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谈谈控涎丸配合中的甘遂炮制



全 文 :谈谈控涎丸配合中的甘遂炮制
上海中药制 药三厂 钱振尧
摘要 : 据甘遂与甘草同制的实验证明 : 甘遂与甘草配伍后 , 能使甘遂的毒性增强 , 程
度与甘草的用量有关 。 我们考证三因控涎丹的溯源 , 方中的甘遂并无用甘草炮制的规定 ,
制剂中的药材炮制 , 应从适应症的主洽需要考虑 , 为此本品配合中的甘遂用甘草炮制 , 是
值得研究的 , 建议改用醋制 , 以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发挥。
控涎丸 , 原名 : 控涎丹 、 又名 : 三因控
涎丹 、 妙应丸 , 至清代王洪绪则称为 : 子龙
丸 。 后世方书多赞其效 。 方药以十枣丸中的
芫花易为白芥子 , 即甘遂 、 红大戟 、 白芥子各
等分组成 。 源于宋代陈言 (无择 ) 著的 《三因极
一病证方论 》 、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
控涎丸配合中的甘遂炮制 , 自 《上海市
国药固有成方统一标准草案 》 开始的各成药
版本 , 都选用甘草水的浸泡 , 《上海市药品标
准 》控涎丸项下 , 还附有 “ 甘遂浸爆法 : 将原药
拣去杂质 , 筛去灰屑 , 用甘草 10 % 泡水浸一
夜 , 弃去甘草后 , 干燥 , 用鼓皮拌偎 , 即得 。 ” 据
一九六五年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收载的上
海处方规定的甘遂炮制为 : 用甘草水浸一 日
后用面粉包艰 。 另有南京 、 武汉 、 广州 、 福
州 、 西安 、 沙市 、 沈阳七市皆同上海 ” ; 还有
杭州虽列另法炮制 , 但是亦用甘草 。 此外 , 南
昌“ 制去心 ” ; 吉林 、 哈尔滨 “ 去心制 ” ,济南 “ 鼓
包垠 , ; 天津“ 用醋制 ” 。据上资料反映在全国
范围内用甘草水制甘遂的地区 , 是很广泛的 。
据查历版的 《上海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规
定的甘遂 , 是用豆腐制的 ; 惟独控涎丸中的
甘遂采用甘草水的炮制 。 经向有关部门请教 ,
普遍认为 “ 甘草是解百毒的 ” 有的还特地指出
“ 甘遂用甘草同制能制其毒 ” , 众论的目的是
很明朗的 。
《 十八反歌 》 言明 : 甘遂反甘草 。虽然有人
提出“ 是否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 还须作进一步
2 6
研究 ” 的怀疑 , 但在中医的临床处方时 , 还是
列入遵循的用药原则 。 然据一九六六年吉林
省中医中药研究所 , 曾作甘遂与甘草同制的
实验研究 , 结果证明 : 甘遂与甘草 配伍 后 ,
能使甘遂对小白鼠的毒性增强 , 其毒性的增
强程度与甘草伍用的剂量有关 , 即甘草的用
量越大 , 毒性就越强 ; 并表明共浸组的毒性
较分浸组显著地增高 。 因此 , 甘遂反甘草的
程度与伍用甘草的剂量和药物的分浸 、 共浸
有着密切的关系 。 由此显示着甘遂用甘草解
毒的愿望与事实的相违了 。
为了考证控涎丸配合中甘遂用甘草炮制
的溯源 , 查核了一九五二年编写的 《丸散膏丹
配制法 》的三因控涎丹项下的甘遂炮制 , 并无
这个用甘草的规定 ; 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中控涎丹的甘遂炮制为 “ 去心 ” 。 在国内各地
中药炮制中 , 甘遂用甘草炮制的 , 始见于早
期的广东帮 , 但在近期广东省修订的炮制规
范 , 亦以醋制为主了 。 可见它们的炮制习惯
己经开始转移 了 。
中成药配合的药物炮制 , 应从制剂的功
能与主治的适应症的需要考虑 。 控涎丸中的
甘遂用甘草炮制的方法 , 是值得研究的 。 为
此建议上海 、 南京 、 武汉 、 广州 、 福州 、 沙
市 、 沈阳 、 杭州等地在生产控涎丸时的甘遂
炮制 , 应遵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九七
七年版收载控涎丸的质量标准的甘遂用醋制
为好 。 以利于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发挥 。
中 成 药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