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江西农业学报 2013,25(6) :91 ~ 93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鄱阳湖区稻田水竹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分布
王修慧1,余柳青2,李浩元1,廖冬如3,王颖娴3,李迈生4,邱任华5
收稿日期:2013 - 03 - 08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ycytx - 01)。
作者简介:王修慧(1965─) ,男,江西都昌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植保、栽培技术工作。
(1. 江西省恒湖垦殖场,江西 新建 330123;2.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6;3.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樟树 331200;
4.江西省都昌县徐埠农技站,江西 都昌 332622;5.江西省珠湖农场,江西 鄱阳 333129)
摘 要:通过对稻田水竹叶萌芽、出苗、生长、分枝、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形态特征与生态特性的情况进行系统观察
调查,综述了稻田水竹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水竹叶的发生分布及在鄱阳湖区田间消长规律,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水竹叶; 形态特征; 生态特征; 水稻; 消长规律; 防控对策; 鄱阳湖区
中图分类号:Q949. 718. 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8581( 2013) 06 - 0091 - 03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urdannia triquetra in Rice Fields of Poyang Lake District
WANG Xiu - hui1,YU Liu - qing2,LI Hao - yuan1,LIAO Dong - ru3,WANG Ying - xian3,LI Mai - sheng4,QIU Ren - hua5
( 1. Jiangxi Henghu Reclamation Farm,Xinjian 330123,China; 2.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0006,China; 3. Jiangxi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Zhangshu 331200,China; 4. Xubu Agrotechnical Station
of Ducha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Duchang 332622,China; 5. Pearl Lake Farm in Jiangxi Province,Poyang 333129,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systematic observations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rdannia triquetra in
rice fields,such as germination,emergence,growth,branching,blossom,fruiting,aging and death,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b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rdannia triquetra,studied its occurrence,distribution and fluctuation law in the Poyang Lake district,
and propose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urdannia triquetr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ice; Fluctuation law;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Poyang Lake district
鄱阳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为全国重要商品
粮基地之一,更是江西省主要商品粮基地集中区,粮食
生产以水稻为主导。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
(Wal1.)Bruckn](又名肉草)系鸭跖草科水竹叶属草
本植物,为稻田夏季一年生水生或湿生蔓性杂草,以种
子及匍匐茎繁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及以前,该
草只在稻田田埂、田边、沟渠边上的潮湿沼泽环境生
长,为鄱阳湖区稻田次要杂草,对水稻生长不造成危
害[1]。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鄱阳湖区稻田水
竹叶由原来的次要杂草演替上升为主要杂草。由于该
草根系特别发达,且生长繁殖快,与水稻争肥、争水、争
光、争空间,危害水稻生长,影响水稻产量。为能从生
物学角度深入了解稻田水竹叶的生物学特性,以利高
效、经济、简便、安全、生态指导防控水竹叶,防止其发
生危害进一步扩大加重,笔者 2011 ~ 2012 年进行了稻
田水竹叶生物学特性系统观察及发生分布调查专项工
作,现概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生物学特性观察 在赣江下游东岸鄱阳湖区中
部湿地的江西省恒湖垦殖场开展,自 2 月上旬开始至
11 月下旬,对稻田水竹叶萌芽、出苗、生长、分枝、开花、
结实、衰老、死亡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态特性的情况进
行系统观察调查。
1. 2 发生分布调查 发生分布现状调查立足鄱阳湖
稻区,面向江西全省稻田。鄱阳湖区的调查选在鄱阳
湖区北部的都昌县东风农场、东北部的省珠湖农场、中
部的省恒湖垦殖场、西南部的樟树市内大面积集中连
片的水稻田间进行,以调查水竹叶的密度及发生频率
为主,调查时间为 3 ~ 7 月早、中稻田块旋(翻)耕前或
稻苗分蘖期,抽样调查面积约为代表面积的 2% ~ 4%,
样田面积 0. 07 ~ 0. 67 hm2,调查取样根据各调查地点
田块的面积、地形等情况,采用对角线(5 点)或平行跳
跃式(6 ~ 8 点)取样法,每个样点 1 m2,目测记载样点
内水竹叶的株数,计算其密度和发生频率,发生频率
(%)=水竹叶发生田块数 /调查总田块数 × 100;江西
全省稻田水竹叶的调查,除鄱阳湖区的调查外,还扩展
到九江市的永修、修水县,上饶市的余干、万年、婺源
县,抚州市的临川区、南丰县,宜春市的高安、丰城市,
萍乡市的安源区,吉安市的新干、泰和、遂川县,赣州市
的宁都、兴国、信丰、崇义、龙南、定南县,主要是在各地
随机抽选稻田观察调查田间有无水竹叶发生分布。
2 结果与分析
2. 1 水竹叶生物学特性
2. 1. 1 形态学特征
2. 1. 1. 1 实生幼苗 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幼苗为单子
叶留土幼苗,子叶在胚轴上联结很短,不易看出,上、下
胚轴均不发达。初生叶 1 片,短披针形或近三角形,平
行脉不明显;后生叶略呈卵状披针形,平行叶脉逐渐明
显;幼苗期叶片及节间短小,据 4 月中旬在田间随机拔
取 60 株水竹叶实生幼苗调查可知,第 1 叶长 4 ~ 7 mm、
宽 2 ~ 3. 5 mm,第 2 叶长 9 ~ 15 mm、宽 4 ~ 5. 5 mm,第 1
节间距 2 ~ 6 mm,第 2 节间距 5 ~ 8 mm。一般自第 3 ~
4 叶腋芽开始发生分枝,单株发生 1 ~ 2 个分枝后,主茎
基部开始匍匐地面生长,同时地面茎节部很快长出不
定根。
2. 1. 1. 2 根 根系发达,实生苗的主根为直根系,茎
节上的不定根为须根系,发达的根系以不定根为主,每
个节上可着生 5 ~ 9 条不定根,不定根入泥深度一般 6
~ 17 cm。
2. 1. 1. 3 茎 茎为圆形中实肉质茎,茎上光滑无毛,
柔软易断,茎匍匐地面生长,茎节上着生须状不定根,
茎的枝梢能上升或斜上生长,田间上部茎枝可依附水
稻茎秆呈攀援状;主茎长一般 50 ~ 110 cm,稻田间主茎
长可达 120 ~ 150 cm,茎枝依附水稻茎秆攀援上升高度
一般 60 ~ 95 cm,直至水稻上层,甚至高出水稻;主茎叶
片 12 ~ 28 叶,节间 12 ~ 26 个;主茎节间长一般 5 ~ 8
cm,长的可达 9 ~ 10. 5 cm,倒 4、5 节间最长,基部节间
较短,为 2 ~ 3 cm;主茎直径一般 2. 5 ~ 3. 5 mm,细小的
为 2. 0 ~ 2. 2 mm,粗壮的可达 3. 8 ~ 4. 2 mm。
2. 1. 1. 4 分枝 茎多分枝,主茎上的腋芽形成 1 级分
枝,1 级分枝上的腋芽形成 2 级分枝,2 级及以上分枝
的腋芽可继续形成分枝,单株水竹叶实生苗年生长季
内可形成 4 级以上分枝,一般形成 2(3)级分枝。1 级
分枝长一般 30 ~ 70 cm,2 级分枝长一般 15 ~ 50 cm。
每个主茎节上叶腋产生 1 ~ 3 个分枝,其中 1 个分枝较
长,另 1 ~ 2 个较短。单株 1 级分枝一般 13 ~ 20 个,2、3
级分枝一般共计 60 ~ 146 个。
2. 1. 1. 5 叶 单叶互生,形似竹叶,叶片质地较柔厚、
无毛易断,叶面平展或稍向上折叠。叶片条状披针形,
全缘,先端渐尖,叶片长 4 ~ 7 cm、宽 5 ~ 14 mm,叶上有
直出平行叶脉 9(11)条。叶无柄,在叶基部抱围茎部
收缩形成闭合的短叶鞘,叶鞘膜质,长 0. 8 ~ 1. 3 cm,合
缝处有一列毛。
2. 1. 1. 6 花 花 1 ~ 3 朵顶生或腋生于主茎及分枝的
顶端或叶腋内,聚伞花序;花柄长 1 ~ 4. 5 cm,顶生者
长,腋生者短;苞片甚小,狭披针形,有时苞叶腋中生 1
朵花;萼片 3 枚,分离,披针形,长 6 ~ 8 mm、宽 2 ~ 3
mm;花瓣 3 枚,紫红色、粉红色或蓝紫色,倒卵圆形,稍
长于萼片;能育雄蕊 3 枚、对萼而生,不育雄蕊 3 枚、对
瓣而生。
2. 1. 1. 7 果 蒴果膜质,长椭圆状三菱形,初呈绿色,
成熟现黄褐色,干后自然沿缝线开裂;果长 6 ~ 10 mm、
宽 3 ~ 4 mm,两端较钝,3 室或 3 瓣裂,每室各具种子 2
粒(有时 1 ~ 2 粒) ,成上、下相接排列充满子室;每个叶
腋间有 1 ~ 3 个果,部分叶腋间有 1 ~ 5 个,但大小差异
较大。果期单株鲜重 70 ~ 750 g,一般 210 ~ 560 g。
2. 1. 1. 8 种子 种子稍扁,半长椭圆形,长 1. 8 ~ 3. 0
mm、宽 1. 5 ~ 2. 0 mm;种子表面有种脐或沟纹,种脐长
1. 0 ~ 1. 5 mm;成熟种子麻褐色或黑褐色。
2. 1. 2 生态学特性
2. 1. 2. 1 稻田耕作与种植方式 鄱阳湖区自 2003 ~
2005 年开始,稻田耕作全面实行机械旋耕,田间水竹
叶、双穗雀稗、假稻等营养繁殖的杂草,随机械旋耕作
用被切成许多断株压(埋)入泥土内,但残留于泥面或
表土的断株茎节可萌生不定根并长出新苗。鄱阳湖区
现代水稻种植方式是以手工直播、手工抛秧等轻型栽
培为主,兼有手工插秧、机械插秧;直播或栽插的时间
为:①早稻 3 月下旬中后期至 4 月下旬,②中稻及一季
晚稻 5 月中旬至 6 月下旬,③二季晚稻 7 月中旬至 8 月
上旬中期。
2. 1. 2. 2 种子萌发出苗 水竹叶以种子在土壤中越
冬,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较低,达到气象学上的立春气
候条件(连续 5 d以上日平均气温≥10 ℃)即可萌发出
苗。鄱阳湖区一般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个别年份
可提早至 2 月上旬中期的“立春”节气)出苗,2 月下旬
至 3 月上旬前期为出苗高峰,3 月上旬后期至 3 月中旬
前期基本出齐。越冬种子只要田间冬季不长期积深水
或不长期干燥,几乎都可出苗,种子出苗时间早晚及出
苗持续时间长短,与日平均气温和土壤墒情有关;刚萌
发出土的幼苗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连续 5 d以上日平
均气温≤5 ℃,甚至此间连续 1 ~ 2 d 日平均气温为 0
℃,对其正常生长无影响。种子萌发出苗土层深度以
1. 0 cm内的居多,其次为 1. 1 ~ 2. 0 cm,据 3 月中旬在
水稻田间及沟渠随机拔取 235 株种子萌发幼苗,调查
其出苗土层深度可知:①出苗深度在 1. 0 cm 内有 138
株、占 58. 7%,②1. 1 ~ 2. 0 cm 内有 79 株、占 33. 6%,
③2. 1 ~ 3. 0 cm 内有 12 株、占 5. 1%,④3. 1 ~ 4. 0 cm
内有 4 株、占 1. 7%,⑤4. 1 ~ 5. 0 cm 内及 5. 1 cm 以上
各有 1 株,占 0. 9%。4 月上、中旬,水竹叶幼苗自第 3
~ 4 叶腋芽开始发生第 1 个分枝;5 月上、中旬,分枝增
多;5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分枝盛发;主茎发生 1 ~ 2 个 1
级分枝后,基部茎开始匍匐地面,同时茎节上很快长出
29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5 卷
不定根,同样 1 级分枝上发生 1 ~ 2 个 2 级分枝后,1 级
分枝也匍匐地面,并在节上很快长出不定根,直至发生
3、4 级分枝。
2. 1. 2. 3 营养繁殖与田间消长 水竹叶为夏季一年
生杂草,即可有性繁殖,又可营养繁殖。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种子萌发实生苗,田间、田边、沟渠都可见有;
田间水竹叶实生苗经稻田机械旋耕,被切成许多断株
压(埋)入泥土内,残留于泥面或表土层的断株茎节可
重新萌生不定根、发生分枝,进行营养繁殖,断株茎节
上的分枝形成田间新的主茎苗,然后再依次发生各级
分枝。早稻田 4 月中旬后期至 5 月中旬,即直播或栽
插后 15 ~ 25 d,残留于泥面或表土层的断株茎节长出
的新苗,进入分枝盛期,6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为分枝高
峰期,产生大量 1、2 级分枝;7 月中、下旬早稻收获后,
田间大部分水竹叶茎枝随稻田机械旋耕被切断压(埋)
入泥层,但残留于泥面或表土层的断株茎节又能重新
再发新枝形成二晚田间的主茎苗;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
前期,即二晚直播或栽插后 7 ~ 10 d,残留于泥面或表
土层的断株茎节上已长出新苗,并开始形成新分枝;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为二晚田间分枝高峰期,产生大量
1、2、3 级分枝。5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即中稻及一季晚
稻直播或栽插后 10 ~ 15 d,残留于泥面或表土层的水
竹叶断株茎节上发生的分枝,形成中稻及一晚田间新
的主茎苗,并开始发生新分枝;6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为
中稻及一季晚稻田间分枝高峰期,产生大量 1、2、3、4
级分枝。断株茎节发芽出苗泥层深度以泥面及 1. 0 cm
内居多,据 2012 年 8 月中旬在机插二晚田间随机拔取
60 株水竹叶茎节新发苗,调查其茎节在泥层内萌芽出
苗深度可知:①泥面及 0. 5 cm 内有 18 株、占 30. 0%,
②0. 6 ~ 1. 0 cm内有 19 株、占 31. 7%,③1. 1 ~ 2. 0 cm
内有 15 株、占 25. 0%,④2. 1 ~ 3. 0 cm 内有 8 株、占
13. 3%。6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水竹叶田间生长最快。
9 月中、下旬开花,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结果,10 月中
旬至 11 月上旬种子成熟、叶片衰老;10 月下旬中期至
11 月上旬,蒴果自然沿缝线开裂,种子散落于田间、田
边、沟渠土表,开始进入越冬期;11 月中旬至下旬前期,
植株枯死。鄱阳湖区水竹叶年生长期约 270 ~ 280 d。
2. 2 水竹叶发生分布情况
2. 2. 1 发生密度及分布 据在鄱阳湖区的都昌县东
风农场、省珠湖农场、省恒湖垦殖场及樟树市内大面积
集中连片的水稻田间,随机调查 82 块样田可知,3 ~ 4
月稻田旋耕前,田间水竹叶实生苗密度一般为 11. 0 ~
85. 2 株 /m2,密度低的田块为 0. 8 ~ 8. 4 株 /m2,密度高
的田块为 167. 0 ~ 724. 0 株 /m2,局部高达 1140. 0 ~
2362. 0 株 /m2,干湿交替的土壤条件更适合水竹叶种
子萌芽生长繁殖。从鄱阳湖区及全省其他 19 个县
(市、区)的随机抽样调查可知,水竹叶在江西全省各地
普遍发生,田块出现频率为 100%。
2. 2. 2 发生上升原因 一是对田埂、沟渠等处的杂草
铲除工作不力,原先只在田埂、田边、沟渠边上生长的
水竹叶向田内伸展繁殖危害,杂草种源充足。二是二
氯喹啉酸、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
隆等磺酰脲类及酰胺类除草剂长期使用,具耐药性的
水竹叶发生上升。三是直播、抛秧、机插等轻型栽培技
术推广,有利于田间水竹叶断株茎节发苗。四是田块
连年机械旋耕,水竹叶的匍匐茎被切成许多断株,随着
机械操作的移动作用扩散到全田,扩大了其在田间的
分布,增加了营养繁殖的种苗。五是耕作栽培管理粗
放。过去在我国劳动密集型耕作时代,进行田块翻耕、
耙田、耖田,稻田耕作栽培管理精细,有利于将杂草种
子及营养繁殖根茎深埋控草;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劳
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转移,稻田连年机械旋耕,田间泥面
高差大,栽培管理粗放,不利于以水控草,为田间杂草
的生长、繁殖、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形成群落[2]。
3 防控对策
3. 1 耕前防除 对田间水竹叶等营养繁殖杂草发生
较多的田块,早稻及单季中晚稻在第一次旋(翻)耕前
7 ~ 10 d、双季晚稻在头季收割后,每公顷用 41%农达
(草甘膦异丙胺盐)AS 3000 ~ 4500 mL 或 10%草甘膦
AS 22500 ~ 30000 mL,对水定向茎叶喷雾灭草。
3. 2 旋耕压草 旋耕时田间留有薄层水,先用 50 ~ 55
马力级中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埋草旋耕一遍,再用手
扶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压草旋耕两遍,将水竹叶等营养
繁殖杂草压(埋)入深层泥土内,控制杂草出苗。
3. 3 人工控草 清除田埂及田边杂草时,将其移出田
外晒干烧毁;在水稻幼苗分蘖期,人工拔除已萌发成苗
的水竹叶,并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加强田面平整,
降低田面高差,控制或减少田块高处水竹叶的萌发
出苗。
3. 4 药剂选用 2011 ~ 2012 年,连续两年选用 70%
2,4 -滴二甲胺盐 AS、10%醚磺隆 WP、15%乙氧磺隆
WG、20%氯氟吡氧乙酸 EC、20%双草醚 WP、20%吡嘧
磺隆WP、56%2 甲 4 氯 SG、48%灭草松 AS、46%2 甲·
灭草松 SG、30%2 甲·氯氟吡 WP、68%吡嘧·苯噻酰
WP等药剂进行中稻田间水竹叶防除试验,但仍未能筛
选出安全有效的化学防除药剂;70%2,4 -滴二甲胺盐
AS虽有除草效果,但仍存在安全性差及在早、晚稻田
间有效施药时间间隔短等问题,除草技术不够成熟。
据何锦豪、包焕正等试验表明,稻田水竹叶发生 1 ~ 2
个分枝期,每公顷用 10%农美利 JG 225 ~ 450 mL 对水
喷雾,有较好的防除效果[3 - 4]。对于防除稻田水竹叶
除草药剂的选用,尚待继续试验完善。
( 下转第 102 页)
396 期 王修慧等:鄱阳湖区稻田水竹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分布
地整治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
综合评价方法对近年来东部沿海各地区的盐田整治潜
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盐田整治潜力较大的地区
恰恰是盐田利用状况较差的几个省市(自治区) ,如广
东、江苏、天津、浙江和福建。进一步分析表明,盐田整
治潜力较大的几个地区,近年来其盐田利用状况始终
处于不稳定状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盐田生
产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全国范围内的盐田投入
-产出效益比较低有关。
图 7 潜力隶属度均值与隶属度标准差关系
(3)在经济社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
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以来存在土地资源紧缺、城乡建设
占用大量优质耕地等问题。虽然这些地区进行了大规
模的耕地补充工作,但近年来耕地后备资源业已开发
殆尽,亟需寻找新的途径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因
此,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废弃、闲置的盐田资源,将
其整治为耕地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废弃盐田整治形
成有效耕地,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具
有现实性和紧迫性,这也是今后一段时间东部沿海地
区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张本,李应济. 海洋开发与管理读本[M]. 北京:海洋出版
社,2007.
[2]李树生,赵淑芳,周秀云,等.中国北方长芦海盐区盐田环境
现状分析[J].天津科技,2011(5) :114 - 116.
[3]陶晓丽,杨红伟.合理开发利用辽宁省沿海荒滩和废弃盐田
对策[J].管理学刊,2011,24(1) :48 - 50.
[4]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近 20 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及其
效果的对比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4) :504 - 510.
[5]樊杰,千庆兰.我国东部沿海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相互作用关系的比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1) :
96 - 105.
[6]顾芗,周生路,张红富. 江苏沿海耕地压力分区分析[J]. 中
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5) :32 - 38.
[7]赵其国.解决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资源与环境
质量问题刻不容缓:关于该区资源与环境质量问题研究的
建议[J].土壤,2001(3) :113 - 118.
[8]宋芙蓉.黄河三角洲地区滨州市后备土地资源开发[J]. 安
徽农业科学,2007,35(13) :3972 - 3973.
[9]肖建红,陈东景,徐敏,等.围填海工程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
评估:以江苏省两个典型工程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2011,20(10) :1248 - 1254.
[10]林晨,吴绍华,周生路.滨海盐土遥感监测的发展趋势[J].
土壤学报,2011,48(5) :1072 - 1079.
[11]秦元伟,赵庚兴,王静,等.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
与再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 :306 - 311.
[12]熊德国,鲜学福.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J]. 重庆大学
学报,2003,26(6) :93 - 95.
[13]邹志红,孙靖南,任广平.模糊评价因子的熵权法赋权及其
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4) :552
- 556.
( 责任编辑: 周 军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
( 上接第 93 页)
参考文献:
[1]劳励群,王修慧. 江西滨湖垦区农田杂草调查[J]. 江西植
保,1990,13(3) :8 - 11.
[2]曹端荣,廖冬如,王修慧,等.鄱阳湖区稻田杂草演替及防控
中存在问题与防范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 :81
- 82.
[3]何锦豪,孙裕建,周小军. 稻田水竹叶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
[J].浙江农业科学,1999(5) :225 - 227.
[4]包焕正. 稻田水竹叶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J]. 江西
农业科技,2003(12) :28 - 29.
( 责任编辑: 周 军)
201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