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8卷 第 1期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Vol.28 No.1
2008年 2月 JOURNALOFSOUTHWESTFORESTRYCOLLEGE Feb.2008
* 收稿日期:2007-09-30 **为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380);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JD100220648).
作者简介:李国雷(1977-),男 ,山东荷泽人,博士 ,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与建设方向的研究.
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
李国雷 ,刘 勇** ,于海群 ,吕瑞恒 ,徐 扬 ,郭 蓓
(北京林业大学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摘要:运用典型抽样法 ,对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柏木井 22年生飞播油松林进行群落物种组
成 、区系 、结构以及更新的研究 ,结果表明:飞播油松群落共有维管植物 30科 , 51属 , 61种;生
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地面芽植物次之 ,地下芽植物占一定比例;该群落处于暖温带向温
带过渡的区域 ,是中山特殊水热条件组合差异较大的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 ,乔木层密度
过大 ,分化严重 ,出现大量的被压木 ,水平结构简单 ,群落名称可为油松 -三裂绣线菊 -披针叶
苔草 ,其经营管理应有别于天然油松林.
关键词:飞播林;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79(2008)01-0001-05
我国飞播造林从 1956年开始至今已有 50年
的历史.飞播造林由于具有速度快 , 省劳力 ,投入
少 ,成本低 ,作业范围广 ,能深入人烟稀少 、人工造
林困难的边远山区等优势 ,因而成为困难立地植
被恢复的重要模式.截止 1998年底 ,中国飞机播
种造林 2.23×107 hm2 ,成林面积 7.7×105 hm2 ,占
人工林保存面积的 1/4,使全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近 1%[ 1-2] .飞播造林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快好省
的造林绿化方式 ,无论是飞播造林面积还是造林
质量在世界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受到很多国
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 3] .因此 ,在我国开展飞
播林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目前 ,由于人们的
目光多集中在飞播技术方面 ,对飞播林的群落学
特性 、生长规律知之不多 ,造林与管护严重失衡.
随着飞播林面积的不断增加 ,以油松(Pinustabu-
laeformis)为主的飞播林郁闭成林面积逐年增大和
中 、近熟林的陆续形成 ,研究其群落特征 ,对阐明
其生态功能 ,认识其存在 、发展规律 ,以及制定营
林措施 ,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本文以飞播油松
林为对象 ,研究其群落特征 ,以期为植被恢复和飞
播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地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北京延庆县刘斌堡乡柏木井飞播
造林基地 ,地处北纬 40°35′~ 40°37′,东经 116°12′
~ 116°15′,总面积 1 080hm2 ,宜播面积 974hm2 ,是
北京市重点飞播林区 [ 4] .年平均气温 6.7℃, 1月平
均温度 -9.8℃, 7月平均温度 20.9℃,冬季寒冷
期长 ,夏季凉爽 ,日温差变化较大.全年≥0℃和
≥10℃积温分别为 3 310.7℃和 2 939.7℃.无霜
期仅 144d.全年降水量 519.6mm,降水相对变率
为 13.8%.蒸发量为 1 457.2mm,特别是植物开始
生长的 3 ~ 5月 ,由于温度回升 ,风大雨少 ,形成一
年中最干旱的季节.年平均日照 2 690.7h,仅能满
足作物一年一熟制的要求.该地区夏季较短 ,凉爽
多雨 ,冬季略长 ,寒冷干燥 ,具有温带半湿润 -半
干旱季风气候特征 [ 4-5] .地貌属中山 , 海拔高度
700 ~ 1 240m,坡度 20°~ 25°.该地区水热条件组
合差异较大 ,按中国森林区的具体区划 ,该地区地
带性植被属于暖温带森林带 -华北山地森林区 -
燕山山地森林亚区 [ 6] .中山阴坡植被以辽东栎
(Quercuswutaishanica)为主 ,多雨的南部山地 , 形
成以辽东栎为主伴生山杨 、椴树(Tiliaeuropaea)的
杂木林和山杨林 ,辽东栎萌生丛广泛分布的趋势.
中山阳坡以中生的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灌
丛 、二色胡枝子灌丛为主.低山阳坡则以荆条灌丛
为主.在山麓与河谷地区零星分布有小片核桃
(Juglansregia)、板栗(Castaneamolisima)和红果
(Crataeguspinnpatifida)等.棕壤多分布在海拔 800
~ 1 900m的中山区 ,以山地棕壤为主 ,由花岗岩风
化发育而成.褐土分布在山地棕壤之下 ,约在海拔
700 ~ 1 000m以下的山地丘陵之间的地段 ,为暖温
带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成土母质以石灰岩为
主 [ 5] .该基地 1982年实施飞播油松造林 ,飞播后即
进行封育 ,人为干扰较少 , 1985年被确定为北京市
重点试验飞播林区 , 1987年成效调查显示 ,飞播油
松有苗面积 593.1hm2 ,经过人工补植 、补造 ,成林面
积已达 873.5hm2 ,占总播区面积的 87%[ 4] ,因此可
作为飞播油松林群落研究的重要场所.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的设置与调查
采用典型取样法 [ 7] ,于 2004年 8月初 ,在飞
播林群落中 ,选择不同密度和立地质量的典型样
地 25块 ,调查测树因子 ,同时记载样地的海拔 、坡
向 、坡度等环境因子.由于油松林乔木种类单一 ,
同一生境下林分较为一致.此外 ,飞播油松密度较
大 ,自然整枝严重 ,林内可见性差 ,故乔木样方的
规格为 10m×10m.记录样方的郁闭度 ,在样地内
记录高度 >2m的各种树种及个体数 ,按每株调查
法记录乔木的胸径 、树高 、枝下高 、冠幅 ,同时统计
高度 <2m的乔木幼树 、幼苗的种名 、个体数 、高
度 ,记录样地内死亡乔木幼树 、幼苗的种名 、个体
数及其高度.灌木样方为 5m×5 m,草本为 1m×
1m,分别设立 32, 60个 ,每个样方均按常规分别
记载灌木和草本的种类 、高度 、数量和盖度等.
2.2 多样性指数的选择与测定
(1)重要值指数(IV)[ 8] =(相对密度 +相对
显著度 +相对频度)/3;
(2)Gleason指数(G)=S/lnA;
Shannon-Wiener指数(H)= -∑PilnPi;
Pielou指数(J)=H/lnS.
式中:S为物种数目;A为样方面积;Pi为种 i的相
对重要值[ 9-10] .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见表 1),飞播油松林群
落共有维管植物 61种 ,分属 30科 , 51属.其中蕨
类植物 1科 1属 1种;裸子植物 1科 1属 1种;被
子植物中 ,单子叶植物 5科 9属 9种 ,双子叶植物
23科 40属 50种.在这些植物中 ,木本植物有 25
种 ,占全部种的 41.0%;藤本植物 2种 ,草本植物
34种 ,分别占全部种的 3.3%, 55.7%;双子叶植
物分别占木本植物 、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
96.0%, 100%, 70.6%,也充分说明双子叶植物是
群落中的优势群.
表 1 飞播油松林植物科 、属 、种统计
类群 组成 /个
科 属 种
性状
木本
种类 /种 %
藤本
种类 /种 %
草本
种类 /种 %
蕨类植物 1 1 1 0 0 0 0 1 2.9
裸子植物 1 1 1 1 4.0 0 0 0 0
双子叶植物 23 40 50 24 96.0 2 100 24 70.6
单子叶植物 5 9 9 0 0 0 0 9 26.5
合计 30 51 61 25 100 2 100 34 100
从表 2可知:飞播油松林群落维管植物中含种
数最多的是菊科 ,有 8属 8种 ,物种数占维管植物种
数的 13.3%;其次是蔷薇科(5∶7),豆科(3∶6),禾本
科(4∶4);堇菜科 (1∶3),桦木科 (2∶3),桔梗科
(2∶3);百合科(2∶2),败酱科(1∶2),大戟科(2∶2),
虎耳草科(2∶2).单种科植物 19种 ,占群落总物种数
的 30%.
表 2 飞播油松林群落维管植物组成结构
科名 属数 /属 % 种数 /种 %
菊科 Compositae 8 16 8 13.3
蔷薇科 Rosaceae 5 10 7 11.7
豆科 Leguminosae 3 6 6 10.0
禾本科 Poaceae 4 8 4 6.7
堇菜科 Violaceae 1 2 3 5.0
桦木科 Betulaceae 2 4 3 5.0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2 4 3 5.0
百合科 Liliaceae 2 4 2 3.3
败酱科 Valerianaceae 1 2 2 3.3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2 4 2 3.3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 4 2 3.3
合计 32 64 42 70.0
飞播林群落中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单子叶
植物均为单种属 ,双子叶植物的 40属植物中有
34个单种属 ,飞播林群落单种属植物数目占总物
种的 75.4%.含 2物种的属有败酱属(Patrinia)、
委陵菜属(Potentila)、绣线菊属 (Spiraea)、榛属
(Corylus);含 3 , 4种物种的分别有堇菜属 (Vio-
la)、胡枝子属(Lespedeza).可见 ,飞播油松林群
落植物在属的分布上较为均匀 ,优势属不明显 ,
这也反映了飞播林块状分布及其所处立地条件
的多样性.
3.2 群落的区系成分
属是分类学上最自然的类群 ,属级分类群的分
2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8卷
析能更进一步揭示出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的复杂
性和多样性 [ 11] .根据吴征镒[ 12]对中国种子植物属
的分布类型的划分方案 ,对组成飞播油松群落的种
子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从表 3可知:在 15个分
布类型中 ,飞播油松群落的植物属在 11个类型中出
现.在 50个属中 ,温带性质的属多达 33个 ,在本群
落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中北温带的分布所占比重
最大 ,共 21属 ,占总属数的 48.84%,如松属(Pi-
nus)、蒿属(Artemisia)、绣线菊属等.东亚分布类型
居第 2位 ,计 5属 ,占总属数的 11.63%,其中的桔梗
属(Platycodon)、溲疏属(Deutzia)、败酱属等都是该
群落中的常见属.旧世界温带成分有菊属(Dendran-
thema)、芨芨草属(Achnatherum)、沙参属(Adenopho-
ra)等 3属 ,占总属数的 6.98%.温带亚洲 、东亚与北
美间断分布各 2属.群落中热带性质的属较少 ,共 8
属 ,占总属的 18.6%,其中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的属稍多 ,共 4属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
型的属次之 ,有 2属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
其变型 、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各 1属 ,表明该群
落热带性及古老和保守成分较差.世界分布属有 7
个.中国特有属为虎榛子属(Ostryopsis)、蚂蚱腿子
属(Myripnois).
表 3 飞播油松群落与天然油松群落种子
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对比
分布类型
飞播油松群落
属数
/属
占该地总
属数的百
分比 /%
北京市
属数
/属
占总属数
的百分比
/%
1世界分布 (7) / (80) /
2泛热带分布 4 9.30 73 11.5
3旧世界热带分布 1 2.33 17 2.68
4热带亚洲至热
带大洋洲分布 1 2.33 7 1.10
5热带亚洲至热带
非洲分布 2 2.65 14 2.20
6热带亚洲和热带
美洲间断分布 0 0 8 1.26
7热带亚洲分布 0 0 5 0.79
8北温带分布 21 48.84 190 29.90
9东亚与北美间
断分布 2 4.65 45 7.09
10旧世界温带分布 3 6.98 78 12.28
11地中海区 、西亚
至中亚分布 0 0 20 3.15
12中亚分布 0 0 8 1.26
13东亚分布 5 11.63 43 6.77
14温带亚洲分布 2 4.65 27 4.25
15中国特有分布 2 4.65 12 1.89
其他 0 0 12 1.89
合计 43(7) 100 635 100
从表 3分析可知:飞播油松群落属的分布类型
以温带类型最多 ,与本区植物区系与其所在的地理
位置和气候相吻合.飞播油松群落温带类型成分
(76.7%)高于北京市的成分(64.7%),而热带成分
(18.6%)低于北京市热带成分(19.5%)[ 13] ,表明
该群落植物区系既有温带亲缘 ,又具有半湿润季
风气候的特点 ,这可能与该群落所处的海拔较高
密切相关.
3.3 群落外貌
飞播油松林群落季相不鲜明 ,春季外貌呈绿
色 ,初夏至仲夏为该群落的茂盛期 ,外貌呈一片浓
绿色;由于地处海拔较高的中山 ,群落中混生的蒙
古栎 、大叶白蜡 、蒙椴 、山杨等乔木枯叶较早 ,群落
季相为大片绿色中镶嵌着几抹黄褐色斑块;冬季
严寒 、漫长 ,落叶乔木凋零 ,林地枯枝落叶层较厚.
生活型是植物群落对综合生境长期适应的结
果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因而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群
落生活型谱的比较 ,得出不同群落环境之间的相
互关系[ 11] .根据 Raunkier系统划分飞播油松林群
落植物的生活型谱 ,结果见表 4.飞播油松林群落
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暖温带占优势地位的地面芽
植物在飞播油松林中退居第 2位 ,地下芽植物所
占比例高达 24.59%.这反映了飞播林群落所处的
气候夏季凉爽多雨 ,并有一个较长的冬季节 ,该群
落处于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区域.
表 4 飞播油松林群落生活型谱
生活型 高位芽 地上芽 地面芽 地下芽 1年生
% 40.98 3.28 27.87 24.59 3.28
3.4 群落的结构
3.4.1 群落垂直结构 飞播油松群落成层现象
明显 ,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高差十分明显的 3个
基本层次 ,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建群种
油松的分化明显 ,大量被压油松形成第 2层次.受飞
籽 、立地等条件影响 ,油松分布极为不均 ,密度为
3 700 ~ 17 200株 /hm2 ,平均密度为 8 980株 /hm2 ,树
高 、胸径分别为 2.36 ~ 6.46m, 1.5 ~ 7.0cm,油松
平均高度为 3.87m,而胸径仅为 3.67cm,树高 /胸
径比值为 1.05,平均枝下高为 1.98m,死亡的油松
幼树多达 1 748株 /hm2 ,平均高度为 0.86m.出现
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乔木层建群种油松种群空
间格局为聚集度较高的群团型 ,飞播油松种内竞
争剧烈 ,为争夺空间优势 ,高生长过快 ,主干纤细 ,
胸径分化较大 ,自然整枝加剧 ,中 、下部枝条枯死
较多 ,树冠窄小 ,被压木增多 ,林木个体生长不良.
3第 1期 李国雷等: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
这种群聚同时也提高了飞播油松林与灌草的
竞争能力[ 14] ,灌木层受上木影响较大 ,盖度 5% ~
90%,平均盖度 28.2%,平均高 0.88 m.草本层物
种盖度 0 ~ 50%,平均盖度为 13.7%,草本层高度
为 23.4cm.除猫眼草(Euphorbialunulata)、大油芒
(Spodiopogonsibiricus)高于 40 cm外 ,绝大部分植
物高度低于 30cm.
地被层单一 ,以松针组成的死地被为主.有的
地段出现中华卷柏(Selaginelasinensis).层间植物
较少 , 偶见茜草 (Rubiacordifolia)、茳芒野豌豆
(Lathyrusdavidi)等草质藤本.
3.4.2 群落水平结构 油松林群落的水平分布
格局较为特殊 ,乔木层油松的分布由播种密度 、地
形 、坡度和坡向决定 ,大多呈块状分布 ,部分地段
混有一定数量的蒙古栎 ,个别种类如山杨 、大叶白
蜡 、蒙椴 、山杏等在样地内偶尔可见.林下灌木层
和草本层的物种分布则主要由油松的生长状况和
密度决定 ,除灌木层的三裂绣线菊 、土庄绣线菊 ,
草本层的披针叶苔草等优势种的水平分布成连续
状态外 ,群落内大多物种则零星分布.
3.4.3 群落重要值及其分析 重要值是以综合
数值来反映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
大小是确定优势种和建群种的重要依据.从表 5
可知:乔木层中油松的重要值最高 ,占乔木层重要
值总和的 62.2%,因此油松是主要优势种和建群
种 ,蒙古栎 、大叶白蜡是飞播油松林群落的常见伴
生树种 ,有些地段还散生核桃楸 、大果榆 、蒙椴等树
种.灌木层优势种为三裂绣线菊 、土庄绣线菊 、山杏 ,
其重要值分别为 94.43%, 56.50%, 32.49%,这些物
种能代表灌木层 61.1%的信息量.草本层优势种
为披针叶苔草 、苍术 、矮紫苞鸢尾.
表 5 飞播油松林群落主要物种重要值分布
种名(乔木层) IV 种名(灌木层) IV 种名(草本层) IV
核桃楸 Juglansmandshurica 1.46 荆条 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a 7.87 白莲蒿Artemisiagmelini 11.40
大果榆 Ulmusmacrocarpa 4.26 小叶鼠李 Rhamnusparvifolia 13.05 铃兰 Convalariamajalis 13.44
蒙椴 Tiliamongolica 4.62 胡枝子 Lespedezabicolor 19.26 大丁草Leibnitziaanandria 14.30
山杨 Populusdavidiana 7.71 虎榛子 Ostryopsisdavidiana 20.08 小红菊Dendranthemachaneti 15.41
山杏 Prunussibirica 15.78 平榛 Corylusheteropyla 30.49 黄背草Themedatriandra 18.55
大叶白蜡 Fraxinusrhynchophyla 27.59 山杏 Prunussibirica 32.49 矮紫苞鸢尾 Irisruthenicavar.nanaMaxim 19.93
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a 51.97 土庄绣线菊 Spiraeapubescens 56.50 苍术 Atractylodeslancea 56.39
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 186.61 三裂绣线菊 Spiraeatrilobata 94.43 披针叶苔草 Carexianceolata 65.19
3.4.4 群落物种多样性 飞播油松林群落乔木
层 、灌木层 、草本层 Gleason指数分别为 1.022,
2.693和 8.060, Pielou指数分别为 58.6%, 73.9%
和 77.6%,呈现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Gleason
指数和 Pielou指数依次增大的趋势.草本层 Shan-
non-Wiener指数最大 ,乔木层次之 ,灌木层最小 ,
见表 6.
表 6 飞播油松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
层次 Gleason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u指数 /%
乔木层 1.022 1.218 58.6
灌木层 2.693 0.880 73.9
草本层 8.060 2.710 77.6
3.5 群落的更新
飞播油松林密度普遍较大 , 林分郁闭度为
0.89,有的甚至可达 0.95,种内竞争激烈 ,以致油
松大量死亡 ,死亡的油松幼树高达 1 748株 /hm2
(见表 7),即将淘汰的林木大量存在.同时 ,油松
是一个阳性树种 ,在缺少一定面积的林窗密林中
难以更新 ,因此群落中缺乏油松的幼苗.柏木井飞
播林大多呈块状分布于阴坡或半阴坡 ,所处立地
较好 ,油松林一旦形成后 ,林内环境变得对其他比
较耐荫的树种(如栎类)有利 ,后者逐渐侵入 ,飞播
油松林内蒙古栎 、大叶白蜡幼苗增多 ,且柏木井地
区长期缺乏人为干扰 ,人们获取栎类作为薪材的
现象不复存在 ,有些地段已形成了油松蒙古栎混
交林.由于栎类的竞争能力比油松强 ,而油松在密
林中难以更新 ,油松最后可能会被栎类或其他阔
叶树种代替.飞播油松林可能还不是一个相对稳
定的群落.
表 7 群落中幼树和幼苗组成
树种 油松 油松 蒙古栎 大叶白蜡 山杨 蒙椴 大果榆核桃楸
密度
/(株·hm-2)
1590 1748 560 400 140 40 32 4
高度 /m 1.0 0.86 0.71 0.67 0.75 0.5 0.61 0.55
类别 幼树 死亡 幼苗 幼苗 幼苗 幼苗 幼苗 幼苗
4 结论与讨论
飞播造林运用森林天然下种更新原理 ,遵循
4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28卷
生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是以人工促进
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相结合的一种造林方式 [ 16] .
飞播林的形成是由飞籽侵入荒山灌丛群落竞争 、
定居的过程 ,影响飞播造林成效和苗高生长的主
要立地因子是水分 、坡向 、植被的盖度.油松飞播
幼苗主要分布于阴坡 、半阴坡 [ 17 -19] ;植被盖度为
0.4 ~ 0.7时 ,油松幼苗分布最多 ,植被盖度 0.3
以下 ,油松数量次之 , 丛间裸地 、植被覆盖度在
0.8以上时 ,幼苗分布很少 ,甚至无苗 [ 20] .这既能
解释飞播油松林密度大小不一 、成块状分布 ,又
能说明飞播油松林所处的立地在飞籽侵入前是
荒山宜林群落 ,具有一定的地力.柏木井地区降
水充沛 ,土层深厚 ,适于油松飞籽侵入荒山灌丛
群落竞争 、定居 ,而飞机播种时播种量又普遍较
大 ,因此 ,该地区油松成效良好 , 成林密度过大.
林分郁闭前 ,飞播林处于个体生长阶段 ,树高 、胸
径生长迅速 ,集居的种群分布格局使飞播林在宜
林荒山植物中获胜并与之形成复杂群落.随着林
分的郁闭 ,油松种内竞争剧烈 ,优胜劣汰的定律
得以充分体现 ,被压木增多 ,大量油松死亡 ,林木
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后 ,林木间的竞争分化和林分
的稀疏已缓和或基本停止 ,飞播油松开花 、结实 ,
但油松是一个阳性树种 ,喜光 ,难以在如此高郁
闭度的密林中更新.徐化成认为油松与栎类等阔
叶树的演替关系 ,要决定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
件 ,在立地干燥 、土层薄的条件下 ,在一定的气候
带和垂直地带上 ,乔木只长油松 ,其他栎类及阔
叶树因对土壤水分和肥力要求高 ,不能生长 ,如
果立地条件较好 ,除油松外 ,也能满足栎类或槭 、
椴等的要求 ,油松宜被栎林替代 [ 12] .结合当地群
落的演替序列 ,柏木井地区飞播油松群落可能是
顶极蒙古栎群落的一个演替阶段 ,正是由于人类
进行飞机播种 ,在荒山宜林群落中增加先锋树种
油松 ,加速了这一演替进程.
由于受飞行作业 、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飞
播林分密度差异性较大 ,林下微环境异质性大 ,表
现出独特的群落特点.因此 ,对飞播油松林经营管
理应有别于天然林 、人工油松林 ,以利于其可持续
发展.由于油松较蒙古栎经济价值大 ,可以尝试对
飞播油松林进行积极干扰 ,合理调整油松林密度 ,
形成一定面积的林窗 ,促进油松的更新.同时 ,对
侵入油松群落中的蒙古栎进行适当间伐 ,保留一
定数量的蒙椴 、核桃楸等树种 ,形成针阔 、常绿落
叶混交林 ,以发挥其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
[ 1] 李国雷 ,刘 勇 , 郭 蓓 ,等.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
[ J] .世界林业研究 , 2006, 19(6):45-48.
[ 2] 李国雷 ,赵永军 ,陈吉虎.我国飞播林资源及可持续
经营对 策 [ J] .水 土保持 通报 , 2007, 27 (3):
161-166.
[ 3] 余新志.飞播造林在长防林建设中的作用 [ C] //中
国林学会.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论文集.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991:364-368.
[ 4] 《北京林业志 》编委会.北京林业志(上卷)[ M] .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3:25-26.
[ 5] 霍亚贞.北京自然地理 [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 1989:301-302.
[ 6] 蒋有绪 ,郭泉水 , 马 娟 ,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
群落学特征 [ 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8:3-12.
[ 7] D.米勒 -唐布依斯 , H.埃仑伯格.植被生态学的目
的和方法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26-35.
[ 8] 孙濡泳 ,李庆芬 , 牛翠娟 ,等.基础生态学 [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142-143.
[ 9] 马克平 ,黄建辉 ,于顺利.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多样
性的研究 [ J] .生态学报 , 1995, 15(3):268-277.
[ 10] 毕润成.山西霍山山核桃群落生态特征及其区系分
析 [ J] .应用生态学报 , 1999, 10(6):650-65.
[ 11] 王伯荪 , 余世孝 , 彭少麟 , 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
[ 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7.
[ 12] 徐化成.油松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3:
119-121.
[ 13] 路端正 , 成克武 ,崔国发 , 等.北京喇叭沟林区维管
植物区系分析 [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0, 22
(4):113-117.
[ 14] 刘建军 , 杨 澄 ,吴成儒.油松飞播林空间格局分析
[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1, 6(2):51-54.
[ 15] 陈芳清 , 卢 斌.秭归飞播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
[ J] .生物多样性 , 1997, 5(4):281-286.
[ 16] 《中国飞播造林四十年》编委会.中国飞播造林四
十年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8:26.
[ 17] 刘向东 , 吴钦孝 , 侯庆春 , 等.飞播油松幼苗的生态
分布 [ J] .水土保持通报 , 1983(6):77-82.
[ 18] 莫翼翔 ,孙丙寅,康克功 ,等.保留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生
长的影响[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18(4):57-59.
[ 19] 张秀芹 , 常延明.浅谈飞播造林的优越性及其措施
[ J] .防护林科技 , 2004, 5 (增):101.
[ 20] 庄晨辉 ,潘润荣 ,沈俊强.应用数量化理论 I研究飞播
造林成效[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2, 12(1):83-91.
(下转第 11页)
5第 1期 李国雷等: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
StudyonCommunityFeaturesofMonsoonForest
intheDry-hotValeysinYuanjiangCounty
SUNXi-wen1 , DUFan1, 2 , WANGJuan1
(1.FacultyofResources, SouthwestForestryColege, KunmingYunnan650224, China;
2.Co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 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
Abstract:Thestateandcharacteristicsofthemonsoonforestsinthedry-hotvaleysinYuanjiangCounty,
YunnanProvincewerestudiedbasedonthefielddatacolectionfromthelocalplots.Thestudyshowedthefol-
lowingresults:Thepan-tropicalelementsdominatedthefloralcompositionatfamilyandgenuslevels.Where-
asTropicalAsia(India-Malaysia)floradominatedatspecieslevel, inwhichphanerophytewasthemajorlife
form, togetherwithrelativelyabundantlianas.ThemonsoonforestinYuanjiangCountyshowedstrongsecondary
status, theflorasecondaryindexreached56.1%.Thereweremoresecondaryspeciesintheherbaceouslayer
thaninthearborstoreyandtheshrublayer.Theflorasecondaryindexoftheherblayerreached70.5%andthe
ecologicalsecondarydegreesreached85.8%.Therewerealsomanysecondaryspeciesamongtheinterlayer
plants.Thehigherbiodiversitywasfoundinareaswithamplemoistureandlessanthropogenicdisturbance.The
monsoonforestinYuanjiangCountyshowedmanycharacteristicsofsavannashrubvegetation, suchassparsear-
borlayer, lowlivingbrancheswithlargecrown.Theplantsweregeneralydroughttolerant, andmanyofthe
specieswerethemajorcomponentsofsavannashrubvegetation, indicatingthattheexistingsavannashrubvege-
tationinYuanjiangCountywasformedduringthedegradationofmonsoonforest.Themonsoonforestmightbe
recoveredfromthesavannashrubvegetationiftherewouldbenomoredestruction.Onthecontrary, theexisting
monsoonforestwouldprobablydegradetobesavannashrubvegetationandgrasslandvegetation.
Keywords:naturereserve;vegetation;savanna;floristicsecondaryindex;ecologicalsecondaryindex;
YuanjiangCountyYunnanProvince
(上接第 5页)
AnalysisonCommunityCharacteristicsofBeijngBaimujing
AirSeedingPinustabulaeformisPlantation
LIGuo-lei, LIUYong, YUHai-qun, LVRui-heng, XUyang, GUOBei
(KeyLabofSilviculture&Conservation, MOE, ColegeofForestry, 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
Abstract:Thespeciescomposition, flora, structureandregenerationoftheairseedingPinustabulaeformis
communitiesinBaimujing, LiubingpuTownship, YanqingCountryofBejingMunicipalitywerestudiedbytypi-
calquatratsamplingmethodsurvey.Theresultsshowedthat61 speciesofthevascularplantin51 genera, 30
familiesexistedinthecommunities.Thephanerophytelifeformwaspredominantinspecies, folowedbyhemic-
ryptophyteandgeocryptophytelifeforms, indicatingthattherewasgreatdiferenceinthespecialcombinationof
moistureandtemperatureinthemid-elevationmountainousareaandthelifeformspectrumwasasociatedwith
theclimatefeatureofthetransitionfromwarmtemperatetotemperatezone.Thestudyalsoshowedthatthere
wasevidentverticalstructureinsidethecommunity.TheP.tabulaeformisarborlayerwasoverlydensethattrig-
geredofseverediferentiationamongthetreesandformedalargequantityofsuppressedplants.Thehorizontal
structurewaspretysimple.ThesecommunitieswerenamedP.tabulaeformis-Spiraeatrilobata-Carexlanceolata
communities.Itwasproposedthatthemanagementregimeoftheseartificialcommunitiesshouldbediferent
fromthenaturalforestsofP.tabulaeformis.
Keywords:airseedingplantation;Pinustabulaeformis;community;speciesdiversity
11第 1期 孙玺雯等:元江县干热河谷季雨林群落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