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角果木的育苗与造林技术



全 文 :书角果木的育苗与造林技术
*
陈 燕1 刘锴栋1 陈粤超2 吴晓东2 潘伟生2
(1.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2.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 角果木是红树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文章介绍了角果木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了角果木营养
袋育苗技术、幼苗造林与管护措施,为红树林苗木生产和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指导,对提高广东省红树林生物
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角果木; 生物学特性; 营养袋育苗; 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4427(2013)04 - 0094 - 04
The Nursing and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Ceriops tagal
CHEN Yan1 LIU Kaidong1 CHEN Yuechao2 WU Xiaodong2 PAN Weisheng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China;
2. The Administration of 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Zhanjiang,Guangdong 524088,China)
Abstract Ceriops tagal is one of major species in mangrov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jor tech-
niques for nursing seedling of C. tagal including seed and soil selection as well as management of seedling nurser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It could provide the technical direction to the product of mangrove and be helpful to
improve biodiversity in mangrove.
Key words Ceriops tagal;biological character;nursing seedling;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红树林(Mangrove)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湿地生态系,在防风消浪、保滩护堤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效
能。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海岸带成为许多沿海经济区优先和重点开发的区域,导致自然分布于热带、亚
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生境遭受严重破坏。全球红树林年均损失速率为 1% ~ 2%,与珊瑚礁和热带雨林
损失速度相当[1]。中国历史上曾有红树林 25 万 hm2,1956 年仍有 4. 2 万 hm2;20 世纪 50—90 年代,中国红
树林面积锐减 68. 7%,现存林分中 80%以上为退化次生林[1-2],立地生境严重恶化,恢复红树林生态已成为
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实施次生林改造,在宜林滩涂进行大规模人工造林是我国红树林生态恢复最重要的
途径[1],而培育优质的苗木是红树林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学者在红树林的引种和育苗造林技
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3-11],目前,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 apetala)、秋茄(Kande-
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dosa)、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等树种的育苗造林技术已较成熟,并实施
了大面积的栽培和北移引种,为我国红树林的恢复与发展积累了大量技术资料和经验。
角果木(Ceriops tagal)是红树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原生于我国海南的东北至南部海滩、台湾高雄港、广东
徐闻和广西沿海[12],可作为红树林北移引种优先选择树种之一[13]。关于角果木的繁育技术,至今未见报
道。本课题组开展了角果木的胚轴萌发特性[14]、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15-16]以及育苗造林试验,现介绍角
果木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容器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进行总结。
49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3 年第 29 卷第 4 期
*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2GA78001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20300001)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LYM11087) ;广东省湛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2C0203,2011C3106019,2012C3102019)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创新团队项目。
第一作者:陈燕(1962-)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yanch211@ 163. com。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基地位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州保护管理站,地理位置东经 109°44 ~ 110°27,北
纬 20°26 ~ 21°11。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
为 22. 5 ~ 24. 0 ℃;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在 14. 6 ~ 17. 4 ℃之间;极端最高温 38. 8 ℃ ,极端最低温 2. 2 ℃,无
霜期 360 d以上;日照时间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 078. 7 h;雨量较充沛,年平均降雨量 1 663. 1 mm,雨量
年际变化较大,4—9 月为雨季,10 月—翌年 3 月为干季;全年盛行东风和东南风,5—10 月间有热带风暴和
台风影响。种源地位于河流出海口咸淡水交汇处的滩涂,水质盐度在 10‰ ~ 30‰之间呈梯度变化,盐度高
低主要受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和降雨的影响。不同盐度的潮滩为耐盐性不同的白骨壤、红海榄、角果木、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等红树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立地。角果木苗圃建于每日大潮可淹没的潮滩高潮带。
2 生物学特性
角果木为常绿灌木,高 2 ~ 3 m,具漆状呼吸根;树皮灰褐色,有细小的裂纹;枝有明显的环形叶痕。叶片
光亮,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 4 ~ 7 cm,宽 2 ~ 3 cm,顶端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骨质,干燥后反卷,
中脉在两面凸起,侧脉不明显;具托叶。聚伞花序腋生,花小,盛开时长 5 ~ 7 mm;花萼裂片革质,花时直,果
时外反或扩展;花瓣白色,短于萼,瓣片顶端有 3 或 2 枚微小的棒状附属体;雄蕊 10 ~ 12 枚,长短相间;子房
半下位,3 室,果实圆锥状卵形,长 1. 0 ~ 1. 5 cm,基部直径 0. 7 ~ 1. 0 cm。
角果木是典型的显“胎生”植物,即果实成熟后,种子直接在母体上萌发(胚轴伸长) ,长成笔状的胎萌
苗。胎萌胚轴长 15 ~ 25 cm,中上部略粗大(径约 0. 6 ~ 1. 0 cm) ,有纵棱和突起,尾部稍尖,成熟胚轴绿褐色,
有时带暗红色甚至鲜红色。雷州半岛的角果木于夏末秋初开花,盛花期在秋季,次年 1—4 月为盛果期,6—8
月为胚轴成熟脱落期。
角果木嗜热、喜光。原产地常年无霜,年均温 24 ℃,极端低温 2 ℃。较耐寒,半致死温度为 - 4 ~ - 6
℃[15,17]。耐盐性中等,胚轴萌根发芽的最适盐度在 10‰左右[14]。不耐海水淹没和风浪冲击,适合生长于淡
水河口受海水浸淹的泥滩或微带粘性的砂质壤土,在只有大潮、特大潮才淹及的高潮岸带也能生长。
3 育苗技术
3. 1 苗圃地选择与清理
采用红树林滩涂苗圃营养袋育苗。苗圃建于雷州保护管理站,选择天然红树林内缘(高潮带)风浪小、
盐度低并相对平坦的林中空地建圃。
清理苗圃内的低矮杂树、杂草,用四齿耙翻挖圃地,耙净树根、枯枝及其它杂物,筑高育苗床。苗床高度
一般为 10 cm左右,长度 600 ~ 800 m,宽度 100 ~ 120 cm,步道宽约 50 cm,苗床走向与潮水涨落时的水流方
向平行。
3. 2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由潮滩土加入有机肥(95%干粪 + 5%过磷酸钙经过充分发酵而成)制成,将营养土装入育苗袋
(规格为 10 cm ×20 cm)中,然后按每行 10 ~ 12 个码放在苗床上。
3. 3 采种
种源地位于徐闻县迈陈镇官曹海岸,每年的 6—8 月前往种源地采集胚轴(胎生种子)。选择生长发育
良好、健壮无病虫的母树,采摘成熟、饱满、完好的胚轴,胚轴长度在 20 cm以上、直径大于 0. 8 cm为好,因为
胚轴越长越饱满,培育出的小苗越健壮。
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胚轴与果蒂相联,播种前要将果蒂部分去除,裸露出嫩芽;然后将胚轴的根部(即
自然朝水部分)朝下,顶芽向上,竖立放置于阴凉避光处。
3. 4 播种
3. 4. 1 消毒 用 5 g /L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胚轴和苗床进行消毒。取出贮存的角果木胚轴,将其根部浸入高
锰酸钾溶液中,浸液深度约 10 cm,时间约 5 min;苗床消毒在退潮裸露时进行,将高锰酸钾溶液直接泼洒在
苗床(营养袋)上。
3. 4. 2 播种 将消毒后的种胚直接插植于育苗袋里,每袋插 1 株,注意尖端的尾部朝下插,入土深度约为种
59陈 燕等: 角果木的育苗与造林技术
胚长度的 1 /3 ~ 1 /2,种子插入袋后用手轻轻按压一下其基部。种子播完后,用 250 cm 的薄钢片(也可用棍
条)在苗床上弯成弓形插牢,并盖上遮光率 75%左右的遮光网。播种 10 d 后即生根,20 d 后开始抽芽(出
叶)。
3. 5 苗木管理
3. 5. 1 遮光与炼苗 胚轴(种子)抽芽前不能揭开遮光网,当长出 2 片叶子后,应适当掀开遮光网,逐步让
幼苗接受阳光照射,以促进生长和炼苗。但每天 10:00—16:00 时阳光猛烈时段仍然要遮荫,否则幼苗易被
日光灼伤。
3. 5. 2 浇水 浇水的目的不是补充水分,而是降低盐度和温度对幼苗的影响。每天要注意海水潮汐和海水
盐度的变化,用盐度计测苗床水中的盐度,根据盐度的变化和光线强弱调整浇水次数。一般早晚各浇 1 次淡
水以降低盐度,每天中午(退潮时)用淡水对苗床进行喷淋降温。不同苗期的幼苗对盐度的适应能力有差
异,通常 4 片叶以下的幼苗盐度宜控制在 10‰以下,4 片叶以上的幼苗盐度控制在 15‰以下,因此,幼苗前
期应该适当增加淡水浇灌次数和用量。
3. 5. 3 病虫害防治 角果木苗期较少病害,偶发立枯病和灰疽病。发现病株后要及时拔除,滩涂苗圃不能
施用农药,以免污染海水。虫害主要是螃蟹为害其根部及茎部,以人工捕抓消灭为主。
3. 5. 4 越冬防寒措施 角果木为嗜热树种,苗期忌冻害,苗木越小,抗寒性越差。气温的突然下降,会使其
落叶、枯顶或冻死。故当气温低于 15 ℃,苗床须搭起薄膜棚(两端留空隙,让潮水畅流)防寒,以确保苗木安
全越冬。
3. 4. 5 苗圃地清理 及时清理苗圃内潮水带来的杂物,叶片上附着污泥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可用淡水冲洗。
3. 6 苗木出圃
角果木幼苗期生长较慢,1 a生苗抽出 4 ~ 5 对叶片,苗木高度在 35 cm以上便可出圃造林。将苗木分成
Ⅰ、Ⅱ、Ⅲ级,其中苗木高度 45 ~ 60 cm,地径≥1. 2 cm 的健壮苗为Ⅰ级苗;苗木高度 35 ~ 45 cm,地径 0. 8 ~
1. 2 cm的为Ⅱ级苗;苗木高度 < 35 cm,地径 < 0. 8 cm 的为Ⅲ级苗。Ⅰ、Ⅱ级为合格苗,可出圃造林,Ⅲ级为
不合格苗。
4 造林技术
4. 1 造林时间
红树林的造林季节为春、夏季,而对于角果木来说,最适宜的造林时间是 5—7 月。
4. 2 造林滩涂与栽植密度
角果木主要分布于高潮近岸带盐度较低的滩涂,故造林宜选择位于河流出海口处的高滩地带进行。栽
植行株距一般为 2. 0 m ×2. 0 m,要拉线定穴,穴规格为 20 cm ×20 cm ×25 cm。种植规格可根据潮滩土壤质
地、土壤养分、淤泥厚度、风浪大小等生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4. 3 定植
将 250 g有机肥放入穴中,与泥土拌匀,然后取角果木营养袋苗,剥去全部薄膜或底部薄膜,将苗放入穴
中,扶正苗木后填土压实。定植后每天注意潮水涨落时对苗木的影响,如有倒伏苗,在退潮后要及时扶直,定
植 1 个星期后,苗木开始逐步长出新根,这时苗木可自行固定。
4. 4 幼林管护
角果木栽植后要加强管护,一要封滩育林 2 a以上,配备专人管护,禁止任何外来人员或禽畜进入林地,
防止幼树遭人践踏、挖掘,或遭畜禽甚至鸟类啃食而破坏;二要及时清理幼树上的藤壶(Balanus,1 种可分泌
胶质的贝类,吸附力极强)、垃圾;三要防治病虫害;四要定期对倒伏、根部暴露等受损的幼苗、幼树进行必要
的修补,对缺损的幼树或成活率低于 70%的幼林地进行适当补植,以确保造林成效。
红树幼苗易受藤壶危害,大量藤壶吸附在造林幼苗上,直接影响苗木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严重者导
致死亡。据调查,新造红树林受到藤壶危害程度大约在 30% ~ 40%。对藤壶的防治可采用石灰涂抹法,即
在太阳光照较强且刚退潮时,用浓度为 1. 25 g /L 的马拉硫磷溶液(石灰水)涂抹于幼苗上,一般每 2 周涂 1
次,防治效果较好。
69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3 年第 29 卷第 4 期
参考文献
[1] 胡宏友,陈顺洋,王文卿,等. 中国红树植物种质资源现状与苗木繁育关键技术[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4) :939-
946.
[2] 郑德璋,李玫,郑松发,等.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 广东林业科技,2003,19(1) :10-14.
[3]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等. 海桑育苗技术及其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7,10(3) :296-302.
[4] 李云,郑德璋,廖宝文,等.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引种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1) :39-44.
[5] 陈伟,钟才荣. 红树植物白骨壤的育苗技术[J]. 热带林业,2006,34(4) :26-27.
[6]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等. 红树植物秋茄造林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6,9(6) :586-592.
[7] 刘治平. 秋茄和木榄的海上育苗研究[J]. 生态科学,1991(1) :72-75.
[8] 卢昌义,林鹏. 秋茄红树林的造林技术及其生态学原理[J]. 厦门大学学报,1990,29(6) :694-698.
[9]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等. 红树植物桐花树育苗造林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9,11(5) :474-480.
[10] 昝启杰,王勇军,廖宝文,等. 木榄种源引种深圳湾后幼苗生理生态研究[J]. 林业科学,2002,38(5) :47-53.
[11] 郑德璋,廖宝文,郑松发,等. 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 陈树培,梁志贤,邓义. 中国南海海岸的红树林[J]. 广西植物,1988,3(3) :215-224.
[13] 王文卿,陈建海,庄锦春. 中国红树植物的引种栽培状况[J]. 林业科技通讯,1999(9) :20-22.
[14] 陈燕,成夏岚,林康英,等. 红树植物角果木胚轴的萌发特性[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3) :105-109.
[15] 陈燕,谢正生,刘锴栋,等. 角果木和红海榄以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3,41(3) :69-74.
[16] 刘锴栋,陈燕,袁长春,等. 低温胁迫下角果木幼苗的生理响应[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 :46-49.
[17] 杨盛昌,林鹏. 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 :60-67.
79陈 燕等: 角果木的育苗与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