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模势对 luxAB标记的快生型大豆
根瘤菌在土壤中存活的影响*
崔明学 张成刚 靳素英 李明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5)
摘要 经接合转移将 luxAB 基因插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Rhiz obium f redii )染色体, 取
可高效结瘤固氮的 R . f redii lux3 菌株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 在不同基模势下, 研究了
lux3在土壤中的存活,基模势为- 30 和- 750 kPa 时, lux3 在灭菌土中的生存能力明显( P
< 0. 05)高于未灭菌土, 当基模势为- 1500 kPa时, 土壤是否灭菌对 lux3 的存活影响没有
差异.不同基模势对 lux3 活性影响显著, 在- 1500 kPa的未灭菌土中, 随着饥饿时间延
长,可恢复活性的细菌数量显著下降. 同时比较了测定微生物活性的 3 种方法(即生物发
光、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呼吸) ,发光值变化与活细胞密度变化一致, PLf值(即潜在发光,
Potential luminescence)反映了可恢复活性的饥饿种群密度. luxAB 基因是一种比较简便而
实用的标记.
关键词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基模势 存活 luxAB 基因
Effect of matric potential on the survival of luxAB marked Rhizobium f redii in soil. Cui
M ingxue, Zhang Chenggang, Jin Suy ing , Li M ingqi( I 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 A cademia
Sinica, Shenyang 110015) . Chin. J . A pp l . Ecol . , 1997, 8( 5) : 519~ 526.
The luxAB gene w ere inser ted into the chromosome of R hiz obium f r edii by conjugation. R .
f r edii lux3 which could nodulate soybean and fix nitrogen efficiently w as used in study ing on
molecular ecology of R . f r edii. The surviv al and activity o f R. f r edii lux3 were studied fol
lowing inoculation into soil microcosms at different matric potentials. Sur vival were significantly
( P< 0. 05) greater in ster ile so il at - 30 and - 750 kPa than that in nonsterile so il. Sur vival at
- 1500 kPa w as not affected by auto claving of soil. The activity of R . f r edii lux3 in soil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different matr ic potentials. Reactiv ation decreased greately w ith pro
lo nged starvation. Population activity w as measured by liquid scillinat ion, dehydrogenase activit y
and respiration. Metabolic activity measur ed by luminescenc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ime
( P< 0. 05) . Luminescence follow ing amendment w ith substrates ( potential luminescence, PLf)
demonstr ated the time required for activation of the starv ed inoculum. Therefore, luxAB gene
was a convenient and useful marker for R. f redii.
Key words Rhiz obium f r edii, Matr ic potential, Survival, luxAB gene.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9570027) 和中国科学院陆
地生态系统痕量物质生态过程开放实验室基金资助项
目.
1997年 7月 14日收稿, 8月 27日接受.
1 引 言
尽管转基因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中已
经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有利特性能
否在自然环境中表达仍需进一步研究[ 9] ,
对于大多数土壤微生物来讲, 其作用的发
挥依赖于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存活. 土壤
是一种不连续的、高度异质的环境,影响细
菌存活的因素很多, 大致可分为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
壤类型、温度、有效碳、土壤含水量、土壤
pH 等; 生物因素包括接种细菌的生理状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997 年 10 月 第 8 卷 第 5 期
CH 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Oct. 1997, 8( 5)!519~ 526
态、植物根际、接种细菌的竞争能力、土著
微生物和原生生物的取食等, 各种酶和抗
生素也会影响物种的存活[ 3, 6, 11] . 其中土
壤水含量的影响较大.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Rhiz obium f redi
i )是我国的特有资源,具有生长速度快、耐
高 pH 值,可高效结瘤固氮等特点,有强大
的农业应用潜力,因而对该菌进行生态学
研究十分必要.
为了有效监测引入环境的微生物, 目
前已经开发的监测标记包括抗性基因、发
光标记和发色标记基因等,相比之下,发光
标记基因是一种比较灵敏、简便和快速的
方法。本文选择 luxAB 基因作 R . f redii
监测标记, 但是 Lux 基因及其表型能在多
大程度上反映被标记细菌在土壤中的活性
和活细胞数量,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基模
势如何影响 R . f redii 的存活和 luxAB 基
因的表达和稳定性, luxAB 标记菌在土壤
的竞争能力如何,对 luxAB标记细菌的发
光检测是否优越于传统的测定微生物活性
的方法等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 R .
f redii 来讲, luxAB 基因是外源基因,
luxAB标记菌同样是转基因微生物, 在土
壤微宇宙中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是十分重
要的.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未
来以 R . f redii 为宿主的转基因根瘤菌的
大田应用提供基础生态学资料.
2 材料与方法
2. 1 菌株与质粒
所用菌株有 E . coli S171 ( pUTLux ) , 质粒
pUTlux 携带 mini- Tn5- luxAB 基因和 tnp 基
因; R . f redii QB1130( Strr) ,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用生态研究所保藏菌株. 细菌的培养条件、细菌
接合程序、R . f r edii 结瘤和固氮能力的测定方法
见文献[ 2, 3] .
2. 2 根瘤菌总 DNA提取
将根瘤菌接种于 TY 培养基, 在 28∀ 条件下
摇床培养 16~ 24 h,每个 EP 管中加入 1. 5 ml菌
液, 离心收集菌体.将沉淀物悬浮于 200l裂解缓
冲液中 ( 快速吹打使其裂解) . 加入 66l 5 mol
NaCl溶液, 混匀 , 12000 rpm 离心 10~ 15 min. 将
上清液转移另一新 EP 管中, 加入等体积氯仿, 轻
轻倒转至少 50 次直至形成一种奶状溶液, 10000
rpm 离心 6~ 10 min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 EP管,
用等体积无水乙醇或 0. 6 体积异丙醇沉淀.用钩
钩出或离心收集白色絮状沉淀,用 70%乙醇洗两
次,自然吹干或在冷冻真空干燥器中抽干. 最后
溶于 50l TE 缓冲液备用.
质粒 DNA 制备、Southern 杂交和其它 DNA
操作方法参考文献[ 11] .
2. 3 土壤微宇宙
供试土壤采自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站无污
染实验小区表层 ( 0~ 20 cm) ,其基本理化性质见
表 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见图 1.
图 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基模势均为负值)
Fig. 1 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s curve.
表 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Table 1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al soil
有机碳
Organ ic
carbon
( % )
pH
(H 2O)
CEC
( mval#
( 100 g- 1
soil)
质地 Texture( % )
砂
Sand
粉砂
Silty
san d
粘粒
Clay
含水量
Moisture
content
( % )
1. 47 6. 3 16. 9 27. 5 57. 9 14. 6 15. 7
在 50 ml烧杯中装入 50 g 灭菌或未灭菌土壤
(干重) ,加入 Ca( OH) 2调节 pH 值为 7. 0.将接种
后细菌终浓度调节为 108cells#g - 1干土. 细菌培
养、收集和菌悬液的制备参考前文[ 3] . 通过添加
无菌蒸馏水将接种后土壤水势调节为 - 30、-
750 和- 1500 kPa (对应含水量分别为23. 4、20. 1
和 18. 5% ) ,根据已往实验结果, - 30 kPa适宜于
微生物生长和活性, - 1500 kPa为植物萎焉点.
52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接种后,将土壤微宇宙置于培养箱培养 2 个月,
间隔一定时间取样, 分别测定细菌数量、生物发
光、脱氢酶活性和呼吸作用. 用喷洒器小心加水
弥补流失的水, 以保持土壤水恒定. 烧杯置于一
个塑料盒,在盒底保存一层水, 以保持 100%的相
对湿度.
2. 4 发光标记细菌检测
将待测细菌培养液与 1l癸醛在 1. 5 ml塑
料离心管内混合均匀后, 立即置于闪烁瓶内, 置
于液体闪烁仪,记录 cpm 值, 并以 cpm 值表示细
菌发光的相对活性值. 平板培养计数时, 在平皿
盖内面滴加 1滴癸醛, 在室温下放置 5 min, 在暗
室观察和计数发光菌落数, 同时可用 kodak T
Max ( ASA800)直接拍摄 ( 曝光时间约为 3 h, 显
影时间约为 1 h) .
最终潜在发光值( PL f, final po tential lumines
cence)测定,将 1 g 土壤置于 9 ml磷酸缓冲溶液
( 1. 2 mo l KH2PO4 , pH 7. 2) , 振荡 10 min 得到土
壤悬浮液, 0. 5 ml土壤悬浮液和 1 ml培养基混
合,一定时间内每隔 15 min 测定一次发光值. 确
定潜在发光动力学和最终潜在发光值.
2. 5 统计分析
按照完全随机化设计方法设计实验, 每一实
验方案均设 3 个重复, 方差分析后, 确定土壤灭
菌与否以及不同的基模势对细菌存活之间是否
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果与讨论
3. 1 luxAB标记的 R . f r edi i菌株构建
E . coli S 171 染色体上含有 T ra 基
因,可转移携带 Mob 基因的质粒. 当 R .
f redii QB1130 与携带 pUTLux 质粒 E .
coli S171接合时,质粒在 S171细菌的帮
助下, 可转移至 QB1130中.由于该质粒为
自杀型质粒, 在肠杆菌以外的细菌中不能
复制, 在接合子的子代细胞中将丢失, 但
miniTn5luxAB在 tnp基因编码的转座酶
作用下,可转座插入到 QB1130染色体. 这
种转座是随机的,选择接合子时,使用基本
培养基, 排除了生化代谢损伤的接合子.
lux 标记菌株可经发光监测初步筛选(见图
版) , 随机挑选 6 株 LuxAB 标记菌株, 经
Southern杂交证明 LuxAB已插入 QB1130
的染色体(见图版) . 标记菌的主要特征列
于表 2.
表 2 标记菌株主要特征
Table 2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d strains
菌 株
St rains
标记基因
Marker
gene
结 瘤
Nodulation
固 氮
Nit rogen
f ixat ion
代 时
Doubling
t ime
QB1130 + + 2. 3
LUX1 lux + + 2. 9
LUX2 lux + + 2. 3
LUX3 lux + + 2. 1
LUX4 lux + + 3. 3
LUX5 lux + + 3. 0
LUX6 lux + + 2. 7
3. 2 土壤中潜在发光值测定的最佳条件
由于培养基类型较多, 仅比较了 N 源
丰富的 LB 和 TY 培养基及 C 源丰富的
YM 培养基, 以检验不同培养基对细菌潜
在发光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 TY 为最好
(未列出数据 ) . Meikle等[ 4]曾报道柠檬酸
钠的浓度对 luxAB 基因标记的 Pseu
domonas f lur ecens 的发光影响较大, 因此
本实验采用了 4 种不同含量柠檬酸钠的
TY液体.图 2中 a~ d分别表示在灭菌土
壤中加入含 10、25、50、100 mg #L - 1柠檬
酸钠的 TY 培养基后 luxAB标记菌株的潜
在发光动力学. 加入含 10 mg#L - 1柠檬酸
钠的 TY培养基 0. 6 h后得到最大发光值
(图 2a) , 柠檬酸钠加入 25mg#L - 1时, 最大
发光值降低 (图 2b) , 加入 50、100mg#L - 1
时,发光受到抑制(图 2c、d) .
理论上,加入基质后,发光量立即增加
到一个常数值,在整个培养期间保持不变,
但从图 2可以看出, 发光达到最大值存在
延迟期,其原因在于种群活力恢复延迟.经
过几次重复培养实验,选择 2. 5 h培养测
定种群活力和发光动力学比较适宜,在此
期间可以达到最大发光值, 如果延长培养
时间,细菌进入指数生长期,测定的发光值
5215 期 崔明学等:基模势对 luxAB标记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土壤中存活的影响
图版说明
Explanation of Plate
1.细菌接合 24 h后,在选择性平板上长出的 luxAB基因标记的 R . f redi i 接合子单菌落.对菌落在( a)自然光和( b )暗
室内用 Kodak TMax ASA800 拍摄.
T he plate shows growth of colonies f rom transconjugant suspension wh ich made 24 h after conjugat ion experiments. Pho
t ographs of the plate w ere taken ( a) in the light , and ( b) in the dark w ith Kodak T - Max ASA800.
2. luxAB标记的 R . f redii 总DNA 经 EcoR∃酶切后电泳图谱( A) ,及 Southern转移后32P标记的 luxAB探针杂交放射
自显影图( B) .
E coR ∃ rest rict ion pattern of luxAB mark ed st rains (A) , and the corresponding autoradiogram of 32P- labeled probe DNA.
A.由左%右: 1: DNA/ Hind& ; 2: pUT- lux; 3和 11: QB1130; 4% 10: luxAB标记菌; 2% 11均经 EcoR∃酶切.
From left side to right side: Lane 1: DNA/ Hind& ; Lane 2: pUT - lux/ EcoR ∃; Lane3 and 11: QB1130/ EcoR∃ ; Lane
4% 10: luxAB marked R . f red ii / EcoR∃ .
B.由左%右: a% j与 A中 2% 11相对应. From left side to right side: a% j is the same as 2% 11 ( A) .
就不是潜在发光值了.
综合以上结果, 测定土壤中潜在发光
的最佳条件是向土壤微宇宙中加入含
10mg#L - 1柠檬酸钠的 T Y( 2 ∋ )培养基,
培养时间约为 2. 5 h, 在 2. 5 h时得到的细
菌发光值即为最终潜在发光值( PLf ) .
3. 3 不同基模势土壤中活细胞浓度和
PLf值的变化
52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前文[ 3] 报道土壤灭菌与否对 R .
f redii T n5 突变株存活的影响较大, 因而
本实验分别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进行了
研究. 水活度( water availabity ) 是影响细
菌存活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水含量表达方
式较多,土壤水重量百分含量( W/ W)等表
图 2 接种 R . f redi i lux3 的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加入
T Y液体培养基后 2h培养期间发光值的变化( T Y 中分
别含有 ( a) 10、( b) 25、( c) 50、( d) 100 mg#L- 1柠檬酸
钠)
Fig. 2 Changes in luminescence in samples of sterile and
nonsterile soil inoculated w ith lux3. Sample amended with
T Y supplemented with ( a) 10, ( b ) 25, ( c) 50, ( d) 100
mg#L- 1 sodium citrate and incubated for 2 h. ∃ .灭菌土
壤 Sterile soil, ( .未灭菌土壤 Nonsterile soil .
达方式难于表明不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多以 kPa 或 bar 表示
的水势表达土壤有效水含量.
在一定的水压力 (基模势或渗透势)
下,微生物需消耗能量以维持细胞的完整
性,当基模势下降时(水压力升高) ,充水的
土壤孔数量和直径减小, 细菌和其它的单
细胞生物会由于缺乏联结空气空间的丝状
结构而受水膜厚度和充水孔径大小的限
制,在较高的基模势压力下物质扩散也受
到限制,从生态物理学意义上讲,基模势压
力比相同的渗透势压力强大得多.
由图 3可见,随基模势降低,细菌的存
活能力下降. 在- 30 kPa 时, lux3 菌株经
历了较长时间的饥饿以后, 活细胞种群密
度仍较大,在第 60天时, 活细胞浓度仅下
降了 2个数量级.在- 750 kPa时, lux3菌
株的活细胞浓度未经历增殖阶段即呈下降
趋势,在第 21天时活细胞浓度下降 2个数
量级(图 3b) . 在- 1500 kPa 时, 活细胞浓
度和 PLf 值变化均比基模势为- 30 kPa
和- 750 kPa 时大得多(图 3c) , 第 7天时
PLf值比基模势为- 30 kPa 和- 750 kPa
时的 PLf值低 3个数量级,在第 40天时检
测值与本底值相近,无法检测其确切值(图
3c) .在 3 种基模势下, PL f 值与细菌存活
趋势一致,添加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存活,
延缓了 PLf值的下降速率.
由图 4可以看出,未灭菌土壤中,基模
势对 R . f r edi i lux3 菌株的影响与灭菌土
壤中的结果表现了类似的趋势,但在未灭
菌土壤中土著微生物明显不利于细菌的长
期存活,特别是在较高的两种基模势( - 30
和- 750 kPa)下, 这一现象最为明显. 在较
低的基模势( - 1500kPa)下, 细菌存活能
力与灭菌土壤中同一基模势下的结果没有
显著差异( P< 0. 05) , 接种后立即测得的
PLf值与同一基模势下灭菌土壤 PLf值相
5235 期 崔明学等:基模势对 luxAB标记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土壤中存活的影响
图 3 不同基模势下灭菌土壤中 R . f r ed ii lux3活细胞
浓度和 PLf值变化
( a) - 30 kPa, ( b) - 750 kPa, ( c) - 1500 kPa. 实线表示
未添加营养物质( - N) ,虚线表示添加营养物质( + N) .
Fig. 3 Changes in viable cell concent rat ion and PLf in sterile
soil inoculated with R . f r ed ii lux3 at dif ferent matric po
t ent ial. SEs for viable cell concent rat ion and PLf w ere <
25% of the mean.∃ . Cell conc. ( + N) , ( . Cell conc. ( - N ) , & . PLf ( +
N) , ). PLf( - N) .下同 The same below .
近,但低于- 30和- 750kPa 未灭菌土, 与
灭菌土壤中的活细胞浓度和PLf值变化一
致(图 4c) . 添加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存
活.
本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基模势对细菌
存活的影响之间差异不显著, 这与 Ratt ray
等[ 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他们发现较高的
基模势压力十分不利于 E . col i 存活, 与
Meikle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3个实验结果
图 4 不同基模势下未灭菌土壤中 R . f r ed ii lux3活细
胞浓度和 PLf 值变化
( a) - 30 kPa, ( b) - 750 kPa, ( c) - 1500 kPa.实线表示
未添加营养物质( - N) ,虚线表示添加营养物质( + N) .
Fig. 4 Changes in viable cell concentrat ion and PL f in non
- sterile soil inoculated with R . f redii lux3 at diff erent
mat ric potential. SEs for viable cell concent ration and PLf
w ere < 25% of the mean.
之间的差异, 是由于所用土壤性质不同造
出的,在本实验和 Meikle 等的实验中所用
土壤的粘土含量较高, 在过去的许多研究
中证实高粘土含量有利于细菌存活.在对
不利基模势的抗性方面, 微生物之间存在
较大的差异[ 12] , E . coli 的自然栖息地不是
土壤, 对不利环境条件十分敏感, 而 R .
f redii和 P. f luorescence ( M eikle等实验用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 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是
土壤,对不利的土壤条件的抗性自然强得
多. Roberson 和 Firestone[ 7]认为细胞外多
52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糖成分和产量同样是决定细菌是否适应干
燥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R . f redii 可以产
生大量的胞外多糖, 这也是其在较低基模
势(十分干燥)的土壤中仍能较好地生存的
一个重要原因.
3. 4 不同基模势的土壤中细菌种群活力
的变化
脱氢酶活性、微生物呼吸是比较传统
的测定微生物活性的方法, 生物发光是针
对发光细菌而建立的测定微生物活性的方
法,评价接种细菌种群代谢活力,是微生物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灭菌土壤实验
中,分别用 3 种方法测定发光标记菌的活
性,在未灭菌土壤实验中,生物发光值反映
标记菌种群活力,而脱氢酶活性和微生物
呼吸反映总体微生物种群活力.
由图 5 可见, 在基模势为- 30 kPa
时,发光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第 60 天
时发光值比初始接种时低 2 个数量级, 接
种后初期,呼吸作用和脱氢酶活性立即增
大,随后下降,第 21天时降低到常数水平.
当基模势为- 750 kPa时,接种后 3 h检测
结果表明, 3 种检测方法得到的值与-
30kPa 时同一时间检测结果之间没有显著
差异,呼吸作用和脱氢酶活性未表现初始
增加,在第 21天时, 降至常数水平.发光值
下降迅速, 但是在第 60 天时仍能检测到
(图 5b) . 当基模势为- 1500 kPa 时, 3 种
检测方法得到的初始值较低, 在第 40天时
检测不到发光(图 5c) .
在基模势为- 30 kPa时,发光值随时
间延长而迅速下降, 而在同一基模势下灭
菌土壤中,第 60天时仍可检测到细菌发光
(图 6a) , 在更低的基模势下, 细菌发光值
表现了相似的下降趋势, 与细菌存活趋势
一致.在 3种基模势下,脱氢酶活性和微生
物呼吸初始增加,随后降低到初始值,微生
物呼吸初始增加值低于脱氢酶活性变化
图 5 不同基模势下灭菌土壤中 R . f redi i lux3发光值、
脱氢酶活性和呼吸作用的变化
( a) - 30 kPa, ( b) - 750 kPa, ( c) - 1500 kPa.
Fig. 5 Changes in luminescence, dehydrogenase act ivity and
respirat ion rate sterile soil inoculated with R . f redi i lux3 at
diff erent matric potent ial. SEs for viable cell concentration
and PLf were < 25% of the mean.
(图 6b、c) .
由图 5和图 6可以看出, 基模势对微
生物的活性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这一结果
和Wilson 和 Griff in [ 12]研究结果一致, 他
们发现在土壤中细菌的生长和呼吸随基模
势的增加而降低, 表明基模势是细菌接种
物代谢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从图 5和图 3以及图 6和图 4的比较
可以得出,发光值的变化趋势与细菌存活
趋势一致, 而脱氢酶活性变化和微生物呼
5255 期 崔明学等:基模势对 luxAB标记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土壤中存活的影响
图 6 不同基模势下未灭菌土壤中 R . f redi i lux 3发光
值、脱氢酶活性和呼吸作用的变化. ( a) - 30 kPa, ( b) -
750 kPa, ( c) - 1500 kPa.
Fig. 6 Changes in luminescence, dehydrogenase act ivity and
respiration rate non- sterile soil inoculated with R . f red ii
lux3 at diff erent matric potent ial. SEs for viable cell con
centration and PLf w ere < 25% of the m ean.
吸的变化则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脱氢酶
活性独立于培养时间, 脱氢酶活性并未随
时间而呈现明显的上升和下降 ( P =
0. 05) .潜在脱氢酶活性不能预测活细胞浓
度和代谢活性,潜在脱氢酶活性随饥饿时
间延长有时较高,可能和胞外酶活性有关,
这些胞外酶大多来自于死亡或裂解细胞.
参考文献
1 许光辉主编. 1986.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 北
京:农业出版社, 192~ 210.
2 崔明学、张成刚等. 1996. xylE基因用于检测根瘤菌
在土壤中存活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7( 3) : 287~
292.
3 蔺继尚、崔明学等. 1994.以转座子 Tn5作弗氏中华
根瘤菌的可识别生态 学标记的研究 - Tn5的水平
转移及其对 R . f redii : : Tn5 突变株运动的影响 .
应用生态学报, 5( 3) : 292~ 298.
4 Meikle A. , et al . 1992. Luminomet ric measurem ent of
populat ion act ivity of genet ically modified Pseu
domonas f luorescens in the soil. FEMS Microbiology
L et ters , 99: 217~ 220.
5 Postma J. , van Veen, J. A. and Water, S. 1989. Inf lu
ence of dif ferent init ial soil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distribut ion and populat ion dynamics of int roduced
Rhiz obium leg uminosar um biovar t rif ol ii . Soil Bi
ol . Biochem. , 21: 437~ 442.
6 Ratt ray, E. A. S. , et al . 1993. Effect s of soil bulk den
sity and temperature on w heat rhizosphere colonization
by lux - marked Pseudomonas f lurescens . Eur . J .
Soi l Biol . , 22: 73~ 82.
7 Roberson, E. B. and Firestone, M . K. 1992. Relat ion
ship betw een desication and exopolysaccharide produ
tion in a soil Pseudomonas sp. . App l . E nv iron . M i
crobiol . , 58: 1284~ 1291.
8 Sambrook, J. , Fritsch, E. F. and M aniat is, T . 1989.
Molecular cloning, Cold spring H arbou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ur, NY.
9 Shaw , J. J. and Kado, C. I. 1986. Development of Vib
rio gene set to monitor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 dur
ing the ongoing disease process in a non- dis rupt ive
manner. BioTechnology , 4: 560~ 564.
10 Stot zky, G. an d Babich , H. 1986. Survival of , and ge
net ic transfer by, genet 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A dv . App l . M icrobiol . , 31:
93~ 138.
11 Vandenhove, H. , et al . 1991. Survival of Pseu
domonas f lurescens inocula of diff erent physiological
stages in soil. S oi l Biol . Biochem . , 23: 1133~ 1142.
12 Wilson, J. M . and Grif fin, D. M . 1975. Water potent ial
and the respirat 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soil. S oi l
Biol . Biochem . , 7: 199~ 204.
52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