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芒萁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3期
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
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作用 [1]。对化
感(Al1elopathy)现象的观察己有很长的历史,但在 1900 年
之后才开始真正进行科学的试验和研究。E.Rice 在其专著
中阐述了化感作用的普遍性和非资源性。随着相关学科的
发展、各种化学手段的加强和完善,植物的化感研究日趋深
入。在国外大量研究中,已摆脱了对复杂自然现象的肤浅描
述,取得了丰富的化感证据,分离、鉴定了大量化感物质,并
对化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某些研究还得到有效地应
用。其中有关蕨类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并不多 ,主要有芒
萁、狗脊、里白等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3,4]。
芒萁属真蕨类、水龙骨目、里白科、芒萁属,为多年生草
本。芒萁广泛分布于我国江南丘陵、山地的酸性红壤上,是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2],也
为亚热带丘陵灌木草丛等次生植被的“识别种”及“标志种”
植物。近些年,对于芒萁的化感作用已做了些研究,将有助
于了解芒萁化感作用机理,为合理利用芒萁的化感作用规
律提供指导。笔者结合所做工作,对芒萁化感作用的研究作
一综述,以期为加快芒萁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芒萁化感作用的表现
芒萁的竞争能力和“排外”能力很强,某个地段一旦被
其种群所占据,其他植物便很难在此萌发、生长和定居。这
种现象虽有其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
原因,但通过研究发现,其化感作用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叶居新等 [4]以朱尾草、白三叶、紫苜蓿、马尾松等植物为受体
植物,通过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芒萁水提浸出液对朱尾
草、白三叶、紫苜蓿的种子萌发有强烈抑制作用,对马尾松
种子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
除对马尾松有中性及促进作用外,其他受体植物均受到不
同程度的抑制。罗丽萍等 [5,6]以刺苋、苍耳、空心莲子草、豚
草、牛筋草等杂草及白菜、水稻、绿豆、萝卜、玉米等农作物
为受体植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芒萁地上部分的水
提液对刺苋、豚草、牛筋草、白菜、萝卜的种子萌发具有极显
著抑制作用,对苍耳、绿豆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对水稻、玉
米种子萌发却有促进作用;地下部分的水提液对刺苋 、苍
耳、白菜、水稻、绿豆、萝卜的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对豚草、
牛筋草有极显著抑制作用,对玉米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受
体植物幼苗生长除萝卜、玉米外,其他受体植物均受到不同
程度地抑制,且地上部分水提液抑制作用更强。
2 芒萁化感作用物质与作用机理
2.1 芒萁化感作用物质
化感物质几乎存在于植物的所有器官中,如茎、叶、根、
花、果实和种子。化感物质一般分子量较小,结构简单,根据
它们的性质和生物合成途径,E.Rice(1984)首先将化感作用
物质归为 14 类 [1]:①简单的水溶性有机酸,直链醇,脂肪族
醛和酮;②简单不饱和内酯;③长链脂肪酸和多炔;④醌类
(萘醌、蒽醌和复合醌等);⑤简单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⑥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⑦香豆素类;⑧类黄酮;⑨单宁;⑩类萜
和甾类化合物(类固醇);輥輯訛氨基酸和多肽 ;輥輰訛生物碱和氰
醇;輥輱訛硫代物和芥子油苷;輥輲訛嘌呤和核苷。其中酚类和类萜
化合物较常见。随着化感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化感物质
分离、鉴定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化感物质被发现。
日本筑波大学的长谷川教授在独行菜(Lepidium sativum)种
子萌发分泌液中提取 、纯化了一种促进型化感物质——
Lepidimoide,陈大清等 [7](1998)通过对其进行生物测定发现
这种物质对植物幼苗生产的促进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因此,
后来一些学者就干脆把化感物质分为 15 类,加上“其他化
合物”这一类。对于芒萁化感物质分离与研究才刚刚起步,
周礼胜等 [8]研究指出,芒萁叶中总酚含量为以 17%、地上茎
为 0.12%、地下茎为 0.14%。试验结果表明,芒萁各部位表现
出来的化感作用的差异与其体内总酚含量关系不大,可能与
酚的种类或其他化感物质有关。
2.2 芒萁化感作用机理
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主要包括:对细胞器膜透性的影
响;对细胞分裂、伸长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对植物激素活
性的影响;对钾、钙、磷等离子和水分吸收的影响;对酶功能
和活性的影响;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对光合作用的影
响;对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9]。植物化感物质中很
大一部分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会产
生和释放化感物质来抵御环境的胁迫。孔垂华等[10]综述了植
物在环境胁迫下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认为植物化感
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是植物在环境胁迫的选择压力下形成
的,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研究表明,大多数化感物质具有广谱性作用机制,能够影响
生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
芒萁化感作用也是由许多化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化
感作用物质主要是化学性质不同的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它
(下转第 19页)
芒萁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袁宜如 杨 芳 李晓云
(九江学院,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 化感作用是芒萁与其他植物生存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从芒萁化感作用的表现、芒萁化感作用物质与作用机理及芒萁化
感作用研究的展望等方面对芒萁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芒萁;化感作用;表现;作用物质;作用机理;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 Q949.36+5;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016-01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JJ08436)。
收稿日期 2008-12-29
园艺博览
16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3期
!!!!!!!!!!!!!!!!!!!!!!!!!!!!!!!!!!!!!!!!!!!!!!!
(上接第 15页)
medalinduced membrane deterioration mediated by lipoxygenase in rice
[J].Biologia Plantrum,1999(42):409-415.
[5] 杨玲,陈婴芳.水杨酸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芽某些生理特征的
影响[J].种子,2000(6):3-4.
[6] 杨晓玲,杨晴,刘艳芳,等.水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低温的
影响[J].种子,2007,26(1):78-79.
[7] 阮海华,沈文飚,叶茂炳,等 .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小麦叶片氧化损
伤的保护效应[J].科学通报,2001,46(23):1993-1997.
[8] 张少颖,任小林,程顺昌,等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浸种对玉米种子萌
发和幼苗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3):309-310.
[9] 张少颖,饶景萍,任景萍,等 .一氧化氮对瓶插月季呼吸作用及相关
酶活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7,34(1):183-188.
[10] 阮海华,沈文飚,徐朗莱.一氧化氮调节胁迫下小麦幼苗根部质膜
H+-ATPase 和焦磷酸酶活性提高耐盐性 [J].植物学报 (英文版 ),
2004,46(4):415-422.
[11] 刘开力,凌嘴芳,刘志兵,等.外源 NO 供体 SNP 浸种对盐胁迫下水
稻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4):419-422.
[12] 刘开力,韩航如,徐颖洁,等.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水稻根部脂
质过氧化的缓解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4):333-337.
[13] 裴真明,刘彦卓,张飞雄,等.一氧化氮:植物体内一种新的生长调控
因子[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2,28(5):325-332.
(上接第16页)
对不同受体植物表现出不同影响。笔者通过研究发现 [11,12],
芒萁化感作用具有选择性和阶段性,对玉米表现出低浓度
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而对绿豆、白菜则表现为抑制,同
时,在不同发育阶段作用不同,低浓度降低玉米种子活力,
而对其植株生长则有促进作用;芒萁化感物质通过抑制受
体植物种子淀粉酶活性,导致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影响
到种子萌发的呼吸代谢和能量供应,从而降低种子活力;通
过抑制受体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直接影响植物对氮的吸
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失调;通过使受
体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降低光合作用效率;通过抑制
受体植物根系活力,从而影响植物对水分、矿质营养的吸收。
周礼胜等[8]研究发现,芒萁化感物质通过抑制 SOD、POD 和
CAT的酶活性,影响受体植物活性氧代谢,导致植物膜的完
整性受损,从而使受体植物幼苗生长受抑。
3 研究展望
芒萁化感作用虽已展开了研究,但研究深度还不够,除
运用生物测定法定性描述化感现象与机理初步研究外,尚
未有更深入的研究报道。针对目前国内芒萁化感作用研究
的现状,笔者认为今后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①进行芒
萁化感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定性研究,最终明确芒萁化感作
用的物质基础,并探明其化感作用机理;②环境因子(光照、
温度、水等)对芒萁化感物质产生、释放和活性的影响;③结
合生态农业、生物防治和植物保护等,利用芒萁化感物质开
发新型无公害生物制剂(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
4 参考文献
[1] RICE E.Allelopathy[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4.
[2] 侯学煌.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3] 王祥荣,宋永吕.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J].植物生
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2):143-154.
[4] 叶居新,洪瑞川,聂义如,等 .芒萁植株浸出液对几种植物生长的影
响[J].植物生态学报,1987(3):203-211.
[5] 罗丽萍,葛刚,陶勇,等.芒萁对几种杂草和农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
[J].植物学通报,1999,16(5):591-597.
[6] 罗丽萍,葛刚,袁宜如,等.芒萁水提液对几种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8,22(4):302-306.
[7] 陈大清,陈汝民,潘瑞炽.一种新发现的促进型他感作用物质 Lepidi-
moide[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34(6):455-457.
[8] 周礼胜.芒萁化感作用研究及抑菌实验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9]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等.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J].农村
生态环境,2001,17(4):52-55.
[10] 孔垂华,徐涛,胡飞,等.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
[J].生态学报,2000,20(5):849-854.
[11] 袁宜如,陶勇,葛刚,等.芒萁水提液对三种受体植物若干生理特性
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0,24(7):317-322.
[12] 袁宜如,李晓云.芒萁化感作用机理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17):5047-5048.
干基部。人工培植天麻时,需事先培养此菌。
(3)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肉质,无菌盖菌
柄之分,块状不分枝,新鲜时全部白色,干后浅黄色,直径 5~
10cm;基部着生处狭窄,下延;块状体上部密生许多锥形齿刺;
子实层生刺上,孢子无色,光滑,球形至近球形,直径 5~6μm。
(4)木耳 (Auricularia allricula)。子实体 ,一般较小 ,宽 2~
12cm,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胶质,新鲜时软,干后收
缩,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深褐色或黑褐色,外面有短毛,
青褐色。阔叶树或朽木树上密集成丛生长。
4 问题与建议
(1)长期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及近年来大面积的单一树种
造林,致使大型真菌繁殖生长的生态环境受到人为的影响
或严重破坏。另外,厂矿排泄的大量废气、废物、污水使环境
和土质受到污染,尤其大气层二氧化硫等浓度增加形成酸
雨,使一些常见的大型经济真菌产量下降,甚至灭绝。为此,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同时加速考察研究湖南省的大型真
菌种类资源,采用高科技技术建立种质基因库,对那些经济
用途大或特殊的种类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具体可行
的保护措施。
(2)进一步宣传普及食用菌有关知识。野生食用菌除具
有特殊的香味和美味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
类和多种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用价
值。但人们对于菌类的知识了解甚少,往往不能识别可食用
与有毒菌类,使很多味美价值高的食用菌尚未被开发利用,
而为数不多的毒菌又常被人们误食,引起中毒事故,甚至造
成人身伤亡。
(3)进一步推广和扩大食用菌人工培养范围,形成一定
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特别是对一些珍贵的野生种类进
行研究和开发,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争取多创外汇,为山
区农民寻找一条致富道路。
5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谢支锡,王云,王柏.长白山伞菌图志[M].长春: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6.
[3]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资源及其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1989(1):52-
61,68.
[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常见常用真菌 [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3.
[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毒蘑菇[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6] 卯晓岚.我国的毒蘑菇[J].自然资源,1982,5(4):243-246.
[7] 卯晓岚.我国的食用菌分类概述[J].食用菌,1983(3):47-48.
[8] 卯晓岚.我国的食用菌资源及其分类[J].食用菌,1983(3):1-4.
[9] 卯晓岚.我国的食用菌的地理分布[J].食用菌,1983(4):6-7.
!!!!!!!!!!!!!!!!!!!!!!!!!!!!!!!!!!!!!!!!!!!!!!!
园艺博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