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乡土树种山杜英人工造林技术



全 文 :2007年 9月 防 护 林 科 技 Sep., 2007
第 5期(总 80期) ProtectionForestScienceandTechnology No.5(SumNo.80)
文章编号:1005-5215(2007)05-0133-02
  收稿日期:2007-03-14
  作者简介:谢声鹏(1972 -), 男 , 广东澄海人 , 大学 , 工
程师.
乡土树种山杜英人工造林技术
谢声鹏 1 ,林俊鑫2
(1.广东省汕头市林业局种苗站 ,广东 汕头 515031;2.广东省南澳县林业局)
中图分类号:S725.7       文献标识码:B
  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ls)为常绿乔木 ,树高
可达 25 m,胸径 50 cm,树干通直 ,叶互生 ,纸质 ,倒
卵形或倒披针形 ,顶端渐尖 ,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锯
齿 。总状花序 ,萼片披针形 ,花瓣白色 。核果椭圆
形 ,长约 1cm。花期 6 ~ 8月 ,果期 10 ~ 12月。山杜
英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
区有自然分布 ,其中海南 、广东 、广西东西部 、福建 、
台湾较多 ,越南 、老挝也有分布 ,汕头市南澳县有山
杜英自然分布 ,与鸭脚木 、马尾松形成比较稳定的天
然次生林。该树种喜欢温暖湿润气候 ,较耐荫 ,根系
发达 ,抗风性强 ,较耐水浸 ,抗燃能力强 ,生长速度中
等偏快 ,适生于酸性黄壤土和红黄壤土 ,适宜种植于
庭院 、工矿厂区 、公路及坡地等 。 2003年以来 ,在国
内首次开展山杜英在滨海地区多林种中的应用技术
试验研究 ,林种包括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 、沿海
防护林 、生物防火林带以及城乡园林绿化 。山杜英
早期生长表现良好 ,是汕头市乃至我国南方滨海地
区理想的造林绿化树种。
1 采种及种子处理
1.1 采种
选择成年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植株为采种
树 , 10 ~ 11月份在果实暗绿色时采收 。发芽率 70%
~ 80%。
1.2 种子处理
种子或将果实放入水中浸泡 2 ~ 3 d,用手搓或
用木棍搅去肉质种皮 ,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再用
0.2%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 ,阴干 。种子千
粒质量 220 ~ 230g。随采随播或沙藏 ,经沙藏 2 ~ 3
个月至翌年 2月播种 ,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12 ~ 15个
百分点 ,且出苗整齐。
2 播种育苗
2.1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 、地势较高 、地形平坦 、靠近水源 、
灌溉条件好 、光照时间偏短 、肥沃疏松的水稻田 、旱
园或 5°以下的缓坡地作圃地 。
2.2 苗圃整地
先清理苗圃地土壤杂物 ,经全面深翻 、碎土 ,施
足基肥 ,用粉碎茶枯饼肥 1 500 kg· hm-2和磷肥
1 000kg· hm-2。有农家肥的可施腐熟厩肥 30 000
~ 45 000 kg·hm-2。起畦 ,宽 1.0 ~ 1.2 m,畦高 20
~ 25 cm,畦长按地形而定 ,步道宽 30 ~ 40 cm,畦面
平整细致 ,畦底开设排水沟 ,以防水浸或积水 。筑苗
床后用 0.3% ~ 0.5%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或在圃地
耕耙时施 150 ~ 225 kg·hm-2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
消毒 。
2.3 育苗容器和营养土配制
采用折叠式塑料薄膜容器 ,规格为 15 cm×13
cm,营养土装入容器后直径 10 cm,高为 10 cm。营
养土采用 90%黄泥心土 +7%火烧土 +2.5%鸡粪
(经堆沤)+0.5%进口复合肥 ,搅拌均匀即可装袋 。
2.4 播种与小苗培育
2.4.1 播种 在每年 2 ~ 3月份选用经沙藏种子进
行播种 ,播种量为 200 ~ 250 g· m-2。采用撒播方
法 ,均匀播种 ,播种后覆盖火烧土 0.7 ~ 1.0 cm,以
不见种子为度 ,再用化学除草剂 50%的丁草铵 500
倍液均匀喷雾 ,然后用稻草等覆盖畦面 。播种后 ,每
天早淋水 1次 ,保持土壤湿润 。
2.4.2 小苗培育 播种后 30 d左右 ,当 70%以上
的幼苗出土后 ,用 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配制 500
~ 600倍液喷洒苗床 ,预防病害发生 。幼苗出齐后 ,
每 7 d追施 0.1%的尿素溶液或 2% ~ 3%的人粪
尿 ,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 500 ~ 600倍液
喷洒苗床 ,连续 3次 ,并及时做好苗床除草管理工
作。当苗木长出第 1片真叶时 ,可移入营养袋。小
苗移入容器后 ,淋足水 ,即喷淋 50%百菌清 500 ~
600倍液 ,搭 50%透光度荫棚。做好淋水 、除草及施
肥 ,每 10d喷洒 1次 50%多菌灵(200 ~ 300)倍液。
 
移植 2个月后 ,选择阴天拆棚。
2.5 苗木出圃
一般苗木经过 1 a的培育即可出圃造林 ,要求
主干通直 、生长正常 、不带检疫性病虫害的苗木可出
圃造林 。
3 造林
3.1 整地
整地前先进行造林地清理 ,清除造林地的杂草 ,
保留全部林木和灌木 。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 1年的
秋冬进行 ,使穴土有一段风化 、熟化时间 ,有利于除
掉土壤中的病虫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整地以垦穴为
主 ,穴规格为 50 cm×50 cm×40cm。在造林前 1个
月 ,将穴内回填一半表土 ,同时加施基肥 ,每穴施复
合肥 100 g,临海贫瘠立地加施磷肥 250 g,并拌匀 ,
再回填心土至平穴备栽。
3.2 种植
每年 2 ~ 4月份是山杜英造林的最佳季节 ,应选
择在阴天或下雨天进行种植。沿海地区造林 ,因气
候条件较为特殊 ,风力较大 ,如遇干旱天气 ,可推迟
至 4月份进行种植 。用 1年生营养袋苗种植 ,要切
掉 50%侧枝。种植时将营养袋膜撕去 ,保证营养袋
土完整不散 ,苗放正 ,回填细碎土 ,压至紧实 ,最后回
填松表土。裸根苗选用 2年生分床苗 ,种植时要全
部进行截干处理 ,留下主干 30 ~ 40 cm,确保造林成
活。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生态公益林株行距一般为
2m×1.5 ~ 2m。
3.3 抚育管护
造林当年 5月和 11月进行抚育 2次 ,并全面检
查苗木的成活率 ,对缺株和死株及时进行补植。以
后 ,每年在 11月抚育 1次 ,连续 3a。抚育方法主要
是除草 、松土 、培土 、扩穴等工作 。结合抚育进行追
肥 ,造林当年结合抚育每株施复合肥 25 g,第 2、3年
4 ~ 5月每株施复合肥 50 g,沿树冠垂直投影内开半
环状浅沟 ,深 10 ~ 15 cm,把肥料均匀施入沟内 ,然
后填土 ,以防肥料流失 ,确保肥效 。对造林地要设置
固定的管护标志 ,防止人畜践踏林木 ,注意防火。危
害山杜英的害虫主要为食叶害虫铜绿金龟子及地下
害虫蛴螬 、地老虎等 ,在整地施基肥时每穴加施 3 ~
5g呋喃丹可有效防治金龟子幼虫。
参考文献:
[ 1] 谢少鸿 ,詹潮安 ,陈远合 ,等 .广东南澳岛主要森林群落与植物
多样性研究 [ J] .广东林业科技 , 2005, 21(3):26-29.
[ 2] 肖泽鑫 ,谢少鸿 ,陈远合 .山杜英栽培技术规程 [ J] .粤东林业
科技 , 2006, (1):42-44.
[ 3] 魏柏松 ,杨斌.山杜英的栽培技术 [ J] .江西林业科技 , 2001,
(4):12-13.
[ 4] 许卫明 ,翁克政 ,徐富荣 , 等 .山杜英一年生苗移栽技术探讨
[ J].浙江林业科技 , 2002, 22(5):36-37.
(上接 125页)
3 林菌开发类型
利用树木与食用菌相生互利关系在林下(包括
林带 、片林或经济林等)人工栽培食用菌类 ,利用空
间 、时间上的空隙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林业职
工和广大农牧民提供了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主要
有这样几种形式:杨树片林下栽培平菇 、榆黄蘑 、挂
袋黑木耳 、地栽黑木耳或其他食用菌类;樟子松 、落
叶松林下栽培香菇 、猴头 、灵芝等;果树下栽培平菇 、
榆黄蘑等。食用菌发酵料采用玉米芯 、玉米杆或杨
树锯末子等 。具体作法:在林下挖宽 60 ~ 80 cm、深
20 cm,长依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 15 ~ 30 m的长池
子 ,在挖好的池子内外撒上石灰进行消毒处理后 ,把
发酵好的发酵料与菌种按照一定的方式放于池内 ,
一般分两层 ,即底层放 10cm左右的发酵料 ,均匀踩
实 ,之上均匀撒放一层菌种 ,然后放一层发酵料到池
面下 3 cm,上面再撒放一层菌种踩实 ,浇足水后 ,覆
上塑料薄膜 ,按照正常食用菌的经营进行管理 。
这种类型食用菌的人工发酵料及长出的菌类及
其生长环境改善了林下树木生长的水分条件和土壤
理化性质 ,促进了林木生长 ,食用菌长势也非常好 ,
由于在林下比较接近野生状态 ,食用菌品质也较为
优良 ,销路不错 ,效益很可观 。
4 果园(经济林)间作类型
果园复合经营是利用果园内良好的地力和水肥
条件开展间作 ,主要是针对幼龄果园而言 ,盛果期果
园 ,间作成分要相对减少 ,以免影响产果量。甘南县
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 ,由于地域上的限制 ,果
树品种比较单一 ,主要品种有沙果类 、大扁杏等。果
树栽植株行距为 2m×4 m或 3 m×4 m,之间间种
矮科作物豆类 、经济作物(如西瓜 、草莓等)或间种
中药材(如桔梗 、党参 、柴胡 、防风 、龙胆草等)等。
随着引种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 ,甘南县有些地方
积极引进大果沙棘和宁夏枸杞获得成功 ,并作为经
济林的品种开始营造 ,其间也进行间种 ,同果园间种
种类相类似 ,效益也十分可观。而且大果沙棘和枸
杞还兼具较大的生态功能 ,因此 ,在防护林体系建设
中 ,应用较多 ,效果较好 ,在甘南县已有一定规模 。
134 防 护 林 科 技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