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全 文 :第 19 卷第 2 期
19 9 5 年 6 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or n al of N a nji ng F or e s t r y Uni v e rs i t y
V ol
.
19 N o

2
J而 .19 9 5
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廖涵 宗
( 福建省明澳县林业委员会 明澳 3 6 5 2 0)0
张春能 邸道生 陈作智
( 福 建林 学院羊口 教学林场 )
摘 要 以双重抽样法和 “ 相 对变比生长 ” 模型伪一己广 ) 、 “ 树形管道 ” 模型份 ~耐万 )
浏定 4 个福 建粕人工林的生物童 。 结果表明 :24 年生福建柏人工林 密林分 ( I类立
地 , 2 7 0 0株 / h m Z ) 和 2 6年 生 稀林 分 ( I 类立地 , 1 2 1 6株 / h m Z ) 的生 物 童 , 前者 为
17 8
.
2 4 0 t / h m
Z
(乔木层 占 9 9 . 6% ) , 后者为 15 5 . 2 0 4 t / h m Z ( 乔木层 占 9 9 . 6% ) ; 前者年
平均净生产童为 7 . 6 2 8 t / ( h m Z · a ) , 后 者为 6 . 0 7 5 t / ( h m Z · a ) ; 乔木层干物质的密度 ,
前者为 1 3 . g t / ( h m Z · n l ) , 后者为 1 1 . s t / ( h m , · m ) 。 树体各器官生物蚤分配的大小
顺序为 : 树干 > 根 > 枝 > 树皮 > 叶 。 乔木层各器官生物全的威布尔分布均是正偏的 。
由 于 分布均是从小 径阶开始 ,所 以正偏即是朝偏向小 径阶分布 。 密林分起铭径阶小 ,
稀林分的起始径阶大 且前者正偏程度比后者来得大 , 表明数童与质童呈二律背反逻
辑 。 林木生物量的年间生 产童和年平均生 产全于 24 ~ 26 年生时相 交 , 其年间生产量
最大值 出现于 15 ~ , 18 年生 。
关键词 福建柏 ; 生态 系统生 产力 ; 生 物童
中图分类号 5 71 8 . 4 5
福建柏 (以。 如 丙侧勺切而 ( 枷。 ) H e n yr et T h o m as ) 为我国特有树种 。 萃 口教学林场 60 年代驯
化栽培的 30 h m Z 纯林已成材在望 , 1 9 89 年 3 月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月冲林分进行生物量
测定 , 分析了树体各器官能量的积累及其分布特点 ,试图为提高营林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
l 驯化栽培区的 自然概况
驯化栽培实验 区位干萃 口 教学林场小湖工 区 ( 26 “ 16l N , 1 1 7 “ 3 7l )E 的低丘带 , 海拔 2 0 ~
30 0 m
,坡度 25 “ ~ 30 “ , 土壤为红壤 ,厚土层 ( ) 1 0 c m ) , 其典型土壤剖面 O~ 20 c m 土层有机质
收稿 日期 19 9 4一 0 6一 2 3 修改稿收到 日期 19 9月 1 1一 16
第一作者简介 : 序涵宗 . 林业 _〔程师 . 19 8 5 年获南京林学院林学专科文凭 , 长期从事珍贵树种驯化栽培实验 . 19 9 0 年
调至明溪县林委工作 。
5 9 一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9 1卷 第 2期
含量为 3. 0 4 %,速效钾浓度为 48 . 0 x 1 0 一 6 , 速效磷为 4 . 3 5 只 1 0一 ` , 盐基总量为 2 . 0 4 m e八 0 0 9
土 , 盐基饱和度 13 . 18 % ,土壤呈酸性 , p H 值 4 . 73 。
该区气候邸道生等 ( 19 1) 已在本刊报道 仁’ 〕。
19 6 5 ~ 1 9 6 8年在天然松阔混交林 皆伐迹地上人工垦穴栽植 1年生福建柏实生苗 ,植距
2 m X Z m 和 Z m X .I s m 两种 ,造林后前 3 年每年锄草两次 , 第 4 、 第 5 年各一次 。 第 5 年林分
基本郁闭 , 第 10 ~ 13 年生时进行第一次疏伐 ,林分基本情况见表 l 。
衰 l 福建柏人工林概况
.T b le 1 G
e n . r . l 幼扣 . 吐叭 Of p l . n 加d叭 F . 为川口 n 吕亩应
立地
类型
林龄 密度
/株 · h m 一 ”
树高 / m 脚径 c/ m
平均 最大 平均 最大
蓄积量
/ m
3 · h m 一 ,
2 8 9
.
2 5
3 2 1
.
6 2
2 4 3
.
4 1
2 7 4
.
2 4
.…Jōn只ù`口,`口弓21 7 5 02 7 0 012 1 6
18 6 7
1 4 3
12
.
8
13
.
2
12

0
15
.
14
.
16
.
1 3
.
1 7
.
0
1 4
.
9
19
.
6
1 7
.
4
a/一2346
J,七口咋`U
2g
J,,`
福建柏林冠单层 , 树冠呈卵形或塔形 , 自然整枝 良好 , 由于树冠浓郁林下透光度小 ,林下植
物弱小 稀疏 (盖 度 3% ~ 5% ) , 偶见种类有 : 狗脊 ( “ 议威川汉自 户衅如 ) , 铁线截 。 以如以。 伪泌
加密翻汁如 ) .老鼠刺 ( h , 动咖翻翻汤 ) ,拎木 (必盯卯 碗的 ) 等 。在土壤湿润疏松的林冠下天然布种的幼苗
生长密集 , 1 m Z 的密度多达数 10 株 , 秋早又陆续死亡 。 林下洲落物现存量 3 . 7 29 士 1 . 13 3 t / h耐
` 士 S , 。二 2 0 ) , 其中叶量占 8 0%以上 。
2 研究方 法
在典型地段上同坡向不同坡位成对设置标准地 ( N o . 24 对 N o . 25 ; N o . 2 对 N o . 23 ) , 面积
峨0 ~ 62 5砰 , 每木检尺量测胸径 、 树高 、 冠幅 、 枝下高以及胸高至树冠中心点距离 。
2
.
1 生物 t 的实测和估测
采用双重抽样法仁’ · “ 〕测定样木各器官生物量 。 各标准地以径阶标准木法选取一重样木 36
株 。 并从中选出二重样木 12 株 (内含优势木 、 平均木和被压木 , 4 x 3) 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各组
分生物量 l[] , 测定一重样木生物量的相关因子 (树干采用 l m 区分段材积 x 平均容积密度 , 枝
叶生物量用标准枝法 , 比值法测定根生物量 )测定各器官生物量 。 二重样木树干以 l m 区分段
截取圆盘 (厚 2 ~ 3 c m )供树干解析和求平均容积密度 。
乔木层树干 、 树皮 、 根桩和根用 “ 相对生长 ” ( A l lo m e t r ie ) ” 相对变比生长 “ ( v a r i a b l e a l lo m e t r ic
r a t e s )模型比 ’ ” 〕估测 ;枝 、 叶生物量用 “ 树形管道模型 ” ( P i讲 m川一e o f t r e e r o r m )原理 [ , · ” ]估测 。 模
拟结果其判定系数 尸 ) 0 . 9( p < 0 . 0 1 , , 一 36 ) 。
叶面积比是以样木树冠不同部位的叶混匀后取样品 , 用标准方格纸描画法求算 。
2
.
2 灌木层草本层生物 t 及祠落物现存 t 的测定
在标准地中 ,对 角线设置 1 m x l m 小样方 5 个 ,用 “ 样方收获法 ” 测定灌木草本的生物量
和调落物的现存量 。
一 6 0 一
19 9 5年 总第 6一期 廖涵宗等 :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
.
1 福建柏人工林分生物t 及其分配
灌木平均年龄以 5年生计 、 草本层平均年龄以 2 年生计 , 则 4 个林分的生物量 、年平均净
生产量及其分布情况见表 2 。
农 2 4 个福建柏人工林分生物 t 分布
.T b犯 2 成侧旧` 曰 d i ,打 i ob .沁 n o f f o . r P肠 n扭 lt o n . o f F . 为面矛 n s `应
组成
l 类立地 1类立地
17 5 0 ( 2 a3 )

12 ! 6 ( 2 6a ) 2 7 00 ( 2 4a ) 18 6 7 ( 2 6a )
1 6 5
.
8 46二 15 5 . 2 0 4 1 78 . 2 4 0 16 4 . 1 6 9合 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 7
.
56 7 )
16 4
.
70 2
( 7
.
16 1 )
0
.
5 53
0
.
1 1 1
0
.
59 1
〔 0 . 2 95 )
( 6
.
0 7 5 )
15 4
.
6 4 0
( 5
.
9 4 8 )
0
.
5 1 6
( 0
.
1 0 3 )
0 0 4 8
( 0
.
0 2 4 )
( 7
.
6 2 8 )
17 7
.
5 9 9
( 7
.
4 0 0 )
0
.
3 0 7
( 0
.
0 6 1 )
0 3 3 4
( 0
.
16 7 )
( 6
.
5 0 6 )
16 3
.
5 1 7
6
.
2 8 9
0
.
3 6 2
0 0 7 2
0
.
2 9 0
0

1 4 5
· 括号内为林龄 ( a) ;外为林分密度 (株 h/ m : ) , 二 括号内为年平均净生产最【t / ( h m : . : )〕;括号外为生物量 (t h/ m : ) .
从表 2 可见 , 乔木层生物量占 9 9 . 0 % 以上 ,灌木层 、 草本层生物量占 1% 。
3
.
2 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 t
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情况见表 3 。
表 3 福碗柏人工林乔木层生物 t 的分布
T a b le , 曰。 m a“ d肠扮 i卜u lt on of ter la y e sr of r F
.
h叼水 n s 在` . . n 一附 de f or e “
组成
I 类立地
1 75 0 ( 2 a3 )
.
I 类立地
12 16 ( 2 a6 ) 2 70 0 ( 2 4a ) 18 6 7 ( 2 6 a )
乔木层
树 干
树 皮



16 4
.
7 0 2
. ’
( 7
.
1 6 0 )
9 9
.
8 3 2
( 4
.
3 4 1 )
1 5
.
18 4
( 0
.
6 6 0 )
1 8
.
2 7 3
( 0
.
7 9 4 )
6
.
9 7 9
( 0
.
3 0 3 )
2 4
.
4 8 4
( 1
.
0 6 2 )
1 5 4
.
6 4 0
( 5
.
9 4 7 )
8 8
.
5 2 8
( 3
.
4 0 5 )
1 2
.
0 6 5
( 0
.
4 6 4 )
2 1
.
6 1 8
( 0
.
8 3 1 )
8
.
0 1 6
( 0
.
3 0 8 )
2 4
.
4 1 3
( 0
.
9 39 )
1 77
.
5 9 9
( 7
.
40 0 )
10 8
.
14 5
( 4
.
5 0 6 )
16
.
5 3 2
( 0
.
6 8 9 )
17
.
4 5 5
( 0
.
7 2 7 )
7
.
7 3 5
( 0
.
3 2 2 )
2 7
.
7 32
( 1
.
1 56 )
16 3
.
5 17
( 6
.
2 8 9 )
9 4
.
19 4
( 3
.
6 2 3 )
13
.
0 2 7
( 0
.
5 0 1 )
2 0
.
5 9 8
( 0
.
7 9 2 )
8
.
3 7 3
( 0
.
3 2 2 )
2 7
.
32 5
( 1
.
05 1 )
, 不带括号的数表示林分密度 (株 h/ m : ) ; 括号 内的数表示林龄 (a ) , , , 不带括号的数表示生物量 (t h/ m “ ) ;
括号内的数表示年平均净生产量 (t h/ m “ · a) 。
从表 3 各器官生物量可以得出 , 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值 ( % ) , 树干 、 根 、 枝 、 树皮和叶依次
为 ` 士 N ) : 5 9 . 1士 1 . 7 、 1 5 . 5士 0 . 6 、 1 1 . 9士 一 6 、 5 . 6士 0 . 7 、 4 . 7士 0 . 4 ; 它们的变动系数 C (% ) 依
次为 2 . 9 、 3 . 8 、 13 . 4 、 8 . 1和 8 . 5 。 变动系数大小依序排列为 : 枝> 叶> 皮> 根 > 树干 ,说明个体
6 l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9 1卷 第 2期
形态可塑性 , 枝最大 , 树干的最小 。 枝 、 叶生 物量 (或年平均净生产量 )随林分密度增大而 “ 柔
性 ” 下降 ,林分密度增大树冠变“ 薄” :[] ,而生物量空间密度相对恒定 。 根系生物量与立地质量关
系密切 , 与密度关系不大 。
3
.
3 福建柏根系及其生物 l
根桩生物量约占根系的 5 成 , 水平根 、 垂直根和细须根 (基径蕊 0 . 5 c m )依次占根重的 3 、 1
和 l 成 。 根桩分布深度 0 . 4 m 左右 ,与土壤发生层次有关 , 大部分布于 A + A B 层 (细土层 )中 。
福建柏根密集于根桩周围 ,根系体积的迅速膨大使根桩周围土壤受到明显挤压而嵌入根
隙之间形成紧实土块 。 根幅中等偏窄 , 略大于冠幅 。 水平根密集范围在树冠投影范围之内 , 须
根细如长须浓密如絮 ,在林缘塌方处形成黑褐色须帘悬垂着 。 侧根庞大尖削度大 ,周生纤维根
两次或两次以上 ,颓裸区不明显 。 垂直根明显但穿透力不强 ,下部多分叉而再次展平 。
3
.
4 福建柏乔木层生物 t 空间密度
由表 4可见 , 乔木层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下部分为 48 . 8 26 ~ 5 . 464 t / h( m , · m ) , 地上部分
为 9 . 8 0 5 ~ 1 1 . 7 0 8 t / ( h m Z · m ) , 其中枝 、 叶的空间密度为 峨. 2 7 0 ~ 6 . 6 29 t / ( h m Z · m ) 。 地下是
地上的 5 倍左右 。 按根的平均容积密度 ( 0 . 49 9 c/ m 3 )换算 ,在根系分布范围内 , 每 m 3 土壤根系
体积约为 0 . o l m 3 (即 2 1 . 5 e m 边长的正四方体 )左右 。
裹 4 福趁柏乔木层生物 t 空间密度〔单位 , (/ h m二 m )」
T a目 e 4 田 0 . . 5 d er 因 yt of t r伙 aI y er . pe ce f or F . 人。 d矛 n幼 `附一湘血 t份 . 叻
林分平均
高 /m
根系垂直密
集深度 / m
地上部分空间密度
总计
9

8 0 5
1 1
.
7 0 8
9
.
8 6 6
1 1
.
3 4 9
其中枝叶
地下部分
空间密度 地 下 /地上
4
.
9 5 1
6
.
6 2 9
4 2 7 0
6
.
2 9 8
48
.
9 6 8
55
.
4名4
48
.
8 2 6
5 4
.
6 5 0
: ):
4
.
9 5
4
.
8 2
nUnù甘叨J`尸O已口
.…Oùn甘U,d80`0.…`,`口.五己盛`11月,一b91J,ó,`2叮
a
.
s 乔木层器官生物 t 的威布尔分布 ( W e ib u l l d is t r ib u t i o n )
乔木层器官生物量分布特点用两个参数的威布尔分布函数来描述 , 其显著性水平 (P <
0
.
0 1) 的判定系数 尸 值界于 0 . 81 ~ 0 . 92 之间 。 威布尔分布函数式 s[]
一 ” ’ · 2( “ b) ( : l/, ) ’ e xP 仁一 ( x / l,) ` 〕 ( l )
式中 : r 一胸径第 了 径阶上的器官生物量 ( k g /h m , ) ;
杯一乔木层器官生物量 ( k g / h m , ) ;
: 一 d一 。 , d 为径阶值 , 。 为最小直径界限值 , 用最小径阶减 1求得 ;
`、 、 b一威布尔分布参数 。
威布尔分布参数 。 是形状参数 . 当 c一 3 . 6 时 ,威布尔分布是正态的 ; 。 > 3 . 6 时分布是负偏
的 , 否则是正偏的£川 。 由于分布是 由小径阶开始的 , 所以正偏表示偏向小径阶分布 ; 负偏表示
偏向大径阶分布 。 N o . 2 和 N o . 25 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威布尔分布参数见表 5 。
一 6 2 一
9 9 5 1年 总第 4 6期 廖涵宗等 : 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表 ` 福准柏弄木层器官生物 t 的成布尔分布今数
T . l加 5 Wb du l l d肠 t ri加“佣 p e. rm 以 eo rfo叫列c b i侧m 自. o ft r吧 e场y e rfo rF . 人叼矛n 幻 ` 翻. n山
生物 t N o . 2 2N o . 5 2
组 成 。 b z ` 、 c b 了. x
树干 3. 0 2 10. 8 69 20. 7 6 2. 9 3 7 . 5 49 15 . 5 4
枝 3. 5 5 1 1. 4 9 3 2 1. 4 7 3. 0 27 . 9 6 2 16. 8 0
叶 3. 5 6 1 1. 8 2 2 1 1. 4 2 2. 9 5 7 . 5 7 5 1 1. 5 8
根 3. 5 1 10. 8 69 20. 3 6 2. 9 0 7 . 5 2 2 15 . 5 0
· I -一 ( P令一豁 )+D 。 · 、 一林分最小径阶 .
由表 5 可见 ,大部分器官 N( 。 . 2 的叶以外 )生物量威布尔分布呈偏 c( < 3 . 6) 状态 。 密林分
( N o
.
2 5
,
2 7 0 0 株 /h m , )的正偏程度比稀林分 ( N o . 2 2 , 12 1 6 株 / h m Z )大 。 密林分的胸径分布范围
较小 ( b : 7 . 5 2 2~ 7 . 9 6 2 e m ) , 器官生物量的峰值 (最大值 ) 出现在 1 5 . 5 0~ 1 6 . 0 8 e m 胸径的林木
上 ;稀林分胸径分布范围较大 b( : 10 . 8 69 一 1 . 4 93 c m ) , 峰值出现在 20 . 63 ~ 21 . 47 c m 胸径的
林木上 。 枝的峰值出现于上限 , 根的出现于下限 。 说明同一林分中枝生物量分布正偏程度比较
小 (负偏比较大 ) 。 如 N o . 2 株分枝叶分布呈正态或微负偏 c( = 3 . 5 和 3 . 6 5 ) 。 稀林分比密林分
枝叶生物量分布的负偏程度大 ,说明稀林分大径木枝叶更加繁茂 , 有利大径木的培育 。
典型立木树冠枝叶生物量垂直分布的特点是 : 叶生物量分布正偏 (即偏向树冠顶梢 )程度
比枝的大 ; 同林分 , 优势度小的立木 (如被压木 ) 比优势度大的立木 (如优势木 ) 正偏程度更显
著 。 树体枝叶生物量的这种垂直空间分布特点 ,说明成熟福建柏林木不耐庇荫 ,树冠下部枝叶
因光照不足而凋落 (表 6 ) 。
衰 6 福赎柏典型立木枝叶生物 t 垂! 空间分布威布尔分布今擞
.T bl
e . V ert , .c 二 p. ce w el b ul l d七打 i b u幼o n pe , am etr of b n甘沈 h .目 . .e f 加 。 . . . . of t y PI.C l F . 九叼砂 n对 `办时
立 木 枝 叶
类 型 。 b x命 : C b 1 . :
优势木 2 . 8 5 8 . 9 0 2 7 . 7 2 . 4 5 6 . 2 1 6 5 . 0
亚优势木 2 . 4 5 5 . 2 1 4 4 . 2 2 . 1 0 3 . 4 3 7 2 . 5
平均木 2 . 1 0 4 . 3 7 5 3 . 3 1 . 5 0 2 . 8 0 0 1 . 8
被压木 1 . 6 5 4 . 3 5 5 2 . 5 1 . 3 0 3 . 1 38 1 . 0
x一 er , `十, n居 ,+ D。 , 二表 示从树梢向下的树冠层深 ( m )
3
.
6 福建拍林分叶面积指数和叶的净同化率
福建柏林分叶面积指数是用三种方法测定然后选择一个 (表 7 ) 。 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叶
面积指数颇为接近 。对充分郁闭的林分叶面积大小与林分密度不存在正 比例关系 ,而与树冠层
厚度 、 叶面积空间密度 ( m Z / m 3 )关 系密切 。
表 ? 不同方法测定的福建柏林分叶面积指教 (单位 m . /m ’ )
介 b le 7 1滋沈 f一 a .er i n d e x n洲, 比 u er m e n st 勿 山 f fe er n t m e th do s
测定方法 N o . 2 5 N o . 2 4 N o . 2 3 N o . 2 2
回归方法 ’ 5 . 5 1 5 . 0 8 5 . 99 5 . 5 3
标准木法 4 . 92 5 . 2 5 5 . 77 5 . 40
比叶面积法 5 . 7 0 5 . 2 0 6 . 2 0 5 . 9 0
一 L。 二 0 . 0 2 4 4 9 8 D o : 7 1 0有 L 一 o · , l : , ( P ( 0 . 0 1 , r = 0 . 9 8 ) ,
高至树冠中心点距离 ( m ) 。
从 二叶面积 ( m : ) , D。二 去皮胸径 ( c m ) . L 二胸
若以回归法测定的林分叶面积指数供分析用 , 则 4 个林分叶面积指数幅度 为 5 . 08 ~ 5 . ”
一 6 3 一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19 卷 第 2 期
m , / m
, , 其叶面积指数变动系数 C 叶 ~ 5 . 8% , 而 4 个林分密度的幅度为 12 16 ~ 2 7 0 0 株 / h m Z , 其
变 动系数 C密 ~ 28 . 2 % 。 盛炜彤等 ( 19 9 2) 〔’ 3〕测定的 14 年生福建柏林分叶面积指数高达
10
.
9 9m
,
/ m
Z , 据此测算的叶面积比为 1 07 . 56 c m 2 / g , 本文用相同方法测定的叶面积比为 74 . 12
士 10 · 17 c m , / g ,说明幼树叶更薄更耐庇荫 。
净同化率的定义为 l m , 绿叶在 1 年内光合作用沉积在树体各器官内的干物质的量 , 通常
单位为 g / ( m , . a ) 。 若以树干解析法求材积生产量 , 并用标准容积密度法汇’ `〕求树干年间净生产
量 , 再用维量分析法求枝 、 叶 、 树皮和根近 1 年间的生产量 , 那末单位绿叶 ( m ’ )1 年间的净生产
量即为净同化率 。
由表 8 可见 , 树干的净同化率是随着立木优势度的增大而增大的 。这种情况与小湖的木英
红豆树 2[J 、 楠木 s[] 、 红豆树川颇为相似 ,优势度小的立木受光诱导叶分布发生上偏 。 各器官净同
化率分配大小顺序为树干 > 叶> 根 > 枝 > 树皮 ,除被压木的树皮> 枝的以外 。
表 8 福睡柏典型立木叶的净同化率 [单位 g (/ 时 · a) 〕
介 b le 8 N d 理口七n i .l t i o n .r 妞 of yt P lo l Ir e of F . 人od 梦 n s 该`m a n 一m a d e f or es .
立木类型 净同化率 树干 枝 树皮 叶 根
优势木 2 4 3 . 6 1 1 5 . 3 2 8 . 7 18 . 6 5 0 . 9 3 0 . 1
亚优势木 2 1 1 . 8 1 0 0 . 9 2 2 . 2 16 . 3 4 7 . 1 2 5 . 3
平均木 19 7 . 8 9 5 . 0 1 4 . 5 13 . 9 5 0 . 6 2 3 . 8
被压木 14 8 . 9 7 0 . 6 7 . 1 12 . 6 4 0 . 9 17 . 7
3
.
7 福建柏树干生物 t 的累积过程
福建柏为速生丰产树种 。 林龄为 23 ~ 26 年 ,其材积生长量为 9 . 36 ~ 13 . 40 m 3 / h( m Z · a) ,
年平均净生产量为 5 . 9 47 ~ 7 . 4 0 t/ h( 砰 · a ) ,其林分中单木树干生物量累积过程用 “ S ” 形的
切 g i ist c 生长曲线拟合的相关性极显著 (r > 0 . 9 9 ) 。
裹 . 不同竞争指擞立木树干生物 t 撰积过程的 L娜同。 特征值
aT 从 e . L褚栩 ic c .h 傲 et r栩 ie v .l u e . of b io m . S c u m u 肠此ve 脚。 ` 侧 . of 扮 e s et m f or 山 f er n t c侧m件 t i t i o n nI de x c`
树龄a/解析
木号
N o
.
K
l +
” 硬 一 川
相关
系数
K 价 月
竟争
指数 ’
(
,
,一夸时
的 t值 ( a )
8 1
.
7 56
1 59
.
1 38
2 4 3
.
8 06
62
.
6 65
42
.
8 4 4
46
.
23 3
0
.
2 7 9 0
0
.
3 5 0 7
0
.
3 7 17
0
.
2 6 4 9
0
.
2 8 0 3
0
.
3 19 9
0
.
9 98
0
.
99 9
0
.
99 9
0
.
9 9 8
0
.
9 9 7
0
.
9 9 8
1
.
2 3
2
.
6 4
2
.
4 6
1
.
5 7
1
.
6 1
1
.
3 0
:)
:;
::
,曰O甘亡n19,`ō了n`勺9,口…ōb一了只O口曰勺Rù扭,`19nCuJ.且6勺d几jRéōhJ马叮`,ó,一;妇,`亡d一hé01ù,d九口J咭
, 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教 。 一 名 . J ( 。 , /认 ) / (` l , + , ) ,这 里 , 。 为胸径 (。 m ) . , 表示解析木 , 少为与解析木有竞
争的相邻木 . 价J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 m ) . 。 值( l 时定 义为不竞争 , 否则竞争 。
从表 9 看出 , 2 6 年生优势木 ( N o . 3 4 ) , 其单木材积为 0 . 3 0 5 5 8 m , (去皮 0 . 2 6 7 5 9 m , ) ,树干
生物量 ]州 . 4 5 k g( 去皮 98 . 52 k g ) ,树皮率为 1 2 . 43 % (生物量的为 13 . 92 写 。 树干材积年平均
生长量为 0 . 0 1一7 5m , (去皮 0 . 0 1 0 2 9 m , ) 、 生产量为 4 . ` 0 k g / a (去皮 3 . 7 9 k g / a ) , 最大 7 . 7 2 k g / a
( F 去皮 6 . 7 8 k s/ a ) 出现于第 18 年生 。年平均生产量与年间生产量相交于第 26 年生 ,说明其数
量成熟期在 26 年生左右 。
解析木的竞争指数 c 值愈大其 K 值愈小 。 竟争制约着 K 值 。 tI’ 的代数学意义为极限或 梦
一 6 4 一
9 9 5 1年 总第 4 6期 廖涵宗等 : 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的渐近线 , 即 梦收敛于 K ( ,~ co 时 歹~ K ) 。 K 的生物学意义为 内察生长潜力 , 或营养空间充分满
足生长发育需要时树木自然寿命期间树干可能积累的最大生物量 。 实际上现有林分结构中 , 树
冠单层 ,树木叶面积垂直空间分布互补性差 ,根系分布于同一土层内 ,导致林木分化强烈 ,所以
表 9 中 K 值只应理解为一个“ 驻点 ” 。
A 值的生物学意义为林木的 “ 衰老 ” 系数 , A 值愈大衰老愈快 , 优势木 A 值比被压木 N( .o
36 )的小 , 所以旺盛期来得长 。 m 表示生物量累积的峰度 , m 值愈大峰度愈小 。
梦一 K / 2 时 , t值是描绘曲线的一个拐点 ,其生物学意义为林木速生期范围内的中值点 , 从
表 9 看出 , 其中值点最早的为 15 年生N( 。 . 3 1 ) ,最迟的为 18 年生N( 。 . 3 4 ) 。
3
.
8 不同年龄树干生物里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从表 10 看出 : 8一 1 0、 1 一 13 年生的生产率 (氏 ` , % )随林木胸径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 ; 20
~ 21 年生时却呈上升的趋势 ; 同一胸径值 ,树木年龄愈大 ,生产率越小 。
表 i 。 福建柏林分不同林龄各径阶树干生物 t 的生产率
aT b l
e 1 0 rP od
u tC iv lyt o f D B H b lo 们n a ss in d i f九 r e n t a醉 盯ou 声 f or F . 人od g i n s成诬 s at n ds
林分 径 阶 c/ m
年龄 / a 8 9 10 1 1 1 2 1 3 14 1 5 16 1 7 18
8 ~ 10 2 8
.
4 2 7
.
6 2 6
.
2 2 5
.
1 2 1
.
0 1 8
.
1 2 1
.
2 1 8
.
2 22
.
2一1 1~ 1 32 0~ 2 1 13 5乙 6致 谢 俞断妥教授和杨二 盛老师对本研究给予指导 , }巫亘困、 陈德叶奉 加外业 , 一并致谢 ·参 考 文 献
[ 3
l 4
廖涵宗等 . 米储人工林生产量的研究 .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 9 1 , 1 1 (3 ) : 31 3~ 3 17
邸道生 , 廖涵宗等 . 木英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 9 1
,
15 ( 3 ) : 6 0~ 6 5
马钦彦等 . 树形管道模型原理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 9 9 1 , 1 3 ( 3 ) : 8刁~ 89
冯宗炜等 . 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生物量的测定 . 林业科学 , 1 9 8 2 , ( 2 ) : 120 ~ 12
【日 j阿部信行 . 威布尔分布及其应用例 . 林业资源管理 , 1 9 8 8 , (2 ) : 71 ~ 72
北京林业大学主编 . 数理统计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4 , 351
廖涵宗等 . 建立在树冠竞争因子上的福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 . 林业科技通讯 , 1 99 0 , 24 3 ( 8 ) : 24
廖涵宗等 . 人工楠木林的生物量 .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 9 8 8 , 8 (3 ) : 256
廖涵宗等 . 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 . 林业科技通讯 , 1 992 , 2 6 9 ( 1 0 ) : 8
B u a r k G A
, e t a l
.
C o m因 r i s io n o f e o n s at n r a n d v a r ia b le a l lo m e t r ie r a tes f o r es t i m a r i n g 因P u lu s t r e m u l o盛d e s
ib o m a s
.
F o r
.
cS i
. ,
1 9 8 7
,
3 3 ( 2 )
:
2 9 4~ 3 00
V os e J M
.
aP
t t e r n s o f 】ea f a t ea d i s t r ib u t i o n w i th i n e r o u n s o f n i t r o 郎 n a耐 P h os P h o r u s一 f e r t i l沈ed lo b l o lly Pin e t res .
F o r
.
CS i
. ,
1 9 8 8
,
3 4 ( 3 )
:
5 6 4~ 5 7 3
〔吮 a n V J , e t a l . V a r i a t i o n in sa P w o ( x l a r ea 一 lea f a rea r e la t i o n s w i t h in tw o s at n d s o f l浏 ge 因l e Pl n e . OF r . S e i . ,
1 9 8 6
,
3 2 ( 3 ) : 7 4 9~ 7 5 8
盛炜彤等 . 福建柏 、杉木及其混交林生长与生态效应研究 . 林业科学 , 1 9 9 2 , 28 ( 5 ) : 4 0
【日〕大偶真一等 . 森林计侧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 4 , 1 4月
一 6 5 一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J 9卷 第 2 期
AT U SD Y O NE C OY ST SE MPR OD U CT I V IT Y F O
FK OI E NI AH OI ) gI NSl l PL T T A N AI O N
L ia o H a n z o n g
M ( in gX C io n uty Fo r e s tr y Co ms m i io n F uj i
a n Pr o v in ce M in X g i36 2 50 0 )
Z ha n Cg hn un e n D iD a os he n g C he n Z uoz hi
(Fo r e s t Fa r mo f F uj ia n Fo r e s tr y Co ll e e g i
n X in K o u)
Ab s tr a e tW it ht he va r ia b le a l lo me tr ie r a tes m浏e l a n d t he tr e e fo r mP ipe mod e l f o r F. hod g in s i iPla n -
a tr io n o f 2 3 to 2 6 y e a r s o f gr o w t h
,
t h e b io m a s o f f o u r P la u ta t i o n s i n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e e w as m ea s u r e d
.
T h
e t o at l s t a n d s b i o m a s w a s 1 7 8
.
2 4 0 t / h m
Z a t m a x im u m ( N o
.
2 5 p lo t
, s i t e e l a s l
,
2 7 0 0
s t e m / h m
Z , 2 4 y ae r s o dl ) a n d 1 5 5
.
2 0 4 t / h m
Z a t m i n im u m ( N o
.
2 2
, s i t e e la s l
,
12 1 6 s te m / h m
Z ,
2 6

y ea r s o xd )
.
hT
e
p r团 u e t i v i t y o f th e f o m e r w a s 7 . 6 2 8 t / ( h m Z . a ) a n d t h e la t t e r w as 6 . 0 7 5 t /
(h m
Z · a )
.
C o m op n e n t s b io m a s w a s 1 0 8
.
1 4 5

1 6
.
5 3 2

17
.
4 5 5

7
.
7 3 5 a n d 2 7
.
7 32 t / h m
Z f o r s te m

b a r k s

b r a n c h e s

le a v e s a n d r o ts
, r e s pe c t iv e ly f o r t h e f o r m e r
,
w h i le 8 8
.
5 2 8

12
.
0 6

2 1
.
6 1 8

8
.
0 1 6
a n d 2 4
.
4 1 3 t / h m
Z w e r e fo r t h e la t t e r
, r留 pe e t i v e l y . W e i b u ll d is t r ib u t io n o f s at n d s c o m po n e n st b io m a s
w a s Pos i t i v e l y s k e w e d
, a t C < 3
.
6 ( S i n e e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e g i n s f r o m a sm a l l d i a m e t e r
,
b io m a s i n -
e li n es t o w a r d th e s m a l le r d ia m e t e r )
,
b u t t h e g r ae t e r t h e d e n s i t y s tco k
,
t h
e s m a ll e r t h e d i a m e t e r o f d is t r i
-
b u t i o n t h e m o r e t h e d e n s i t y
,
t h e g r e a te r t h e d ia m e r e r o f d i s t r i b u t io n s toc k
.
T h e l o g l s t i e i n e r e m e n t e g u a
-
t i o n o f b io m as
e u m u la t iv e P r oc
e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i r s at g e o f m a x im u m g r o w t h w a s a t 1 5 t o 18

y e a r s
o f a g e
.
K e y w o r ds oF k幼刀的 划夕£n威 ; B io m a s ; E e os y s t e m P r od u c t i v i t y
(责任编辑 朱 凯 葛丽都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