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秦岭柴胡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 方药纵横·
秦岭柴胡的生药学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 ( 710054) 徐文友
西安市长安县药品检验所 高东平
陕西省药品监督办公室 严西林
陕西职业培训学院医学院 徐 瑛
  摘 要: 首次报导了秦岭柴胡 ( Bupleurum longicaule Wall. ex Dc. V ar. g iraldii.
Wo lff. )的原植物形态 ,生药性状 ,根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有关化学成分的理化
鉴别 ,为准确地鉴定药材并确切其疗效和扩大新药源提供依据。
  主题词:柴胡 /分析 @秦岭柴胡 /分析 柴胡 /药效学
  柴胡属 ( Bupleurum L. )植物世界约 100余种 ,主要
分布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我国现有 36种 17变种 7变
型 ,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现知本属作为柴胡原
料的约 20余种。 商品柴胡三大类 ,即柴胡 ( B. chinense) ,
狭 叶 柴 胡 ( B. scor zonerifolium )和 膜 缘 柴 胡 ( B.
margina tum )都以根入药 ,经药理与临床证实有保肝 ,解
热 ,抗菌 ,抗病毒 ,消炎 ,镇咳 ,预防消化道溃疡等作用。临
床证明柴胡注射液对于感冒 ,流感 ,及病毒感染等引起的
发热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治疗病毒性肝炎效果满意。此外
对肥胖病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不全用
大柴胡汤相当有效。所以柴胡在防病治病 ,保障人民健康
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 ,柴胡资源远远供不应求 ,寻求
和扩大新药源已势在必行。
秦岭柴胡 ( Bupleurum longicaule Wa ll. ex Dc. Var.
gira ldii. Wo lff. )又称金柴胡 (太白 ) ,生长于秦岭山区各
地。 该药材在陕西 ,甘肃 ,和青海民间以带根全草作柴胡
入药由来已久 ,在陕西 ,甘肃收购的“柴胡”中屡有出现。
秦岭柴胡味苦 ,性微寒 ,民间用作发表 ,祛风 ,清肝利胆 ,
清心火 ,通经 ,主治虚劳骨蒸 ,月经不调 ,肝气不舒 ,黄疸
等症得到满意效果。 但对秦岭柴胡生药诸方面及所含生
理活性成分从未见有报道。为准确地鉴定该味药材 ,并确
切其疗效和扩大新的药源 ,我们对秦岭柴胡从原植物 ,生
药形状 ,根的显微结构和理化鉴定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分
析 ,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用材料采自秦岭太白山平安
寺到放羊寺山谷林下阴湿处。取其新鲜根 ,经“ FAA”固定
后作石蜡永久切片 ;取干燥根粉末作水装片。用显微描绘
仪描绘根的显微结构和粉末结构 ;用试管反应等以不同
显色和沉淀剂反应检查甲醇 ,乙醚萃取物及水浸液中所
含主要活性成分。
2 结 果  2- 1 原植物: 秦岭柴胡 ( Bupleurum
Lang icaule Wall. ex Dc. Var. g iraldii. Wolff. )为多年生
草本 ,茎高 20- 40cm,单生或丛生 ,少分枝 ,根圆柱形 ,叶
稀疏。 下部叶倒披针形 ,顶端钝或圆 ,中部以下收缩成长
柄 ,连叶柄长 6- 10cm ,宽 10- 17mm, 5- 7脉 ;茎生叶无
柄 ,卵圆形到广卵形 ,上部有近心形的 ,长 1. 5- 5cm,宽 1
- 2cm,顶端钝尖 ,基部扩大近心形抱茎 , 11- 15脉 ;伞辐
4- 6;长 3- 4cm ,总包片 2- 3,与茎上部叶相似而较小 ,
不等大 ;小总苞片 5- 7,椭圆状披针形 ,广卵形至近圆形 ,
顶端钝尖或园 , 5- 7脉 ,比花略长 ,小伞形花序着花 9-
15朵 ,花黄色 ,花梗长 1. 5- 2mm;果实长圆形 ,长 3- 3.
5cm , ,分果棱具狭翅 ; ;棱槽中油管 3,合生面 4。 花期 8
月 ,果期 9月。
2- 2 生药性状: 茎圆柱形 ,直径 1- 2mm ,外表面
浅褐色 ,质脆 ,易折断 ,断面类白色 ,中空。 叶皱缩多卷曲 ,
腹面黄褐色或污绿色 ,基部渐狭成长柄或近无柄 ,连叶柄
长 5- 10cm,宽 10- 20mm , 5- 15脉。根圆柱形或圆锥状
长圆柱形 ,常弯曲 ,有时分枝 ,长 5- 10cm,直径 0. 2-
1cm ,表面淡棕色 ,近根头部有横皱纹 ,渐至下部有不规则
纵皱纹 ,并有细小根疤痕 ,根头部多有残留茎基及数个凋
枯的叶柄残余 ,质坚韧 ,折断面皮部淡黄色 ,木部黄白色。
复伞形花序 ,果实长圆形 ,分果具狭翅。 微芳香 ,味淡微
苦。
2- 3 显微结构: 根横切面 ( 0. 8cm): 木栓层 5- 7列
木栓细胞 ;皮层狭 ,有油室 6- 10个 ,类圆形略扁 ,径向 20
~ 60um,切向 28~ 48um ,周围分泌细胞 5~ 6个。 韧皮部
油室较少 ,直径 15um。形成层呈环状。 木部占大部分 ,大
型导管切向排列 ,木纤维多见 ,并与木薄壁细胞聚合成
群 ,排成环状。 粉末灰棕色 ,木纤维成群或散在 ,长棱形 ,
直径 6- 15um;油管碎片含黄棕色不规则条状分泌物 ;网
纹 ,螺纹导管多见 ,直径 6- 35um.此外有木栓细胞 ,茎髓
薄壁细胞等。
2- 4 理化鉴别: ①称取柴胡 50g,置合适圆底烧瓶
中 ,加甲醇 200ml,同法回流提取 2次 ,每次约 5小时 (提
取至甲醇近无色为止 ) ,合并甲醇提取液 ,减压收回甲醇
的浓缩物 ,加乙醚 l5ml,回流半小时 ,弃去乙醚。乙醚不容
298 陕西中医 2001年第 23卷第 5期
物加水适量 ,搅拌使溶 ,除去不溶物 ,将水液转入分液漏
斗中 ,加正丁醇萃取 3次至提尽皂甙 ,分取正丁醇层 ,用
水洗一次 ,回收正丁醇至干的黄褐色无定形粉末 ,即柴胡
粗皂甙 ,称为 A液。
②取秦岭柴胡地上部分 5g ,加 95%乙醇 100ml,水浴
加热回流 1h冷却后过滤 ,得 B液。
③取秦岭柴胡地上部分 1g ,加石油醚 10g ( 60- 90) ,
放置 3小时 ,过滤得 C液。
2- 4. 1 柴胡皂甙化学检识: ①泡沫 试验: 取 A液
少许于试管中 ,振摇后可 产生持久泡沫持续达 15分钟
(示皂甙反应 )。 另取 2支试管 ,一管加入 0. 1M盐酸溶液
5ml,另一管加入 0. 1M氢氧化钠 5ml,在各加入粗皂甙水
溶液 ,使酸管 PH值为 1,碱管 PH值为 13,强烈振摇 ,两
管所形成的泡沫高度相同 (示含三萜皂甙 )。
②醋酐~ 浓硫酸反应 ( L ebe rmann~ Burcha rd反应 ):
取 A液少许 ,置于试管中 , 滴加 1ml醋酐溶解 ,沿试管壁
加入 1滴浓硫酸 ,两液面交界处出现紫色环 ,最后变为蓝
色 (示 三萜皂甙反应 )。
③取 A液 1ml于试管中 ,加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
液 ( 1: 30) 1ml及磷酸 3ml,混匀 ,水浴加热 ,溶液显淡红色
至淡红紫色 (示柴胡皂甙反应 )。
2- 4. 2 柴胡皂甙薄层层析鉴定:
样品制备: 取 A液少量 ,加甲醇溶解后 ,取一定量点
样 ;柴胡皂甙 a , b, c ,的甲醇液标准品对照 ;吸附剂: 硅胶
G;展开剂:乙酸乙酯—乙醇—水 ( 8: 2: 1) ,两次展开 ,展距
12cm;显色剂: 10%磷钼酸乙醇溶液。
秦岭柴胡甲醇液与柴胡皂甙 a, b, c标准对照品展开
后 ,在吸附剂上同样高度位置斑点显蓝色。
2- 4. 3 黄酮类的检识: 取 B液 2ml,加镁粉少许与
盐酸 0. 5ml,溶液显樱红色 ,加入过量的碳酸氢纳 ,溶液转
为绿色。
2- 4. 4 挥发油的检识: ①取 C液点于滤纸上 ,在室
温下放置 10min,油斑能自行挥发不留痕迹。
②取 C液 1ml,置蒸发皿中 ,在水浴上蒸干后于残渣
中加入 1ml1%香草醛浓硫酸试剂 ,溶液由浅棕色变为棕
色。
3 小 结 经文献考证 ,实地野外调查采集 ,访问
和对蜡叶标本地鉴定 ,秦岭柴胡为长茎柴胡 ( Bupleurum
longicaule Wa ll. ex Dc. )的一个变种。 本变种和正种长茎
柴胡的主要区别在于: 正种的叶线形 ,伞辐 3- 5,序托叶
卵形等。 正种产于我国西藏南部和尼泊尔边界处喜马拉
雅山区。秦岭柴胡主产秦岭各地 ,其中太白山 ,光头山 ,眉
县 ,佛坪 ,蓝田资源丰富。 甘肃的天水 ,武山 ,武都 ,夏河和
青海的民和 ,玉树 ,海晏 ,乐都 ,刚察 ,昂尔及山西省均有
分布 ,生长于海拔 2800- 3300m的山坡草丛中。模式标本
采自陕西北部。
从秦岭柴胡的化学成分分析 ,该药材根主要含柴胡
皂甙。经薄层层析 ,显示有柴胡皂甙 a , b, c。此外根中尚含
挥发油 ,植物甾醇和有机酸等 ,所以秦岭柴胡的茎 ,叶 ,地
上部分经分析尚含黄酮类化合物 ,如槲皮素等。
柴胡皂甙经药理证明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
如镇静 ,镇痛 ,解热 ,镇咳等 ,且能特异地阻碍胆碱酯酶和
显著的利尿效果 ,同时也有抗炎及疗肝作用 ,现常用于治
疗发热及传染性肝炎。柴胡皂甙 a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
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作用。 另外秦岭柴胡带根全
草尚含黄酮类化合物 ,黄同类化合物对心血管有多方面
的生物活性 ,如槲皮素具有强心扩张冠状动脉 ,降血压 ,
降血脂 ,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脆性和促进细胞增生作
用 ,且毒性小 ,所以对秦岭柴胡的研究 ,不仅可以缓解柴
胡的供应紧张 ,同时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有着广阔的开
发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
志》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 55( 1): 215~ 219; 251~ 252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 . 《中药志》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4; 1∶ 481~ 500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草药有效成分
的研究》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7( 1)∶ 11~ 20; 25~
40; 225~ 236
4.沙世炎 ,徐礼  ,严敏如 ,等 .编著 .中草药有效成
分分析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上册 ) 195~ 198
(收稿 2001-02-09)  
本刊下期要目预告
【临床报道】 温肾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30例 (何贵
翔 ) 少腹逐瘀冲剂冶疗寒凝血瘀痛经 50例 (马春
芬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50例 (杨 
渐 ) 血宁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68例 (须义贞 徐
斌超 )
【学术探讨】 试论“女子以肝为先天” (成兴昌 史晓燕 )
【老中医经验】 胥受天老中医治子宫肌瘤经验简介 (刘
向阳 )
【针灸经络】 针炙治疗月经过多症 64例 (刘佩云 )
【方药研究】 甘遂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研究 (高安成 
李百华 刘建峰等 )
【实验研究】 腹艾汤缩宫止血作用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
响 (任 利 商保军 )
299陕西中医 2001年第 23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