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13,19(16)
紫苞鸢尾在佳木斯地区引种栽培研究
穆 丹 梁英辉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 要:鸢尾属植物花形奇特、花色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应用前景广阔。该文以紫苞鸢尾为试材,在佳木斯
地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苞鸢尾在佳木斯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并露地越冬,能够保留其抗寒、耐瘠
薄等优良品质。
关键词:佳木斯地区;紫苞鸢尾;引种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20-02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Iris ruthenica in Jiamusi Region
Mu Dan et al.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
Abstract:With peculiar flower types and rich flower color,Iris has the very high ornamental value and applica⁃
tion prospect. Taken Iris ruthenica as test material,it was introduced and cultivated in Jiamusi region. The re⁃
sults show that Iris ruthenica can b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survive winter in the open field in Jia⁃
musi region,and preserve its good qualities of cold resistance and barren resistance.
Key words:Jiamusi region;Iris ruthenica;Introduction
鸢尾属(Iris L.)为鸢尾科中最大、最进化的属。目前,全
世界鸢尾属植物约为3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北美洲、欧洲
等北温带地区。中国约有60个种、13个变种及5个变型,约
占全世界鸢尾属植物种的 1/5,包含鸢尾属 6个亚属的全部
种类[1-2]。该属植物花形多样、花色丰富,适应性较强,且具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应用前景广阔的植物资源与育种材
料。对该属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使其适应本地气候环境,并
掌握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节律,可为鸢尾属植物的系统研究及
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佳木斯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地理座标
为东经129°29′~135°05′、北纬45°56′~48°28′[3]。佳木斯市为
沼泽冲击低平原,地貌类型多样,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历年
均温 2.9℃,最高气温 38.1℃,最低气温-41.1℃[4]。历年平均
无霜期 128.9d,年平均降水量 535.3mm,年平均日照时数 2
525.3h,农作物生长期(5~9月)平均日照时数1 175.3h。全年
风向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6m/s,最大风速31.8m/s。
试验地位于佳木斯大学校园内,周围为人工栽植的乔
木、灌木及草坪,乔木包括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红
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灌木包括红王子锦带(Wei⁃
gela florida cv. ’Red Prince’)、紫 丁 香(Syringa oblata
Lindl.),草坪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试验地向阳,光
照充足。土壤为黑土,土质疏松、通风透气性好。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以2009年引自吉林长白山区的
紫苞鸢尾(Iris ruthenica)为试材。该种在原产地生于向阳的
山坡和草地,喜光。试验地选择全光下,满足其对于光照、水
分、土壤等各方面需求。选取典型的植株作为观察材料,从
植株萌芽抽叶至休眠枯黄,对于其生长状况进行连续观测,
掌握其形态特征、物候期以及个体发育节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紫苞鸢尾又名俄罗斯鸢尾、细茎鸢尾、紫石
蒲,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以短的鞘状叶。根状茎斜伸,二
歧分枝,节明显,外包以棕褐色老叶残留纤维,直径3~5mm;
须根粗,暗褐色。叶条形,灰绿色,长20~25cm,宽3~6mm,顶
端长渐尖,基部鞘状,有 3~5条纵脉。花茎纤细,略短于叶,
高 15~20cm,有 2~3枚茎生叶;苞片 2枚,膜质,绿色,边缘带
红紫色,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约3cm;中脉明显,内包含1朵
花;花蓝紫色,直径 5~5.5cm;花梗长 0.6~1cm;花被管长 1~
1.2cm。外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4cm,宽0.8~1cm,具白色
及深紫色斑纹。内花被裂片直立,狭倒被针形,长 3.1~
3.5cm,宽约6mm;雄蕊长约2.5cm,花药乳白色。花柱分枝扁
平,长 3.5~4cm,顶端裂片狭三角形。子房狭纺锤形,长约
1cm。蒴果球形或卵圆形,顶端无喙,成熟时自顶端向下开
裂至 1/2处;种子球形或梨形,有乳白色附属物,遇潮湿易
变粘。
2.2 物候期 对于露地栽植紫苞鸢尾的展叶期、现蕾期、开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鸢尾属部分植物的花卉生物学研究”(S2010-55)。
作者简介:穆丹(198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3-08-01
120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3.16.061
19 卷16期
花期、果熟期和枯萎期进行了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紫苞鸢尾物候期观测
展叶期
4月中旬
现蕾期
5月上旬
开花期
5月中旬至6月上旬
果熟期
6月下旬
枯萎期
10月上旬
2.3 驯化栽培 紫苞鸢尾为宿根花卉,抗寒、耐瘠薄、喜光,
最好栽植在透气性与排水条件较好的土壤之中。故在选择
试验样地时尽量营造与其原生境相似的环境条件。为避免
植株根部脱水,运输过程中将试验材料用塑料布包好。植株
移栽前进行整地、施肥。移栽前3d,苗床应浇透水。由野外
挖取丛生的野生紫苞鸢尾,剪断其根状茎,栽植于试验地
中。移栽的最佳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引种的紫苞鸢尾在佳木斯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露
地越冬,完成整个生活史,且生长状况良好,能够保留其抗
寒、耐瘠薄等优良品质。
2.4 田间管理 移栽初期,应覆盖遮荫网,以免植株脱水或
日灼。每隔 2d浇水 1次,浇水时间选择光照不是很强的傍
晚。遇炎热天气,应及时浇透水,以免植株缺水萎蔫。由于
紫苞鸢尾为野生花卉,且具有耐瘠薄等特性,故管理相对粗
放。根据天气和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浇水、中耕除草、病虫害
防治等田间管理,以利于植株生长。
3 园林应用
紫苞鸢尾花形优美,花色艳丽,抗寒、耐瘠薄的能力较
强,观赏价值较高,应用前景广阔。紫苞鸢尾应用于园林,既
可单独栽植,体现个体美,又可群植作为背景素材,体现群体
的美感,还可作为林缘、地被的镶边材料。紫苞鸢尾花、叶皆
美,一次种植可多次开花,是难得的切花材料,适合与其它花
材搭配使用。
参考文献
[1]董然,赵坚洁.鸢尾属花卉研究进展与应用开发[J].北方园艺,
2006(2):86-89.
[2]陈忠.哈尔滨地区鸢尾属植物引种及栽培试验[J].北方园艺,
2009(8):215-216.
[3]穆丹,梁英辉.佳木斯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
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2 038-2 041.
[4]穆丹,梁英辉.不同树种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J].安徽农业
科学,2010,38(3):1 549-1 550,1 556.
(责编:陶学军)
穆 丹等 紫苞鸢尾在佳木斯地区引种栽培研究
本刊征稿原则
本刊为农业科学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期刊,既刊登农业科学及其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报告、综述和
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管理和其它人文学科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设有农业经济、
三农论坛、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生态、土壤肥料、园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兽医、水产、林业、蚕
桑、茶业、农业工程、作物病虫害、农药及其它学科等栏目。
本刊以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它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
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
评价数据库(CAJED)统计源期刊。
本刊发行面广,信息量大,收稿到出版的报道时差短,时效性强,编排规范,是各高等院校师生、科研单
位研究人员发表和交流科研、教学成果的重要园地,是各农业行政和业务部门干部、科技工作者发表技术和
管理开发经验以及农业宏观探讨的重要平台。
本刊为半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15元,全年360元,全国各地邮局征订,邮发代号26-146,杂志社不再
办理征订发行。
本刊征稿要求
(1)文稿题名下写清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文稿第一页下脚写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或
指导教师)的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历、职务、职称、主要学术业绩、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2)文稿需要附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3~5个关键词。
(3)文稿中插图一律随电子邮件附上,表格一律排成三线表。
(4)文稿中所用度量衡单位一律按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规定的外文字母书写,例如:km、m、t、kg、g、
hm2、d、h、mL等,不再使用汉字,例如:公里、米、吨、公斤、克、公顷、天、时、毫升等。亩一般换算成hm2,也可
用667m2代替;ppm一律改用μL/L或mg/kg。
(5)作者最好通过电子信箱投稿。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