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天目早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全 文 :ANHUILINYE ANHUILINYE
安徽林业 2006·5
天目早竹,又名燕竹,是十分优
良的笋材两用中小径散生竹,广泛
分布于皖南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其
竹秆通直、节疏而平、韧性强,是理
想的建筑和温室大棚用材;春日燕
来时出笋,故名燕竹,自然笋期仅迟
于雷竹;笋肉鲜美、质脆口感好,可
鲜食,或制成笋干、盐渍笋等,是皖
南山区青笋干的主要原料,也是天
目笋干的原料之一。
2004年以来,为有效控制天目
早竹病虫害,积极开展了综合防治,
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竹织叶野螟 成虫体黄色
或黄褐色,体长10~13mm。幼虫初
孵时青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6~25
mm,体色有青灰、黄褐、橘黄、乳白
等色。旌德县一年1~4代,世代重
叠,以老熟幼虫作土茧越冬。以1代
幼虫危害最重。每年4月底越冬幼
虫化蛹,5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上
旬羽化盛期。成虫当晚羽化,经5~7
天后交尾,雌虫再次飞回当年新竹
梢头叶背产卵。成虫趋光性强。6月
上旬,初孵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叶表
皮,每苞有虫2~20头。2龄后转苞危害,每苞有虫1~3头。3龄后
幼虫换苞较勤,老熟幼虫天天换苞,严重时大面积竹叶被食光,
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甚至造成大面积竹林枯死。7月上
旬至9月上旬老熟幼虫吐丝下坠,作土茧越冬。
二、竹笋夜蛾 成虫体长17~21mm,灰黄色。初孵幼虫体长
1.5mm,淡紫色,节间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6~50mm,体紫色。旌
德县一年1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
取食林中杂草,4月中旬蛀入笋中危害,20~25天后幼虫老熟钻
出竹笋在土表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白天静伏,夜晚活动交
尾产卵,卵多产在枯草和竹基部的竹箨上。初龄幼虫有很强的爬
行能力,如找不到中间寄主,可耐饥1个月以上。4月上旬竹笋
出土后,幼虫从杂草中爬出进入竹笋,在笋内可纵横取食,穿节
危害,一般每笋有2头以上,可影响竹材生长造成断头折梢,多
者造成竹笋死亡。
三、竹一字象 成虫体棱形,管状长喙,雌虫羽化初期乳白
色或淡黄色,后赤褐色。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幼虫老熟时米
黄色,头赤褐色口器黑色,体多皱褶。一年1代(在大小年分明的
毛竹林分有的两年1代)。以成虫在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底至
5月初,越冬成虫出土活动,即可上笋啮食笋肉,将笋咬成很多
小孔。成虫产卵前先在竹秆上咬成卵穴然后产卵于内,经过3~5
天孵化,幼虫蛀入笋内危害,使笋被啮伤风折,或成竹后竹材变
脆,不能利用。啮食20天左右,老
熟幼虫咬破笋箨入土,在地下8~15
cm处做土茧,化蛹,6~7月成虫羽
化,但仍在茧内越冬。
四、竹丛枝病 病原为子囊菌
瘤座菌属。病株常从个别枝条开始,
病枝细长衰弱,叶变小、节数增多,
小枝顶端长出几片新叶,后小枝长
出无数侧枝,密集成扫帚或鸟巢
状;有时从病株的老竹鞭上长出矮
小瘦弱的病株并丛生,小枝长出米
状物,说明病菌从局步扩展到全株
至使全株多处丛生,直至整株枯死。
五、综合防治措施
1.适地适树,从营林措施入手,
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带营
造天目早竹林,并采取竹子与其他
针阔叶树块状混交,形成复杂的林
分结构。
2.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严防
带病、带虫竹株调入和造林。掌握
病虫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防治措
施。
3.林地管理。成林竹园,结合
抚育清除病虫竹、残竹、弱竹,增大
林间通风透光,破坏竹一字象、竹织叶野螟、竹笋夜蛾、竹丛枝病
的滋生和越冬场所。清除杂草,使竹笋夜蛾失去中间寄主。
4.合理密植。以培养笋用的竹林,每亩立竹不超过1000株,
以培养材用的竹林,每亩立竹600~800株,且留竹比例为1度竹
占33%,2度竹占30%,3度竹占20%,4度竹占 15%,5度竹占
2%。使竹林内立竹结构始终处在合理的状态。
5.合理施肥。根据林地养分状况、培育产品要求和竹子生长
发育规律进行施肥,农家肥腐熟后方可施用。
6.保护利用天敌和应用生物防治。做到林内生物因子多,病
虫害与天敌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通过营林和控制使用化
学农药等措施来保护天敌种群数量抑制病虫害滋生。每年霉雨
季节在林中施放白僵菌、粉质拟青霉菌,可有效控制竹织叶野
螟、竹一字象和竹笋夜蛾的发生与发展。
7.人工和物理防治。在竹一字象成虫活动期可进行人工捕
捉;及时挖除退笋以防治竹笋夜蛾幼虫扩散;在竹织叶野螟成虫
活动期可在林缘设高频诱蛾灯诱杀。
8.化学防治。选择无公害农药,竹丛枝病在每年的3~4月用
15%粉锈宁粉剂5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2次。竹织叶野
螟幼虫孵化初期,用20%杀灭菊脂1000倍液喷雾防治,7天一
次,连续2次。竹一字象成虫羽化初期至盛期的4~5月,用20%
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效果良好。 ■
●旌德县/王 兵














责编:姚家宁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