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豹皮樟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唐敏芳 ,汤文建 ,李 俊 ,林志财
2010-01-26接收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06013134B);安徽高等学校
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08B171)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安徽天然药物活性研究省级重点实
验室 合肥 230032
作者简介:唐敏芳 ,女 ,硕士研究生
李 俊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责任作者 , E-mail:lijun@
ahmu.edu.cn
摘要 目的 对樟科植物豹皮樟叶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
分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 、
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 HPLC进行分离纯化 , 并依据理
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豹皮樟叶的
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 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Quercetin, 1)、山柰酚(Kaempferol, 2)、(+)-儿茶素 [ (+)-
Catechin, 3] 、β-谷甾醇 β(-Sitosterol, 4)、胡萝卜苷(Daucoste-
rin, 5)。结论 化合物 3 ~ 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主题词 木姜子属 /化学
自由词 豹皮樟;乙酸乙酯;萃取;结构鉴定
中图分类号 R282.71;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492(2010)04-0509-04
豹皮樟是樟科木姜子属毛豹皮樟 (Litseacore-
anaL.)的叶 ,又称老鹰茶 ,分布于贵州 、四川 、安徽
等地 ,是我国南方各民族民间长期饮用的一种植物
代用茶 ,具有解毒消肿 、明目益思 、生津止渴 、解表防
暑等功效 ,且无毒副作用 ,为药食同源植物[ 1] 。近
年来药理学研究表明豹皮樟具有抗氧化 、降糖 、降
脂 、抗炎及免疫调节等功效[ 2-5] 。豹皮樟中含有黄
酮 、皂苷 、有机酸 、香豆素和鞣质等成分 ,其中黄酮类
成分含量高 ,且是其活性主要成分 [ 6] 。我们曾经对
豹皮樟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分离得到
槲皮素 -3-O-β -D-半乳糖苷 、槲皮素-3-O-β -D-葡萄糖
苷 、山柰酚-3-O-β-D-半乳糖 、山柰酚 -3-O-β -D-葡萄
糖苷四个黄酮醇苷类化合物[ 7] 。本研究继续对该
植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 ,得到了 5个化
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Quercetin, 1)、山柰酚(Kaempferol, 2)、(+)-儿茶素
[ (+)-Catechin, 3]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4)、胡萝
卜苷(Daucosterin, 5)。化合物 3 ~ 5为首次从该植物
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 5的化学结构式见图 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AV-300型核磁共振光谱仪
(瑞士 Bruker公司 , TMS为内标);MicromassGCT质
谱仪(英国质谱公司);8453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Agilent);岛津 APD-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依利
特 Hypersil-ODS柱(250mm×4.6 mm, 5 μm);WRR
熔点仪;柱色谱硅胶和 HF薄层层析硅胶(青岛海洋
化工厂);薄层色谱硅胶 GF254板 (烟台江友硅胶开
发有限公司);SephadexLH-20(瑞典 Pharmacia公
司),试剂均为分析纯。豹皮樟购自安徽省宁国县
茶农 ,阴干备用 ,经植物学鉴定为樟科木姜子属毛豹
皮樟的叶 。
1.2 提取与分离 豹皮樟叶 10 kg,以 10倍量体积
分数 70%乙醇回流提取 3次 ,时间分别为 2、1、1 h。
过滤 ,合并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 ,得到总浸膏。浸膏
用水分散 ,依次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得乙酸乙酯部分 760 g,将该萃取物用硅胶柱反复分
离 ,最后用 SephadexLH-20柱色谱纯化 ,经重结晶
得到 3个黄酮类化合物和 2个甾醇类化合物 。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合物 1 黄色粉末 , Mg-HCl反应阳性 ,锆 -
枸橼酸反应阳性 , Molish反应阴性 ,表明为黄酮醇;
UVλmax(MeOH, nm):255, 370;加诊断试剂 NaOMe
(330, 415);AlCl3(270, 440);HCl(265, 421);NaOAc
(275, 385);H3BO3(260, 385);1H-NMR(300 MHz,
DMSO-d6):δ=6.19(1H, s, 6-H), 6.41(1H, s, 8-
H), 6.88(1H, d, J=8.3 Hz, 5′-H), 7.54(1H, d, J=
8.3 Hz, 6′-H), 7.68(1H, s, 2′-H), 9.28(1H, s, 3′-
OH), 9.34(1H, s, 4′-OH), 9.57(1H, s, 3-OH),
10.76(1H, s, 7-OH), 12.49(1H, s, 5-OH)。 13 C-
NMR(75 MHz, DMSO-d6):δ=93.4(8-C), 98.2(6-
C), 103.1(10-C), 115.1(5′-C), 115.6(2′-C),
120.0(6′-C), 122.0(1′-C), 135.8(3-C), 145.1(3′-
C), 146.8(2-C), 147.7(4′-C), 156.2(9-C), 160.8
·509·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 2010 Aug;45(4)
图 1 化合物 1~ 5结构式
(5-C), 163.9(7-C), 175.9(4-C)。 TOFMS(EI)C15
H10O7:calcdforM+:302.0427。found:302.0436。
根据 UV鉴别诊断 ,由 NaOMe图谱 5 min后稳
定 ,且峰带 Ⅰ红移 55 nm,强度不降 ,可知化合物母
核含有 4′-OH;未熔融 NaOAc图谱中峰带 Ⅱ红移 20
nm,提示有 7-OH;NaOAc+H3BO3图谱中峰带 Ⅰ红
移 15nm,提示 B环有邻二酚羟基结构;AlCl3 +HCl
图谱与 MeOH图谱不一致 ,且峰带Ⅰ红移 51 nm,提
示可能同时有 3-及 5-OH结构。
从 1H-NMR可以看出在 δ6.88、δ7.54处有 2
个邻位 H,一个 δ7.68 H处于间位 ,故 B环含邻二
酚羟基应位于 3′、4′位 。δ6.19和 δ6.41处有 2个
氢 ,与 5、7-二羟基黄酮 A环结构中 6、8位 H谱图特
征一致 。结合 MS、13 C-NMR数据。参考 MS、13 C-
NMR数据及文献 [ 8] ,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槲皮素
(Quercetin)。
2.2 化合物 2 黄色粉末 , Mg-HCl反应阳性 ,锆 -
枸橼酸反应阳性 , Molish反应阴性 ,表明为黄酮醇;
UVλmax(MeOH, nm):267, 367;加诊断试剂 NaOMe
(277, 410);AlCl3(270, 425);HCl(270, 425);NaOAc
(272, 377);H3BO3 (268, 370);1H-NMR(300 MHz,
DMSO-d6):δ=6.19(1H, d, J=1.7 Hz, 6-H), 6.44
(1H, d, J=1.7 Hz, 8-H), 6.93(2H, d, J=8.8 Hz,
3′, 5′-H), 8.04(2H, d, J=8.8 Hz, 2′, 6′-H), 9.37
(1H, s, 4′-OH), 10.08(1H, s, 3-OH), 10.76 (1H, s,
7-OH), 12.48(1H, s, 5-OH)。13C-NMR(75 MHz, Ac-
etone-d6):δ=94.5(8-C), 99.2(6-C), 104.2(10-
C), 116.3(3′, 5′-C), 123.3(1′-C), 130.5(2′, 6′-
C), 136.6(3-C), 147.0(2-C), 157.8(9-C), 160.2
(4′-C), 162.3(5-C), 165.0(7-C), 176.6(4-C)。
TOFMS(EI)C15 H10 O6:calcdforM+:286.0477。
found:286.0469。
根据 UV鉴别诊断 ,由 NaOMe图谱 5 min后稳
定 ,且峰带 Ⅰ红移 43 nm,强度不降 ,可知化合物母
核含有 4′-OH;未熔融 NaOAc图谱中峰带 Ⅱ红移 5
nm,提示有 7-OH;AlCl3 +HCl图谱与 AlCl3图谱相
同 ,提示结构中无邻二酚羟基结构;AlCl3 +HCl图
谱与 MeOH图谱不一致 ,且峰带 Ⅰ红移 58 nm,提示
可能同时有 3-及 5-OH结构。
从 1H-NMR可以看出在 δ6.93和 δ8.04处有
4个氢 ,构成 AB系统 ,表明 B环上有对位取代基 ,
与 B环有 4′-OH取代一致。 δ6.19和 δ6.44处有
两个氢 ,构成 AX系统 ,从 J=1.7 Hz判断应该为苯
环间位氢 ,所以 A环结构与 5、7-二羟基黄酮一致。
结合 MS、13C-NMR数据 ,确定化台物结构为山柰酚
(Kaempferol),有关波谱数据与文献 [ 9]相符 ,郁建
平等 [ 10]曾从老鹰茶中分离得到过。
2.3 化合物 3 类白色粉末 , Mg-HCl反应阴性 ,
Molish反应阴性;UVλmax(MeOH, nm):232, 280;
1H-NMR(300 MHz, DMSO-d6):δ=2.35(1H, m, 4-
H), 2.66(1H, m, 4-H), 3.17(1H, d, J=5.0 Hz, 3-
H), 4.48(1H, s, 3-OH), 4.84(1H, d, J=5.0 Hz, 2-
H), 5.69(1H, d, J=2.0 Hz, 6-H), 5.89(1H, d, J=
2.0 Hz, 8-H), 6.59(1H, d, J=8.1 Hz, 5′-H), 6.68
(1H, d, J=8.1 Hz, 6′-H), 6.72(1H, s, 2′-H), 8.78
(1H, s, 3′-OH), 8.83(1H, s, 4′-OH), 8.91(1H, s, 7-
OH), 9.15(1H, s, 5-OH)。13 C-NMR(75 MHz, DM-
SO-d6):δ=27.9(4-C), 66.5(3-C), 81.1(2-C),
94.1(8-C), 95.3(10-C), 99.2(6-C), 114.6(2′-C),
115.3(5′-C), 118.6(6′-C), 130.8(1′-C), 145.0(3′-
C, 4′-C), 155.5(9-C), 156.3(7-C), 156.6(5-C)。
TOFMS(EI)C15 H14 O6:calcdforM+:290.0790。
found:290.0788。
从 1H-NMR可以看出在 δ6.59、δ6.68和 δ
6.72处有 3个氢 ,两个 H相邻 ,另一个 H处于间位 ,
推测该结构为黄酮类 B环的 1、3、4位取代 。结合
13C-NMR上可以看出 ,该化合物有 15个碳 ,而且不
含羰基 ,表明该化合物为黄烷类化合物。 1H-NMR
还表明 δ5.69和 δ5.89处有两个氢 ,构成 AX系
统 ,从 J=2 Hz判断应该为苯环间位氢 ,与 A环的
·510·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 2010 Aug;45(4)
5、7-二羟基黄酮一致 。(-)-儿茶素的 J2, 3值 0 ~ 3
Hz,而(+)-儿茶素的 J2, 3值较大 ,与所测得的值相
符 。参考 MS数据与文献 [ 11] ,确定化合物为(+)-
儿茶素 [ (+)-Catechin] 。
2.4 化合物 4 无色的针状物(MeOH), mp:133℃
~ 135℃。 1H-NMR(300 MHz, CDCl3)δ=5.35(1H,
d, J=5.1Hz, H-6), 3.53(1H, m, H-3), 1.01(3H, s,
Me-19), 0.92(3H, d, J=6.5 Hz, Me-21), 0.85(3H,
t, J=7.2 Hz, Me-29), 0.83(3H, d, J=6.5 Hz, Me-
26), 0.81(3H, d, J=6.5 Hz, Me-27), 0.68(3H, s,
Me-18);13 C-NMR(75 MHz, CDCl3 , basedonrefer-
ence):δ=12.0(29-CH3), 12.1(18-CH3), 18.9(21-
CH3), 19.2(27-CH3 ), 19.5 (19-CH3 ), 19.9(26-
CH3), 21.2(11-CH2 ), 23.3(28-CH2 ), 24.4(15-
CH2), 26.3(23-CH2 ), 28.4(16-CH2 ), 29.4(25-
CH), 31.8(7-CH2), 32.1(2-CH2 , 8-CH), 34.1(22-
CH2), 36.3(20-CH), 36.7(10-C), 37.4(1-CH2),
40.0(12-CH2), 42.5(4-CH2 , 13-C), 46.0(24-CH),
50.3(9-CH), 56.3(17-CH), 56.9(14-CH), 71.9(3-
CH), 121.8(6-CH), 140.9(5-C)。 ESI-MS(m/z):
416.0[ M+1] +, 437.8[ M-H+Na] +.从 1H-NMR可
以看出该化合物有 6个甲基 ,其中 δ1.01、δ0.68处
有 2个甲基单峰 ,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相符 ,参
考文献 [ 12]值 ,其化学位移值基本一致 ,故鉴定为
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2.5 化合物 5 白色粉末 , mp:275℃ ~ 277℃。1H-
NMR(300MHz, C5D5N)δ=5.35(1H, d, J=4.8 Hz,
H-6), 5.07(1H, d, J=7.8Hz, H-1′), 4.58(1H, dd, J
=11.7 Hz, 2.4 Hz, H-6′b), 4.43(1H, dd, J=11.7
Hz, 5.1 Hz, H-6′a), 4.31(2H, m, H-3′, H-4′), 4.08
(1H, m, H-2′), 3.97(2H, m, H-5′, H-3), 0.99(3H,
d, J=6.3 Hz, Me-21), 0.94(3H, s, Me-19), 0.90
(3H, t, J=7.2Hz, Me-29), 0.88(3H, d, J=6.6 Hz,
Me-26), 0.86(3H, d, J=6.3 Hz, Me-27), 0.66(3H,
s, Me-18);13C-NMR(75 MHz, C5D5N, basedonrefer-
ence)δ=11.9(29-CH3 ), 12.1(18-CH3), 19.0(21-
CH3), 19.2(27-CH3 ), 19.3(19-CH3 ), 19.9(26-
CH3), 21.2(11-CH2 ), 23.3(28-CH2 ), 24.4(15-
CH2), 26.3(23-CH2 ), 28.5(16-CH2 ), 29.4(25-
CH), 30.1(7-CH2), 32.0(8-CH), 32.1(2-CH2),
34.1(22-CH2), 36.3(20-CH), 36.8(10-C), 37.4(1-
CH2), 39.2(12-CH2), 39.9(4-CH2), 42.4(13-C),
46.0(24-CH), 50.2(9-CH), 56.2(17-CH), 56.8
(14-CH), 62.7(6′-CH), 71.5 (4′-CH), 75.2(2′-
CH), 78.0(5′-CH), 78.3(3′-CH), 78.4(3-CH),
102.5(1′-CH), 121.8(6-CH), 140.8(5-C)。与化合
物 4的核磁图谱相比 ,该化合物是其皂苷 ,参考文献
[ 12] ,与胡萝卜苷位移值一致 ,故鉴定为胡萝卜苷
(Daucosterin)。
3 讨论
从豹皮樟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 5个化
合物 ,根据其理化性质和 UV、1HNMR、13CNMR、MS
等波谱数据 ,参考文献值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分别鉴
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儿茶素(3)、β-谷
甾醇(4)和胡萝卜苷(5)。其中化合物 3 ~ 5为首次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豹皮
樟这一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
参考文献
[ 1] 李延松.老鹰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 [ J].贵州茶叶 , 1995,
(4):10-3.
[ 2] 叶 辉 ,郁建平.老鹰茶中三种黄酮类物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初探 [ J] .中药材 , 2004, 27(2):113-5.
[ 3] 王婷玉 ,李 俊 ,葛金芳 ,等.豹皮樟总黄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
炎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 [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7, 23
(12):1618-23.
[ 4] 倪鸿昌 ,李 俊 ,金 涌 ,等.豹皮樟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 [ J].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6, 22(5):591
-4.
[ 5] 吕雄文 ,李 俊 ,邹宇宏 ,等.老鹰茶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实验
研究 [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8, 15(2):119-21.
[ 6] 郁建平 ,古练权.贵州老鹰茶的化学成分 [ J].植物资源与环境
学报 , 2001, 10(3):61-2.
[ 7] 陈玉璞 ,程文明 ,李 俊.老鹰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 [ 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 2008, 43(1):65-7.
[ 8] Gluchof-FiassonK, FenetB, LeclercJC, etal.Threenewflavonol
malonylrhamnosidesfromRibesalpinum[ J] , ChemPharmBul,
2001, 49(6):768-70.
[ 9] ChenY, DengHZ, LiangL.Contentsofflavonoidsintheextractof
Lespedezavirgata[ J] , JSouthMedUniv, 2008, 28(5):858-60.
[ 10] 郁建平 ,叶 辉 ,古练权.贵州老鹰茶 Litseacoreana的黄酮类
化合物 [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40(6):110-4.
[ 11] HemingwayRW, TobiasonFL, McGrawGW, etal.Conformation
andcomplexationoftannins:NMRspectraandmolecularsearch
modelingofflavan-3-ols+[ J].MRC, 1996, 34:424-33.
[ 12] MoghaddamFM, FarimaniMM, SalahvarziS, etal.Chemical
ConstituentsofDichloromethaneExtractofCultivatedSatureja
khuzistanica[ J] .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 2007, 4
(1):95-8.
·511·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 2010 Aug;45(4)
Analysisofchemicalconstituentsofacetoacetate
extractofLitseacoreanaL.
TangMinfang, TangWenjian, LiJun, etal
(SchoolofPharmacy, AnhuiMedicalUniversity, Hefei 230032)
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sechemicalconstituentsofacetoacetatefractionofalcoholextractobtainedfrom
leavesofLitseacoreana.Methods The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purifiedrepeatedlybymethodsofsilicagel
columnchromatography, SephadexLH-20 columnchromatography,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and
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onthebasisofphysicochemicalpropertyandspectralanalysis.Results Fivecom-
poundswereisolatedfromacetoacetateextractofLitseacoreanaL.andelucidatedasQuercetin(1), Kaempferol
(2), (+)-Catechin(3), β -Sitosterol(4), Daucosterin(5).Conclusion Thecompounds3, 4 and5 areobtained
fromtheplantforthefirsttime.
MeSH litsea/chemistry
Freewords LitseacoreanaL;acetoacetate;extraction;structureidentification
◎预防医学研究◎
安庆农村社区高血压人群血脂与年龄的相关性
杨中荣 1 ,蒋善群 1 ,秦献辉 1 ,王 玉 2 ,王滨燕 3 ,邢厚恂 3 ,唐根富 1 ,霍 勇 4 ,徐希平 1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庆农村社区 45 ~ 75岁原发性高血压人
群血脂与年龄 、性别的关系 ,为从多重因素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
法 , 用整群抽样抽取安庆农村社区 45 ~ 75岁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酶法检
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
3个指标水平。结果 纳入分析对象共 8 562人 , 女性的 TC
和 TG平均水平均高于男性 , 但 HDL-C平均水平低于男性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的高 TC和高 TG
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01)。 以年龄每 5岁分为一组 ,
男性血脂水平主要表现为 TG和 TC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降低 , 女性结果相反。在校正相关变量后的线性回归结果
显示 , 男性每增加 5岁 , TG和 TC分别下降 0.04 mmol/L和
0.02 mmol/L(P<0.05),以 45 ~ 50岁组为参照组 , 各年龄组
与其比较的 T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
性每增加 5岁 , TG和 TC就分别增加 0.02 mmol/L和 0.05
2010-01-18接收
作者单位:1 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 ,合肥 230032
2 解放军 301医院老年医学科 ,北京 100684
3 连云港市现代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连云港 222006
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科 ,北京 100034
作者简介:杨中荣 ,男 ,硕士研究生;
徐希平 , 男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责任作者 , E-mail:
xipingxu18@ 126.com
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 Logis-
tic回归校正相关变量后的分析结果发现 , 男性每增加 5岁 ,
患高 TG和高 TC的发作风险分别下降 24%(OR=0.76,
95% CI:0.68 ~ 0.85)和 13%(OR=0.87, 95% CI:0.77 ~
0.98)。结论 安庆农村社区 45 ~ 75岁高血压人群的 TC和
TG水平普遍较低;不同性别间的血脂水平是有差异的。该
人群高 TC、高 TG以及低 HDL-C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 这与农
村地区该类人群大部分还在从事适宜体力活动 、多吃蔬菜水
果以及低脂饮食有关。
主题词 血脂;年龄;性别;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492(2010)04-0512-06
高血压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理
想的治疗方案应当能够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人群中伴发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
病之一 ,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
活的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冠心病 、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1] 。随着国
内社区居民经济水平的改善 、饮食方式和行为习惯
的改变 ,血脂异常已经成为当前较为严重的公共卫
生问题。在高血压人群中伴有高脂血症的人群会增
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血脂异常患病率是估计
·5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 2010 Aug;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