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黎贡山棕黑疣螈



全 文 :
252010.10 森林与人类
高黎贡山棕黑疣螈
撰文·摄影/杨迪
26 Forest & Humankind 2010.10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北起云南省
泸水县南部,南至云南省腾冲县南部,呈狭长状,面积约1234平方
公里。因地势高峻,又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部位,故降水量大,森
林生长茂密高大。一般谷底为干热河谷型植被,中部为阔叶林,海拔
3000米至3500米的山顶为针阔混交或冷杉、铁杉纯林。主要保护植
物有垂枝香柏及珍稀动物长尾叶猴、白眉长臂猿等。

28 Forest & Humankind 2010.10
大约1.8万年前的冰川时期,当全世
界的动植物面临冰冻灾难时,这一
区域的动植物利用高黎贡山南北走
向的横断山脉存活了下来,
高黎贡山的傍晚,贡山树蛙在树上交配。6月是
贡山树蛙繁殖的好季节,它们会十分珍惜。贡
山树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河谷、
腾冲县等地海拔1500至2100米的水稻田和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292010.10 森林与人类
踏上探秘高黎贡山的旅程,我的重点是对高黎贡山进行视觉评估。要想全面拍摄高黎贡山
这样浩大的世界级自然基因库是很困难的,这是世界
上最为巨大的“走廊”,从青藏高原的伯舒拉岭开
始,一直向南,最后抵达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为什
么它拥有如此丰富的物种呢?
大约1.8万年前的冰川时期,当全世界的动植物面
临冰冻灾难时,这一区域的动植物利用高黎贡山南北
走向的横断山脉存活了下来,而且可撤退到海拔较低
的区域躲避严寒,并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养分。此外,
高黎贡山两侧的横断山脉海拔较高,山势陡峭,峰谷
南北相间排列,两侧的物种不能越过山峰,使得物种
进化趋于不同的形态特征。高黎贡山有世界上海拔最
高的热带雨林,其独特性完全可以和世界任何生物丰
富的地区相媲美。
经过腾冲到达高黎贡山保护区的边缘后,汽车沿
着怒江河谷在公路上蜿蜒前行。公路边生长的植物多
数是我不曾见过的。河谷的坝子生长着很多亚热带水
果,一路上偌大的参天大树越来越多,绿色的山间云
雾缭绕,越往高处云雾越浓厚。随着海拔上升,直接
下起绵绵细雨,气温也下降不少。到了保护区管理站
安顿下来,我和几个保护区的视觉评估志愿者,就迫
不及待地挎起相机,到附近的区域考察一番。
从保护区的后山上去,是一条保护区人员巡护的
小道,使用青石铺砌而成,小道两侧植物茂盛,草丛
间多有一种半人高的绿色植物,茎是紫色的,叫紫荆
泽兰——这是一种外来植物,已经在云南泛滥成灾。
由于没有天敌,加上适应性强,很多山地已经完全被
紫荆泽兰覆盖,破坏了原来的植被。更糟糕的是,牛
马吃了紫荆泽兰的叶子后会死亡,所以我们看到马帮
的赶马人小心地牵着马,不让它们吃沿路的紫荆泽
兰。路边有很多蕨类植物,我发现其中有一个亮点,
仔细一看:一株晶莹剔透的水晶兰在我面前,这是一
种很难得一见的植物。水晶兰为腐物寄生植物,无叶
绿素,叶退化成鳞片状,根系分枝极密,根表面覆以
菌根,借此在土壤中吸取营养物质,因此就变成了特
殊的形态,大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3000米的冷凉潮
湿的针、阔叶混交林间。行走在丛林里,不时听到许
多林鸟的叫声,有的对人比较好奇,飞到我们的头顶
仔细打量。深入林区,声音就一下多了起来,蛙声、
30 Forest & Humankind 2010.10
鸟声、风吹植物的沙沙声宛如交响曲。
傍晚天气暗了下来,雨也大了不少,森林蒙上一层
雨雾。我们暂时撤回营地休整,待第二天再上山拍摄。
第二天天气晴朗不少,早上的雾气聚集在植物叶
片上形成晶莹的露珠。对摄影师来说,这会让拍出的
生态照片更加生动好看。这天我们打算去寻找一种两
栖爬行动物棕黑疣螈。它仅见于云南西南部陇川及其
附近,近年来被大量抓捕,作为药材和宠物从云南贩
卖至广东等地。疯狂捕捉已导致它的种群数量迅速减
少,现在暂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中国国
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
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我们沿着小路一直向森林深处进发。由于雨水
较多,很多小溪从山上流下,注入水潭中,水潭中枯
312010.10 森林与人类
上图:高黎贡山的棕黑疣螈头部扁平,躯干圆,尾部侧扁,尾末
端薄而钝圆。吻端钝圆,上下颌有小细齿。四肢发达,后肢略长
于前肢,前肢四趾,后肢五趾。全身具疣粒,其中以背脊两侧的
最为显著,呈大的、结节状的圆形瘰粒,排列成行,每侧有12枚
至16枚。
右图:水潭是棕黑疣螈栖息的典型环境。棕黑疣螈夏秋季节多活
动于水田、水塘、水井和小溪缓流的水边,非繁殖期多栖息在林
间草丛下或阴湿环境中。它后肢推动身体前进,腹部拖着地,喜
欢觅食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它非常温和,没有任何攻击性。
32 Forest & Humankind 2010.10
叶泥沙淤积。在山上,水潭一般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地
方,但我们在水边探寻时未发现棕黑疣螈,只有一些
蛙类在鸣叫,在离水潭比较近的枯树上还有一些白色
的树蛙卵,应该是树蛙在前一天夜里产下的。我们再
往浸入溪水的枯枝旁去寻找,发现一只还在水中的两
栖动物,定睛一看是一只棕黑疣螈,但可惜的是距离
比较远,不能看得很清楚。这个小家伙也好像发现了
我们的动静,往相反的方向逃跑了。我们于是再往里
面水边去寻找,又找到一只棕黑疣螈,并在旁边发现
了它产下的卵。
我们看到的棕黑疣螈头部扁平,躯干圆,尾部侧
扁,尾末端薄而钝圆。吻端钝圆,上下颌有小细齿。
四肢发达,后肢略长于前肢,前肢4趾,后肢5趾。全
身具疣粒,其中以背脊两侧的最为显著,呈大的、结
节状的圆形瘰粒,排列成行,每侧有12枚至16枚,最
后3枚至4枚在腿后的肛部两侧。背部及体侧棕黑色,
头部、四肢、尾部、肛周围嵴棱和瘰粒部位均为棕红
色和棕黄色。腹面光滑,皮肤粗糙,密布瘰粒。头背
332010.10 森林与人类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极为典型的高山峡
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在保护区内,棕黑疣螈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外来干
扰。5月至8月是高黎贡山棕黑疣螈的繁殖期,每年
这时候它们喜欢到溪流缓慢的水边,一般把卵产在
水中的枯木和水草上。卵单粒或数粒呈串粘附在水
草或水内石上,有时也粘附在雌螈尾上。卵球形,
卵径2毫米到3毫米。幼体在水域内生长发育,变态
后转为陆栖生活。图为雌性疣螈正在水中产卵。
两侧有显著的骨质嵴棱。体色以棕黑色为主,前后肢
贴体相向彼此超越4个瘰疣的距离。这种体色虽与细
痣棘螈相似,但它头背嵴棱与背侧两列瘰疣均极为发
达,瘰疣下方无肋骨尖端支持。它在水中产卵,5月
至8月为繁殖季节,卵单粒或数粒呈串粘附在水草或
水内石块上,有时也粘附在雌螈尾上。卵呈球形,卵
径为2毫米至3毫米。
我抓紧时间拍摄棕黑疣螈在水中的照片,后来又
找到几只在岸上活动的棕黑疣螈。疣螈比较温顺,可
以将放它在手上,估计这也是一部分年轻人饲养它的
原因,但是我们面对的小家伙由于长期在野外生存,
还是受到了寄生虫的侵扰。
后面的几天里,我在高黎贡山的几处溪流和水塘
发现了更大数目的棕黑疣螈。在保护区内,棕黑疣螈
很少受到干扰。如果能对保护区以外的棕黑疣螈也加
以保护,杜绝非法买卖,这一罕有的珍贵物种将在云
南生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