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花鸢尾育苗与养护技术



全 文 :林木花卉 2008.2
黄花鸢尾是鸢尾科鸢尾属的水生植物,又名黄菖
蒲、水生鸢尾等。
1 主要生物学特性
黄花鸢尾原产于南欧、西亚及北非等地,现在世界
各地都有引种,是多年生水湿生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
大,根茎短粗。叶子茂密,基生,绿色,长剑形,长 60~
100cm,中肋明显,并具横向网状脉。花茎稍高出于叶
片,垂瓣上部长椭圆形,基部近等宽,具褐色斑纹或无,
旗瓣淡黄色,花径8cm。蒴果长形,内有种子多数,种子
褐色,有棱角。花期主要集中在5~6月。
黄花鸢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喜光耐半阴,耐旱
也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砂壤土及提黏土都能生
长,在水边栽植生长表现更好。当温度降至10℃以下,
植株就停止生长。
2 生产育苗技术
黄花鸢尾常用播种或分株繁殖。
2.1 播种育苗
2.1.1 随采随播 由于种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黄花
鸢尾应随采随播,但由于植株开花时间上的差异,种子
成熟前后差异也较大,黄花鸢尾在长江流域种子成熟
期为8~9月。因种子坚硬,播前最好能先用温水浸泡半
天,然后捞出种子,撒播在装有培养土的苗床或浅盆
里,播后保持较高的湿度与温度,20d左右即可发芽,1
个月后便能出齐苗。
2.1.2 及时采收种子 由于黄花鸢尾的果壳中含水量
较高,加上植株本身就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充足的水分
供给常常会使成熟的种子在果实中就发芽。另一方面,
如遇气候干燥,分批开花分批成熟的种子会因果实开
裂,种子自然散落,因此,生产上及时采收成熟种子也
是很重要的一环。
2.1.3 防病治虫不可轻视 黄花鸢尾的播种育苗大多
是在夏秋季节进行,在育苗过程中为保证种子充足吸
水,床土的水分含量是相当高的,苗床内的小环境往往
是又闷又热,而夏秋季是病虫的高发季节,又闷又热的
苗床小气候环境恰恰为多种苗期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
利条件;另外,又脆又嫩的幼苗也是许多害虫的侵食对
象。因此,防病除虫工作千万不可忽视。
2.1.4 及时分苗、移栽 当幼苗具2~3片真叶后便可
移栽,这样做既可减少秧苗拥挤,增加通风透光,同时
还能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播种育苗种子
成苗率可达80%~90%。
2.2 分株繁殖
黄花鸢尾的分株操作较为简单,一般在春秋两季
进行,先将根茎挖出,抖掉泥土,然后用刀或锋利的铁
锨分割,但尽量不要碰伤芽,同时要求每块茎段具有
2~3个芽为宜。为维持植株地下与地上的水分平衡,分
株时应适当剪去部分叶片,以减少地上部分水分的流
失,分株后可直接上盆或地栽。
3 栽培养护管理主要技术环节
黄花鸢尾适应范围广泛,不仅可在水池边露地栽
培,亦可在浅水中挺水栽培。由于其花色黄艳,花姿秀
美,如金蝶飞舞于花丛中,观赏价值极高,但在养护管
理过程中,也有不少技术环节值得注意。
3.1 栽植密度与栽植方法
黄花鸢尾在园林应用中一般是露地栽植,常常选
择池边湿地,顺着池边带形种植,株行距控制在30cm×
40cm,栽植深度约在6~10cm。盆栽时先要在盆底施基
肥,再装入培养土,中间挖穴栽植,栽后覆土,并保持盆
土湿润或有一层浅水。
3.2 栽植后的管理
黄花鸢尾栽植后主要管理工作是进行中耕除草、
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3.2.1 杂草管理 黄花鸢尾栽植或分株后,往往是植
株的自然生长高峰时期,同时也是杂草最适合生长时
摘要: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L.)是当今园林水景工程中依然十分畅销的植物材料,虽然价格下
降不少,但因其优良的观赏性能,一直是市场热宠,还被称之为“水中骄子”。本文从生产育苗和养
护管理两方面阐述了黄花鸢尾的主要生产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黄花鸢尾;育苗;养护;管理技术
黄花鸢尾育苗与养护技术
朱兴娜 施雪良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环境分院 浙江314036)
131- -
2008.2林木花卉
期,做好杂草管理工作就可以避免杂草与栽培植物争
夺水分养分和生长空间。杂草清除可以结合栽植地土
壤中耕时进行。
3.2.2 花果管理 黄花鸢尾植株四季常绿,花色优美,
是水生植物中少有的冬季地上部分仍可观赏的种类,
但一般认为其果实成熟期开裂的果实及随处散落的种
子影响其景观效果,除为了采收留种目的外,当果穗下
垂果实先端将开裂时便可用刀将其割除。其好处是不
但可以改善植株株形,增加美观度,还有利于减少植株
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消耗。
3.2.3 适时翻种 由于黄花鸢尾造适应性广,生长速
度快,如按 30cm×40cm的株行距进行栽种,正常情况
下植株 3年便可连片封行,4~5年后就会出现严重拥
挤,以后便会有衰败迹象。此时对成片种植的黄花鸢尾
进行翻种也是养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同时,结合
翻种追施部分有机肥还可补充土壤肥力。
3.2.4 病虫害管理 除在播种育苗环节中,幼苗易受
病虫侵害外,经笔者在嘉兴的多年观察,很少见到黄
花鸢尾被病虫危害。由此也可说明其对环境的适应
性。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海拔高 29m,
年均温度 17.6℃,年降雨量 1100mm,地下水位 1m左
右,土壤中性,多为沙质壤土,适合杨树生长。湖北省
潜江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引进的杨树良种就有
30多个。
1 品种简介
丹红杨、巨霸杨:中国林科院杂交选育,母本为美
洲黑杨50号,父本为美洲黑杨36号,1991年人工控
制授粉,1994年在豫北营造家系林,1999年在豫北、
苏北营造区试林,2003年 12月 12日通过国家认定,
并授予新品种保护权。
95、895杨:南京林大杂交选育,母本为美洲黑杨
69杨,父本为欧美杨45杨,1981年春在江苏泗阳杂
交,1986年在徐州张集林场造林试验,1993年进行区
域化试验,2002年9月29日通过国家审定。
2025杨:中国林科院黄东森研究员与山东荷泽林
业技术推广站用美洲黑杨杂交选育,母本为69杨,父
本为美洲黑杨北方型,1998年通过山东鉴定,2000年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02-4杨:湖北省初步选育的杨树新品种。
中潜3号杨:中国林科院在湖北潜江杂交选育,
于上世纪90年代培育成功后,到2003年才经国家认
定。其母本为69杨,父本为63杨。中潜3号的姊妹株
系有中潜1号、2号,中嘉8号,中石8号等于1994年
通过湖北省鉴定,1997年被国家林业部列为重点推广
的100项林业科技成果。
鲁山杨:辽宁省杨树研究所杂交选育,母本为 69
杨,父本为北方型黑杨山海关杨,1980年切枝水培人
工杂交获得,1992年通过辽宁省鉴定,称辽宁杨,又称
鲁山杨。1997年湖北省林木育种中心进行引种和栽培
试验,2002年1月18日通过湖北省鉴定。
107杨:意大利 1974年登记注册,欧美杨无性
系,1984年引入我国,1990年由中国林科院选育成
功,并通过国家鉴定,1993年荣获林业部科技进步
三等奖。
50号、36号是与我国第四代杨树良种 107、108
同期引进选育的南方型杨树良种,其综合性状显著优
于我国第二代杨树良种63、69杨等,1996年获国家科
技进步三等奖。50号杨树杆通直,材质优良,6年生材
积高于69杨27.9%,成活率高于69杨56%,对光肩星
天牛抗虫率96.1%;36号杨杆形直,树冠小,纤维长,6
年生材积高于69杨10.7%,成活率高于69杨53%,高
抗光肩星天牛。丹红杨、巨霸杨选择的杂交亲本具有
更优良的遗传基因。
2 对比观察
2.1 生长速度
丹红杨、巨霸杨生长速度遥遥领先,在潜江杨树
对比林里,3年5个月 (2004年 3月至 2007年 8月)
的丹红杨、895、2025、102-4、中潜3号、鲁山杨平均胸
径 分 别 是 23.6cm、21cm、19.9cm、19.6cm、18.1cm、
17.9cm,丹红杨单株材积 0.3046m3,分别比 895等大
刘江浩
(湖北省潜江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433100)
几个杨树良种的观察对比
作者简介:刘江浩,男,湖北省潜江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林业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电话:0728-
6951929 13307228262 13349717599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