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沙河:穿越时光的银杉



全 文 :34 Forest & Humankind 2011.11
352011.11 森林与人类
大沙河:
穿越时光的银杉
撰文·摄影 / 陈东升
36 Forest & Humankind 2011.11
贵州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与重庆市毗邻,西北啮合重庆南
川区,东北接壤重庆武隆县,总面积 269.9 平方公里,
整个保护区的形状蜿蜒曲折,像一条绿色的苍龙,潜
藏在贵州省最北部。
历年来,贵州省对大沙河保护区进行了珍稀植物、
灵长类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等专项调查,并在 1987
年和 2003 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
察。截至目前,大沙河保护区共记录有高等植物 286
科 1070 属 3556 种,其中中国特有属多达 49 个,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 135 种,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植物中
的大熊猫”的银杉。苔藓植物 262 种,蕨类植物 400
种(亚种),地衣 35 种。有脊椎动物 33 目 89 科 230
属 337 种。大沙河保护区的许多生物类群和种群数量
372011.11 森林与人类
甚至超过了贵州省一些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银杉王国
银杉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树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植物。在距今 6500 万年至 260 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
纪,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广泛分布着一种松科的常绿乔
木,它的外形与大多数松、杉类的树木相似,主干高
大挺拔,枝繁叶茂,线形叶片背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
当阳光照在树冠上时,每当风吹过,银光闪闪,后来
人们据此美其名曰“银杉”。
就在银杉广布的这一时期,地球进入了“现代生
物时代”,蕨类植物大大减少,裸子植物也多被繁盛
的被子植物取代。在接下来距今 200 万年至 300 万年
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上 1/3 的大陆都反复经历
着冰雪严寒的剧烈作用。这种气候的变化促进了生物
的进化,无数古老的物种被大自然无情地汇入了历史
的长河,随着时间推进消失殆尽。那些消亡的生物,
我们无从知晓其曾经的容颜风韵,更不解它们的性情
禀赋,纵然偶有化石遗存,可以让当今痴迷窥探它们
身世的古生物学家陶醉其中,通过科学的分析加上天
才的想象,用残存的片段描摹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
面,遗憾的是,许许多多丢失的细节只能用“插值运
算”的方法来弥补了。这些拼凑的史前生命故事,或
许很大程度地填补了人类知识的空缺,不过我们对此
也难免诚惶诚恐,惴惴不安,没人敢拍胸脯向后人保
证其可靠度到底能有多高。事实上,在中国的不少地
方,因为地理环境独特,一些古老的生物并没有受到
太多冰川的影响,它们历经沧桑,顽强地生息繁衍至
今,始终保护着盎然生机,俨然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
剖析它们显然要比琢磨那些坚硬的“硅化木”真切鲜
大沙河保护区是中国银杉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共有
银杉1056株,占全国自然生长的银杉总数4006株的
26.4%,株高1米以上的株数占全国总数的33.9%。
大沙河发现银杉的时间比第一次在广西花坪发现银杉
整整晚了25年,这期间大沙河林区一直在采伐天然
林,1973年还设立了大沙河林场,直到1980年底,
出于对银杉的保护,才结束了采伐作业。
大沙河保护区银杉
分布点有 21个,银杉总数
是 1056 株。以全国银杉
分布点 40多个、总数 4006 株的
家底来看,大沙河的银杉
无论数量、分布点、生境多样性等
方面都居中国首位。
38 Forest & Humankind 2011.11
392011.11 森林与人类
活得多,我们也因为它们的存在,才得以回溯太阳系
中这颗绿色星球神秘的生命轨迹。
银杉化石在德国、波兰、法国和苏联都发现过,
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就是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
物候学家用于研究的标本。引起世界植物学界巨大轰
动的事件发生在 1955 年夏季,中国的植物学家钟济新
在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县花坪林区发现一株外形很像
油杉的小树苗,接着又采到了成年的树木标本,后经
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鉴定,确定这就是被学界认
为地球上早已灭绝的银杉!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银
杉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植物区系和亚热带中山针叶林群
系以及林带的垂直带普系列,也为世界各国的植物学、
林学、地理、地质、气象、古生物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
植物区系以及第四纪冰川期地理、气候都有十分重要
的价值。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杉其实是松科植物,树干通直,高
大挺拔。它对立地条件要求并不苛刻,从寒冷的高山到低热的河谷都
能正常生长,可是现在如果想一睹其风采,非得远足深山方能如愿,
即便如此,有时也只可隔渊相望。
保护区西部的仙女洞片区,灰矸河自西向东流过,沿岸是大面积的喀斯特区。河谷深切,
有些崖壁近乎直立,形成谷坡陡峭的峡谷和障谷,相对高差达到了800米。尽管成土速率极
低,裸露的基岩之上难以形成连续的土被,喀斯特地区仍然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危
崖之上不乏高大的乔木,只不过它们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
40 Forest & Humankind 2011.11
412011.11 森林与人类
在发现银杉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植物学界曾经
掀起过一阵“银杉热”,植物学、林学工作者苦苦寻找
新的银杉分布点。至上个世纪 70 年代后期,只在广西、
湖南、重庆的部分地区发现 20 多个分布点有零星生长
的银杉,总数不到 2000 株。1978 年底,贵州科学院
生物研究所所长、贵州著名树木分类学家李永康教授
根据国内银杉研究的成果分析,推测贵州北部同属大
娄山山脉北东段的大沙河林区可能有银杉分布,于是
决定前去一探究竟。当他到达道真时,恰遇天降当地
少见的大雪,虽然进山的道路被封堵了,李先生遗憾
地与银杉失之交臂,但是他提示了在大沙河林区寻找
银杉的方向。
1980 年 8 月,贵州农学院林学系树木分类学讲师
徐有源带领学生在大沙河林区采集树木标本,几经搜
寻,终于在 8 月 12 日采到了银杉样本。银杉的发现,
引起了贵州省林业厅的高度重视,当年 10 月便成立了
银杉专项调查队,清查大沙河林区银杉资源状况,这
次调查共发现 12 处银杉分布点,大小银杉 726 株。在
此之后,通过林业部门组织人员多次深入考察,最终
查明大沙河保护区银杉分布点为 21 个,银杉总数是
1056 株。以全国银杉分布点 40 多个、总数 4006 株的
家底来看,大沙河的银杉无论数量、分布点、生境多
孟夏时节,珙桐的花期已过,虽然不能领略鸽子花的芳容,但还是想再去探访它的夭矫身姿。带
路的护林员杨帮才曾多次为作者当向导,小沙河溜沙坡的珙桐就是他和护林员姚启明在1987年发现
的。然而,由于森林茂密,沟岔众多,当他们好不容易钻出方竹林时,才发现已身处绝壁,珙桐树
却未见踪影。老杨并不气馁,10多分钟后,断崖的背面传来他兴奋的呼喊,珙桐终于找到了。
银杉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树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在距今6500万年至260万年前的新生代
第三纪,它曾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上世纪50年代中以前,国际植物学界一度认为它已经
灭绝。大沙河保护区的这株银杉高19.8米,胸径54.5厘米,冠幅9.1米,是保护区内最大的银杉树。
42 Forest & Humankind 2011.11
历尽沧桑的老树桩上,附生着白发藓、片叶苔和地衣等,显示这里的植物群落依然天然而
原始。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对大沙河地区的影响比较小,很多珍贵的植物物种和群落都留
存了下来。大沙河的植物类群和种群数量甚至超过一些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扇脉杓兰
432011.11 森林与人类
样性等方面都居中国首位,因此,大沙河保护区是当
之无愧的银杉王国。
喀斯特峡谷的黑叶猴
黑叶猴在中国仅分布于贵州、广西和重庆,越南
亦有少量分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灵长类动
物。成年的黑叶猴通体乌黑,形体纤瘦,略显窄小的
头顶有一撮像洋葱头般直立的冠毛,在嘴角两侧的颊
部各有一道白毛延伸至耳根,形状好似两撇哥萨克式
的白色胡须,尾巴尖部白色,长度超过身体。刚出生
的小黑叶猴长着金黄的脑袋,身体颜色自上而下由黄
逐渐变为灰褐色,在猴群中极易辨识,许多初次见到
它们的人,还以为是黑叶猴在帮金丝猴带孩子呢。黑
叶猴的分布范围之狭窄,种群数量之稀少,濒危程度
之高,是超乎人们的认知的。目前全世界黑叶猴总数
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足 2000 只,其中大半栖息在贵州省
山势险峻的喀斯特河谷、石山地带。遵义、铜仁、六
盘水、黔西南等地域都有分布。
黑叶猴生性机敏温和,善于攀援跳跃,无论是浓
大沙河保护区兰科植物多达85种,其中金线兰混杂在落叶丛中,外形与常见的兰科植物区别很大,因此很难
发现。杓兰种类和数量都较多,共有扇脉杓兰、绿花杓兰、大叶杓兰、小花杓兰4种。杓兰外形很像兜兰,唇
瓣也是一个异化成囊状的兜,但兜口比兜兰收得更紧,授粉难度更大,从进化角度看,起源比兜兰更古老。
金线兰 绿花杓兰
密的树枝,还是陡峭的崖壁和激流中的磐石,蹿行其
间都是那么轻盈、敏捷,它们简直就是山谷中的精灵。
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黑叶猴也时常出没于林缘地带
取食,在种群密度很大的麻阳河保护区,它们甚至侵
入庄稼地,取食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然而,作为叶猴,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是不适合它们的消化系统的。这样
的选择是黑叶猴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呢,还是因为它
们迫于人类干扰而改变了生活习性?和人类更亲密的
接触会招致黑叶猴种群灭绝的灾难吗?这些问题需要
进一步探讨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
贵州没有猎杀黑叶猴炮制乌猿酒的习俗,所以,
除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在绥阳县处理过一次违法捕捉并
贩卖黑叶猴活体的案件外,20 年来再也没有偷捕盗猎
黑叶猴的事情发生。但是,人为活动干扰造成栖息地
破碎化,使其种群交流困难甚至完全阻隔,基因退化
的趋势无可避免。环境改变、食物匮乏、疫病导致种
群崩溃等风险时刻威胁着黑叶猴在贵州的生存。这一
曾经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的物种,正逐渐
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之外,所有的原因归结在一起,都
44 Forest & Humankind 2011.11
大沙河河谷十分适合黑叶猴生息繁衍。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贵州、广西和重庆,越
南也有少量分布。目前,全世界的黑叶猴总数不足2000只,其中大半栖息在贵州省山势险峻的喀斯特河谷、石山地带。
黑叶猴生性机敏温和,善于攀援
跳跃,无论是浓密的树枝,还是陡峭的崖壁和激流中的
磐石,蹿行其间都是那么轻盈、敏捷,它们简直
就是山谷中的精灵。
452011.11 森林与人类
无法排除人的因素。
大沙河保护区是黑叶猴的重要栖息地,长期生活
着近 20 群黑叶猴。在西部的仙女洞片区,以灰矸河
及其支流为核心,形成了深切达 400 米至 800 米的喀
斯特峡谷,许多地段谷坡直立,溶洞、岩缝或裸露于
绝壁之上,或隐匿于密林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
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里除河谷上部的台地及山坡有
少量散居的农户外,河谷中仅有一户人家,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十分有利于黑叶猴、猕猴等灵长类及其
他动物的生息繁衍。虽然 1991 年至 1992 年施行撤区
并乡的行政改革期间 , 一度出现管理真空的混乱局面,
致使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不过在此之后的近 20 年
大沙河保护区自东向西呈条状延展,有森林、灌丛、草坡、
湿地、河谷等等,鸟类生境类型多样,这为观鸟提供了相当有
利的条件,很多鸟类在保护区周边的公路旁就能看见。特别是
清晨和傍晚,时常能遇见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等雉类。在大
沙河,能看到贵州省40%以上的鸟类。上图为大沙河的黄臀
鹎,右上图是金眶 莺。
大沙河保护区共有蛇类24种。5月初,山谷里已是山花烂漫,
但是山体上部的气温还是偏低,一条体长超过1米的竹叶青盘曲
在草丛中,它还没获得运动所需的足够热量。
时间里,尤其是 2001 年成立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
区后,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理,天然林恢复良好,
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的成效非常显著。
针对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等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
及栖息环境的调查始于 1988 年,结论是仙女洞片区共
有黑叶猴 17 群约 137 只。此后的不同时期,又有专家、
学者在大沙河保护区进行了黑叶猴生态学、行为学及
种群数量的研究,综合这些科研成果,可以明确整个
保护区范围内的黑叶猴分布以仙女洞片区为主,数量
超过了 152 只,加上磨盘石片区尚未明确数量的猴群,
大沙河保护区无疑就是世界上黑叶猴的第二大种群分
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