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and degradation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省土地退化与景观生态建设



全 文 :辽宁省土地退化与景观生态建设 3
李月辉 3 3  赵 羿 关德新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利用 1997~1998 年 1∶25 万辽宁省 TM 遥感影像及相应的 GIS获取的数据 ,调查分析了辽宁省土壤侵
蚀、土地沙化和盐渍化 3 种类型土地退化程度、面积和分布. 结果表明 ,全省 92. 52 %的土地面积遭受不同程度
的侵蚀 ,3. 39 %的土地为沙化土地 ,2. 22 %土地为盐渍化土地. 在此基础上 ,以新的角度进行全省土地退化分
区 :现代侵蚀退化区、地质侵蚀退化区和沙化盐渍化退化区 ,分析不同区域内不同类型的退化特点和原因 ,依据
区域自身特点和景观生态学原理 ,提出相应的景观生态建设恢复治理模式.
关键词  土地退化  景观生态建设  遥感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1) 04 - 0601 - 04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Land degradation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L I Yuehui , ZHAO Yi and GUAN
Dexin (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 henyang 110016)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1 ,
12 (4) :601~604.
The degradation degree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three types of degraded land caused by erosion , desertification and
saliniz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by using landsat TM 1∶250000 and GIS Data. The area of eroded ,
desertificated and salinized land occupied 92. 5 % ,3. 39 % and 2. 22 % of the total provincial land area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land in this province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degradation regions : contemporary erosion degradation ,ge2
ological erosion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alinization degradation reg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 of
degradation for each region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situation and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
som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model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Land degradation ,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 Remote sensing.
  3 国家计委重点项目“辽宁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资助项目.
  3 3 通讯联系人.
  1999 - 10 - 14 收稿 ,2000 - 01 - 14 接受.
1  引   言
土地退化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是
全球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之一[2 ] . 辅之以地理信息系
统的空间遥感技术为大尺度土地退化调查研究提供了
快捷而准确的手段 ,景观生态建设又为退化土地生态
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8 ] . 我国开展了一
些大尺度土地退化遥感监测研究[5 ,10 ]和部分特殊区
域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1 ,9 ] . 本文利用遥感技术从宏
观尺度上对辽宁省土地退化现状和景观生态建设进行
了研究 ,为区域性退化土地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区概况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 (38°43′~43°26′N ,118°53′
~125°46′E) ,土地总面积 1. 46 ×105 km2 . 地势自北向南 ,由东
向西倾斜 ,辽东山地丘陵和辽西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 ,中
部是辽河及其支流冲洪积形成的辽河平原. 大陆性季风气候 ,
年均温度 5~11 ℃,年降水量 400~500mm ,境内各地气候差异
明显. 植被类型为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
草原. 地带性土壤类型为棕壤和褐土 [3 ] .
212  研究方法
21211 信息源  辽宁省 1997~1998 年陆地 TM2、3、4 波段假彩
色合成图像为主要信息源 ,地形图、第四纪地质图等图件为相
关信息源.
21212 建立辽宁省土地退化分类分级标准  沟谷密度大小作
为土壤侵蚀分级标准 [4 ] (表 1) ,共 8 个等级 :剧烈侵蚀 ( Ⅰ) 、极
强度侵蚀 ( Ⅱ) 、强度侵蚀 ( Ⅲ) 、中度侵蚀 ( Ⅳ) 、轻度侵蚀 ( Ⅴ) 、
微度侵蚀 ( Ⅵ) 、极微度侵蚀 ( Ⅶ) 和平原沉积区 ( Ⅷ) . 沙化土地
分为 5 种类型 :严重沙化土地、强烈发展沙化土地、正在发展的
沙化土地、潜在沙化土地和河流沿岸风沙土 ,前 4 种按照沙化
土地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大小划分 (表 2) ,河流沿岸风沙土由
河流冲积而成 ,有其特殊性 ,单列为一类. 盐渍化土地根据土壤
类型、分布区域、生态环境及成因 ,分为盐场、滨海盐渍土、潮滩
盐土、干旱风沙区内陆盐渍土和低洼易涝区内陆盐渍土 5 种类
型.
21213 判读解译制图 [6 ]  参考相关图件 ,对影像上表现出退化
信息的部分目视判读 ,选取典型地段实地勘查 ,建立影像标准.
根据该标准利用卫星影像综合判读解译 ,编制辽宁省土地退化
图 (比例尺 1∶500000) .
21214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在 ARC/ INFO 支持下 ,将土地退化
图数字化、修改和编辑 ,然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在该系统的支
持下获取数据.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1 年 8 月  第 12 卷  第 4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Aug. 2001 ,12 (4)∶601~604
3  结果与分析
311  辽宁省土地退化现状
31111 土壤侵蚀现状  辽宁省 92. 52 %的土地面积遭
受不同程度的侵蚀 (表 1) ,主要为 Ⅲ、Ⅳ、Ⅴ、Ⅵ级侵
蚀 ,共占省土地面积的 75. 16 %. Ⅵ级侵蚀面积最大 ,
占全省总面积的 21. 71 % , Ⅳ级侵蚀面积次之 ,为
21168 %. Ⅰ、Ⅱ、Ⅲ级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 Ⅰ级侵蚀
全部分布于辽西努鲁尔虎山地区. Ⅱ级侵蚀的 81. 1 %
分布于松龄山脉和努鲁尔虎山西南和东北两端 ;9. 9 %
在辽西走廊带状平原的北部低山一线 ;另外 9. 0 %在
辽东的金县盖县及海城、抚顺县的矿区. Ⅲ级侵蚀分布
范围广 ,主要分布于医巫吕山大部和辽东山地北部与
中部平原交界的山地丘陵一线. Ⅳ、Ⅴ级主要分布在辽
东山地. Ⅳ级侵蚀在辽东主要分布于龙岗山脉和千山
地区的新宾、宽甸、凤城等地 ,面积较大 ,达15735. 1
km2 ;在辽西主要分布于建平、义县等 ,面积 3299. 2
km2 . Ⅴ级侵蚀广泛分布 ,在辽东主要分布于凤城、岫
岩等 ,面积较大 ,为 15038. 4km2 ;辽西分布在医巫闾山
南北两端 ,面积较小. Ⅵ、Ⅶ、Ⅷ级主要在中部平原. Ⅵ
级侵蚀分布最广 :面积最大最集中的辽河平原中、北
部 ,辽西走廊大部及辽东、辽西山区沿各主要河流的带
状冲积平地. Ⅶ级侵蚀为下辽河平原的平地及冲积平
原的微倾斜平地 ,即下辽河平原北部 ,锦州、锦西沿海
平原和东港沿海平原. Ⅷ级平原沉积区在下辽河平原
南部.
表 1  辽宁省土壤侵蚀各等级划分标准及面积
Table 1 Soil erosion standard and area in Liaoning Province
侵蚀等级
Soil erosion
degree
沟谷密度
Gulp density
(km·km - 2)
面积
Area
(km2)
占全省面积比例( %)
Percent to
total area
Ⅰ ≥3 6371 4. 37
Ⅱ 2~3 7463 5. 12
Ⅲ 1~2 22232 15. 26
Ⅳ 0. 5~1 31595 21. 68
Ⅴ 0. 3~0. 5 24064 16. 51
Ⅵ 0. 1~0. 3 31629 21. 71
Ⅶ < 0. 1 11464 7. 87
Ⅷ 无 9797 6. 72
盐场 Slatern - 945 0. 65
虾蟹田 Shrimp field - 160 0. 11
合计 Total - 145720 100
31112 土地沙化现状  辽宁省 5 种类型沙化土地中
(表 2) ,潜在沙化土地面积最大 ,占沙化总面积的
53132 % ,因其具有强烈的沙化倾向 ,植被破坏后将发
生大规模沙化 ;其次是正在发展中的沙化土地 ,占
15. 96 % ,其变化即或继续沙化或转为潜在沙化土地 ,
将决定未来沙化状况或严重恶化或大面积好转 ;严重
和强烈发展的沙化土地占沙化总面积的 14170 % ,面
积相对小 ,但危害极大. 这些沙化土地均需及时采取措
施 ,有效控制其变化.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边缘
地带 ,即气候干燥风沙较大的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的
生态环境脆弱带 ,以彰武的章古台地区、康平北部、昌
图县境内的东辽河流域、辽河支流招苏台河流域最为
集中 ,在彰武县境内的柳河流域也有分布 ,此外 ,沿海
地区有零星分布. 河流沿岸风沙土斑块状不连续分布
在辽河、大凌河、绕阳河及支流等各河流沿岸 ,一般不
危害农业生产.
表 2  辽宁省沙化土地等级划分标准和面积
Table 2 Desert land standard and area in Liaoning Province
沙化土地类型
Desert
land type
划分标准
Standard
( %)
面积
Area
(km2)
占沙化总面积
Percent to total
deserted area
( %)
占全省面积
Percent to
total area
( %)
严重沙化土地 ≥50 118. 16 2. 34 0. 08
Serious desert land
强烈发展的沙化土地 25~50 623. 00 12. 36 0. 42
Strongly developing desert land
正在发展的沙化土地 5~25 804. 70 15. 96 0. 54
Developing desert land
潜在沙化土地 < 5 2687. 89 53. 32 1. 81
Potential desert land
河流沿岸风沙土地 - 807. 18 16. 01 0. 54
Desert land along rivers
合计 Total - 5040. 93 100 3. 39
31113 土地盐渍化现状  辽宁省 5 种盐渍化类型中 ,
盐场已合理利用 ,整个海岸线均有分布 ;潮滩盐土分布
于沿海潮间带 ,主要为各大河入海口处 ,如鸭绿江、大
洋河、双台子河和大小凌河河口等 ,是潜力巨大有待开
发利用的土壤资源. 这两类盐渍化基本无危害 ,占全省
盐渍化总面积的 88. 91 %(表 3) . 另外 3 种类型盐渍化
危害较大 ,需及时治理 ,面积相对小 ,占盐渍化总面积
的 11. 09 %. 滨海盐土分布于沿海地带 ,主要为辽东半
岛西海岸的复州湾、普兰店湾和金州湾 ,原为海积物堆
积区 ,辽河入海口处还有零星分布. 干旱风沙区内陆盐
渍土分布于辽西北的沙丘平原地区 ,主要集中于辽河
流域的北部 ,包括西辽河、柳河、苏台河流域及康平境
内的秀水河流域. 低洼易涝区内陆盐渍土出现于辽河
三角洲的边缘地表低洼地 ,面积很小 ,仅在黑山和新民
县交界处的绕阳河两岸零星分布.
312  土地退化分区
31211 现代侵蚀退化区  辽西努鲁尔虎山地区的建平
县、朝阳县、科左县、凌源县、北票市和建昌县 6 个县市
组成的区域为现代侵蚀退化区. 其原始地带性植被油
松栎林已被次生幼龄林和旱生草丛、灌草丛取代 ,甚至
出现次生裸地 ,侵蚀极严重 ,仅 10. 5 %为 Ⅵ、Ⅴ级侵
蚀 ,其余均为 Ⅳ级以上 ;分布有全省 100 %的 Ⅰ级和
75 %的 Ⅱ级侵蚀 ,面积共达 11586. 6km2 ,占该区总面
积的 52 %. 该区以典型的黄土侵蚀为特征. 黄土侵蚀
20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 卷
发生时间相对短 ,侵蚀剧烈、速率大 ,且受人为影响程
度很大 ,若采取相应的生态建设措施 ,严重的土壤侵蚀
在一定时间内可得以缓解. 因为该区第四纪地质地层
为黄土、黄土状土和老黄土 ,岩性为粘土和亚粘土 ,所
发育的棕壤和淋溶褐土[3 ]质地松散 ,抗侵蚀能力极
弱 ,若无植被保护 ,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尤其在降雨集
中的 6~8 月. 而人类活动如滥伐、过牧、盲目开垦等都
大幅度降低植被覆盖率 ,导致严重的侵蚀.
表 3  辽宁省盐渍化土地面积表
Table 3 Saline land area in Liaoning Province
盐渍化土地类型
Saline land type
面积
Area
(km2)
占盐渍化总面积
Percent to total
salinized area
( %)
占全省面积
Percent to total
provincial area
( %)
盐场 945. 00 29. 26 0. 65
Slatern
滨海盐土 90. 80 2. 81 0. 06
Coast saline soil
潮滩盐土
Tidal beach saline soil
1926. 56 59. 65 1. 30
干旱风沙区内陆盐渍土
Inland saline soil in arid
and desert area
253. 38 7. 85 0. 17
低洼易涝区内陆盐渍土
Inland saline soil in low2
level and flooded area
14. 13 0. 44 0. 01
盐渍化总面积 Total 3229. 87 100 2. 19
31212 地质侵蚀退化区  辽宁省地貌区划中全部辽东
山地丘陵区和辽西山地丘陵区除现代侵蚀区为地质侵
蚀退化区 ,均为基岩裸露区. 该区受流水强烈切割 ,地
形破碎 ,基岩裸露、山形锯齿状起伏 ,沟谷发育. 分布有
全省 25 %的 Ⅱ级侵蚀、99 %以上的 Ⅲ侵蚀和全部的 Ⅳ
级侵蚀. 该区以地质侵蚀为特征 ,冲沟于地质时期侵蚀
形成 ,形成时间长 ,土壤层薄 ,下伏基岩埋藏浅 ,即便受
到侵蚀 ,也难在短时期内形成大的沟谷. 现今所发生的
水土流失主要是乱砍滥伐、毁林栽参养蚕等人为干扰
下 ,植被减少甚至消失 ,受到径流冲刷而致.
31213 沙化盐渍化退化区  辽宁省中部平原区的气候
与地理条件决定了土地沙化与盐渍化的发生 ,为沙化
盐渍化退化区 :1)康平、昌图、彰武和法库县为沙化区 ,
区域内 6. 2 %的土地遭受严重、强烈发展和正在发展
中的沙化危害 ,占全省这 3 种类型沙化总面积的
98 % ,16. 9 %为潜在沙化土地 ,占全省潜在沙化面积的
79. 4 % ,原森林草原景观已变成现今类似沙漠的景观.
该区是第四纪松散风沙层分布区 ,地表形成沙丘沙垄
等风成地貌 ,其本身具有沙化特征及强烈的沙化倾向 ,
加之气候风沙干旱 ,且两者时间配置一致 ,所以自然生
态环境极其脆弱 ,植被一旦破坏 ,即会受到沙化侵袭.
而人类过渡的农垦、放牧及樵采等破坏了植被 ,土地沙
化难以避免.
2)辽西北的沙丘平原为内陆干旱风沙盐渍土区 ,
区域内日照丰富、多大风的气候 ,使土壤蒸发作用强
烈 ,而地下水位埋藏浅 ,地下水中盐分极易上升至地表
大量聚积. 辽河以西的下辽河平原为内陆低洼易涝盐
渍化区 ,除具有易盐渍化的气候特点外 ,地势平坦低
洼 ,河水常泛滥或常积水 ,排水不畅也导致盐分积累.
滨海盐土区为中部平原沿海地带 ,受海水浸淹影响大 ,
地下水矿化度高 ,水位浅 ,土壤质地粘重 ,易盐渍化. 目
前 ,这些地区的盐渍土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治理改善 ,如
改成高产稳产水稻田 ,但仍存在次生盐渍化的可能 ,人
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极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313  退化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
31311 现代侵蚀退化区的景观生态建设  景观生态建
设从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出发 ,为土地退化的恢复和重
建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它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
整和重建手段来恢复退化土地 ,即改善受胁迫或受损
失生态系统的功能 ,大幅度提高景观生态系统的总体
生产力和稳定性 ,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
正向的良性循环. 其基本思想包括通过对退化土地景
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成分 ,调整原有的景观格
局 ,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 ;选择适宜物种 ,提高
第一性生产力 ;控制人类活动方式与强度 ,补偿和恢复
景观的生态功能[2 ] . 依据该理论 ,辽宁省土地退化区
的建设 ,总的原则是以造林绿化为核心 ,确保林地斑块
和具有多种功能的绿色林带廊道组成的网络体系以一
定比例分布在遭受破坏的景观中 ,形成新的景观格局 ,
即人工构建林地景观 ,包括防护林、经济林、生态灾害
防御林及改造的天然次生林等[3 ] . 在土地利用现状基
础上调整、完善农林牧利用格局 ,三者的斑块相结合 ,
建立适宜的绿色镶嵌景观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景
观生态功能.
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是现代侵蚀退化区景观生态
建设的核心. 该区是低山丘陵区 ,以小流域为单元 ,宏
观布局建立水土保持林体系 ,该林地体系作为绿色斑
块和廊道体系 ,面积占整个景观的比例为 20 % :山顶
水源涵养林 —山坡护坡、水源涵养林 —山地农田、池塘
水库防护林 —侵蚀沟道防护林 —河谷河滩护岸护滩
林 ,根据不同林地的功用选择相应的物种 ,如栎林、刺
槐作护坡林 ,柳、杨作护岸护滩林等. 在此基础上 ,优化
农林牧景观成分的比例和分布 ,调整景观结构 :沟谷两
岸阶地、台地及河滩地作为耕地 ;小于 25°坡耕地修成
水平梯田 ,且在缓坡连片的地方 ,保持一定的牧草地 ,
加强草牧场建设 ;大于 25°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从
而形成现代侵蚀退化区的景观生态建设模式.
31312 地质侵蚀退化区景观生态建设  以辽东山区为
3064 期                  李月辉等 :辽宁省土地退化与景观生态建设          
例 ,建立地质侵蚀退化区的景观生态建设模式. 该区土
地主要为宜林地 ,林地景观所占比例很高 ,曾达 55 %
~75 %左右[3 ] ,所以发展以林为主的立体农业景观建
设.该区由山地、丘陵 - 缓坡、平地沟谷、河塘组成 ,相
应的景观生态建设模式 :山地上部营造水源涵养林 ,防
止水土流失 ,山地中部营造用材林 ,同时利用林下大面
积天然草地进行畜牧业生产 ,山地缓坡种植经济林果
树林及栽参种药 ,土壤条件好的部分山坡脚部及平地
农业耕作 ,沟谷河塘养殖水产品.
31313 沙化盐渍化退化区景观生态建设  1) 土地沙化
区景观生态建设 :“三北”防护林工程在该区建立了部
分林网、林带、林片 ,乔、灌、草结合的防护体系 ,使大片
沙地成为林牧业生产基地. 这些实践证明了景观生态
建设关键在于增加林地和草地景观成分. 该区是辽宁
省北部的主要农业区 ,大片为农田 ,部分地带是牧业生
产的草地 ,但农林牧景观成分比例 (43∶26∶10)欠合理 ,
有待调整 ,即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 :严重和强烈发
展的沙化土地 ,固沙后开辟为牧场 ;正在发展和潜在沙
化土地作为牧场 ,但都必须严防超载过牧. 潜在风沙土
分布区严格保护植被 ,有计划地开垦小面积耕地. 在此
基础上 ,据土地利用现状的格局特点及所处的自然环
境 ,将林地以斑块和廊道形式分布在农田草地中 ,构成
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 ,形成稳定高效的镶嵌景观结构.
2)土地盐渍化区景观生态建设 :各种盐渍土区都
在平原区 ,作为有效的盐渍土改良措施 ,种植了大面积
的水稻[7 ] ,虽然盐渍化土地已经得到改良 ,但这种大
面积的单一利用导致景观异质性降低 ,有一定潜在的
危害. 景观生态建设要增加景观异质性 ,引入新的景观
成分 :在大面积水稻田中 ,设立防护林带使农田林网
化 ;部分高地种耐盐喜湿树种 ,使小型林地斑块与林网
相接 ;保护原有的坑塘和湿地系统 ,于适当地点修筑水
塘 ,以改善景观结构 ,增加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合理灌
溉 ,严防次生盐渍化 ,综合改善当地小气候和整个区域
生态环境.
4  结   论
411  辽宁省土地退化类型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土地沙
化和土地盐渍化. 土壤侵蚀分为 8 个等级 ,侵蚀最严重
的是辽西地区 , Ⅰ、Ⅱ、Ⅲ级侵蚀的主要分布区 ,侵蚀强
烈 ,生态环境脆弱 ;其次是辽东地区 , Ⅲ、Ⅳ、Ⅴ级侵蚀
的主要分布区 ;中部平原区地势低平 ,土壤侵蚀微弱 ,
Ⅵ、Ⅶ、Ⅷ级的主要分布区.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西北
部边缘的农牧交错带. 盐渍化土地面积占全省的
2122 % ,分布于辽西北的沙丘平原、下辽河平原及沿海
地带.
412  根据土地退化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全省划分为 3
个土地退化区域 :辽西山地的现代侵蚀退化区以黄土
侵蚀为特征 ,侵蚀剧烈且速率大 ,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
大 ;辽东及部分辽西地区的地质侵蚀退化区以地质侵
蚀为特征 ,冲沟为地质侵蚀时期形成 ;中部平原沙化盐
渍化退化区以沙化和盐渍化为特征.
413  景观生态建设是恢复退化土地的新的有效途径 ,
总原则是确保绿色网络体系即林带廊道和林地斑块以
一定比例、一定的空间结构分布在遭受破坏的景观中 ,
农林牧斑块相结合 ,建立良好的绿色镶嵌景观结构 ,选
择适宜的生物物种 ,控制人类活动强度. 不同退化区的
景观生态建设有不同的体现模式. 现代侵蚀退化区 :山
地丘陵水土保持林体系 ,依据自然条件调整景观结构.
土地沙化区 :建立防护体系 ,合理调整农牧林景观布
局. 盐渍化区 :引入新斑块 ,提高原有景观的变异性、稳
定性 ,综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Chen G2D(陈国栋) ,Xiao D2N (肖笃宁) ,Wang G2X(王根绪) . 1999.
On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of arid
area. A dv Earth Sci (地球科学进展) ,14 (1) :11~15 (in Chinese)
2  Chinese Com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工
作部) . 1990. Prevention and Harness of Land Degradation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4 (in Chinese)
3 Ciu Y2X ( 崔永祥 ) . 1999. Land Resource in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Liaoning People Press. 21~42 (in Chinese)
4  Committee of Planning Economy in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省计划经
济委员会) . 1986. Collection of Land Resources Maps in Liaoning
Province. Beijing : Survey and Measure Press(in Chinese)
5  Pan J2J (潘剑君) , Zhang T2L (张桃林) , Zhao Q2G(赵其国) . 1999.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soil erosion in Yujiang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by landsat images. J Soil Erosion and Soil W ater
Cons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5 (4) :81~84 (in Chinese)
6  Sun J2B(孙家柄) ,Shu N (舒  宁) , Guan Z2Q (关泽群) . 1997. Prin2
ciple ,way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Beijing : Survey and Mea2
sure Press. 273~289 (in Chinese)
7  Wang C2Y (王春裕) . 1997.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control of soil
salinization.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16 (6) :67~71 (in Chinese)
8  Xiao D2N (肖笃宁) and Li X2Z(李秀珍) . 1997. The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landscape ecology. Geogr Sci (地理科
学) ,17 (4) :356~363 (in Chinese)
9  Xiao D2N (肖笃宁) . 1999. R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 Xiao D2N (肖笃宁) ed. Research
Progressof Landscape Ecology. Changsha :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2
  logy Press. 213~223 (in Chinese)
10  Zhang J2H(张佳华) , Wang C2Y(王长耀) . 1999.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grey forecast on the dynamics of desertification of Kerqin sandy
land under human activitie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2) :163~166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李月辉 ,女 ,1973 年生 ,在职博士生 ,从事景观生态
学方面的研究 ,发表论文 4 篇. E2mail :liyuehui @163. net
40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