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method and case study on interzone spatial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system production disposition in farming region

农区农牧系统生产布局的区际空间转移分析方法及实例



全 文 :农区农牧系统生产布局的区际空间转移
分析方法及实例*
张卫建* *  李昌新  柯建国  章熙谷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南京 210095)
摘要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农产品生产布局的空间转移定量分析的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对长江三角
洲农产品生产布局的空间转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长江三角洲种植业生产布局向外转移趋势明显, 但养殖业
生产布局在区际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空间转移. 这表明养殖业生产的空间转移正处于一个临界期, 区际间畜禽产
品生产竞争激烈. 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从理论上将农区农牧系统生产布局的区际空间转移归纳为外推
型、稳定型和内聚型 3 种基本类型,并讨论了空间转移类型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长江三角
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农牧生产  空间布局  空间转移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1) 05- 0706- 05 中图分类号  S181 0224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method and case study on interzone spatial transf er of agricultural system production disposition in farming
region. ZHANG Weijian, L I Changx in, KE Jianguo, and ZHANG Xigu ( Agronomy Depar tment , Nanj ing Agricul
tural Univer sity , Nanj ing 210095) . Chin. J . A pp l. Ecol. , 2001, 12( 5) : 706~ 710.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 quantitativ e method was put forward to analyze spatial tr ansfer of agr icultur al produc
tion. Wit h this method, the spatial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isposition was analy zed all r ound in Yangtze
delta. 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spatial tr ansfer trend of cropping system disposition to outer r eg ions w as ver y obvi
ous, and t hat there w as no visible transfer in animal husbandry system. This also showed t hat animal husbandry pro
duction was in one critical state, it w as in intense competition between Yangtze delta and outerregions. Acco rding to
the research case, the interzone spatial transfer of ag ricultural product ion disposit 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types
( Outer motive type, Stable type, and Cohesive t ype) in theo 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 ypes of interzone
spatial transfer and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on structure was discussed. F inally, the authors advanced
the adjustment stratag 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Yang tze delta.
Key words  Yangtze delta, Agr icultur al production, Spatial disposit ion, Spatial transfe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79570034)和国家! 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 960040313) .
  * * 通讯联系人.
  2000- 01- 03收稿, 2000- 06- 07接受.
1  引   言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是
当前和将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点.为此,各农区
均在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全面调整.
虽然结构的调整已带来了明显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效果,但是,由于对区域优势和农产品生产结构演变规
律认识不足等众多原因, 出现了区域间生产布局雷同,
盲目跟进,使农产品生产出现新的结构性过剩的趋势.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本着区域优势互补, 走区域性专
业化生产布局的路子[ 1, 2, 9] . 而对广大农区而言, 调整
农业生产结构, 主要是对区内农牧生产的空间布局进
行优化.在任何区域,即使区内自然环境不发生显著变
化,其农产品生产布局也将因区内、区外经济、市场、技
术和消费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该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
内外生产布局的空间移动, 即区际空间转移[ 3, 10, 11] .
因此,农区农牧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应与农牧生产布
局的空间转移规律相一致.如能掌握其空间转移规律,
就可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资料调
研表明,目前定性研究农产品生产区际空间转移比较
多, 但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见报不多[ 4~ 7, 12] . 为
此,本文拟通过理论假设和实例分析,探讨区际空间转
移的定量分析方法.
2  理论假设与分析方法
21  理论假设
农牧系统生产是受资源、技术、市场、政策和地方习俗等众
多因素联合作用的, 它们对农产品生产形成一个综合压力. 如
果区内、区外的这种压力相当, 则区际间生产布局基本保持稳
定.如果区域内外的环境发生变化,各自的农产品生产就将产
生压力差. 当该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 农产品生产布局就可
能发生区际空间转移,即某些产品将转移到区外或转移到区内
生产,空间布局上呈现梯度差异. 因此, 农牧产品生产布局的空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1 年 10 月  第 12 卷  第 5 期                                
CH 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Oct. 2001, 12( 5)#706~ 710
间转移是指某区域内的某种农产品生产在区内和周边区域间
布局的动态变化,它反映了该农产品在区内和区外生产的资源
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差异,是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讲,某农产品生产在区内与区外之间所形成的压
力差可能为正、零、负 3 种. 压力为正值时,则该农产品生产的
空间布局表现为由区内向区外转移, 即区内生产规模( Y)占区
内、区外生产总规模的份额( P)呈下降趋势; 压力为零时, 则该
农产品生产的空间布局基本稳定,即区内生产规模( Y)占区内、
区外生产总规模的份额( P)基本不变; 压力为负值时, 则该农产
品生产的空间布局表现为由区外向区内转移,即区内生产规模
( Y)占区内、区外生产总规模的份额( P)呈上升趋势. P 值和 Y
值的变化分别反映区域间空间移动和区内生产规模的变化.
22  定量分析方法
上述分析表明,农产品生产的空间转移可从其在区内的生
产规模( Y)和在区内、区外所占的总份额( P)的变化来确定, 而
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规模有两个不同的基本指标, 即产量和种
植面积或饲养数量. 对于不同的农产品生产, 当其总产量呈上
升或下降趋势时,总种植面积或饲养数量可能呈相反的变化趋
势或保持稳定.因此, 仅仅依据单一产量或数量指标的变化趋
势来分析其空间移动趋势,不能反映该农产品空间移动的全部
信息.为此, 作者提出产量指数( Yc)和份额指数 ( Pc) , 依据它
们的变化趋势, 来分析农产品的空间转移. Yc 和 Pc 可将农产
品的产量规模和数量规模综合考虑,避免了产量和数量变化的
不一致性.计算公式如下:
Y c = (
S t
S max
) ∃ ( Y t
Ymax
)
Y c 为某农产品的产量指数,最大值等于 1, S t为第 t年度该农产
品在区内的生产规模, S max 为起始年到终止年份内该农产品在
区内的最大生产规模记录, Y t 为第 t 年度该农产品的区内总产
量, Ymax为在起始年到终止年份内该农产品在区内的最高产量
记录.
Pc = (
S t
S%t ) ∃ (
Yt
Y%t )
Pc 为某农产品的份额指数,最大值等于1, S t为第 t 年度该农产
品在区内的生产规模, S%t 为第 t年度该农产品在区内区外生产
的总规模, Y t 为第 t 年度该农产品的区内总产量, Y%t 为第 t 年
度该农产品在区内区外生产的总产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区域和数据
长江三角洲具有中国典型的农区农牧系统,在中
国农业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8] . 为此, 本文以
它为例,来验证上述关于空间转移的理论假设和数学
方法.长江三角洲的地域范围包括江苏省的扬州市、泰
州市、南通市、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
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
舟山市,以及上海市共 71个县市[ 8] . 作者根据它与周
边地区农牧产品流通的关系, 将安徽省、江苏省的北
部、浙江省的西南部划作其外部区域,即江苏省、安徽
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为本研究的整个区域,长江三角洲
为区内,安徽省、江苏省北部、浙江省西南部为区外.依
据1980~ 1997年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指数
( Yc)和份额指数( Pc )的计算结果,采用多项式拟合方
法绘制各自的变化趋势图,来定量分析它们的空间转
移趋势.原始数据来自 1980~ 1997年江苏省、安徽省、
浙江省和上海市所有县市农业统计和农村统计资料.
32  种植业子系统的区际空间转移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种植业子系统的小
麦、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和蔬菜 6种作物的 Pc和 Yc
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980~ 1997年间,长江三角洲
区内小麦、水稻和油菜的生产总量占全区的份额( Pc)
值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它们在长江三角洲区内和区
外的生产优势基本相当(图 1) .但是, 尽管它们的空间
转移趋势基本一致, 但各自在区内的生产规模 Yc 值
的变化却存在明显差异. 小麦的 Yc 由缓慢上升转向
缓慢下降,说明区内、区外的小麦种植正在以相同的速
度向更远的区域转移, 即长江三角洲与周边区域的小
麦在发生整体外移, 小麦在整个区域内均不具优势,这
与我国南方小麦生产布局战略方向转移相一致.水稻
的 Yc值则基本呈稳定状态,表明水稻仍为整个区域
的优势作物,目前不会发生明显的整体空间移动, 但也
没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趋势. 而油菜的 Yc 值则呈快
速递增趋势,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内与区外油菜种植规
模均在以较快速度发展, 并仍有发展的潜力, 但其递升
速度在减慢,因此,种植规模的扩大也不宜过快.
与小麦、水稻、油菜相比, 长江三角洲区内玉米、棉
花和蔬菜的空间转移趋势则不同(图 1) . 它们的 Pc 值
基本均呈下降趋势, 表明它们在长江三角洲区内的种
植优势不如区外,正在向区外转移或存在向区外转移
的趋势.虽然三者的 Pc 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各自
的 Yc 变化差异明显. 棉花的 Yc 值和Pc 值均呈快速
下降趋势,可见,长江三角洲区内棉花种植已处明显劣
势,生产布局正在快速地向区外转移.玉米在 Pc呈缓
慢下降的同时, 区内种植规模 Yc 呈缓慢上升趋势,可
见,长江三角洲区内、区外玉米种植规模均在缓慢地发
展,但区内的发展慢于区外. 蔬菜的 Yc在前期呈快速
增长趋势, 之后增长幅度开始减慢; Pc 值前期基本稳
定,后期缓慢下降;这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内的蔬菜生产
仍具有一定优势,但不如区外,规模不宜进一步扩大.
33  养殖业子系统生产的空间转移
  因资料收集比较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长江三角
7075 期            张卫建等:农区农牧系统生产布局的区际空间转移分析方法及实例         
图 1  长江三角洲农作物、蔬菜和畜禽生产的区际空间转移趋势图
Fig. 1 Interzone spatial t ransfer t rend of crops, vegetables, animal husbandry and poult ry product ion in Yangtze delta.
洲猪肉、禽肉和羊肉生产的空间转移情况.从它们在区
内生产的规模 Yc和占全区总份额Pc值变化趋势图来
看(图 1) ,不同畜禽产品的空间转移类型差异明显.猪
肉的 Pc 值下降趋势明显,而 Yc 值在前期呈缓慢上升
趋势,后期则开始呈下降趋势.这表明猪肉生产在长江
三角洲区内已不具优势, 存在明显的向区外转移趋势,
饲养量应适当控制. 尽管禽肉和羊肉的 Pc值呈轻微下
降趋势,但在区内的生产规模 Yc 值却呈快速递增趋
势.这说明整个区域均以相同的速度快速发展,不过长
江三角洲区内的饲养优势略劣于区外, 开始出现向外
转移的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可见, 长江三角洲区内家
禽、肉羊饲养的规模不能过速发展,尤其是家禽饲养.
4  讨   论
41  空间转移类型的划分
上述分析表明, 采用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对农
产品生产的空间转移进行定量分析,效果非常明显,所
描述的转移趋势图也非常直观, 可为农区农业生产结
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从长江三角洲农产品生产的空
间转移趋势来看,无论各农产品的趋势如何, 均可以依
据它们的份额指数( P)的变化趋势来确定. 从理论上
讲, P 值的变化可能有 3类, 即下降、稳定不变和上升.
P 值下降, 意味着空间布局向区外转移; P 值保持不
变,则表明空间布局保持基本稳定; P 值上升, 则表明
空间布局向区内转移. 因此, 根据 P 值的变化,可以将
农产品生产的空间转移归纳为 3 种基本类型,可定名
为外推型、稳定型和内聚型 3类,其理论模型见图 2.
  外推型指区内某农产品生产占区内、区外的总份
额( P )呈下降趋势, 如长江三角洲玉米、棉花、蔬菜、猪
肉生产的空间转移就属于该类型. 实际生产中,该类型
可细分为绝对外推型和相对外推型两种, 这两种类型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区内生产总量( Y)的变化趋势上
(图 2) .绝对外推类型指某农产品在区内的生产规模
( Y1)呈下降趋势, 如长江三角洲棉花生产的空间转移
类型.相对外推类型是指某农产品在区内的生产规模
基本稳定( Y2)或仍呈上升趋势( Y3) ,如长江三角洲玉
米、蔬菜、猪肉生产的空间转移类型.
  稳定型主要特征是区内农产品生产占区内、区外
的总份额 ( P )基本保持不变, 如长江三角洲小麦、水
稻、油菜的空间转移. 虽然该区禽肉和羊肉生产的 P
值呈轻微地下降趋势,但幅度很小,因此也可归为稳定
型.稳定型空间转移也可分为两类,即绝对稳定型和相
对稳定型(图 2) . 绝对稳定型指农产品在区内的生产
规模( Y2)保持不变,如长江三角洲水稻生产的空间转
移. 相对稳定型指农产品在区内的生产规模呈上升
( Y3)或下降趋势( Y1) ,如长江三角洲小麦、油菜、禽肉
和羊肉生产的空间转移.
  内聚型指区内农产品生产占区内、区外的总份额
70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
图 2  农产品生产的区际空间转移类型
Fig. 2 Interzone spatial t ransfer typ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 P)呈上升趋势.它也可分为两类,即绝对内聚型和相
对内聚型(图 2) . 绝对内聚类型是指某农产品在区内
的生产规模( Y3)呈上升趋势.相对内聚类型是指某农
产品在区内的生产规模保持稳定( Y2)或呈下降趋势
(Y1) .在本文的实例研究中,长江三角洲主要农牧产
品生产均未出现内聚型空间转移.
42  空间转移类型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将农牧产品生产的空间转移归纳为 3 种基本类
型,目的在于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理论
上讲,如果能确定某个农产品在某区域的空间转移类
型,就可以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相应的生产布局调整,
即生产结构的调整.
当某区域内某农产品生产的空间转移类型为外推
型时,则表明该农产品在区内的生产优势不如区外,生
产布局应向外转移. 在结构调整上,就应适当地调减生
产规模,甚至放弃生产,而转移到周边区域生产.其中,
如果是绝对外推类型,则区域间的空间转移已经出现,
在结构调整上应加快调减的速度, 甚至放弃生产, 促使
该农产品生产快速向周边区域转移. 如果是相对外推
类型,则说明该农产品生产在区外的发展快于区内,但
实际向外的移动还未出现,只是一种转移趋向.在结构
调整上,应逐步调减该产品的生产规模,促使它向区外
转移.
  当某区域内某农产品的生产呈现为稳定型时, 则
说明该农产品在区内、区外的生产优势相当, 区际间以
相同的速度和方向发展, 布局上呈同步发展趋势, 竞争
激烈.在结构调整上,则着重考虑区域间的协作,共同
制定生产计划, 统一布局,避免区域间无效竞争而造成
的资源浪费.
当某区域内某农产品的生产呈现为内聚型时, 则
表明该农产品在区内的生产优势大于区外, 生产布局
向区内转移.在结构调整上, 就应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周边区域则应适当减少生产规模, 以充分发挥区内的
资源优势.其中, 如果是绝对内聚型, 则区内生产处于
绝对优势,应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如果是相对内聚型,
则应考虑到周边地区也在大规模发展, 生产规模的扩
大速度应逐步进行.
另外,应意识到空间转移类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
着区内经济发展,它将由内聚型转向稳定型, 继而转向
外推型.因此,结构调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逐
步调整、逐步优化,最终使农牧生产结构与区内资源优
势相耦合,实现区域性专业化生产的空间布局格式.因
此,农产品生产布局的区际空间转移反映在农牧生产
结构和布局上, 就是!结构稳定 & & & 结构调整 & & & 新结
构产生∀的结构演变过程.在生产上则表现为一轮又一
轮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布局
最终与区内资源状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
平、市场优势相协调.
43  长江三角洲农牧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
从长江三角洲农牧产品生产的空间转移趋势来
看,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应促进棉花、小麦向外转移; 水
稻应稳定规模, 提高单产和品质; 油菜, 在适当扩大规
模的情况下,重在提高单产和品质,发展!双低∀油菜.
同时,蔬菜的空间转移类型说明, 长江三角洲区内、区
外均在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区际间竞争激烈. 而根据实
地考察,该区大宗化蔬菜的空间转移已呈现相对外推
型,并有可能演变为绝对外推型. 因此, 应充分利用三
角洲区内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的区位优势, 加快蔬菜
品种结构的调整,提高新、特、优品种的种植比例, 实现
蔬菜生产由量向质的转变.
与种植业相比,在 1980~ 1997年间,长江三角洲
养殖业子系统仍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 没有出现
7095 期            张卫建等:农区农牧系统生产布局的区际空间转移分析方法及实例         
绝对外推型的空间转移, 说明长江三角洲养殖业仍具
有一定潜力,在近期内,区内畜禽产品生产不会向区外
发生整体的大幅度转移, 应稳定规模.但部分畜禽产品
如猪肉将向区外转移,应控制饲养规模,提高优质品种
的饲养比重.因此, 整体来看,长江三角洲区内畜禽饲
养应该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 调整品种结构, 提高产品
品质.
总体来看, 长江三角洲区内主要的农牧产品生产
均没有出现内聚型空间转移,这表明区内大宗化农产
品生产与区外相比, 均不具绝对优势.但长江三角洲的
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优越,区位优势强, 生产条件好,具
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条件. 所以, 为了充分
利用区内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活跃的市场, 长江
三角洲区内大宗化农产品生产应采用规模化经营, 同
时大力发展!名、特、优、稀∀产品种类, 瞄准国际市场,
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和加工.
参考文献
1  Agricultural M inist ry of China. Chine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
port∋ 97.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23~ 45( in Chinese)
2  James RS, Chen X(程  序) , Akira Miyazaki. 1994. China∋ s livestock
and related agriculture project ions to 2025.U K: CAB Internat ional.
3  Legendre P and Fort in MJ. 1989. Spat ial pat tern and ecological analy
sis. Vegetat io, 80: 107~ 138
4  Li Z(李  贞) , Wang LR(王丽荣) , Guan DS (管东生) . 2000. Lan d
scape h eterogeneity of urban vegetation in Guangzhou.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1( 2) : 262~ 269( in Chinese)
5  Li HB( 李哈滨 ) , Wang ZQ( 王政权 ) , Wang QC(王庆成) . 1998.
T 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spat ial heterogeneity quant if icat ion.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9( 6) : 651~ 657( in Chinese)
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4.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
ronment in the Humid T ropics. New York: Nat ional Academy Press.
7  T an SH(谭淑豪) , Huang XJ (黄贤金 ) , Tan ZC( 谭仲春) . 1997.
Regional analysis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A case in Nanjing City. J
Nanj ing Agr ic Univ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 1 ) : 84~ 89 ( in Chi
nese)
8  T u ZX(佘之祥) . 1997. Soil and w ater resources and regional develop
ment of Yangtze delta plain. Beijing: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1~ 37( in Chinese)
9  Wang YL(王仰麟) , Han D(韩  荡) . 2000.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
报) , 11( 2) : 265~ 269( in Ch inese)
10  Zeng ZG(曾尊固) , Xie J(谢  杰) ,Yan Y(燕  云) . 1998. On the a
gricultural st ructure change and areal shift of Zhujiang river delta. J
Nanj ing Univ ( Natural Science) (南京大学学报) , 34( 6) : 641~ 649
( in Chinese)
11  Zhang WJ (张卫建) , Bian XM( 卞新民) , Ke JG( 柯建国) . 2000.
Method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w eb
GIS. J Nanj ing Agri c Univ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3( 2) : 31~ 34( in
Chinese)
12  Zhang WJ(张卫建 ) , Li CX(李昌新) , Bian XM( 卞新民) . 1999.
Regional dif feren ce and development t rend of croppinghusbandry sys
t em in Yangtz e delta plain. EcoA gri c Res (生态农业研究) , 7 ( 3) : 34
~ 37(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张卫建,男, 1966 年生,博士,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为农业生态与区域农业发展,现已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1 篇,主编本科教材 1 部, 参与编著本科教材 2 部. Email: zwj
@ njau. edu. cn, g zfjx@ mail. njau. edu. cn
71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