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armland patch in river valley in middle and low Taihang mountain area-A case study in Yanzhi river in Fup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太行山中低山区河谷内农田斑块特征及其分布格局——以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为例



全 文 :太行山中低山区河谷内农田斑块特征及其分布格局*
   以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为例
王  成* *  武  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徐化成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郑均宝  周怀军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保定 071000)
冯长红  (河北省林业厅, 石家庄 050000)
摘要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调查了位于太行山中低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对河谷内农
田斑块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农田斑块除河流源头外贯穿整个河谷, 从上游向下游, 人为
活动的增加使农田的比重不断增加, 导致自然景观减少, 环境异质性降低, 农田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胭脂河河
谷总面积为 2297. 09hm2, 构成河谷景观主体的农田有 117 个斑块,面积为 1027. 78hm2 ,占河谷面积的 44. 74% .
农田基本紧靠河岸分布, 处在水分条件优越但易受洪水威胁的土地带上. 农田在河流两侧是非对称分布, 其中
左岸农田面积 587. 58hm2, 占 57. 17% . 斑块的宽度呈增加的态势,但变化比较大,基本上以狭长的特征出现.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河谷农田  斑块特征  分布格局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1) 04- 0535- 06 中图分类号  Q948 114 文献标识码  A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armland patch in river valley in middle and low Taihangmountain area-
A case study in Yanzhi river in Fup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WANG Cheng and WU Hong ( Resear 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 Chinese A cademy of Forestry , Beij ing 100091) , XU Huacheng ( Resour ces and Environmental College of
Beij ing For estry Univer sity , Beij ing 100083) . Chin. J . A pp l . Ecol . , 2001, 12( 4) : 535~ 540.
Based on the investig at ions in the main valley of Yanzhi r iver in Fuping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the character 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rmland patch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val
ley, ex cept the headstream reach. W ith the increase of human disturbances, the proportion o f farmlands incr eased a
long the river fr om upstr eam to downstream, w hile in natur al landscapes, the env ironmental heterog eneity and frag
mentation of farmlands decr eased. The area of Yanzhi river valley totaled 2297. 09hm2, mainly composed by farmland.
Ther e w ere 117 farmland patches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riv erbank in the valley, totalling 1027. 78hm2 and occu
pying 44 74% of the valley, which were ver y w ell irrigated, but alw ays endangeed by flood. The farmland patches
were no t symmetr ically distributed along riv er , with 57. 17% of farmland located on the left side of bank. The w idth
of farmland patch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a r emarkable variation. The farmland patches were mainly str ip
shape.
Key words  T aihang mountain areas, F armland in r iver valley, Characteristic of patch, Distribution pattern.
  * 河北省林业厅资助项目.
  * * 通讯联系人.
  1999- 11- 22收稿, 2000- 04- 18接受.
1  引   言
河谷是聚集着自然的精华与众多的人文景观于一
体的带状地域. 在山地条件下, 河谷作为土层丰厚、水
分条件优越、地势平缓、易于开发的土地,又兼有气候、
交通、水源供应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一直是人类生产和
生活的首选之地[ 18, 22] . 因此,河谷景观较之于相邻的
山地更多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许多地区的河谷
地带经过长期的开发利用,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的自
然风貌,特别是河谷内农田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当地居
民的生存,同时也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洪水的
干扰过程[ 1, 4, 13] .近年来, 河流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 4]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对纯自然
或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少的河流的研究最为普遍,主要
集中在与河流和河岸带有关的各种自然生态过程的运
行机制,水土流失(包括洪水、泥石流)过程及治理对
策, 以 及 河 岸 植 被 带 的 恢 复 与 重 建 等 方
面[ 2, 8~ 10, 12, 15, 17] .但目前进行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有常
年流水的河流, 而对于季节性河流以及由于工农业用
水、水库截留造成的季节性断流和常年干涸的河流研
究的却很少,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流域内的坡地上,
对受洪水威胁最为严重的河谷景观却很少关注.而这
些河流及其河谷内的土地与洪水的关系更为密切.
我国是人类对河谷土地利用历史古老的国家, 自
然河谷基本上已不存在, 多数河谷已经发展了大量农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1 年 8 月  第 12 卷  第 4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Aug . 2001, 12( 4)535~ 540
田和各种水利设施. 在整个河谷的空间尺度内,针对其
内部的农田斑块的形状特征进行研究, 特别是从景观
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农田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
河谷、河流特征的关系,对于指导洪水灾后重建和调整
土地利用格局都具有借鉴意义[ 5, 6, 11, 14, 21] .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河北省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中段的东麓, 其西部、北部都与
山西省交界, 全县总面积 2527. 14km2. 1995 年底全县总人口
20. 1 万人,人口密度 81 人km- 2 , 是河北省深山区县之一, 也
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图 1) .阜平县境内山高坡陡, 沟深谷
长,地形复杂. 河谷内的农田是全县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图 1  研究河流位置示意图
Fig. 1 Locat ion map of the study river.
图中虚框部分为本次研究河流所在的区域 Th e dot ted f rame show ed the
range of study river in the f igure.
胭脂河位于阜平县的南端,源头在该县境内海拔 2144m 的
百草坨, 流经下庄、城南庄、北果园 3 个乡镇, 在王快水库汇入
大沙河, 全长 60. 5km, 河谷总面积 2297hm2 , 是发源于阜平县
境内的最长的一条河流(图 1) . 胭脂河较大的支流主要有岔河、
栗树漕和温塘沟,都是从河流的右岸依次汇入干流. 胭脂河流
域的岩石以片麻岩为主,风化程度高, 土层厚度在 30~ 100cm,
土壤以褐土类居多. 在胭脂河的源头, 分布着以白桦为主的天
然阔叶林以及飞播造林形成的油松林. 在中下游河段, 两侧山
体的植被状况有所下降,但较之于阜平县其它河流的植被状况
明显要好一些.同时, 整个河谷内以散生木、林带和片林形式分
布的阔叶树也较多,主要以杨树为主.
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河谷地貌在景观尺度上, 可以说是一种线形廊
道,在研究方法和使用的度量指标等方面非常不统一, 许多研
究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各取所需, 并针对具体问题构建相
应的指标[ 4] .我们此次研究对廊道采用了 显微解析法    在
廊道内重新划分基质、斑块和廊道,并对其按照景观生态学的
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 于 1998 年 5~ 6 月进行了野外调查. 调
查时以河流的源头为起始点,向下游方向进行徒步调查.根据 1
10000 地形图确定河谷的空间范围,在 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
图上直接绘出农田斑块的界线, 同时记录农田的耕作方式、作
物种类及其附近河流特征的变化情况. 调查时, 以河段为基本
描述单位.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相近、河谷河道特点(宽度、通直
度、河岸类型等)相近、地貌类型和自然植被状况相近等河谷及
河流的特点 ,把一条河流分成若干个河段. 分析时根据研究目
的、河谷土地利用类型特点以及河谷生态环境的横向和纵向分
异规 律, 选取 了一 些常见 的斑块 指数和 景观 格局 指
数[ 4, 16, 19, 20] , 同时也根据本研究的特点构建了一些新的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河段农田斑块的形状特征
选择了斑块长度、宽度和形状指数 3 个主要指标
来说明斑块的形状特征(表 1) . 第 1河段是胭脂河的
源头,山高坡陡,沟深谷狭,没有农田分布.第 2河段内
仅有 10块农田,而且比较分散,呈长条形与河流并行,
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为 5. 23, 表现出狭长的特点. 第 3
河段是胭脂河的中上游河段, 河谷陡峭崎岖, 宽度变化
大.因此, 河谷内的农田斑块受河谷地形的影响也表现
出多变的特点. 单个斑块的长度、宽度和形状指数的变
差很大,但平均宽度和长度都比前一个河段明显增大,
而平均形状指数比上个河段有所减小. 第 4、5河段处
于胭脂河的中游地区,是河谷地形急剧拓宽、主要支流
相继汇入的河段.农田斑块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呈继续
增大的趋势,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继续减小,但变化幅度
仍然很大,说明农田斑块的形状仍然不很稳定.第六河
段是胭脂河汇入王快水库的库前区,河谷宽阔而平坦,
农田连片分布, 斑块长度和宽度都显著增加, 平均斑块
形状指数也比前面的河段都小.
总的来看, 随着河谷由上游向下游的推移,胭脂河
河谷内农田斑块的形状在不同河段波动性很大,在整
体上表现出农田逐渐由狭长的条田状向着宽度增加的
方向发展的态势,说明虽然农田是一种人工土地利用
类型,在形状上趋于形成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具有整齐
的边缘[ 5] ,但受河谷地形的限制, 以及农田对土壤、水
源等自然条件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其位置的局限性.而
河谷地形的高度异质性和河流地貌的多变性,也深刻
地影响着斑块的形状.因此,河谷内的农田在形状上呈
现自然斑块与人工斑块的综合特征: 斑块的边缘比较
整齐,形状以狭长的条田为主, 但通常与河流蜿蜒并
行,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斑块大小差异显著.
32  不同河段农田斑块的面积及数量变化
321总体特征  胭脂河主流河谷总面积 2297. 09hm2,
构成河谷景观主轴的河道面积为479. 61hm2, 占河谷总
53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
表 1  胭脂河主流河谷不同河段农田斑块特征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farmland patches in different reaches of Yanzhi river
河段Reach
1级
Firstorder 2级Secondorder
斑块数
Number of
patches
斑块长度 Length of patch( m)
最大
M aximum
最小
Minimum
平均
Average
斑块宽度 Width of patch( m)
最大
Maximum
最小
Minimum
平均
Average
形状指数 Shape index of patch
最大
Max imum
最小
Minimum
平均
Average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3 1 260 260 260 30 30 30 8. 67 8. 67 8. 67
4 4 610 150 303 85 35 63 7. 18 3. 00 4. 60
5 5 450 90 258 120 30 59 10. 67 3. 00 5. 04
3 6 4 650 280 510 200 80 124 7. 63 3. 25 4. 52
7 1 540 540 540 320 320 320 1. 69 1. 69 1. 69
8 4 670 360 510 220 120 155 4. 79 2. 50 3. 40
9 3 1200 340 680 260 180 210 4. 62 1. 79 3. 04
10 4 580 140 400 420 80 272 1. 87 1. 18 1. 53
11 6 1110 210 585 350 40 165 10. 13 1. 37 5. 08
12 8 1210 80 451 130 25 77 10. 08 3. 30 5. 84
13 10 560 150 294 210 35 114 7. 75 1. 29 3. 39
4 14 5 840 160 452 270 60 152 3. 58 2. 43 2. 93
15 4 1070 600 805 350 70 265 8. 57 2. 37 4. 11
16 4 2000 320 1330 500 130 333 4. 60 2. 46 3. 80
17 1 2040 2040 2040 450 450 450 4. 53 4. 53 4. 53
18 4 1270 400 873 720 70 440 8. 86 1. 08 3. 43
19 7 1400 170 577 680 90 243 4. 12 1. 06 2. 72
20 7 1420 410 874 300 60 185 11. 85 1. 95 6. 00
5 21 15 1100 220 527 520 50 215 10. 00 1. 11 3. 17
22 15 1020 230 647 570 80 268 6. 42 1. 30 2. 95
6 23 5 1810 390 1050 680 340 448 3. 63 1. 05 2. 32
表 2  胭脂河河谷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Table 2 Landuse types in Yanzhi river valley
项目
Item
农田
Farmland
村庄
Set tlement
林地
Forest land
果园
Orchard
水库塘坝渔塘
Reservoir and pond
荒滩与库区滩涂
River and reservoir beach
苇田
Reed land
合计
T otal
各类土地面积 1027. 78 246. 68 141. 43 1. 65 10. 00 302. 30 31. 19 1761. 03
Area of landuse type( hm2)
所占比例 58. 36 14. 01 8. 03 0. 09 0. 57 17. 17 1. 77 100
Percentage( % )
各类斑块个数 117 137 38 2 4 2 12 312
Number of patches
所占比例 37. 50 43. 91 12. 18 0. 64 1. 28 0. 64 3. 85 100
Percentage( % )
面积的 20. 88%, 人工用地是河谷土地利用类型的主
体.我们把胭脂河河谷内的土地划分成 7种类型, 各种
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斑块数量及比例见表 2.由表 2
可知, 胭脂河河谷内 7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为
1761. 03hm2, 共有 312 个斑块. 其中农田面积为
1027. 78hm
2
,占 58. 36% ,是 7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
最多的. 从斑块数量上看, 农田有 117 个斑块, 占
37. 50%, 仅次于村庄斑块的数量. 因此,构成胭脂河主
流河谷景观主体的是农田景观, 说明河谷土地对当地
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农田的广泛开垦也导
致了本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造成河水季节性断
流,水土流失严重,洪水频繁和洪灾损失加重等不良后
果. 1996年 8月的洪水给太行山地区河谷景观(主要
是农田、村庄和道路)造成的重大损失就充分说明了这
一点[ 7] .
322分布格局  胭脂河河谷内农田的分布格局主要
受地形因素的控制, 并与人类活动有关.从农田面积分
布来看(表 3) ,除第 1河段河谷内无农田以外, 第 2~ 6
河段各占 1. 25、13. 50、45. 31、26. 57和13. 38% ,顺序
为第 4河段> 第 5河段> 第 3河段> 第 6河段> 第 2
河段> 第 1河段.所以,胭脂河的农田主要分布在第 3
河段以下, 其中在大岸底 石猴大桥的第 4 河段农田
面积最大,形成了以城南庄为中心的农业较为发达的
景观; 而在北果园大桥王快水库的第 6 河段虽然斑
块数量显著减少,农田面积略有下降,但斑块面积的平
均、最大、最小值都很高, 而且斑块破碎度、变异系数最
小,说明该河段河谷地貌比较平缓均一,农田集中成片
分布较多,斑块的整体性强.这种特点与王快水库多年
的缓流淤积作用是分不开的,由于反复受洪水淹没淤
积的影响,该河段原有河谷地貌的异质性降低,而趋向
于同质化.
  从斑块数目的分布来看, 2~ 6河段各占 8. 55、
34. 19、27. 35、25/ 64和 4. 27%, 顺序为第 3河段> 第
4河段> 第5河段> 第2河段> 第 6河段> 第1河
5374 期              王  成等:太行山中低山区河谷内农田斑块特征及其分布格局         
表 3  胭脂河 1级河段农田斑块的变化
Table 3 Changes of farmland patches in firstorder reaches of Yanzhi river
河 段
Reach
农田面积
Area of farmland
( hm2)
斑块数
Number of
patches
平均面积
Average area
( hm2)
最大面积
Maximum area
( hm2)
最小面积
Minimum area
( hm2)
破碎度
Fragmentat ion
变异系数
Variance coeff icient
( % )
1 0 0 0 0 0 0 0
2 12. 83 10 1. 28 3. 95 0. 27 0. 80 97. 1
3 138. 70 40 3. 47 13. 00 0. 25 0. 29 89. 9
4 465. 70 32 14. 55 72. 00 0. 80 0. 07 118. 2
5 273. 05 30 9. 10 28. 50 1. 10 0. 11 84. 3
6 137. 50 5 27. 50 63. 40 7. 10 0. 04 83. 4
合计 T otal 1027. 78 117 8. 78 72. 00 0. 25 0. 11 141. 4
段.河流两头即源头区和入库区的农田斑块都很少,而
中游前后河段农田斑块的数量则比较接近, 这种特点
与各个河段的地形密切相关,同时也表现出人为干扰
的程度,即源头区由于受河谷地形的限制,农田斑块的
大小、形状都与河谷内河流的属性密切相关, 大多分布
在河流拐角处、支流汇入处的小型冲积扇上, 呈离散式
的分布格局,虽然人为干扰的痕迹随处可见, 但活动的
范围和强度都很小, 河谷内仍然以自然景观为主; 而在
河流中游前后地形的复杂多变和强烈的人为活动的双
重作用,使河谷内农田斑块的面积和数量都显著增多,
而且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在河流入库区则以人为干
扰为主,自然的异质性被掩盖,农田斑块在空间上的界
线被同质化,农田通常为大斑块式的集中连片分布.
33  农田格局与河谷特征的关系
河谷内的农田格局与人类活动的方式和强度密切
相关(表 4) . 在太行山地区, 耕地资源十分匮乏, 河谷
土地被人为开发利用得非常彻底, 人工修筑的河堤和
挡水墙随处可见,挤占河道垫地筑田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农田面积占河谷面积的比例变化来看, 整个胭脂河
主流河谷有 44. 74%的土地被利用为农田, 其中处于
河流中部的 3、4、5 河段是胭脂河河谷内人口密集、经
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农田在河谷中的比重最高, 达
50%左右.而下游的第 6河段受王快水库的影响, 河谷
内以临时利用的滩涂居多,固定的农田面积比重减少,
仅占 20. 04% .
  农田的分布格局也直接地反映了胭脂河河谷内可
表 4  胭脂河 1级河段农田斑块与河谷特征的变化
Table 4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order reaches and changes of farmland patches in Yanzhi river
河  段
Reach
河谷宽度
Width of valley
( m)
河谷长度
Length of valley
( km)
河谷面积
Valley area
( hm2)
农田面积
Farmland area
( hm2)
左岸农田面积
Farmland area on
left bank
( hm2)
左岸农田面积全河农田面积
Farmland area on
left / Total area( % )
农田面积/河谷面积
Farmland area/
Valley area ( % )
1 15 4. 60 9. 20 0 0 0 0
2 35 8. 85 52. 42 12. 83 10. 08 78. 57 24. 48
3 180 15. 52 219. 10 138. 70 50. 45 36. 37 63. 30
4 450 15. 35 762. 35 465. 70 322. 30 69. 21 61. 09
5 600 8. 16 567. 86 273. 05 137. 75 50. 45 48. 08
6 750 6. 50 686. 17 137. 50 67. 00 48. 73 20. 04
全河 T otal 58. 98 2297. 09 1027. 78 587. 58 57. 17 44. 74
开垦的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 2) . 从源头向下游方向,
胭脂河 23个 2级河段的农田面积变化虽然有一定的
起伏,但在整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表
明,农田面积与河谷面积、河谷宽度等河谷地貌特征存
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本次划分的 22个河段(除去一个水库附近的
第 23河段,以避免水库淹没区效应的影响) , 分析了胭
脂河农田面积 Y 与河谷面积X、河谷宽度 W 的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Y = 0. 500585X - 381. 259 (1)
Y = 18. 52218W - 870. 611 (2)
  回归方程中,式( 1)的确定系数 R 2= 09350,农田
面积与河谷面积的相关系数 r = 0. 9670, 回归方程检
验的 F 统计量为F= 287. 86; 式(2)的确定系数 R 2=
0. 93257, 农田面积与河谷宽度的相关系数 r= 0. 9657,
图 2  胭脂河河谷农田面积随河段的变化
Fig. 2 Changes of farmland area w ith reaches in Yanzhi river valley.
F= 29043,而 F0. 05( 1, 21) = 4. 32. 所以, 河谷内农田
面积Y和河谷面积 X、河谷宽度W的总体线性关系显
著,而河谷长度与农田面积的关系不显著.因此,可以根
据河谷面积或宽度来估算胭脂河河谷内的农田面积.
53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
34  河谷内农田分布格局的非对称性问题
河谷的宽度是呈等级加宽的, 而且主要与支流的
汇入有关.因此,河谷地形的变化和支流的汇入必然影
响到河谷内农田的空间分布.从胭脂河河谷内农田在
河道两侧的分布看, 河流左岸农田在总面积587. 58
hm2 中占 57. 17%,但不同河段的表现是不同的.
由表 4可知,去除没有农田分布的第 1河段, 胭脂
河河谷内农田在第 2 河段左岸面积占 78. 57%, 在随
后的第 3 河段左岸农田面积降至 36. 37%, 到第 4河
段又增至 69. 21% ,在第 5、第 6河段基本呈左右对称
分布,说明农田分布具有摇摆的特点.另外, 从农田面
积在河谷内分布的变化还可看出, 农田面积在河流左
右岸的分布与河谷宽度、长度、面积以及农田总面积并
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田斑块在河谷内分布的非对称
性,在二级河段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图 3) .从图
3可以看出, 河谷内农田面积在河流左右岸分布的不
对称性范围进一步加大,一直持续到位于第 4河段的
第 19二级河段以后,才趋于对称分布. 同时, 在实际调
查中发现,即使到下游河谷比较宽阔的河段, 河流也不
是在河谷中央流过, 基本是靠河谷一侧或左或右, 呈 S
形游荡于河谷之内, 说明河谷内河道两侧农田分布的
非对称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由此可见, 虽然在较
大尺度上河谷内的农田呈对称分布, 但这种对称下面
隐藏了小尺度下的不对称性.即随着研究或观察尺度
的增大,河谷内农田分布的对称性也增大,但由于河谷
地形和河流曲流特性所造成的农田分布的不对称性仍
然在小尺度下广泛存在.
35  河谷内农田作物种类的变化
河谷内相对充足的水分和土壤条件是发展农业生
产的重要基础. 胭脂河河谷内的土壤受流水长期冲蚀
淤积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主要以人工堆垫和洪积
褐土类为主,亦有少量的草甸土和沼泽土出现.河谷内
的农作物在第 1、第 2、第 3河段都是以玉米+ 土豆配
置方式为主,而从第 4河段开始向下,农作物多为小麦
+ 玉米,在第 5河段的石猴大桥至广安大桥之间还有
少量水田出现, 接近王快水库库区的农田采取小麦+
红薯的种植模式.这种作物种类和配置模式的变化与
河谷内土壤、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梯度变化有
关,并受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交通状况等人为因
素的影响,但由于本次调查的胭脂河纵向跨度范围不
大,这种影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另外, 从种植结构来
看,胭脂河沿岸农田的田埂上大多栽植了杨树、花椒等
木本植物.这种种植格局对于保持河谷农业景观的稳
图 3  胭脂河不同河段农田面积在河岸两侧的分布
Fig. 3 Dist ribution of farmland area on tw o banks in Yanzhi river valley.
 .左岸 Left bank , .右岸 Right bank.
定有一定好处.
4  结   论
41  胭脂河河谷总面积为 2297. 09hm2. 农田是构成
河谷景观的主体,有 117个斑块,面积为 1027. 78hm2,
占44. 74%,平均斑块面积为 8. 78hm2, 破碎度 0. 11.
河谷内最大的农田斑块面积达 72. 00hm2,最小的斑块
面积不足 10m2.这一方面说明农田斑块在大小上变化
极大,同时也说明在土地资源短缺而河谷内的土地比
较容易开发利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条件下, 人工利用
化程度高.应根据河谷景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调整农田占地比重, 增加林地等利于河谷稳定和河流
恢复的斑块成分.
42  从土地斑块的空间分布上看,农田斑块除河流源
头外贯穿整个河谷. 河谷内的农田面积不断增加, 并由
分散的条田逐渐变成连续的片田, 位置基本紧靠河岸
分布,处在水分条件优越但易受洪水威胁的土地带上.
因此,应根据每个河段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洪水发
生和破坏规律, 适当退耕还河还林,既有利于增强河谷
景观的安全性, 同时也有利于逐步建立河岸植被带,恢
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43  从沿河两岸分布的农田种植结构来看, 在中上游
河段为土豆+ 玉米类型, 中游为小麦+ 玉米类型, 而在
中下游和下游河段则出现小麦+ 玉米、水田和小麦+
红薯等多种类型,由于水源供应充足,整个胭脂河河谷
在纵向上跨越的范围有限,因此在产量和收入方面没
有太大的差异. 同时,河谷内多数农田的田埂上都生长
着青杨林带或花椒等经济林木. 这种种植结构对于保
持河谷农业景观的稳定很有好处, 提高了斑块间边界
的渗透膜功能, 应该在河谷农田经营过程中大力提倡.
44  河谷内分布在左岸的农田面积为 587. 58hm2,在
总面积中占 57. 17%, 表现出左岸分布的面积比例高
于右岸的特点, 但不同河段的表现是不同的, 从上至下
具有摇摆的特点.同时,这种分布特征与观察的尺度密
5394 期              王  成等:太行山中低山区河谷内农田斑块特征及其分布格局         
切相关,随着尺度的缩小, 不对称性越来越明显,表现
出受河谷地形和河流本身所固有的曲流特性的双重制
约.在改河垫地过程中应对河谷土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给予充分考虑.
45  农田斑块的形状基本上以狭长的特征突出. 从上
游向下游,人为活动的增加使农田的比重不断增加,导
致自然景观减少,环境异质性降低,农田斑块破碎化程
度减小.斑块的宽度呈增加的态势, 但变化比较大. 这
表明河谷内农田的形状特征受河谷地形、人为活动的
双重控制.但在整体上河谷地形的高度异质性是影响
农田斑块特征的主导因素.
参考文献
1  Chen JQ(陈吉泉) . 1996.Riparian vegetation characterist ics and their
funct ions ecosystems and landscapes. Chin J App l Ecol ( 应用生态学
报) , 7( 4) : 439~ 448( in C hin ese)
2 Cummins KW. 1974. St ructure and funct ion of stream ecosystems.
BioS cience , 24( 11) : 631~ 641
3  Deng HB(邓红兵) , Wang QL(王庆礼) , Cai QH( 蔡庆华) . 1998.
Watershed ecology  New discipline, new idea and n ew approach .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9( 4) : 443~ 449( in Chinese)
4  Forman RT T eds. 1995. Land Mosaics T 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Fu BJ (傅伯杰) . 1995. The spat ial pattern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loess area. Acta E col S in (生态学报) , 15 ( 2) : 113~
120( in Chinese)
6 GarciaRuiz JM , Lasanta T, RuizFlano R et al . 1996. Landuse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areas: a case study in
the Spanish Pyren ees. Landsc Ecol , 11( 5) : 267~ 277
7  Li XY(李兴源 ) . 1997. Flood cont rol depends on managing mountain
and managing mountain depen ds on developing forestry  The lessons
and enlightenm ents f rom the 1996. 8 flood disaster. Hebei For Sci
Technol (河北林业科技) , 24( 1) : 1~ 7( in Chinese)
8  Low rance R, Alt ier L, New bold JD et al . 1997. Water qualit y funct ions
of riparian forest buf fers in Chesapeake Bay watersheds. E nv iron
Manag , 21( 5) : 687~ 712
9  Naiman RJ, Decamps H and Pollock M. 1993. T he role of riparian cor
ridors in maintaining regional biodiversity. Ecology, 74: 209~ 212
10  Naiman RJ ,M elillo JM , Lock MA et al . 1987.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community st ructure in a subarctic river con
t inuum . Ecology, 68: 1139~ 1156
11  Puigdefabregas J, Fillat F. 1986.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t radit ional
land uses in the Spanish Pypenees. Mount Res Dev , 6( 1) : 63~ 72
12  T ricart J, Bravard JP. 1991. Trans. Yue H (跃  辉) . 1993. T he envi
ronment problem and management of rivers in the edge of Alps moun
t ain. Geogr Tr ansl (地理译报) , 12( 1) : 44~ 50( in Ch inese)
13  Wang C(王  成) , Xu HC(徐化成) , Zheng JB(郑均宝 ) .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landuse and f lood disturbance in river valley. G e
og r Res(地理研究) , 18( 3) : 327~ 335( in Chinese)
14  Wang JJ( 王家骥 ) , Gao JX (高吉喜) , Shu JM (舒俭民) et al .
1998. Mod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landscape in three rivers area in
Xizang. S ci Geogr S in (地理科学) , 18( 3) : 213~ 218( in Chinese)
15  Wang KL(王克林) , Zhang CH (章春华) , Yi AJ (易爱军) . 1998.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 looding and w aterlogging disasters in regio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ir ecological reducing strategies and w ater
shed managem ent.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9( 6 ) : 561~
568( in Chinese)
16  Wang XL( 王宪礼) , Xiao DN( 肖笃宁) , Bu RC (布仁昌) et al .
1997. 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s of Liaohe delta w et land. Ac 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 17( 3) : 317~ 323( in Chinese)
17  Wharton G. 1995. T rans. Zheng LJ (郑辽吉) . 1996. Managing river
environments: the w ay forward. Geog r T ransl (地理译报) , 15( 4) : 57
~ 59( in Chinese)
18  Wu C( 吴  忱) . 1991. Study on Old River Course in Huabei Plain .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s. ( in Chinese)
19  Xiao DN(肖笃宁) , Bu RC(布仁昌) , Li XZ(李秀珍) . 1997. S patial
ecology and lan dscape h eterogeneity. A cta Ecol Sin ( 生态学报 ) , 17
( 5) : 453~ 461( in Chinese)
20  Xiao DN( 肖笃宁 ) , Li XZ (李秀珍) . 1997. The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lan dscape ecology. Sci Geogra S in (地理
科学) , 17( 4) : 356~ 363( in Ch inese)
21  Xiao DN (肖笃宁) , Zhao Yi ( 赵  羿) , Sun ZW(孙中伟) e t al .
1990. Study on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s of west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 1) : 75~ 84( in Chinese)
22  Yu KJ(俞孔坚) . 1998. Lan dscape: Culture, Ecology and Percept ion .
Beijing: Scien ce Press. 67~ 102(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王  成,男, 1967 年 7 月生,博士后, 副研究员,现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森
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干扰生态学研究, 发表论文 17 篇.
T el: 01062888361, Email: wangcheng@ rif. forestr y. ac. cn
54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