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锦颗粒长期毒性实验



全 文 :第 16卷第 6期第 393页
2008年 12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 J Integ r T rad West Med Dig
       Vol.16 No.6 P.393
Dec.2008
·研究报告·
收稿日期:2008-08-27
文章编号:1671-038X(2008)06-0393-02
地锦颗粒长期毒性实验
徐良波 ,  欧阳松山 ,  王跃华
(汉川市中医院 内科 ,湖北 汉川 431600)
  摘要:[ 目的] 研究地锦颗粒连续重复给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 为该制剂应用于临床提供药理学依据。[ 方法]
参照文献[ 1 , 2] 对中药长期毒性实验的技术要求 , 对地锦颗粒进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以首先出现的症状及严重程
度 、靶器官的损伤及恢复和发展情况 , 确定无毒反应剂量。[ 结果] 受试大鼠一般表现 、体重 、血液学 、生化指标 、脏
器系数 、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地锦颗粒长期口服给药无明显的毒性。
  关键词:地锦颗粒; 药物/中毒
  中图分类号:R 282.71   文献标志码:A
  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 illd)系大戟种
植物 ,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 ,具
有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痢疾 、肠
炎 、咳血 、便血 、崩漏 、疮疖痈肿[ 3] 。1997年在湖北
省科技厅的资助下 ,汉川市中医院将地锦草研制成
颗粒剂应用于临床。陈凡成[ 4]用该制剂治疗细菌性
痢疾 137例 ,总有效率 96%;孙正林[ 5] 用于治疗慢
性结肠炎 185例 ,总有效率达 97.3%。为了证实该
制剂的安全性 ,笔者委托武汉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
室 ,对该制剂进行了长期毒性实验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SD大鼠 80只 ,雌雄各半 ,体重 120 ~ 150 g ,由
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鄂医动字第
19—013号。
1.2 药物 、试剂及仪器
地锦颗粒由汉川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 ,批号
20070106 。试剂盒为中外合资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
限公司产品。 TECHNICON-RA-1000型全自动生
化分析仪 ,美国产。
1.3 实验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4 组 , 地锦颗粒高 、中 、低剂量
(高 、中 、低剂量)组及对照组 ,每组 20只 ,雌雄各半 ,
分笼饲养 ,每笼 5只 。给药前观察 1周 ,各组动物外
观体征 、行为活动 、进食 、粪便性状等均无异常情况
后开始给药。高 、中 、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含
生药 34.24 、17.12 、8.56 g/ml 的地锦颗粒浸膏 1
ml/100 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量的蒸馏水 ,每日 1
次 ,均连续给药 6周[ 1] 。每天上午 10时灌胃后 ,动
物自由饮水 、进食 ,标准鼠饲料为湖北省实验动物中
心提供 。每周称体重 1次 ,并依此调整给药剂量 。
1.4 观察指标
1.4.1 一般表现 观察大鼠外观体征 、行为活动 、
腺体分泌 、呼吸 、粪便性状 、食量 、体重等。
1.4.2 血液学指标 实验结束时采血检查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总数及其分
类 。
1.4.3 生化指标 实验结束时采血清检测 10项生
化指标 ,即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A 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总
蛋白(TP)、清蛋白(Alb)、血糖(G LU)、总胆红素
(T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
1.4.4 病理学俭查 实验结束时每组活杀 14只大
鼠(雌雄各半),取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心 、肝 、脾 、肺 、
肾组织 ,经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制片 、
苏木精-伊红染色 ,作光镜病理学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 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 ,数据以 x ±s表
示 ,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 t检验 ,组间比较用成组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地锦颗粒各剂量组给药前后与对照组比较 ,大
鼠的体重 、行为活动 、体分泌 、呼吸 、粪便性状 、进食
量均无明显变化。各组体重变化比较结果见表 1 。
2.2 各组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结果见表 2。
结果表明:地锦颗粒长期服用 , 能增加大鼠
RBC及 Hb水平 ,对血液学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
2.3 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的比较
结果见表 3。
表 1 各组给药前后体重变化比较 n=10 , g , x±s
组别 给药前 给药后比给药前体重增加值
1W 2W 3W 4W 5W 6W
高剂量组 145±11 35±10 70±18 106±31 124±31 140±27 157±22
中剂量组 142±9  33±5  71±12 100±11 132±13 145±19 162±13
低剂量组 138±15 38±10 79±13 102±19 123±12 137±27 152±17
对照组 144±11 44±17 88±16 124±25 148±23 162±20 179±17
  各剂量组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均 P<0.05
表 2 各组大鼠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n=14 , x±s
组别 RBC/(×1012· L-1) H b/(g · L-1) WBC/(×109 · L-1) GRAN/ %  L/ %  M/ %
高剂量组 7.4±1.0 139.3±19.61) 16.1±7.01) 4.7±1.7 84.3±5.4 11.0±3.9
中剂量组 7.1±0.6 136.8±12.21) 20.2±8.11) 4.6±2.8 84.2±6.4 11.2±3.9
低剂量组 7.3±0.5 138.1±11.21) 23.5±11.11) 6.3±4.0 80.1±9.1 13.7±5.5
对照组 6.7±0.5 125.8±10.9  17.8±7.8   4.6±2.1 84.5±4.4 10.9±2.7
  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 3 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的比较 n=14 , x±s
  指标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对照组
ALT/(U · L-1) 52.3±8.5 46.9±10.6 45.9±10.7 54.3±12.2
AST/(U · L -1) 101.9±19.6 112.1±18.4 109.6±23.9 117.0±19.7
ALP/(U · L -1) 343.3±130.1 277.7±100.7 278.3±100.4 358.1±114.5
BUN/(mmo l· L -1) 5.55±0.86 5.57±0.56 5.64±0.82 6.18±0.86
TP/(g· L-1) 56.6±8.2 55.7±10.3 58.6±7.7 61.4±4.5
A lb/(g· L-1) 28.4±2.8 28.4±2.7 28.5±2.7 30.0±1.4
GLU/(mmo l· L -1) 7.84±1.68 7.44±1.36 7.64±0.84 8.13±0.51
TBil/(μmo l· L-1) 0.60±0.25 0.62±0.20 0.65±0.20 0.61±0.22
CR/(μmol· L-1) 31.5±3.5 31.6±4.1 32.0±3.7 33.8±2.9
TC/(μmol· L-1) 0.55±0.15 0.64±0.25 0.64±0.32 0.70±0.24
  与对照组比较均 P<0.05
2.4 2 组大鼠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及高剂量组 14 只大鼠的心 、肝 、脾 、肺 、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均未发现异常改变(病理图略)。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地锦草药理作用的不断认识及其在
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己开始受到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关于地锦草的化学和药用
有效成分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 。柳润辉等[ 6]为进一
步寻找地锦草的抗菌活性物质 ,对其进行了深入系
统的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和
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谷巢醇(Ⅰ),没食了酸(Ⅱ),
鞣花酸(Ⅲ),短叶苏木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
(Ⅵ),芹菜素-7-0-葡萄糖昔(Ⅶ ),木犀草素-7-0-葡萄
糖昔(Ⅷ),槲皮素-3-0-阿可拉伯糖昔(Ⅸ)。其中 Ⅲ、
Ⅳ、Ⅶ 、Ⅷ 、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李宝山[ 7] 研
究结果表明 ,地锦草水提液和地锦草总黄酮具有较
强的抗氧化作用 。该院对地锦颗粒从制备工艺 、质
量标准 、药效 、毒理 、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研
究 。笔者进行的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
地锦颗粒剂无明显毒性 。
地锦草作为一种中草药 ,具有原料来源广 ,价格
便宜 ,抗菌力强和抗菌谱广 ,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对
痢疾 、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因此 ,将地锦草研制成颗
粒剂 ,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中药制剂 。
·394·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8年 12月第 16卷第 6期
第 16卷第 6期第 395页
2008年 12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hin J Integ r T rad West Med Dig
       Vol.16 No.6 P.395
Dec.2008
收稿日期:2008-07-26
文章编号:1671-038X(2008)06-0395-02
大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
冯 珍 ,  丁岩冰 ,  肖炜明 ,  吴 健 ,  严志刚 ,  陈姚生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黄汤剂灌胃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 方法] 36 例 AP 患者 , 随机分为 2
组 ,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汤剂灌胃;对照组仅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 2 组临床疗效 , 血 、
尿淀粉酶 ,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 CP-1)等变化。[ 结果] 治疗组
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 、尿淀粉酶值 , 血 TNF-α、IL-6、MCP-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结论] 大黄汤剂灌胃治疗 AP 疗效肯定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递质有关。
  关键词:胰腺炎 , 急性; 大黄;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6;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
  中图分类号:R 576   文献标志码:A
  近年的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
tis , AP)的发生 、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
炎性递质有关。中医用大黄治疗 AP 历史悠久 ,疗
效己得到肯定 ,但其机制并未得到很好阐明。笔者
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汤剂灌胃治疗 AP
患者 ,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炎性递质的影响 ,以探讨
大黄治疗 AP 的机制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消化科 2006年 1月 ~ 2007年 1
月住院的 AP 患者 36例 ,均参照文献[ 1] 诊断和排
除标准纳入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8 例 ,男 9例 ,
女 9例;平均年龄(55.3±9.2)岁;轻症 14 例 ,重症
4例;胆源性 8例 ,酒精性 4例 ,高脂 4例 ,其他原因
2例 。对照组 18 例 ,男 11 例 , 女 7 例;平均年龄
(54.2±8.3)岁;轻症 14例 ,重症 4例;胆源性 8例 ,
酒精性 3 例 ,高脂 4 例 ,其他原因 3 例。2 组在性
别 、年龄 、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汤剂灌胃治
疗 。用生大黄 30 g ,水煎成 200 m l溶液 ,每日分 3
次灌胃 。对照组仅给常规西医治疗 ,包括:禁食 ,胃
肠减压 ,补液 ,静脉营养支持 ,各组织器官的支持治
疗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纠正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紊
乱 ,抑制胰液分泌 。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2组患者入院 1周后的疗效 ,治疗前 、后(第 1
天 、第 3天)血 、尿淀粉酶 ,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
(MCP-1)。患者外周血 TNF-α、I L-6 、MCP-1 水平
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 。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文献[ 2]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以 x
±s ,计量资料用 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 。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 18例中治愈 14例(77.8%),好转 4 例 ,
总好转率为 100%;对照组 18 例中治愈 10 例
(55.6%),好转 5例 ,无效 3例 ,总好转率为 83.3%。
  (武汉大学医学院刘惟莞教授予以指导 ,该学院
药理教研室大力支持 ,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 1]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 1996:119-121.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
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204-204.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0:215-215.
[ 4]  陈凡成.地锦颗粒剂与香连丸治疗细菌性痢疾 137 例
临床分析[ J] .中华临床医药 , 2001 , 2(5):38-39.
[ 5]  孙正林.地锦颗粒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J] .中华
实用医学 , 2004 , 16(6):105-106.
[ 6]  柳润辉 ,王汉波.地锦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2001 , 22(2):107-108.
[ 7]  李宝山.地锦黄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时珍国医国
药 , 1998 , 9(4):32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