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2种莜麦在河南的生长特点与生产水平的分析



全 文 :2种莜麦在河南的生长特点与
生产水平的分析
李明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11)
摘要:把来自内蒙古的 2 个莜麦 Avena nuda 优良品种内农大莜 1号和内农大莜 2 号 , 引种到河南省黄河滩
区来种植 , 研究其生长特点以及生产水平 , 目的是通过与原产地生产水平的比较 , 来探索这 2 个莜麦品种在
河南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果表明:莜麦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壤和气候条件 , 表现出生长
速度快和生产水平高的特点 ,内农大莜 1 号和内农大莜 2 号的饲草干物质产量分别为 1 608.1 和 1 472.8
g/m2 , 果实产量分别为 457.6 和 481.7 g/m2 , 均显著地高于原产地的生产水平。
关键词:内农大莜 1 号;内农大莜 2 号;河南;生长特点;生产水平
中图分类号:S512.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9)11-0078-04
①   莜麦 Avena nuda 是禾本科莜麦属中的裸
莜麦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起源于塞外阴山和雁北
一带 ,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内蒙古 、陕西和山西
北部[ 1-2] ,国外加拿大 、俄罗斯和蒙古也有少量种
植。其产量高 ,质量好 ,适口性好 ,是一种公认的
粮 、料 、草兼优的作物[ 3] 。
长期以来 ,由于受气候因素和传统观念的困
扰 ,莜麦的种植范围小 ,而且主要局限在我国青海
和塞北的一些局部地区种植 ,影响到这一种优质
粮食和饲草兼用作物的广泛利用。内农大莜 1号
和内农大莜 2号产量高 、质量好 ,是内蒙古莜麦主
产区 2002年来大力推广的主要品种 ,种植面积逐
年快速增加。把内农大莜 1号和内农大莜 2号从
原产地引种到河南省黄淮一带种植 ,分析与原产
地生长与产量的差异性 ,详细地探讨其在该地区
的生长和生产特点及独特的高产技术 ,为其在我
国内地更多地区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依据 。把来自
塞北的莜麦引种到河南省 ,增加河南饲草的种类 ,
丰富了饲草资源 ,扩大优质饲草的利用率 ,把河南
省的饲草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滩区 , 海拔
50 ~ 70 m ,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四季分明 ,年
日照时间 2 368 .4 h;日平均气温 14.3 ℃,7月平
均气温 27 ℃,最高气温 39.5 ℃;1 月平均气温
1 ℃,最低温度-25 ℃, ≥10 ℃的积温 4 800 ℃;
年均降水量 630 mm ,无霜期 220 ~ 225 d[ 4] 。土
壤为黄河冲积物上发育的潮土 ,质地为壤土[ 5] ,其
理化性状:碱解氮 66.02 mg/kg , 速效钾(K)
175.16 mg/kg ,速效磷(P)7.04 mg/kg ,有机质
8.17 g/kg , 有效铁 5 .32 mg/kg , 有效硼 0.4
mg/kg , 有 效钼 0.07 mg/kg , 有 效锌 0.64
mg/kg , 有 效钴 0.05 mg/kg , 有 效铜 1.35
mg/kg , 有 效锰 1.90 mg/kg , 有 效硒 0.08
mg/kg[ 6] 。
2 研究材料 、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材料 内农大莜 1 号和内农大莜 2号
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培育的莜麦新品种 ,这 2个品
种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 ,抗病能力强 、分蘖力强 ,穗
形长大 ,粒大饱满 , 喜寒凉 ,耐干旱 ,抗盐碱。莜
麦于 2007年 9月 12日播种 ,播行为 20 ~ 25 cm ,
播深为 3.5 cm ,播种量为 22.5 g/m2[ 7] 。
2.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2.1 物候期观察 采用定株法 ,即在田块中选
具有代表性的 4 个小区 ,每小区选 25 株 ,共 100
78-81
11/ 2009 草 业 科 学PRATACULTURAL SCIENC E 26 卷 11 期Vol.26.No.11
①收稿日期:2009-01-05基金项目:2007年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牧草标准化种植与多 样 化 利 用 的 中 试 与 技 术 成 果 转 化 ”(072201120001)作者简介:李明(1961-),男 ,河南陕县人 ,副教授 ,现从事饲料生产与草地改良的教学 、科研与生产研究。 E mail:
Hd152001@soh u.com
株 ,挂牌标记 ,然后观察统计进入某一物候期的植
物数目 ,以 50%植株进入某一物候期的日期为该
期 ,有 20%进入某一物候期的日期为始期[ 8] 。
2.2.2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植物生
长高度。测定时将植物系上标签 ,逐日按时将测
得的生长速度进行记录。观察点选择 10个 ,当牧
草长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刈割 ,刈割留茬高度 3 ~ 4
cm ,然后测定其生长速度[ 9] 。
2.2.3生长强度 生长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
面积内植物体产生的干物质量 。测定方法大致同
上 ,只是计算测定样方内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
加量 ,本试验是计算从返青到完熟期内牧草的生
长强度[ 10] 。
2.2.4产量
1)鲜(干)草产量
在小区长势均匀处 ,随机选取 1 m2 的区域 ,
刈割距地面2 cm 以上的牧草后立即称其质量 ,即
为鲜草质量;然后随机称取 200 g 鲜草 , 85 ℃时
杀青 ,65 ℃烘干后称量 ,并换算成每公顷的牧草
干物质总量(干草产量)[ 11-15] 。
每公顷鲜草产量(kg)=鲜草质量(kg)×
10 000/测定面积。
2)果实产量
在成熟期 ,一次性收获 ,并脱粒[ 8 , 14] 。
观察从播种后第 2年返青期开始 ,到完熟期
结束 ,整个研究时间从 2006年 9月起 ,到 2008年
9月结束 ,共计 3年。
2.3 数据处理 用 Excel和 SPSS 软件对试验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候期 莜麦的播种时间为 2006 年 9月
12日 ,播种当年生长缓慢 ,越冬之前仅形成分蘖
芽以及少量的分蘖枝 ,第 2 年 3 月 10 日返青 , 3
月中下旬(在播种当年的基础上)分蘖 ,4月上旬到
中旬拔节 ,4月中下旬抽穗 ,4月底到 5月初扬花 ,5
月中旬乳熟 ,下旬进入蜡熟 ,6月上旬种子完熟。
3.2 生长速度 2种莜麦的生长速度测定值见
表 1 ,拔节前生长缓慢 ,抽穗前后生长最快 ,扬花
后生长又趋于缓慢 ,呈现“ S”型曲线 , 种子成熟
后 ,2 种莜麦的株高分别达到最大值 142.6 和
132.8 cm ,生长最快时间在 4月中旬到 4月底 ,其
生长速度分别为 3.55和 3.53 cm/d ,内农大莜 1
号生长速度与内农大莜 2 号无显著的差异性
(P >0.05)。其次在 4月底到 5 月中旬 ,其生长
速度分别为 2.58和 2.26 cm/d ,内农大莜 1 号生
长速度高于内农大莜 2号 。
2种莜麦的高度动态模式符合 logistic方程 。
内农大莜 1号为:
y1 =142.01/(1+e3.65-0.117 1 x), r=0 .995 48 ;
内农大莜 2号为:
y2 =132.13/(1+e3.12-0.121 x), r=0.976 83 。
其中:y 为高度 , x 为生育时间。
表 1 2 种莜麦在不同时期内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
观察时间
(月-日)
内农大莜 1 号
高度
(cm)
生长速度
(cm/d)
地上生物量
(g)
生长强度
(g/ d)
内农大莜 2 号
高度
(cm)
生长速度
(cm/ d)
地上生物量
(g)
生长强度
(g/d)
3-01-3-15 7.2a 0.05a 18.4a 0.69a 6.8a 0.05a 16.2b 0.68a
3-15-3-30 12.6a 0.36a 178.5a 10.70a 11.4b 0.25b 158.4b 9.50b
3-30-4-15 25.6a 0.87a 356.4a 11.90a 23.4b 0.80b 325.6b 11.10a
4-15-4-30 78.8a 3.55a 866.8a 34.00a 76.4a 3.53a 732.7b 27.10b
4-30-5-15 117.5a 2.58a 1 220.4a 23.60a 110.4b 2.26b 1 064.4b 22.10b
5-15-5-30 138.4a 1.39a 1 479.4a 17.30a 130.4b 1.33b 1 335.4b 18.10a
5-30-6-15 142.6a 0.28a 1 608.1a 8.60a 132.8b 0.16b 1 472.8b 9.20a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7911/ 2009 草 业 科 学(第 26 卷 11 期)
3.3 生长强度 试验结果见表 1 ,2 种莜麦的生
长强度表现为单峰曲线 ,峰值均在 4月中旬到 4
月底的抽穗扬花期 , 内农大莜 1号和内农大莜 2
号的峰值分别为 34.0和 27 .1 g/d 。总体来说 ,内
农大莜 1号在开花期以前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强度
特点;而内农大莜 2号则在开花后比内农大莜 1
号表现出高的生长强度特点。
3.4 生物量 试验结果见图 1 , 2种莜麦在拔节
前(4月上旬前)生物量增加缓慢 ,抽穗后增加很
快 ,扬花后(4 月底到 5 月初)生长又趋于缓慢 ,整
个生物量动态呈现“S”型增长模式 ,种子成熟后 , 2
种莜麦的生物量分别达到最大值 1 608.1 和
1 472.8 g/m2 ,内农大莜 1 号比内农大莜 2 号表
现出更高的生产饲草的性能。
3.5 果实产量 试验结果见表 2 ,和原产地(内
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相比 ,莜麦在河南生长表现出
图 1 2种莜麦地上生物量动态曲线
更高的果实生产能力 ,内农大莜 1号和内农大莜2
号的果实产量分别为 457.6 和 481.7 g/m2 ,分别
比原产地提高 20.8%和 26 .0 %,而且内农大莜 2
号比内农大莜 1号有更强的果实生产的优势。
表 2 莜麦产量的比较 g/ m2
种植地 莜麦品种 鲜草产量 干草产量 果实产量
原产地 内农大莜 1 号 5 445.8
a ±417.8 1 183.7a ±102.5 378.7a ±15.6
内农大莜 2 号 5 530.4a ±453.6 1 202.6a ±113.7 382.4a ±17.3
引种地 内农大莜 1 号 7 260.6
a ±579.1 1 578.4a ±126.8 457.6b ±12.4
内农大莜 2 号 6 728.8b ±714.2 1 462.7b ±154.7 481.7a ±14.5
4 结论
4.1 莜麦在河南适宜秋季播种 ,播种当年生长缓
慢 ,越冬之前仅形成分蘖芽以及少量的分蘖枝 ,第
2年 3月 10日返青 ,3月中下旬(在播种当年的基
础上)分蘖 , 4 月上旬到中旬拔节 , 4 月中下旬抽
穗 ,4月底到 5月初扬花 ,5月中旬乳熟 ,下旬进入
蜡熟 ,6月上旬种子完熟。
4.2 莜麦在返青后到拔节前生长缓慢 ,抽穗前后
生长最快 ,扬花后生长又趋于缓慢 ,呈现“S”型曲
线 ,种子成熟后 ,2种莜麦的株高分别达到最大值
142.6和132.8 cm ,生长最快时间在 4月中旬到 4
月底 ,其生长速度分别为 3.55和 3.53 cm/d ,内
农大莜 1号生长速度与内农大莜 2号无显著的差
异性(P >0.05)。其次在4月底到 5月中旬 ,其生
长速度分别为 2.58和 2.26 cm/d ,内农大莜 1号
生长速度高于内农大莜 2号 。
4.3 2种莜麦的生长强度表现为单峰曲线 ,峰值均
在 4月中旬到 4月底的抽穗扬花期 , 内农大莜 1号
和内农大莜 2号的峰值分别为 34.0和27.1 g/d。
4.4 2种莜麦在拔节前(4 月上旬前)生物量增加
缓慢 ,抽穗后增加很快 ,扬花后(4月底到 5月初)
生长又趋于缓慢 ,整个生物量呈现动态“S”型增长
模式 ,种子成熟后 ,2种莜麦的生物量分别达到最
大值1 608.1和 1 472 .8 g/m2 ,内农大莜1号比内
农大莜 2号表现出更高的生产饲草的性能 。
4.5 莜麦在河南生长表现出更高的果实生产能
力 ,内农大莜 1 号和内农大莜 2号的果实产量分
别为 457.6 和 481.7 g/m2 ,分别比原产地提高
80 PRATACULTURAL SCIENCE(Vo l.26.No.11) 11/ 2009
20.8 %和 26 .0%,而且内农大莜 2号比内农大莜
1号有更强的果实生产的优势。
总之 ,通过莜麦的引种试验可以看出 ,内农大
莜 1号和内农大莜 2号这 2个莜麦品种非常适合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适宜秋季
播种 ,经过越冬春化后 ,在第 2年经过返青后能充
分利用滩区夏季充足的光照 、合适的温度和充足
的水分快速生长 ,表现出比原产地更高的饲草和
果实产量 ,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另外 ,
内农大莜 1号和内农大莜 2 号在利用上有所差
异 ,内农大莜 1号更适宜饲草生产 ,内农大莜 2号
更有利于果实生产。
参考文献
[ 1]  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2000:416-417.
[ 2]  王成章 , 陈桂荣.饲料生产学[ M] .郑州:河南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98:198-200.
[ 3]  张子仪.中国饲料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776-777.
[ 4]  王成章 , 田玮 , 杨雨鑫 , 等.国内外 10 种紫花苜蓿引
种试验研究[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4 , 8(3):31-35.
[ 5]  刘世亮 , 马闯 ,介晓磊 , 等.喷施亚硒酸钠对紫花苜
蓿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草业科学 , 2008 , 25
(8):73-78.
[ 6]  胡华锋 , 介晓磊 , 刘世亮.微肥配施对紫花苜蓿生产
效应的研究[ 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 42(3):
85-87.
[ 7]  肖文一 , 陈德新 , 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89:315-320.
[ 8]  郭孝 ,哈斯.莜麦在河南省引种试验的研究[ J] .草业
科学 , 2004 , 21(11):37.
[ 9]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 M ] .
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 , 1991(1):177-180.
[ 10]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 , 1998:201-207.
[ 11]  赵亮 , 古松 ,杜明远 , 等.海北高寒草甸辐射能量的
收支及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 J] .草地学报 , 2004 ,
12(1):66-69 , 74.
[ 12]  徐长林.高寒牧区燕麦丰产栽培措施的研究[ J] .草
业科学 , 2003 , 20(3):23-26.
[ 13]  鲍根生 , 周青平 , 韩志林.氮 、钾不同配比施肥对燕
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草业科学 , 2008 , 25(10):
48-53.
[ 14]  德科加 , 王德利 , 周青平 , 等.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
种子生产的增产效应[ J] .草业科学 , 2008 , 25(1):
26-30.
[ 15]  赵宁 , 赵秀芳 , 赵来喜 , 等.不同燕麦品种在坝上地
区的适应性评价[ J] .草地学报 , 2009 , 17(1):68-
73.
[ 16]  王军萍 , 颜红波 , 周青平.不同 N 、K 水平对青引 1
号燕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J] .草业科学 , 2009 , 26
(9):84-88.
Analysis on growth characters and production levels of two species of naked
oat(Avena nuda)in Henan Province
LI M ing
(Zhengzhou Co lleg e of Animal Husbandry Engineering , Zhengzhou 450011 ,China)
Abstract:To found a po ssibili ty and necessi ty of int roduce naked oat (Avena nuda)into Hennan Prov-
ince , g row th characte rs and product ion levels o f 2 species , Neinongda Oats-l and Neinongda Oats-2 ,
f rom Inne r M ongolia w ere studied at yellow river beach in Henan Province.Grain yields w ere 457.6
g/m 2 and 481.7 g/m2 , and fo rage y ields (DM)were 1 608.1 g/m2 and 1 472.8 g/m2 .These w ere
higher than that in Inne r M ongo lia.This imply that the tw o species a re adapted to the soil and the cli-
mate o f the area.
Key words:Neinongda Oat-l;Neinongda Oat-2;Henan Province;gow th character;product ion level
8111/ 2009 草 业 科 学(第 26 卷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