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全 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8 , 7(4):38 ~ 42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 ironment 
   
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
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谢国文         谭策铭
(广州教育学院生物系 ,广州 510030)   (江西九江森林植物研究所 ,九江 332100)
摘要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为湖北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属 、种 , 是中国二级
保护植物。通山县分布的永瓣藤为次生杉 、竹 、阔混交林内的伴生成分 , 群落生活型谱以常绿高位
芽植物为主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生态适应为明显的偏酸性和一定的耐荫性。永瓣藤
种群虽规模小 ,但具明显的增长型特征 , 有发展潜力。文中对永瓣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
的建议。
关键词 永瓣藤属;湖北新记录;种群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
On the population existing state and conservation of Monimopetalum Rehd.of a new
recorded genus in Hubei Xie Guo-Wen (Dept.of Biology , Guangzhou Educat 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030), Tan Ce-Ming (Jiujiang Inst itute of Fo rest Botany ,
Jiujiang 332100), J .Plant Resour.&Environ .1998 , 7(4):38 ~ 42
Monimopetalum Rehd.is a new recorded genus of spermatophyte flora in Hubei
Province , based on that M .chinense Rehd.was fi rst ly discovered in Tongshan county
as w ell as a rare and endemic species to China.It is an accompany ing element in the
secondary mixed forests of Cunningham ia lanceolata (Lamb.)Hook.,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 .de Lehaie and some broad-leaf species.The evergreen
phanerophytes is the main part on the life form spect rum of their community.The
spat ial dist ribution pat tern of M .chinense Rehd.population trends to be aggregate and
the population has obvious shade-adapted and acidophiolous properties.The survivorship
curve and size (age)structure of this population suggest that it is an increasing type and
has obvious developmental potent iali ty.Finally , some practical proposals about bio-
diversi ty conservation of M.chinense Rehd.are illust rated.
Key words Monimopetalum Rehd.;new recorded genus;population characterist ics;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是 Rehder(1926)根据秦仁昌先生在皖南祁门采
集的 3096号标本所定的华东特有种 ,并作为属的模式建立单型属 ———永瓣藤属[ 1] ,隶属于卫
矛科(Celast raceae),为中国二级保护植物[ 2] 。永瓣藤属仅分布于赣北和皖南山区[ 3 ~ 10] ,湖北
省未曾有分布的记载[ 11~ 14] 。近年作者对永瓣藤的野外考察中 ,在湖北省东南部的通山县沙
店乡首次发现该种植物 ,是湖北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属(种)。本文报道其种群现状的初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谢国文:男 , 1957年 12月生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区系 、植物生态和植物资源等方面研究。
   收稿日期 1998-02-05
研究结果 。
1 自然环境条件及野外调查方法
1.1 自然环境条件
太平山位于幕阜山脉的东北段 ,湖北和江西的交界处 ,地处约北纬 29°30′~ 29°35′和东经
114°48′~ 114°53′。永瓣藤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550 ~ 650 m之间 ,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人
为破坏相对较少 。该地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温暖湿润气候区 ,据邻近的九宫山气象
资料记载[ 6] ,年平均气温为 14.3℃,极端最高温 37℃,极端最低温-15℃;年雨量平均 1 765
mm ,年降雨日 150 d左右;全年无霜期约 248 d。土壤主要是千枚岩或页岩发育的山地黄红
壤 ,全 N 0.011%,全 P 0.065%,全 K 2.28%,有机质 5.02%,腐殖质 1.82%,质地为中壤土 ,
pH 5.85。
1.2 野外调查方法[ 15~ 17]
野外调查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 。在初步踏查基础上 ,选择永瓣藤分布较集中地段设置样
地。群落调查时 ,样方面积取 100 m2;种群调查时 ,样方面积取 25 m2 。同时在样地内选择代
表性种群测定永瓣藤个体的地径 ,并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永瓣藤根系分布层的土壤样品。在各
样方内 ,对乔木树种进行每木调查 ,记录各个体的胸径 、高度 、盖度等 。
2 结 果 与分 析
2.1 群落种类组成及生活型特征
2.1.1 群落种类组成 永瓣藤大都缠绕于次生针阔叶混交林的林木上 ,为森林群落的伴生成
分。所在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为 ,乔木层以杉木〔Cunningham ia lanceolata (Lamb.)Hook.〕、
毛竹(Phy 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木蜡
树〔Tox icodendron sylvestre (Sieb.et Zucc.)O.Kuntze〕等树种为主;下木层种类较多 ,常见的
有山胡椒〔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Bl.〕、山 (L .ref lexa Hemsl.)、腊莲绣球
(Hydrangea strigosa Rehd.)、油茶(Camel lia olei fera Abel)、格药柃(Eurya muricata Dunn)、
木〔Loropetalum chinense (R.Br.)Oliv.〕、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Thunb.)Dipple〕、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等种类;层外植物多为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鸡
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Planch.〕、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Rehd.et Wils.〕、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刺葡萄〔Vitis dav idii (Roman.)Foex〕等 ,永瓣藤常与它们
相互缠绕在一起;草本层有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 (L.f.)Sm.〕、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 (Benth.)C.Chr.ex Ching〕、五节
芒〔Miscanthus f loridulus(Labill.)Warb.〕、阔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Bailey〕等
植物 。
2.1.2 群落生活型特征 根据 Raunkiaer 生活型分类系统 ,通山分布的永瓣藤所在群落(86
种植物)的生活型分析(表 1)表明 ,其群落生活型特征是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比例达 68%以上 ,
394 期         谢国文等: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高位芽中又以小高位芽植物(Mc)占优势 ,矮高位芽植物(N)次之。群落中并具有较丰富的藤
本植物(L),说明本区域的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小高位芽植物和矮高位芽植物居多 ,在某种意
义上表明群落的次生性质和与森林林龄较小有关 。
表 1 通山永瓣藤群落植物的生活型谱
Tab 1 Life form spectrum of 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community in Tongshan
生活型 Life form 1)
Mg Ms M c N L C h H Cr Th
合计
Total
种类 Species 0 7 21 18 13 10 8 6 3 86
% 0 8.14 24.42 20.93 15.12 11.63 9.30 6.98 3.48 100.00
 1)Mg - 大高位芽植物 megaphanerophytes;Ms - 中高位芽植物 m esophanerophytes;Mc - 小高位芽植物
microphanerophytes;N -矮高位芽植物 nanophanerophytes;L -藤本高位芽植物 linophanerophytes;C h -地上芽植
物 chamaephytes;H -地面芽植物 hemicryptophytes;Cr -隐芽植物 cryptophytes;Th -一年生植物 therophytes.
2.2 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2.2.1 种群生命表 在无明显外形特征和年轮结构鉴定年龄的情况下 ,本文采用了大小(径
级)结构分析法 。众多研究表明 ,木本植物的径级系列可以视为年龄的一种等级系列 ,二者具
有同等的连续性意义 。在种群各年龄的个体存活数不因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变动的前提下 ,种
群的径级(大小)结构可以作为种群年龄结构组配和种群存活率的一种近似测度[ 18] 。
  对于长生命期的多年生植物(主要是乔
灌木)可应用静态生命表(即特定时间生命
表)来分析种群的动态[ 17] 。根据样地种群调
查资料统计 ,按大小(直径)级系列编制出永
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表 2)。由表 2 可
知 ,种群大小(径级)结构连续 ,不存在个体缺
失 ,从 Ⅰ级至Ⅴ级 ,存活率由大到小 ,直径 3
mm 以下的个体占41.86%,这说明永瓣藤在
此环境中 ,幼龄个体能正常生长发育。
表 2 通山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面积:900 m2)
Tab 2 Static l ife table of Monimopetalum chinense Rehd.
population in Tongshan(area:900 m2)
大小级
Size-class(d.g.mm)
现存个体数
No.of survival
百分比(%)
Percentage(%)
Ⅰ .1.0~ 3.0 18 41.86
Ⅱ.3.1~ 5.0 13 30.23
Ⅲ.5.1~ 7.0 7 16.28
Ⅳ.7.1~ 9.0 4 9.30
Ⅴ.9.1~ 11.0 2 4.65
合计 Total 43 100.00
2.2.2 大小结构模式与存活曲线 为了更好地解释生命表 ,最常用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
建立大小(年龄)结构模式和存活曲线作进一步分析。根据表 2的数据可绘制出通山永瓣藤种
群的大小结构模式(图 1)和存活曲线(图 2)。大小结构模式呈明显的金字塔型 ,存活曲线略呈
凸弧形 ,说明通山永瓣藤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 。虽然为无大龄级的初始型增长种群 ,却有明显
的发展潜力。只要采取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该地永瓣藤种群可持续稳定地发展 。
2.3 种群空间结构与适应特征
2.3.1 种群空间结构 根据野外调查所得数据 ,用方差/均值比[ 19]的 t检验法测定和检验永
瓣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通山永瓣藤种群(N=16), S2=10.062 , X=3.601 , S2/ X
=2.794 , Test 4.913 (P <0.05), 显著偏离随机期望值 ,属于集群分布类型。这种空间结构
与其种子传播和萌发的有效性非常低 ,而主要通过根茎繁殖的特性密切相关。正如调查所见 ,
永瓣藤常匍匐生长 ,行营养繁殖 ,以致个体分布集中 ,在群落中呈现显著集群分布现象。
综合其他产地的分布情况 ,永瓣藤种群分布格局聚集度受到群落郁闭度的影响 ,且聚集度
40               植 物 资 源 与 环 境              7 卷
与郁闭度间的数量关系呈近似于正态分布关系。即适中的林分郁闭度(0.4 ~ 0.7)有利于无性
系发生而使种群聚集度增强;郁闭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种群发展 ,种群聚集度减弱 。因此 ,
导致永瓣藤呈集群分布的原因 ,既取决于种群的生物学特性 ,也与所处的群落环境因素有关。
图 1 永瓣藤种群大小(年龄)结构模式
Fig 1 The size (age)structure pattern of Monimopetalum
chinense population
图 2 永瓣藤种群的存活曲线
Fig 2   Survivorship curve of Monimopetalum chinense
population
2.3.2 种群适应特征 如前所述 ,永瓣藤种群具有匍匐生长和产生无性系的特性。这是该物
种营养生长型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的结果。在一般郁闭度大的森林群落中 ,永瓣藤常缠
绕生长于林木上 。另外 ,永瓣藤匍匐生长而行营养繁殖还与水分及土壤状况密切相关 ,只有在
水分条件良好 、土壤疏松肥沃处才进行营养繁殖 ,而在干旱 、积水或土壤结构 、肥力差的地方未
见营养繁殖。
根据野外调查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 ,永瓣藤种群喜偏酸性土壤且较耐荫 。多个样地土壤
样品分析表明 , pH 为 5.5 ~ 6.5 ,腐殖质和有机质较丰富 。迁地保存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 20]
也表明 ,偏酸性的红壤土(pH 5.5 ~ 6.0)和腐殖质土(pH 6.0 ~ 6.5)为基质的营养繁殖效果最
佳 ,成活率达 90%以上 。从土壤母质看 ,永瓣藤主要分布于以千枚岩 、板岩和砂岩为母质的土
壤 ,一般不生长于石灰岩或花岗岩山地 。另一方面 ,根据野外观察判断 ,永瓣藤是一种半阴性
植物 ,能耐荫蔽环境 ,但森林郁闭度过大(≥0.8)或过小(≤0.3)都不利于种群增长和繁衍 。此
外 ,永瓣藤还适宜于温暖的气候条件 ,海拔 900 m 以上极少分布 ,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
3 种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挽救通山永瓣藤这个稀有濒危物种 ,使其种群得到较好保护 ,提出如下建议 。
3.1 封山育林 ,消除人为活动威胁
人类活动不断加剧 ,蟠龙山以下已是荒山秃岭 ,致使永瓣藤分布区域日益缩小。通山在历
史时期 ,永瓣藤可能较常见 ,九宫山的江西部分交通不便 ,人为破坏相对较少 ,还有永瓣藤分
414 期         谢国文等: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布 ,而湖北部分永瓣藤就灭绝了。通山县现残存的永瓣藤种群规模极小 ,若不实行封山育林 ,
人类的生产活动很快就会使之绝迹 。只有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 ,建立永瓣藤保护点 ,对周围的
生态环境严加保护 ,才能更好地就地保护该物种。
3.2 就近迁地保存于九宫山自然保护区
由于永瓣藤种群分布于自然保护区以外的次生杉 、竹或杉 、阔混交林内 ,且常生长于路边
林地 ,海拔不高 ,人为活动频繁 ,最容易受到威胁而处于濒危生境中。为防万一 ,可以在适当的
季节 ,采挖部分植株 ,就近迁地保存在九宫山自然保护区 ,以使尽快脱离濒危生境 ,保存种群生
物多样性 。
3.3 加强系统发育与繁殖生物学等方面研究
永瓣藤日趋濒危 ,尽管由于受到人类的威胁和生境异质化的影响 ,但主要是自身有性生殖
生物学方面的障碍所致[ 21] 。在研究其濒危生态因素的同时 ,为了摸索出一种有效的繁殖方
法 ,进行了分株移植和扦插试验 ,采用多种生根剂处理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而采种育苗繁殖多
次都未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有必要在系统发育和繁殖生物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1 Rehder A.Monimopetalum , a new genus of Celast raceae.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 1926 , Ⅶ (4):233~ 234.
2 傅立国主编.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 ,第一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3 陈灵芝主编.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3.31~ 98.
4 应俊生 ,张玉龙.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4.
5 谢国文.江西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及其特征的研究.植物研究 , 1991 , 11(1):91~ 99.
6 谢国文 ,丁宝章 ,王遂义.赣北云居山植物区系地理探讨.云南植物研究 , 1991 , 13(4):391~ 401.
7 谢国文.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4 , 3(1):52~ 55.
8 谢国文.江西热带性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3 , 11(2):130~ 136.
9 谢国文 ,汪红燕 ,赖小荣等.九岭幕阜山植物区系中特有属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植物学通报 , 1995 , 12(生态学专辑):90
~ 95.
10 谢国文 ,周芝德 ,农植林.江西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6 , 14(4):294~ 300.
11 郑 重.湖北植物大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3.
12 郑 重.湖北的珍贵稀有植物.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86 , 4(3):279~ 296.
13 王诗云 ,郑 重 ,彭辅松等.湖北珍稀危植物保存现状及对今后开展研究的建议.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88 , 6(3):285 ~
298.
14 王诗云 ,徐惠珠 ,赵子恩等.湖北及其邻近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5 , 13(4):354~ 368.
15 王伯荪 ,余世孝 ,彭少麟等.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6.
16 陆 阳.南亚热带森林种群分布格局取样技术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6 , 10(4):272~ 282.
17 Si lvertow n J W.Introduction to plant population ecology.New York:Longman Press , 1982.
18 刘智慧.四川省缙云山栲树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0 , 14(2):120~ 128.
19 Blackm an G E.S tat istical and ecological studies in the dist ribut ion of species in plant communities.I.Dispersion as a factor in
the study of changes in plant populations.Ann Bot , 1942 , 6:351~ 370.
20 谢国文 ,文 林.永瓣藤的营养繁殖.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7 , 6(4):29~ 33.
21 谢国文 ,谭策铭.永瓣藤的濒危因素及其保护对策.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1998 , 6(1):68~ 72.
(责任编辑:许定发)
42               植 物 资 源 与 环 境              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