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绿萝等6种室内观赏植物对氨气净化作用分析



全 文 : 绿萝等 6种室内观赏植物对氨气净化作用分析
崔洪珊 1, 贾 伟 2
(1. 淮南联合大学 化工系, 安徽 淮南 232038; 2.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选取绿萝(Epipremnum aureum)、金边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Lanrentii)、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豹纹竹芋(Maranta leuconeura)、金边吊兰(Phnom Penh Chlorophytum)、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六种植物, 采
用熏蒸方式, 研究它们在 6 h 熏蒸时间内, 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6 种植物对氨气均有净化作用, 但不同植物
净化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吸附氨气能力较强的为绿萝、常春藤; 中等的为豹纹竹芋、金边虎皮兰; 较弱的为金边吊兰、芦荟.
关键词: 室内空气; 植物净化; 氨气
中图分类号: X173; X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15)04-0060-03
Analysis of A Purification Effect of Ammonia on
Epipremnum Aureum and Other Indoor Ornamental Plants
CUI Hong-shan1, JIA Wei2
(1.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Huainan Union University, Huainan 232038, China;
2. 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selected six kinds of plants such as Epipremnum aureum, Sansevieria trifasciata Lanrentii, 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Maranta leuconeura, Phnom Penh Chlorophytum and Aloe vera var. Chinensis, and used fumigation to
study the purifying effect to Ammonia of above plant within 6 h fumiga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6 kinds of plants all have
purifying effect to Ammonia,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plants. The Epipremnum aureum and 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has strong adsorption ability to Ammonia, medium for Maranta leuconeura and Sansevieria
trifasciata Lanrentii, and weaker for Phnom Penh Chlorophytum and Aloe vera var. Chinensis.
Key words: indoor air; purification plant; Ammonia

近年来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室内空气污
染. 氨气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被列为我国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中的必测指标. 它是一种碱
性物质, 可以使人身体组织脂肪皂化、蛋白变性, 并对细胞膜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对人体的粘膜组织、皮
肤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 从而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1]. 净化氨气的技术主要有纳米 TiO2 光催化剂净化技
术, 但是由于运行成本较高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未被大面积推广使用. 此外, 采用通风的方法去除氨气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植物净化空气中的氨气既简便又可以美化环境, 是最简单也最环保的方法. 笔者
于 2014年 9月~2014年 11月在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中心实验室采用密闭容器内熏法, 检测 6种
常见植物对氨气的吸纳效率, 比较 6种植物吸纳氨气的能力, 为利用植物去除室内氨气提供依据[2~4].
据报道, 植物净化氨气可能存在 3种机制: 首先是植物的绿色光合作用. 当植物放置于有污染物的房
间内, 有害气体经过叶片或茎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植物细胞对气体进行识别吸收后就会形成碱性的
氨根离子, 同时释放出特异蛋白质, 同化或分解有毒物质, 以达到解毒目的. 其次, 植物的叶片上有一层
薄薄的层膜, 这个层膜叫做蜡质层. 这层蜡质的物质由于富含醇、醛、酮、长链烃和酯等有机物, 对氨气
具有吸附作用从而净化空气. 再次盆栽植物的土壤以及土壤当中的微生物会分解和吸附一定的氨气. 本
研究从植物吸附氨气实验入手, 通过记录不同时间下密闭容器内氨气量的变化, 确定绿色植物吸附氨气
量的多少[5~9] .


收稿日期: 2015-09-27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 2013年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四种观赏植物在氨气胁迫下的净化效果及应用分析(KJ2013Z291)
作者简介: 崔洪珊(1978− ), 女, 安徽淮南人, 硕士, 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化学
第 28卷 第 4期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28 No.4
2015年 12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Dec. 2015
第 4期 崔洪珊, 等: 绿萝等 6种室内观赏植物对氨气净化作用分析 61

1 材料与方法
1.1 熏蒸设备
熏蒸设备为自动化气体数据采集操作系统. 其硬件部分有: 1)无纸记录仪; 2)传感器模块及传感器电
极; 3)传感器集成五通; 4)电渗析膜堆; 5)低压料液贮存罐; 6)常压料液贮存罐; 7)真空泵; 8)稳流/稳压电源;
9) 稳压电源; 10)散热风机; 11)料液泵; 12)铝合金支架; 13) 不锈钢面板; 14)数据采集电脑. 软件采取的是
数据采集软件. 首先在自动化气体数据采集装置的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氨气, 然后将植物放进去, 通过
观察装置上的显示屏中所显示的氨气浓度的变化来记录植物吸附了氨气多少.
1.2 植物材料
实验材料是 6 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观赏植物(详见表 1), 都选购于花卉市场. 将它们置于实验室温室
环境中培育, 进行正常的施肥浇水管理并在实验前一天移入实验室内.

植物名称 拉丁学名 科属 冠幅
(cm×cm)
叶面积
(m2)
应用形式
绿萝 Epipremnum aureum 天南星科麒麟叶属 40×55 0.21 垂吊植物
金边虎皮兰 Sansevieria trifasciata Lanrentii 龙舌兰科虎皮兰属 30×65 0.32 观叶植物
常春藤 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五加科 常春藤属 40×60 0.18 垂吊植物
豹纹竹芋 Maranta leuconeura 竹芋科 竹芋属 45×55 0.22 观叶植物
金边吊兰 Phnom Penh Chlorophytum 百合科 吊兰属 40×55 0.27 垂吊植物
芦荟 Aloe vera var. chinensis 百合科 芦荟属 30×60 0.24 观叶植物
1.3 实验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室内空气标准, 室内氨气的浓度最高不得超过 0.2mg/m3. 本次实验将在一
个氨气浓度很高的环境下, 考察植物吸纳氨气的能力. 实验在正常的室内环境下进行(温度: 22 ℃ , 相对
湿度: 70%), 采用烟熏法对植物进行处理. 首先将浓度为 70%的氨水放入自动化气体数据采集装置中, 因
为氨水是强挥发性的物质, 所以在 1~2h 内可以完全挥发, 使得整个密闭容器达到最大饱和浓度, 然后对
待测植物进行处理. 为了避免实验植物中的土壤对氨气具有吸附作用, 我们把花盆、花盆中土壤部分用塑
料袋包住, 并用透明胶封住塑料袋口, 由此将植物叶片和盆土分开. 将只露出叶片部分的绿萝、金边虎皮
兰、常春藤、豹纹竹芋、金边吊兰、芦荟六种植物分别放入密闭容器中, 从早晨 9点到下午 14点每隔 1h
采集一下自动化气体数据采集装置数字显示电脑所显示的密闭容器中氨气的浓度数据, 减少的氨气浓度
即可认为是被植物所吸附的.
2 结果
2.1 实验植物对氨气吸附净化能力
六种被检测的植物对氨气均有
一定的净化作用, 植物对氨气净化效
果以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植物吸
纳 氨 气 的 量 来 表 示 , 单 位 为
mg·h-1·m-2. 3h单位叶面积植物吸纳氨
气量依次为: 绿萝﹥常春藤﹥豹纹竹
芋﹥金边虎皮兰﹥金边吊兰﹥芦荟;
6 h 单位叶面积植物吸纳氨气量依次
植物
品种
3h 6h
吸纳氨气的
总量 /mg
单位面积吸纳
氨气量/ mg·m-2
吸纳氨气的
总量/mg
单位面积吸纳
氨气量/ mg·m-2
绿萝 0.81 3.86 1.25 5.95
金边虎皮兰 0.56 1.75 1.01 3.16
常春藤 0.61 3.39 0.97 5.39
豹纹竹芋 0.51 2.32 0.76 3.45
金边吊兰 0.35 1.30 0.69 2.56
芦荟 0.24 1.00 0.54 2.25
表 1 实验植物简介
表 2 实验植物对氨气吸附净化能力
62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8卷
为: 绿萝﹥常春藤﹥豹纹竹芋﹥金边虎皮兰﹥金边吊兰﹥芦荟. 具体净化情况见表 2.
2.2 每小时植物吸附氨气变化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6 种植物吸纳的氨气量逐渐减少, 每种植物减少的吸纳氨气量不同. 有的植物开始
吸纳较快, 在中间和结尾处吸纳较慢(如: 绿萝), 有的植物开始吸纳虽然不快, 但到后面吸纳量减少不多,
整个吸收过程比较平缓(如: 芦荟). 具体净化情况见图 1.
2.3 5~6小时植物吸附氨气变化量(饱和状态)
在 5h~6h这个时间区间内, 6种植物吸附氨气的量越来越少, 基本处于吸附饱和状态(见图 2).


3 结论和讨论
首先, 本次实验所有检测的植物的叶片均具有净化氨气的功能, 但一些大家熟知的热门植物的净化
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好, 与一些报道不尽相同(如芦荟、吊兰). 这可能是由于报道只是利用人们想当
然的思维模式去理解, 而并非有真正的科学实验基础. 通过对所选的 6种观赏植物吸收氨气能力的大小进
行比较, 发现 6种植物净化氨气的能力在 3h和 6h的时候均相一致, 其吸附氨气能力较强的为绿萝、常春
藤; 中等的为: 豹纹竹芋、金边虎皮兰; 较弱的为金边吊兰、芦荟. 这一结果证实了实验的有效性和一定
时间内植物吸附氨气的稳定性.
其次, 受到条件的影响本次对植物吸附氨气的实验研究, 连续实验的时间较短, 因而对于 6种植物的
长期吸收效果, 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 6 种植物对于氨气是否具有持久净化效果, 即是否具有吸收代谢的
功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只有能进行吸收代谢功能的植物对于氨气的吸附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10].
再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特别是 5h~6h 这个时间区间内, 6 种植物吸附氨气的量越来越少, 这表明,
植物表面对于氨气的吸附存在饱和值, 每一种植物吸附氨气的饱和值都是不同的, 其净化过程呈现出: 开
始吸附——效果明显——达到饱和三个步骤. 对于植物来说, 达到饱和之后, 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再次使其
具有吸附功能,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于 洋. 几种观叶植物对室内氨气污染的净化研究[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65
[2] 曾 骥. 净化室内空气植物的研究概况[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4): 164~165
[3] 刘 凤, 高 泽, 刘松奇, 等. 室内植物净化空气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10): 254~255, 289
[4] 黄爱葵. 几种盆栽观赏植物对室内空气净化能力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 赵彦博. 辽宁滨海公路净化空气绿化植物计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 29(1): 197~200
[6] Ohura T, Amagai T, Shen X Y,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indoor air quality in Japan and China: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indoor and outdoor
VOC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 43(40): 6352~6359.
[7] 安 雪, 李 霞, 潘会堂, 等. 16种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及生理生化变化[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2): 379~384
[8] 杨 华, 刘庆阳, 刘艳菊. 六种盆栽植物在单一及复合苯/甲苯气体胁迫下的净化效果及应用分析[J]. 环境化学, 2011, 30(4): 786~791
[9] 赖玉珊. 4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3(14): 50~54
[10] 杨 海. 室内空气净化现状及主要问题[J]. 北方环境, 2013, 29(3): 164~170
图 1 每小时植物吸附氨气变化量 图 2 5~6小时植物吸附氨气变化量(5~6小时趋于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