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lood damage and controlling strategies at Hun Tai basin

浑太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治理方略



全 文 :浑太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治理方略*
裴铁王番* *  张为中1)  孙玉华2)  范世香  李晓晏  吴家兵  徐  奕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5)
摘要  浑河、太子河是辽河左岸最大的两条支流,均发源于辽宁东部山区. 从建国初期至 90 年代前期, 洪涝
灾害频次在降低, 然而,灾情在升级, 且从干流移向支流流域. 1995 年 7 月, 浑河支流东洲河发生了浑河流域自
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 太子河支流北沙河大东山堡站出现了几乎超防洪能力 1 倍的洪峰流量.洪涝灾害
成因, 除连降暴雨外,流域上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 以及森林植被锐减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破坏是两个重要
原因. 堤防防洪标准低也是原因之一.依据成因分析,提出以下综合治理洪涝灾害方略: 1)建设生态工程防洪减
灾体系; 2)建立蓄滞洪区; 3)建立防汛信息系统; 4)提高暴雨中短期、短期预报和洪水预报准确率; 5)防洪保险.
关键词  浑太流域  洪涝灾害  生态工程  减灾体系
Flood damage and controlling strategies at HunTai basin. Pei T iefan, Fan Shix iang, L i Xiaoyan, Wu Jiabing , Xu Y i
( I nstitute of App lied Ecology , A cademia Sinica, Shenyang 110015) . Chin . J . A pp l. Ecol . , 1999, 10( 6) : 761~
765.
Hunhe, Taizihe r ivers originat ing from the east mountain areas of L iaoning Province are the biggest tr ibutaries of the
left bank of L iaohe River. F rom the initial stage o f New China to the early 1990s, the frequency of flood damage had
decreased, but recently the disasters have upg raded and changed from trunk stream to tributary basins. In July 1995,
Dongzhouhe, a tributary of Hunhe River , suffer ed from a heaviest flood since establishing the document of floods in
Hunhe basin. Meanw hile, a peak discharge, almost beyond double defending ability , occurred at Dadongshanpu
Stat ion of Beishahe River , a tributary of Taizihe R iver. Besides the cont inued heavy rainstorm, no contr ollable w 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ecological damages caused by quickly decr easing fo rest cover and w ater and so il loss ar e the
two main causes of flood damage. In addition, the low floodprotection standard is also one of caus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es, some strategies of synthetic controlling for flood damages w ere put forw ard: 1)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ecolog ical engineering to defend floods and reduce disasters; 2) Sett ing up storage and detention areas; 3)
Establishing flood controlling informat ion system; 4) Improv ing the accuracy of mediashortper iod and shortper iod
rainstorm forecast and flood forecast; 5) I nsurance of floodprotect ion.
Key words  HunTai basin, Flood damage, Ecolog ical engineering, System o f disaster reduction.
  1)第二作者,通讯地址: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长春 130021.
  2)第三作者,通讯地址: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沈阳 110003.
  *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点项目(KZ952- S1- 227) .
  * * 通讯联系人.
  1999- 05- 10收稿, 1999- 10- 10接受.
1  引   言
  浑河、太子河是辽河左岸最大的两条支流,均发源
于辽宁东部山区.浑河长 415km,流域面积 11480km2,
年径流量 22. 3 ! 108m3. 太子河长 413km, 流域面积
13880km2, 年径流量 26. 7 ! 108m3.两河相汇于三岔河
口后称大辽河, 在营口市入渤海.两河上游均为山地森
林流域,下游坡度缓, 泄洪能力差, 每逢汛期, 暴雨集
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建国以来, 东部山区发生 7次
洪涝灾害( 1951、1953、1954、1960、1964、1985 和 1995
年) , 主要发生在浑河、太子河及辽河其它支流流域.东
部山区清原、抚顺、新宾、宽甸、岫岩、本溪、桓仁等 7个
县从 50年代至 90年代前期( 1990~ 1994)年平均降水
量逐年代下降. 60年代比 50年代下降 8. 5%, 70年代
比 60年代下降 4. 7% , 80年代比 70年代下降 3. 0%,
90年代前期比 80年代下降 0. 8% . 与此同时,源于东
部山区浑河、太子河和辽河其它支流的洪涝灾害没有
减轻[ 1] . 1995 年 7 月底, 浑河流域发生了自有记录以
来的最大洪水. 浑河支流东洲河出现了 4210m3∀s- 1洪
峰流量,降雨量超千年一遇.太子河支流北沙河大东山
堡水文站出现了洪峰流量 1540m3∀s- 1, 大大超过了
809m3∀s- 1的堤防防洪能力. 两河出现多处漫堤决口.
浑河、太子河流域淹没农田近 7. 6 ! 105hm2, 损失粮食
约 3. 0 ! 109kg,直接经济损失 344亿元.
  东部山区基本上包括大连市以北, 长大铁路线以
东的山区部分. 面积 5. 3 ! 104km2,占辽宁省土地总面
积的 36. 3% ,森林覆被 46. 5% ,大体上呈#八山一水一
分田∃的格局.东部山区及其森林植被是中部辽河平原
粮食基地与城市群的天然生态屏障,境内浑河、太子河
及其大伙房、 窝、关音阁、汤河 4座大型水库为沈阳、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999 年 12 月  第 10 卷  第 6 期                                
CH 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Dec. 1999, 10( 6)%761~ 765
抚顺、鞍山、辽阳等在内的中部城市群提供年用水量
7. 0 ! 109m3 的70% [ 5] ,对辽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
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图剖析浑河、太子河洪
涝灾害问题,找出其成因与特点,从生态与工程结合角
度提出治理方略,为防洪减灾,振兴经济服务.
2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2. 1  洪涝灾害的一般分析
  洪涝灾害是天降暴雨和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通常依赖气象、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气
象因素主要指暴雨, 包括雨量、雨强和降雨落区.暴雨
主要受大气环境制约, 目前人类难以左右. 然而,通过
人工控制增减局地降雨量已取得进展. 当前主要是提
高暴雨量、暴雨强度和暴雨落区预报的准确率,为洪水
预报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水文地理因素是一个自然因
素,系指流域和河道的特征,诸如流域面积、坡度、土壤
特性,河道长度、坡降等,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生
态环境因素即流域下垫面森林植被和水利工程状况,
主要受人类活动制约,随着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等
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加之水利工程不足,导致洪涝灾害
发生并加重了灾情.
2. 2  # 95. 7∃洪水的根本原因
  由于上述三方面因素在不同次洪水中作用不同,
导致不同次洪水过程和灾情上的差异. 因此, 要对洪水
做具体分析,才能准确找出成因并分清其主次.现以浑
河支流东洲河东洲水文站为例,分析 95. 7洪涝灾害成
因. 1995年 7月中旬,浑河流域有 3次降水过程,致使
流域下垫面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 7月 24~ 30日
浑河流域降雨 400~ 550mm, 东洲河流域救兵雨量站
24h最大降雨量 475mm, 最大 3d降雨量 679mm[ 4] .基
于此, 东洲河流域降雨量取其上限 550mm. 假如流域
下垫面处于最佳调蓄状态,关山水库已建成, 依据防洪
库容, 计算出水库蓄水 162. 7mm, 换算到东洲站以上
流域 139. 6mm. 一次充分降雨 (降水量> 50mm)有林
地比无皆伐迹地多截留降雨 15mm, 其中林冠截留
10mm, 枯枝落叶截留 5mm. 东北林区田间体积持水
量, 1m厚土层 36cm, 有林地土壤含水量比皆伐迹地低
10% ,那么有林地土壤含水量要比皆伐迹地低 35mm,
因此有林地比皆伐迹地初损多 50mm, 若土层厚
0. 5m, 初损多 32. 5mm.
  由于旱作农业深松耕作, 修建梯田,土壤流失得到
治理使得农田多蓄水,即 12. 5%的农田多蓄水 50mm,
换算到东洲水文站以上多蓄水 6. 3mm. 当流域下垫面
处于最佳状态时可多蓄水 139. 6+ 32. 5+ 6. 3= 178. 4
( mm) . 流域降雨 550mm 扣除初损 178. 4mm, 3d内有
371. 6mm 降雨量要形成径流.东洲河堤防 50年一遇,
无论如何也抗御不了如此大洪水(图 1) . 不难看出连
降暴雨是 95. 7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东洲河干流上没
有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是这场水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森林植被数量质量下降、水土流
失为主的生态破坏; 干流堤防防洪标准低也是原因之
一.太子河支流北沙河流域最大 24h 降雨量 393mm,
最大 3d降雨量 489mm[ 4] . 7月 29日 21时北沙河大东
山堡水文站出现 1540m3∀s- 1的洪峰流量,是北沙河堤
防抗洪能力的 1. 9倍.北沙河跟东洲河情况类似, 不过
北沙河干流上没有可建设水库的坝址. 因此, 北沙河抗
洪更要依靠堤防,生态措施及其它非工程措施和工程
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洪减灾效果.水
库和堤防防洪效果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下垫面森林植
被数量质量变化,水土保持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比较陌
生,关于蓄水作用前已述及,这里重点介绍调节径流作
用.
图 1  东洲河流域东洲水文站 95. 7暴雨径流过程
Fig. 1 Rainstormrunoff processes of 95. 7 of Dongzhou hydrologic stat ion in
Dongzhou river catchment .
  20 世纪初, &东三省政略∋记载: #森林蓄积量在
540方里面积上, 有 664. 336 尺缔∃, 折合每公顷
259m3. 宽甸县自滚马岭经蜜蜂沟及白石砬子山一带,
#森林蓄积量在 782 方里面积上, 有 262. 752尺缔∃ ,
折合每公顷 153m3. #本溪县自江澜子岭经盘道岭及房
木沟一带之林相,较宽甸尤稠密,成材亦仿佛∃.由此可
看出, 20 世纪初东部山区遍布原始森林, 每公顷森林
蓄积量为 153~ 259m3[ 2] . 几乎全部是成熟林, 中幼林
所占比例甚微. 然而, 后经沙俄、日本、军阀连年混战,
还有解放战争期间砍伐破坏.解放初期东部山区原始
森林砍伐殆尽. 随着近一个世纪的砍伐和建国后半个
76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世纪的利用与造林, 现在森林覆被相当 20世纪初的一
半, 覆被率 46. 5% . 其中, 成熟林占 7%, 中幼林占
93% ,蓄积量只有 34. 2m3∀hm- 2[ 2] , 是 20世纪初的 13
~ 22%.随着浑河、太子河上游森林覆被率和蓄积量的
变化,引起流域下垫面分配降雨特征的变化. 降雨到达
林地,有较多的水量渗入土壤形成壤中流和地下径流.
壤中流流速 0. 2m∀h- 1[ 7] , 与地表径流流速相差 2~ 3
个数量级,地下径流更慢.森林流域坡面汇集的水进入
河道里形成径流过程要比非森林流域洪峰流量低, 径
流历时长,径流总量小.森林流域对表层流的调蓄功能
远远高于无林地,其作用大小与森林特征、降雨特征、
地理特征有关. 我们在东部山区抚顺县两个小流域观
测到# 95. 7∃暴雨径流的全过程.两个小流域毗邻, 森林
小流域生长着 40年的人工落叶松林,另一个为其皆伐
迹地. 前者面积 6. 02hm2, 坡度 16(; 后者面积 6. 00
hm
2
,坡度 14(. 7月 25日 03时至 26日 19时降雨94. 5
mm, 7月 29日 0时至 31日 03时又降雨356. 1mm,总
降雨量 450. 6mm, 森林小流域出口断面洪峰流量
0. 162m3∀s- 1, 皆伐迹地为 0. 251m3∀s- 1, 森林小流域
洪峰流量比皆伐迹地流域削减 35. 5% ,峰现时间推迟
1h, 径流历时延长 74h, 延长了 20. 5%; 森林小流域径
流总量 17110. 8m3, 皆伐迹地小流域 20468. 0m3,森林
小流域比皆伐迹地减少了 16. 4%. 它为森林减轻洪涝
灾害提供了佐证[ 1] (图 2) .上述观测资料尽管来自小
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不能线性放大到大流域.但是可
以断定在 48h降雨不超过 400mm,源于森林地区河流
洪峰流量要比皆伐迹地明显偏低, 径流历时要长, 径流
总量要小.现在如何通过典型森林流域暴雨径流模型
图 2  两个小流域 95. 7暴雨径流过程
Fig. 2 Rainstorm runoff processes of 95. 7 in tw o small catchments.
) .皆伐小流域 Clearcut small catchment , ∗ . 森林小流域 Forest small
catchment .
扩展应用到一般流域, 关键问题是尺度转换和参数修
正.然而,森林并非能抗拒任何暴雨的袭击. 姚华夏用
凯江径流实验站资料作过计算机模拟, 若 24h降雨量
超过 850mm 时,完全覆被的森林只能削减 2. 79%的
径流量和 0. 54%的洪峰流量,表明森林对特大暴雨造
成的洪水调节功能十分微弱[ 3] .
  森林植被数量和质量下降, 加剧了水土流失. 90
年代初东部山区水土流失面积 1. 95 ! 106hm2, 是解放
初期 8. 2 ! 105hm2 的 2. 38倍.东部山区河流由过去的
#窄深型∃变成了#宽浅型∃, 河床抬高,泄洪不畅.还有
一个十分活跃的生态环境因素, 即在河流上修建水利
工程和在河滩上的不合理建筑与耕作, 影响着河川径
流调蓄与河道泄洪. E. P.欧德姆认为生态学源于生物
学,然而越来越独立于生物学, 是综合研究生物、环境
和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 7] , 与以往所不同点, 将
人类活动包括进生态学中来. 基于此, 人为修建水库、
堤防、在河滩上耕作亦属生态学范畴.不管在东洲河和
北沙河上怎样修筑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加高加固堤防,
依然抗御不了千年一遇洪水的袭击, 超标准洪水是客
观存在的,要提倡生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防
治,以流域为单元,建设生态工程防洪减灾体系,保护
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
3  洪涝灾害防治方略
3. 1  建设生态工程防洪减灾体系
3. 1. 1 生态水文分区  依据流域下垫面地形、土壤及
植被等特征,将流域分为调蓄区、行防洪区、蓄滞洪区
和排蓄区.浑河干流抚顺站以上,支流苏子河、社河、东
洲河上中游,塔峪河、拉古河、沙河、蒲河上游,太子河
干流本溪站以上, 支流三道河、细河、兰河、汤河上中
游,南沙河、北沙河、杨柳河、五道河、海城河上游, 多为
森林地区,划为调蓄区;浑河干流抚顺站以下,支流苏
子河、社河、东洲河下游, 塔峪河、拉古河、沙河、蒲河中
下游,太子河干流本溪站以下, 支流三道河、细河、兰
河、汤河下游,南沙河、北沙河、杨柳河、五道河、海城河
中下游多为农牧区, 划为行防洪区;浑河干流从蒲河口
起至大辽河段, 与太子河并行南下. 两河中间地带3. 7
! 104hm2,每遇大水常常是汪洋一片,为此, 将这里划
为蓄滞洪区;大辽河流域多为海滨滩涂与天然湿地,划
为排蓄区.
3. 1. 2各分区生态建设  以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
为主的生态破坏是# 95. 7∃洪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要加强各区生态建设. 提高各区的防洪蓄水与调节径
流的功能,改善生态环境, 防洪减灾, 为实现其持续发
7636 期                 裴铁  等: 浑太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治理方略         
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水文水资源条件. 1)调蓄区,主要
分布在东部山区,生长着天然次生林.按照#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方针,通过造林、经营与管理,提高森林覆被
率、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成熟林比例、针阔混交林比
例.到 2010年森林覆被率提高 1 个百分点, 成熟林比
例提高 3个百分点, 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 0. 5m3. 2)行
防洪区,主要是丘陵和平原, 多为农业并少许牧业区.
在丘陵区 ,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抓好林地草
场的管护,制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同时, 要采取生态
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方法治理
水土流失.土层较厚地区, 坡耕地要修建梯田,建设基
本农田.荒坡要植树种草, 因地制宜发展果树,建设稳
定草场.沟壑治理要沟道骨干工程与植物封沟相结合.
在平原区,要搞好水利建设,排洪除涝, 发展水地, 大搞
农田防护林和草场建设, 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促进各业发展. 有关蓄滞洪区、
排蓄区在工程建设中介绍.
3. 1. 3各分区工程建设  1)建设新的水利枢纽工程,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浑河干流上有大伙房水库,太子河
干流上有  窝水库、汤河水库和观音阁水库, 干流上洪
水能得到较好控制. 可是,大部分一级支流上没有控制
性水利工程,辽宁# 95. 7∃洪水恰恰发生在浑河支流东
洲河(大伙房水库以下)和太子河支流北沙河.这两条
较大支流上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是# 95. 7∃洪水的重要
原因.因此,要在易发洪水的一级支流上建设控制性水
利工程.计划在东洲河西支建设关山水库,近期还要在
东洲河东至抚顺东南前腰村建设前腰水库. 除了兴建
水库, 还要对现有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2)堤防工
程,浑河堤防正在建设,预计 1999年可竣工, 完成后抚
顺站以下堤防防洪标准可以达到 50年一遇. 太子河干
流辽阳站以下河段堤防防洪标准已达 50年一遇. 疏浚
河道, 疏浚河道与堤防工程同时进行. 3)分蓄洪工程,
浑河、太子河干流辽阳市小北河镇以下, 两河并行南
下,两河间面积为 3. 7 ! 104hm2.每遇大水, 这里常是
汪洋一片, 为此, 拟在这里建设分蓄洪工程. 蓄水深
2m,蓄水容积7. 8 ! 108m3,分洪道、分洪闸在设计时根
据情况选定. 4)排蓄区工程, 因地制宜退田还湿,完善
和新建排水系统. 5)防护林工程, 设计水库的同时, 要
进行水库周围森林经营或防护林设计, 提高森林植被
数量与质量,消除裸地.经过森林植被建设后,使入库
泥沙量每年少于 200t∀km- 2.在浑河、太子河干流及其
一级支流建设护坡林、护堤林和护岸林.建设护堤林、
护岸林时要留出防洪通道.
3. 1. 4生态工程防洪减灾体系管理  各流域生态工
程防洪减灾体系应由该流域水利部门下属的防汛办公
室负责管理,参加管理人员中应有水文学家、水利工程
学家、气象学家、生态学家和水利经济学家. 使其各分
区生态系统、水利工程设施保持正常运行,发挥各自功
能,减轻洪涝灾害.
3. 2  建立蓄滞洪区
  发洪水时, 在河流中下游经常被淹没地区建设分
蓄洪工程,工程所控制的地域通常称为蓄滞洪区. 建立
蓄滞洪区是处理超标准洪水的一种应急手段,也是解
决浑河、太子河上中游洪水来量明显超过下游河段泄
洪能力的重要措施, 对确保重要地区和重点河段减免
洪涝灾害是其他工程措施不可代替的, 即使有水库调
蓄和加固加高全线堤防, 它仍然是必需的.水库和堤防
工程只能防御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 超标准洪水是客
观存在的,只是随着水库和堤防工程防洪标准的提高,
超标准洪水发生机率小而已.
  建立蓄滞洪区, 实行退人不退耕, 易地安置农民,
一般距耕地几至十公里,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生产方式下, 让农民远距离耕作生产,显然是非常困
难的. #移民建镇∃后,不得不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 土
地连片承包给几个人, 实行机械化、现代化耕作.剩余
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服务业, 并建议国家给予一定
的优惠政策,把企业扶持起来,少数不愿参加企业的人
就地或外出自谋职业,使蓄滞洪区的农民各得其所,安
居乐业.在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3. 3  建立防汛信息系统
3. 3. 1 防汛通信网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使用
Chinapac.
3. 3. 2 防汛信息收集系统  包括气象信息收集、雨情、
水情信息收集.
3. 3. 3暴雨洪水预报警报自动化系统  洪水预报的关
键是提高洪水预测精度和增长有效预见期.当前, 提高
洪水预报精度和增长有效预见期的切实可行途径, 除
了改进防洪信息收集和处理手段外, 要加速发展我国
洪水预报警报自动化系统.
3. 3. 4计算机防洪调度系统  暴雨洪水预报警报自动
化系统可依据洪水地区的水雨工情信息, 迅速作出暴
雨洪水预报、警报、灾情估算和工程险情分析等,并优
选调度方案,作出调度方案实施后造成的水情变化、灾
情损失和风险预测, 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以期达到投
入最小、效益最大.
3. 3. 5建设防汛信息综合数据库  建设防洪信息综合
数据库,在干流防洪风险图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一级支
流风险图.
76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0卷
3. 4  提高暴雨中短期、短期预报和洪水预报准确率
3. 4. 1 提高暴雨中短期、短期预报准确率  以往,暴雨
短期预报多采用主观和客观预报相结合的方法,预报
准确率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近年来应用数值模
式进行暴雨短期预报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国外.
其预报尺度从大、中尺度转向中、小尺度. 我国数值预
报常用日本模式、美国模式和欧州中心模式等,我省通
常采用欧洲中心模式和 LN1 模式. 不管用那种模式都
要充分考虑本省区地表植被和土地类型分布的不均匀
性对大气系统水热通量传输的影响. 依据卫星遥感与
流域调查资料, 用 GIS绘制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分布
图.应用不同植被类型边界层特征研究成果于区域天
气暴雨预报模式中次网格尺度的通量计算, 提高暴雨
中短期、短期预报准确率.暴雨预报准确率除受预报方
法、技术水平影响外,还受降雨量测量精度的影响. 可
将水文站、气象站降雨测量网络化, 或采用测雨雷达,
提高降雨测站密度和降雨量测量精度.
3. 4. 2 建立森林流域暴雨径流模型,提高洪水预报准
确率  这里所说的森林流域是广义的, 从东北西部、内
蒙古东部向西南一直延伸到青藏高原东南部有一条典
型的敏感带,它是湿润、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两种气
候,森林与草原两种植被的过渡带,过渡带以东为森林
流域或已经开发为农业区. 几次大洪水, 诸如四川
81. 7、辽宁 95. 7、长江 98. 7~ 8、嫩江、松花江 98. 7~ 8
均发生在森林流域, 建立森林流域暴雨径流模型既有
重要意义,又具普遍性,势在必行. 建立森林流域暴雨
径流模型要充分考虑流域下垫面土地利用状况,要依
据土地利用状况(以全国森林普查为准)修正产流模型
参数平均蓄水容量 W、蓄水量分布不均匀性 K、汇流
模型参数面积分配曲线纵坐标 W ( )和蓄出因素 S ,
提高洪水预报准确率,减轻洪涝灾害.
3. 5  防洪保险,互保共济,灾后重建
  防洪保险是对一定范围内发生的洪水灾害,逐步
建立互保共济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防洪保险是强制
保险,依靠国家法律效力实施,不管被保险人是否愿意
参加,只要在保险范围内,保险责任即自动产生.以往,
灾害救济完全由国家负担,现在试行防洪保险,要由国
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 并逐渐过渡到互保互济. 通
常防洪保险分 3种, 第 1种蓄滞洪区防洪保险,第 2种
防护区防洪保险,第 3种洪泛区防洪保险.先从第 1种
试行,后两种多做调查研究,创造条件, 逐步试办. 1)蓄
滞洪区防洪保险  建议采用两种保险方式, 一是征收
防洪基金, 二是实行责任保险. 2)划定保险范围,凡是
国家规定的蓄滞洪区按照防洪标准保护的受益区划定
为保险责任范围.作为蓄滞洪区防洪基金筹集或保险
责任对象,以防洪管理单位或基金委员会作为投保法
人代表. 3)保险基金的组成,一是防洪受益区的工矿企
业、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民个体户,应交纳防洪基金或责
任保险费,二是蓄滞洪区本身非蓄洪年份也要交纳一
定比例的保险费,三是国家支持的基金部分. 4)实行定
项保险、低额保险和低保利率. 5)农村只保农作物和住
房,一般农作物的保险按收获量的 60% ~ 70%投保,
保险额参照蓄滞洪机遇确定.住房保险按实有估价投
保,费率不得高于社会保险.滞留蓄滞洪区的其他企业
事业单位的财产保险可以参照普通保险办法办理. 还
包括蓄滞洪区实行防洪基金或责任保险的匡算,保险
费估算和保险基金估算. 由保险基金支付的补偿能力
只能达到 87%,其余由国家补助.
致谢  撰写此文得到原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友松教授、
原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防汛办主任卢荣勤教授、原辽宁省水
文水资源勘测局总工曾代球教授、原辽宁省防汛办主任韩德纯
教授帮助,致以谢忱!
参考文献
1  Sun TH(孙铁珩) , Pei TF(裴铁王番) and Zhang J- N(张吉娜 ) .
1996. The cause analysis of flood damage and cont rolling strategies.
Disaster Reduct ion in China ( 中国减灾 ) , 6 ( 3 ) : 35 ~ 38 ( in
Chinese)
2  Zhang JF(张建福) . 1990. Liaoning forest . Beijing: China Forest ry
Publishing House. 22~ 23 ( in Chinese)
3  Yao HX(姚华夏 ) and Yuan ZX(袁作新) . 1998. Symposium of
Chinese Forest Hydrology Congress. Beijing: Mapping Press. 207~
213 ( in Ch inese)
4  Xu D(徐  德) . 1996. Flood History of Liaoning Province. Beijing:
Fongzhi Press. 104 ( in Chinese)
5  Hao ZQ ( 郝占庆 ) and Wang LH ( 王力华 ) . 1998. Water
conservat ion capacities of soil w ith major forest types in mountain
region of east Liaoning province.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9( 3) : 237~ 241 ( in Chinese)
6  Kirkby M J. 1978. Hillslope Hydrology.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un. 121~ 144.
7  Odum E P. 1997. Ecology: A Bridge betw een Scien ces and Society.
2nd edit ion. Sunderland: S inauer Associates. Inc.
作者简介  裴铁王番, 男, 57 岁,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
森林水文、生态水文和生态气候研究, 发表论文 50 余篇, 出版
专著 1 部.
7656 期                 裴铁  等: 浑太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治理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