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类植物提取物对鸡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



全 文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8年第7期





























东*

广








广



5
2
4
0
8
8

摘要:对不同溪黄草类植物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比较研
究,测定了潮州产、肇庆产、清远产的溪黄草类植物对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巴氏杆菌、鸡源性大肠杆菌的
药物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将体外试验筛选出的
抑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应用于鸡源性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中,测定该药的体内抗菌
效果。结果显示,清远产溪黄草类植物溪黄草阴干品的水提和醇提物及其晒干品醇
提物对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均呈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
其晒干品水提物对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
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潮州和肇庆产溪黄草类植物线纹香茶菜对各供试菌株未见
抑菌作用。通过动物试验可知,阴干溪黄草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鸡呈现良
好疗效,能显著降低死亡率,以0.4mL/只灌服给药为宜。
关键词 溪黄草类植物 致病菌 体外抑菌 体内抗菌
中药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多年来溪黄草类植物同名异物的情况普
遍存在,广东地区的商品溪黄草除线纹香茶菜外,还有同属植物溪黄草[1],此二者外
观性状、化学成分和功效都非常相似,二者所含有的二萜化合物均经研究表明具有
抗菌、消炎、抗肿瘤等活性[2],这已在医学研究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但在兽医上的抗
菌活性如何,是否存在差异,可否用作抗菌中药用于兽医临床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未
见文献报道。为了验证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对鸡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本试验通
过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效药物后进行体内抗菌作用研究,观测其对大肠杆菌人
工感染鸡的疗效和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区分应用这两种溪黄草类植物和防治大肠
杆菌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中药
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分别采自清远市、潮州市、肇庆市,按阴干和晒干方法处
理,分别用水煎煮[3](准确称取,浸泡后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离心,浓缩至每毫升
含原药1g)和用95%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准确称取,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滤液
后离心,浓缩至每毫升含原药1g),制成1g/mL 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灭菌备用。
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水煎液为体外抑菌试验对照中药,黄连水煎液为体内抗菌试
验对照中药,煎煮方法同前。
1.1.2 供试菌株
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溶血性链球
菌、巴氏杆菌及鸡源性大肠杆菌21和37,由广东海洋大学临床兽医实验室提供。
1.1.3 试验动物
健康15日龄黄羽肉鸡50只,常规饲养管理。
1.2 方法
1.2.1 体外抑菌试验
平皿打洞法 [5]测定抑菌圈直径:先将试验菌株接种于适宜肉汤中增殖培养
18h,制成18h肉汤菌液,再用灭菌棉签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然后用直
径6mm 打洞器均匀打洞,每皿打6个洞,去除洞内琼脂,将供试药液加于洞中,以
满而不溢为宜并做好标记,最后将平板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取出观察结
果。每皿做3个重复。抑菌圈直径<10mm 为低度敏感或耐药,11~15mm 为中度敏
感,>16mm 为高度敏感。
*通讯作者:张继东(1961-),男,汉族,河北人,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从
事中兽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zjd0305@ 126.com





S
8
52





A




1
0
0
8
-
3
8
47︵2
0
0
8︶07
-
0
0
0
4
-
0
4
4- -
:
:
: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8年第7期
供试
药物
线纹香茶菜 溪黄草 双黄连
潮州产阴干品 肇庆产阴干品 清远产晒干品 清远产阴干品 清远产晒干品 水煎

口服
液提取方法 水提 醇提 水提 醇提 水提 醇提 水提 醇提 水提 醇提
大肠杆菌21 14.2 - - - - 11.2 - 26 16.7 22.5 11 -
大肠杆菌37 15 - - - - - 15 23.1 16.8 23.3 15.5 -
肠炎沙门氏菌 12.7 - - - - - 14.8 20.3 14.7 21.3 15.7 -
鼠伤寒沙门氏菌 11 - - - - - 15.3 25 14.7 20.8 14.7 -
金葡菌 11.8 - - - - - 14.3 20.2 13.5 20.2 16.3 -
蜡状芽孢杆菌 12 - - - - - 14.2 21.7 14.3 21.2 13.8 -
溶血性链球菌 - - - - - - - 14.2 - 14.2 10.3 -
巴氏杆菌 - - - - - - 10.7 12.7 - 12.8 - -
试管两倍稀释法[5]测定最小抑
菌浓度(MIC):先将试验菌株接种
于肉汤中培养6~8h后用肉汤将
菌液作10-3稀释。取11支灭菌试
管,第 1支加 1.0mL药物原液和
0.05mL菌液,配成1/1药物浓度;
第 2支加 0.5mL药物原液、0.5mL
培养基和 0.05mL菌液,配成 1/2
药物浓度;第3~9支采用试管两
倍稀释法,使管中药液浓度比依次
为 1/4,1/8,1/16,1/32,1/64,
1/128,1/256, 然 后 分 别 加 入
0.05mL菌液;第10支不加药液,
为菌液对照;第11支不加菌液,为
药液对照。加样完毕后将试管置
37℃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
以浊度为指标检查试管中有无细
菌生长,若肉汤混浊,表示细菌生
长;若肉汤完全清亮,表示无细菌
生长。以不显示混浊、细菌未生长
的那一管的药液稀释度作为MIC。
将上述MIC测定中未见细菌
生长的各管中的肉汤接种于营养
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观察
结果,以仍无细菌生长的管内的药
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杀菌浓度
(MBC)。
1.2.2 体内抗菌试验
通过1.2.1试验,筛选出阴干
溪黄草水提取物作为体内抗菌试
验的受试中药。将50只试验鸡按
表3随机分为10组(黄连水煎液
饮水和灌服,溪黄草饮水1%、2%、
4%,溪黄草灌服 0.1、0.2、0.4mL/
只,以及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5
只。其中空白组为健康对照,不感
染不给药;模型组为感染对照,感
染不给药[6]。自试验鸡15日龄起,
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每天按照不
同的给药途径给药,饮水组每天换
3~4次药液,灌服组上下午各灌
一次,连续给药 7d。于给药第 4
天,除空白组腹腔注射0.4mL/只
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鸡
源性大肠杆菌37的18h培养菌液
(0.4mL/只),灌服组鸡必须于灌服
结束1h后注射菌液。感染结束后
再连续给药3d,每天观察记录鸡
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遇有死亡
鸡只,立刻剖检,观察病变。模型组
鸡全部死亡时则试验结束,统计每
组鸡死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中药对各试验菌株的抑
菌圈直径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对各供
试细菌的抑制效果各不相同。溪黄
草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各供
试细菌均表现明显的抑制效果,醇
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明显大于水
提取物,水提取物的抑菌圈远优于
双黄连口服液,与双黄连水煎液相
当,可见溪黄草水提取物对鸡常见
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小于醇提取物。
另外,溪黄草晒干品和阴干品呈现
一致的抑菌趋势,且效果相当,这
提示在生产应用中,溪黄草无论晒
干还是阴干都能收到同样的抗菌
效果。而线纹香茶菜,不论是潮州
产、肇庆产、清远产,其抑菌效果远
远比不上溪黄草,只有潮州产线纹
香茶菜水提取物对某些细菌表现
抑菌作用,其余均未见抑菌作用,
详见表1。
2.2 供试中药对各试验菌株的
MIC和MBC
溪黄草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
制和杀灭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
稍弱,对其他细菌的抑制作用则很
弱。溪黄草不论是晒干、阴干,还是
水提、醇提,对肠炎沙门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
MIC和MBC都与双黄连水煎液相
当或低于双黄连水煎液,但均远远
低于双黄连口服液,详见表2。
2.3 溪黄草对鸡源性大肠杆菌37
人工感染鸡的保护作用
由表3可知,溪黄草中、高剂
量组可明显降低大肠杆菌37感染
试验鸡的死亡率,对大肠杆菌感染
鸡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中灌服给药
效果优于饮水,也优于黄连灌服和
饮水,以0.4mL/只灌服添加量效
果最好。
3 讨论
表1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提取物对各供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 (单位:mm)
注:“-”表示无抑菌圈或抑菌圈直径小于10mm。
5- -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8年第7期
药物 给药剂量 给药途径 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 保护率(%)
空白组 — — 5 0 0 100
模型组 — — 5 5 100 0
黄连组
2% 饮水 5 3 60 40
0.2mL/只 灌服 5 1 20 80
溪黄草组
1% 饮水 5 4 80 20
2% 饮水 5 3 60 40
4% 饮水 5 2 40 60
溪黄草组
0.1mL/只 灌服 5 3 60 40
0.2mL/只 灌服 5 1 20 80
0.4mL/只 灌服 5 0 0 100
药物
大肠杆
菌21
大肠杆
菌37
肠炎沙
门氏菌
鼠伤寒沙
门氏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
蜡状芽
孢杆菌
溶血性
链球菌
巴氏
杆菌
阴干溪黄
草水提物
MIC 1/2 1/2 1/32 1/4 1/64 1/128 1/1 1/1
MBC 1/1 1/2 1/32 1/1 1/32 1/128 1/1 1/1
阴干溪黄
草醇提物
MIC 1/2 1/2 1/32 1/4 1/128 1/256 1/4 1/1
MBC 1/2 1/2 1/32 1/2 1/64 1/256 1/1 1/1
晒干溪黄
草水提物
MIC 1/2 1/2 1/16 1/8 1/32 1/128 - -
MBC - - 1/8 1/4 1/32 1/128 - -
晒干溪黄
草醇提物
MIC 1/1 1/1 1/128 1/2 1/128 1/128 1/1 1/4
MBC 1/1 1/1 1/128 1/2 1/64 1/128 1/1 -
双黄连
水煎液
MIC 1/32 1/64 1/64 1/32 1/64 1/16 1/16 1/16
MBC 1/16 1/16 1/32 1/16 1/16 1/8 1/8 1/8
双黄连
口服液
MIC 1/4 1/4 1/8 1/8 1/4 1/4 1/2 1/2
MBC 1/4 1/2 1/8 1/8 1/2 1/4 1/1 1/1
3.1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溪
黄草对各供试细菌表现出良好的
抑菌效应,特别是对肠炎沙门氏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
菌;其阴干品和晒干品对各试验菌
呈现一致的抑菌趋势,其醇提物的
抑菌效果优于水提物,而线纹香茶
菜对鸡常见致病菌则未见抑制作
用。可见,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在
抗菌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了
在生产应用中,此二者不能相互替
代。
3.2 由体内抑菌试验可见,溪黄
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感染鸡的
死亡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不同
的剂量治疗效果不同,以 0.4mL/
只灌服应用为宜。试验从体内外两
方面验证了溪黄草具有良好的抗
菌作用,且效果显著,从而为该药
防治大肠杆菌病提供了一定的药
理学理论依据。
3.3 溪黄草的晒干品和阴干品表
现出一致的抑菌趋势,这表明干燥
方法对溪黄草抑菌有效成分的含
量影响不大,因此,就该药的抗菌
作用而言,生产中可选择其中的任
意干燥方法。而溪黄草醇提物的抑
菌效果优于水提取物,这说明用乙
醇可提出更多的有效成分,能基本
保证溪黄草中 nodosin、lasiodin和
oridonin等抑菌活性成分的抽提,
因而显示出抗菌活性,而这些成分
联合起来的抑菌和杀菌机理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溪黄草提取物的抑
菌圈大小与其MIC值不一定成平
行关系,这可能是由于中草药中各
种成分的活性强度和扩散速度各
不相同有关,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
究。
3.4 溪黄草含有萜类、黄酮等多
种抗菌活性成分[7],对球菌、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具有明显
的抑制效果,对酵母菌、霉菌也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菌谱之广在
植物界中十分罕见[8]。在能更好反
映药物抗感染疗效的体内抗菌试
验中,溪黄草中、高剂量灌服组对
大肠杆菌感染鸡的保护作用强于
黄连,这可能与溪黄草中含有氨基
酸等营养成分[9]、各有效成分在体
内起协同作用及对机体具有免疫
表2 溪黄草提取物对各供试菌株的MIC和MBC(单位:g/mL)
注:“-”表示无抑菌或无杀菌作用。
表3 溪黄草对大肠杆菌37人工感染鸡的保护作用
6- -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8年第7期
促进作用有关,对此有待进一步深
入研究。
4 小结
溪黄草和线纹香茶菜在体外
抑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溪黄草对
鸡常见致病菌表现良好的抑制效
果,而且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
水提取物,但线纹香茶菜则未见抑
菌作用。阴干或晒干处理对溪黄草
抗菌效果影响不大,生产中可任意
选用。溪黄草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
的抗感染疗效,以灌服给药为宜。
参考文献
1吴子超,周令仪,刘若雅.线纹香茶
菜与溪黄草的鉴别 [J].中药材,
1990,13(11):23~25.
2肖树雄,黄诺嘉,林伟忠,等.溪黄
草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12):
950~951.
3吴剑峰.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
4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化学 [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9.
5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实验
方法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1:1346~1354.
6李仪奎,王钦茂.中药药理实验方
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9:292~293.
7陈晓.中草药溪黄草化学成分的
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1.
8战宇,宁正祥.溪黄草提取物抑菌
效果研究 [J].食品工业科技,
2003,24(10):61~63.
9吴剑峰.溪黄草的研究综述[J].时
珍国医国药,2003,14(8):498~500.
责任编辑:丁焕中
淮安地区
禽大肠杆菌的
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颜 军1 漆兴桂 2 蒋锁俊 1 许 静 3 黄文进 4
(1江苏省淮安市畜牧兽医站 江苏淮安 2230012江苏省淮安市兽医卫生监督所 江苏淮安 223001
3江苏省盱眙县畜牧兽医站 江苏盱眙 2117004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畜牧兽医站 江苏淮安 223002)
摘要:从淮安市及8个县区畜牧兽医站动物门
诊部临诊上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变的 150羽病、死
鸡中,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112株,定型92株,共测
出 24个血清型,其中 O18(20株)、O78(14株)、O1(11
株)、O5(10株)4种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59.78%,为
淮安地区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这一结果为制备菌
苗预防大肠杆菌病奠定了基础。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及
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
噻吩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奥
格门丁、氟苯尼考、磷霉素敏感,其耐药率低于
16.3%。
关键词:禽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O血清型 药
敏试验
大肠杆菌是家禽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
家禽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卵黄性腹膜炎
和全眼球炎等一系列疾病。世界许多地方开展了调
查研究,确定了最常与禽病有关的血清型是O1、O2、
O35和O78,另有许多血清型不太常见,还有一些菌株
属于未分型的血清型[1]。国内也有很多研究,报道能
致病的血清型有60多种,且不同地区差别很大[2~4]。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再加上分布地区性强,给
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本试验开展对淮安地区
禽大肠杆菌病原特点的研究,以期了解血清型种类
及耐药情况,从而为主动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
以淮安市及8个县区畜牧兽医站动物门诊部临
诊上具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150只病、死禽作
病料,所有分离株均来自患病禽。
1.2 培养基
葡萄糖、甘露糖、尿素、硫化氢、麦芽糖、蛋白胨
水等生化发酵培养基为上海市医学化验试剂厂产
!!!!!!!!!!!!!!!!!!!!!!!!!!!!!!!!!!!!!!!
中图分类号:S85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47(2008)07-0007-0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