沙处理的种沙体积比为 1 :
2
, 种沙湿度要控制在 60 % 左右 , 即手握
成团而不渗水为宜 。 混沙前将 种 子 浸 入
。 . 5肠硫酸亚铁溶液 中 l h 或 将 河 沙 用
。 . 2%的代森锌混拌消毒 。 气干种子 在 混
沙催芽前先用冷水浸种 6 h ,然后混沙 , 将
混拌均匀的种子平摊于地面 , 厚度 10 、 15
c m
。在催芽过程中 , 白天勤翻动 , 并适量
洒水 , 保持一定湿度 。 经催芽处理 7 、 10
天 , 见有少量种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种 。
2
.
2 播种量与留苗密度试 .验
在考虑不同留苗密度的基础士 , 先确
定 6 个不 同留苗密度 , 即每平方米分别为
5 0

6 0

7 0

8 0

C C

10 0株 , 卜然后按照鲜
种的千粒重 36 . 7 9 、 净度叙 . 2 肠、 发芽率
4 3
.
3帕 , 每亩鲜种的播科量分别为 18 . 4 、
2 3
.
0

2 7
.
6

3 2
.
2

3 6
.
5

4 1
.
3 k g
。播种时
采用床作撒播 , 播后覆沙厚 0 . c3 m 。 播种
量和留苗密度试验小区 各为 6 . c m “ , 分 · 4
个重复 , 采用顺序差位排列。
2
.
3 施肥试 验
播种前在圃地床面的 1 c0 m 深 度 范 围
内均匀施入尿素 · (含氮量 45 肠 ) 、 过磷酸
钙 (含有效磷 13 肠 ) 、 氯化钾 (含钾犯肠) 。
试验采用 L 。 ( 3 4 )正交设计 , 试验因素和
水平见表 1 。 各试验小区 面 积 为 Z m 交 ,
3 次重复 , 并设对照区 。
表 1 单位 : k g
水 平
施肥因素和水平表
尿 素 { 过磷酸钙 氯 化 钾
}
1 .0 : ’ : . : }
试验结果分析
种子的采集及其形态侍征
为了掌握裂叶榆花芽发育及果实成熟
久 3 0 . 8 . 2 3 . 1 7 . 2
规律 , 做到适时采收 , 自 1 9 8 3年开始进行
了连续 3 年的物候观测 。 裂叶榆花芽于 4
月上旬开始萌动 , 自此到种子 成 熟 约 需
4 5天 , 所需积温值约 52 5 ℃ 。 花期如 遇 到
一 4 . 8 ℃低温时 , 部分花将受冻害 。 种 子
成熟期一般在 5 月下旬至 6 月初。 种子成
熟期短 , 并且很快脱落 , 一般从种子成熟
到脱落仅为 2 ~ 3 天 。 当翅果由绿色变成
黄白色时种子即己成熟 , 用手挤压有硬实
和明显区凸起感 , 稍用力挤压种子 , 种胚
与胚乳容易分离 , 胚乳呈乳白色 。 其翅果
一般 长 1 . s 6 e m , 宽 1 . 3 8 e m ; 种 胚 长
l m m
, 宽 3 m m 。 鲜种失水 很快 , 一般采
后 4 、 5 天即可达到气干状 态 , 其含水率
在 g 肠左右。
3
,
2 种子催芽处理对场圃发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 明 , 裂叶榆种子采用不同
的催芽处理方法 , 播种后的场圃发芽率有
明显差异 (见表 2 ) 。 其中以鲜种混沙塑 料
棚增温催芽效果最好 ,发芽率为 47 . 6 肠 , 比
鲜种直播发芽率提高 34 % 。 鲜种混沙处理
发芽率高于气干种混沙处理 9 . 4 ~ 14 . 3 肠 ,
塑料棚处理的高于露天处理 5 . 8 、 1 0 . 7% 。
3
.
3 不 同播种量与 出苗量和留苗密度关系
试验采用鲜种混沙塑料棚 处 理 的 种
子 。 第一组 鲜 种 净 度 8 8 . 3 肠 , 千 粒 重
38
.
3 9
, 发芽率 4 1 . 。肠 ; 第二组鲜种净度
8 4
.
2肠 , 千粒重 36 . 7 9 ,发芽率 4 3 . 3 肠。 其
试 验结果见表 3 。
经出苗后结果调查 , 每平方米出苗量
(总 3 2 8 )
表 2 不同催芽处理的场宙发给率
鲜种混沙
处 理 露天
催芽
塑料棚催 芽
鲜种直播
发芽率 (肠)
、 露天 塑料秘
催芽 催 芽
表 3 不 同播种置出苗统计表
…播 种 量 } , 均出苗量 }平均出苗率试验组号 1 { _ {…( k g /亩 , …(株 /m ” 1 (肠 ,
I …东 … :: …:
2 3 1
2 29
`地径生长影响 , 即每亩留苗 2 万株与 4 万
株间差异极显著 , 2 万株与 3 . 2万株 几 2 . 4
万株与 4 万株之间差异显著 , 其他各密度
间差异不显著 ; 对苗高及根 、 茎 、 叶干重
的影响是 , 每亩留苗 2 . 4万株与 4 万 株 间
差异显著 , 其他各级间差异不显著 。
3
.
4
.
2 不同留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调查分析表明 , 地径 、苗高达到 I 、 I
级苗木规格的株数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而
减少 。 每亩留苗2 . 4万株 , 其 I 、 I 级合格
苗木 占总 产 苗量 的 5 0 . 7肠 , 留 苗 2 、
2
.
8

3
.
2

3
.
6

4 万株的合格苗产 量 分
别占4 9 . 7肠 、 3 7 . 6肠 、 3 9 . 4肠 、 4 3 . 0 % 、
3 1
.
8肠`
根握裂叶榆留苗密度对苗木个体生长
和单位面积合格苗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 ,
其合理留苗密度范围 2 . 4 、 2 . 8万 株 /亩 ,
即 6。、 7 0株 / m 么。
3
,
5 施肥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
.
.5 卜 施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施肥试验区的苗木调查和其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4 、 爪
试验结果表明 , 施肥对裂叶榆苗木址
径和苗高的生长 , 以及根 、 茎干重有显著
的影响。 为了比较施肥各试验区与对照区
之间的差异 , 将施肥试验效果序列的苗木
地径和苗高分别与对照区进行了题复极差
检验。 其结果为 , 施肥效果较好的前 5 个
施肥区的苗木地径和苗高与对照区相比 ,
N
3
P : K : 区达到极显著差异 , 其余 4 个 区
皆达到显著差异 ; 这 5 个区的根 、 茎干重
与对照区相比 , 亦皆达到显著差异 。
通过正交设计分析数据的直观分析图
得出 , 施肥的最佳组合为 N 3 P 3 K : 。 为探
讨氮 、 磷 、 钾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进行
了正交设计方差分析检验 , 其结果是尿素
。j,44左nó,工几J通ù` .ó二1…qOU“ō`寸一Ré工`,孟心`2。J34
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 , 两 组 出 苗 率
约为场圃发芽率的 1 / 10 、 1 / 4。 所以 在计
算裂叶榆种子播种量时其损耗系数一般为
7
。若适宜留苗密度为70 株 /m Z ,鲜种千粒
重 37 . 0 9 、 净 度 8 5肠 、 发 芽 率 为 35 `
4 0肠 , 则鲜种播种量为 21 、 2 5 k g / 亩 ; 若
气干种千粒重为 8 、 1 9 , 发芽率为25 、
3 0肠 , 则其播种量为 6 、 · l o k g /亩。
3
.
4 留苗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
.
4
.
1 不同留苗密度对苗木生 长的影响
留苗密度对 一池径的影响显著 , 地径随
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 对苗高和根 、 茎 , 叶
干重的影响不显著 , 但也是随着密度的增
加而降低 ;对苗木的主根长 、 侧根数 、 根幅 、
叶片数的影响 一也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有一
定的降低 。
通过新复极差检验 , 不同留苗密度对
(总 3 2。)
表4 苗木生长愉次润鑫统计
N
o
P
: Kx
N : PI K:
N : P. K s
N 、 P: K:
N : P一 K:
N : P: K:
N : P一 K:
N 一 PI KI
N z P: K:
对 照

(
e川 )
5 0
,
2
4 8

0
4 6

6
4 5

8
4 5

4
4 5

4
4 3
.
0
3 5

1
3 2

3
3 8
.
7

处 理 地 径 高 主 根 长 侧 根 数 叶 千 重 茎 千 重 根千重
(
e 口 ) ( e ) ( e m ) (条 ) ( g ) ( g ) ( g )
O

6 4 5 0
,
2 2 9
.
7 4 7 3

3 8 2
.
5 7 2

8 6
0
.
5 8 4 8

0 2 2

7 2 7 3
.
0 3 2

4 5 2

2 9
0
.
5 8 2 3
.
7 3 6 3

1 1 2
.
12 2
.
7 6
0

5了 4 5 。 8 2 5 。 O 3 7 3 。 13 2 . 2 9 2 。 8甲
0

5 6 4 5

4 18

7 3 1 3

2 2 一
0

5 4 4 5

4 2 5

7 3 9 2

8 9 2
.
0 7 2
.
5 1
0

52 3
.
0 2 6

3 2 6 2

3 2 1
.
7 3 2

1 7
0
.
48 3 5

1 2 0

7 32 2

0 8 1
.
5 9 { 2
.
17
0
.
4 5 2

3 2 2

7 2 2 1

6 0 l

3 8 1

6 1
O

5 1 3 8
.
7 2 9

0 38 1
.
9 2 0
.
9 1 1

32
1
.
: 4 …, . 7 a
苗木方差分析结果
检验项目 地 径 苗 高 茎干重 根干重 叶千重
郭一l
F值 3
.
3 3 . 1
,
:
.
4。 . 3 . 20 . 3 . 2 0 . { 2
.
0 5
对裂叶榆苗木地径的影响极显著 , 对苗高
的影响显著 ; 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作用不
显著 。 这是由于试验苗圃地土壤中原速效
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的缘 故。 如 以 N : 水
平组合试验区与对照区相 比 , 地 径 提 高
23
.
7 、 2 5 . 5肠 , 苗高提高 2 0 . 4 、 2 9 . 7肠 ;
茎 、 根 、 叶 干 重分 别 提 高86 、 1邪场 、
5 5 、 6 1呱 、 5 8 、 7 6肠 。
3
.
5
.
2 施肥对合格苗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施肥提高了裂叶榆苗木地径和苗高的
生长量 , 即相应欲提高了单位面积合格苗
的产量 。
试验结果表明 , 合理的施肥可以明显
.地提高单位面积 I 、 I 级苗的百分率 。 如
N , 水平组合施肥区地径达到 I 、 I 级苗标
准的为 59 . 2 、 62 . 7肠 , 与对照区比提高了
2 1
.
7 、 2 5 . 2肠 ; 苗高达到 I 、 I 级苗标准
的为4 1 . 5、 4 9 . 6肠 , 与对照区 比 提 高 了
1 8
.
7 、 佗6 . 8肠 。 施肥区与对照区每亩计划
产苗量皆为 2 . 8万株 , N 。水平组合施 肥 区
地 径 达 到 I 、 亚级 合 格 苗 的 有 1 . “ 、
1
.
76 万株 , 比对照 区 每 亩 多 产 合 格苗
6 1 0 0 、 7 10 0株 .
不难看出 , 施肥的经济效益是随着亩
产合格苗的增加而增加 。 以N 。水平组 合 施
肥区亩产 I 、 ! 级 苗 1 . “ 万 株 , 皿 级 苗
1
.
14 万株 , 根据裂叶榆苗现行售价 , 其产
值为 1 8 86 元 , 扣除肥料及人工费 ,可 比对
照区增加收入43 2元 。
3
.
6 苗木生长规律
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分析 , 可将裂叶
榆苗木的生长过程 (见图 ) 划分为 以下` 4
2 0
,
(总 3 30 )
荟罕湘ǎ日。à褪
个时期。
①出苗期 . 6月上 、 中旬播种到 6月
下旬幼苗大部分出土 , 并能独立进行营养
生长 。
②生长初期 。邮月末幼苗出土独立进
行营养生长到 7 月下旬苗木开始旺盛生长
以前 , 约为 2 0 、 25 天时间 。 此间苗木生长
比较缓慢 , 地径仅为 1 . 5 、 2 . o m m , 约 占
全年总生长量的 20 、 25 肠; 苗 高 1 c0 m 左
右 , 约占全年的 15 、 20 肠 。
③速生期 。从 8月初到 9月上旬止 , 这段
时期苗木生长迅速 , 地径平均可达 0 . 50 、
o
.
6 o c m
, 约占全年总生长量的 60 、 65 肠 ;
苗高可达 4 5 、 50 o m , 占全年总生长 量 的
7 5 、 8 0肠。
④生长后期 。 从 g 月上旬苗木生长逐
渐缓慢到 10 月上旬叶子脱落, 停止生长 ,
进入休眠状态为止 。 此期苗木生长仅为全
年生长量的 5 、 10 肠。
3
.
7 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 , 对适宜的留苗密度范
围的苗木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
析 (见表 6 ) 。 由表 6 看出 , 裂叶榆育苗
每亩的费用为 7 3 3 . 05 元 , 单株成本随着产
苗量的增加而降低 。
0
2
沪口 ,
日à即
,
42ǎ斤芯喊彩
7
.叨 8 . 10 9 . 10 10 1飞}
时 间 (月 . 日 )
裂叶榆 1年生播种苗地上地下生长图
根据近几年辽宁省各地实际用苗情况
调查 , I 、 I 级苗的单株售价按 1 角钱 , 、 脂
不能出圃的等外苗按 2 分钱来计算每亩的
育苗收入 。 亩产苗.2 0 、 2 . 4 、 2 . 8万株的每
亩收入分别为 1 1 95 . 20 、 1 45 3 . 4 、 -
1 4 0 2
.
2 4元 , 纯利润分别为4 6 2 . 1 5 、
表 6 育 苗 经 济 效 益 分 析
苗 木 生 产 成 本产苗量 每亩收入直接生产费 (元 /亩 ) 非生产费 (元 /亩) 合 计
(万株 /亩 ){种子费 …物。巴药费}工 机具费 ! 管理费 其他安用 {(元 /亩 )
单株
成本
(元 ) (
元 )
0

Q 3了 19 5 。 2 0 4 6 2 . 1 5 { 6 3
15
.
0 0 7 3 3
.
0 5 10 4 5 3

4 4 7 2 0
.
3 9 { 9 8
4 02
.
2 4 ) 6 6 9
.
19 1 9 1
031一26
!

.is0

!引一.|州…
.310一R一一ù一
72 0
.
39
、 “ 9 . 19 元 。 2 . 4万 株 /亩 的 利 率
最大 , 为 98 肠 , 比 2 . 8万株 /亩增加 7 肠 ,
比 2 . 0万株 /亩增加 35 肠。 可 见 , 留 苗密
度不但影响着苗木生长的质量和产量 , 而
且直接影响着苗圃经营的经济效益 。
(下转第 3 页 )
(总 3 3 1) · 1 1
表3 枝座形态与修技方法说明
… 与 修 枝 关 系 修 枝 方 法
}
、 、 …“ 生长旺盛 · 基部膨大净 …
过多地修去枝座容易形
成牡丹材
,
避开枝座 , 从枝的下方 往上砍七分 ,
再从上方往下砍三分 , 切 口应与
树干保持倾斜
i争…“卖长势弱 ’ ` 部形`
i净…:熏囊轰薰: ;: ;、
这种枝座形态为修枝适
宜期 , 修枝容易 , 效果
也好
平滑地切断枝条 , 切 口应与树干
保持平行
错过了修枝良机所致 ,
修枝不彻底 , 枝皮残留
在残枝上 , 包合不好
枝皮残留在树干上易造成包合不
良 , 将枝皮略为剔出 , 但不要使
树干出现可见伤
同而异 . 枝座形态直接影响到修枝效果的
好坏。 常见 3 种不同的枝座形态与修枝方
法如表 3 。
4
.
2 修技作业效率
修枝作业效率因树种 、 修枝高度 、 作
业人员技术熟练程度 、 器具 、 地形不同而
异 。 表 4 是 日本岐阜县主要林 区 日本 柳
杉 、 日本扁柏优良材培育修枝 作 业 标 准
(按修枝作业技术熟练者计算) 。
表 4 修枝作业效率
修枝次数 修枝高度
( rn )
修枝株数
(株 / 日 · 人 )
: …井:: 3 . 。 …
1
3
` 。 一 ` ’ 5 1
4
}
4
· ”一 5 · 5 `
5
1
5
·
5一 6 · 5 }
17 0士3 0
9 0士 2 5
6 0土 2 0
4 5土 15
4 0士 10
(上接第 n 页 )
4 结论
4
.
1 根据裂叶榆花果期的物候观测 , 其种
子成熟期一般在 5 月下旬,至 6 月初。
4
.
2 种子催芽以鲜种混沙塑料棚增温处理
较好 , 发芽率可达 47 . 6肠 , 如果当地缺少
种源时也可采用气干种混沙塑料棚增温处
理 , 其发芽率可达 30 肠以上 。
4
.
3 鲜种播种量为 21 、 25 k g /亩 ,气 干 种
播种量为 6 、 l ok g /亩。
4
.
4 适宜留苗密度 为 2 . 4 、 2 . 8万株 / `亩 ,
即 6 0 、 7 0株 / m Z 。
4
.
5 苗期施氮肥有明显的效果 , 可施尿素
3 o k g /亩 , 磷 、 钾肥可少施或不施 。
(总 3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