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剂型葫芦茶对两种常见昆虫幼虫的杀灭试验



全 文 :不同剂型葫芦茶对两种常见昆虫幼虫的杀灭试验
李树荣1 ,李东花1 ,李琦华1 ,杨 灿2 ,项 伟3 ,毛云玲3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省弥勒县第一中学;3.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摘 要: 用 10%葫芦茶浸膏 、葫芦茶粉剂 、葫芦茶煎剂 、葫芦茶浸剂 、葫芦茶浸泡剂 、葫芦茶碳化剂对叶蜂
科幼虫 、灯蛾科幼虫进行杀灭试验 , 对照组用凉开水。结果不同剂型葫芦茶等对参试的幼虫均无杀灭效果。虫体
死亡与药毒无关 ,而是由于浸泡在药液里窒息而死。
  关键词: 葫芦茶[ 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 ;叶蜂科幼虫(Tenthredinidae);灯蛾科幼虫(Arctidae)
  中图分类号:S8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04)04-0012-02
  葫芦茶[ Tadehagi triquetrum (L.)ohashi.] , 又称田刀
柄 、牛虫草 、龙舌黄 、金剑草 , 是一种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的田
间杂草 , 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它广泛分布于福建 、广西 、贵州
和云南等地。据报道 , 该植物中含有鞣质 7.8%~ 8.6%、二
氧化硅 0.5%~ 2.32%、氧化钾 1.3%~ 3.0%。药性苦 、凉 ,
具有清热解毒 ,消积利湿兼杀虫作用;民间用于食品中驱杀
虫 、蝇[ 1] 。为了验证其驱杀虫 、蝇的效果 , 根据植物性食叶的
昆虫幼虫大都裸露生活 , 仅少数卷叶 、缀叶营巢。 又根据该
类害虫繁殖力强 , 往往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 因
而常常形成间歇性危害。 目前对其防治均是采用一些毒性
极大的化学药剂进行 , 给人 、畜安全留下了隐患。 又据葫芦
茶的浸出物 、提取物用于杀灭椎实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为
开辟葫芦茶的新用途 , 我们于 2003 年 9 ~ 10 月在云南农业
大学寄生虫实验室 , 用葫芦茶的几种常规剂型对几种植物性
食叶的昆虫幼虫进行了杀灭试验 ,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于后。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物
10%葫芦茶浸膏 ,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
临用时配制成 10%的溶液。葫芦茶粉剂 , 将葫芦茶原植株采
集晒干后 , 60 目粉碎后备用。葫芦茶煎剂 ,将葫芦茶粉剂 50
g , 加水 2 500 ml , 煎煮 20 min , 纱布过滤后备用。 葫芦茶浸
剂 , 将葫芦茶粉剂 50 g , 加水 2 500 ml ,在容器内浸泡 24 h 后
纱布过滤后备用。葫芦茶浸泡剂 , 将葫芦茶粉剂 5 g , 置于方
盘内 ,加水 20 ml。临时配制。葫芦茶碳化剂 , 取葫芦茶浸剂
1 000 ml , 放置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 ,待容器底沉积为黑色不
溶水的物质 , 刮下后加水 50 ml备用。
1.2 试验动物
叶蜂科幼虫(Tenthredinidae)、灯蛾科幼虫(Arctidae)分
别在校园内的相关草木上采集 , 经鉴别有二期幼虫和三期幼
虫。
1.3 分组方法
将采集到的叶蜂科幼虫两种 , 其中以黄鳝藤(Berchemia
floribunda Brongn)为采食对象的一种(体长 35~ 40 mm , 头
收稿日期:2003-10-23
作者简介:李树荣(1948-),男 ,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动物寄生虫研
究。
褐色 , 体绿色。)19 条(用“*” 示之), 分为 10%葫芦茶浸膏 、
葫芦茶浸剂 、葫芦茶煎剂和对照组 4 组 , 除对照组外 , 其它各
组均为每组 5 条;以采食迎春花(Jasminum nudif lorum
Lindl)叶为对象的一种(体长 15 ~ 30 mm , 头黑褐色 , 体灰白
色 , 各节间有明显的黑色斑带)若干条 ,分为 10%葫芦茶浸
膏 、葫芦茶浸剂 、葫芦茶煎剂 、葫芦茶粉剂 、葫芦茶浸泡剂 、葫
芦茶碳化剂和对照组 7 组 ,每组 10 条;灯蛾科幼虫(毛毛虫 ,
虫体圆桶形 , 密被长毛 , 毛为棕 、褐色相间 , 长短基本一致 , 以
食蚕 、南瓜 、无花果 、龙葵 、蔓陀萝等的叶子)若干 , 分组和用
药方法与迎春花组一样。每组内的虫体 、虫龄力求搭配均
匀。
1.4 给药方法
将参试的幼虫按要求置于小方盘内(小方盘长 25.5 cm 、
宽 18 cm 、深2 cm ,为方便观察和透气 ,上面用 2~ 3 块玻璃作
盖)。然后加入相应的药剂 、虫体放入后 , 晃动方盘 , 使虫体
与药液充分混合 , 若是粉剂 ,也同样晃动方盘 , 使药粉与虫体
充分混合。对照组的虫体亦放入盘内 ,加入与药液相同的冷
开水并晃动方盘 , 使虫体与冷开水充分混合。
投药后 , 各组虫体采用连续并定时观察 , 发现死亡虫体 ,
及时捡出。
2 结果
2.1 虫体放入后 , 各组虫体短期内躁动不安 ,除对照组外 ,
表现出对葫芦茶药剂的不适应现象 , 显得较为活跃。
2.2 随着时间延长 , 最先出现死亡的是虫龄较小或虫体体
格较小的虫体。
2.3 在参试的几种剂型中 ,最早出现死亡的是浸膏剂组 , 用
药后 4 h 即出现死亡;其次是煎剂组和水浸泡剂组 , 最晚死
亡的是在粉剂中的虫体 , 用药后 72 h , 尽管虫体已经活动较
差 , 但仍然能缓慢活动;在参试的两类动物中 , 耐药性最好的
是叶蜂科的幼虫 , 在浸出液组中的(食黄鳝藤叶幼虫)其中之
一还出现结茧情况。各组幼虫在药液中的存活时间见下表
1 、2。
2.4 试验进行 4 ~ 7 天后 , 除粉剂组和对照组外 , 其余各组
的方盘边缘均有一层黄褐色的沉着物 , 极难洗涤干净。
3 讨论和小结
3.1 据报道 , 葫芦茶的浸出物 、提取物用于杀灭椎实螺效果
很好[ 4, 5] 。但将其用于杀灭叶蜂科 、灯蛾科幼虫 ,效果不理想。
12   中兽医医药杂志 JTCVM  2004 年第 4 期

调查研究
DOI :10.13823/j.cnki.j tcvm.2004.04.005
表 1 叶蜂科(Tenthredinidae)幼虫存活情况
(食黄鳝藤叶用“ *”示之)
组别 虫体数/条
时间/ h
4 12 24 36 48 60 72以上
粉剂组 10 10 10 10 10 10 9 8
浸膏剂组 10 9 7 7 5 1 0 0
煎剂组 10 , 5* 10 , 5* 4 , 5* 3 , 5* 3 , 5* 3 , 5* 3 , 5* 0 , 5*
碳化组 10 10 4 3 3 3 1 0
水浸剂组 10 , 5* 9 , 5* 9 , 5* 4 , 5* 4 , 5* 4 , 5* 4 , 5* 1 , 5*
水泡剂组 10 , 5* 10 , 5* 10 , 5* 8 , 5* 8 , 5* 8 , 5* 5 , 5* 5 , 4*
对照组 10 , 4* 10 , 4* 9 , 4* 9 , 4* 8 , 4* 8 , 4* 8 , 4* 8 , 4*
表 2 灯蛾科(Arctidae)幼虫存活情况
组别 虫体数量/条
时间/ h
4 12 24 36 48 60 72以上
粉剂组 10 活力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差
活力
较差
活力
较差
浸膏剂组 10 7 4 4 3 2 1 0
煎剂组 10 活力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差
活力
较差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碳化组 10 活力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差
活力
较差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水浸剂组 10 活力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差
活力
较差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水泡剂组 10 活力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差
活力
较差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活力
极弱
对照组 10 活力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好
活力
较差
3.2 据报道 ,葫芦茶的粉剂 、浸膏剂对小白鼠的毒性不是很
大[ 3] , 对山羊寄生线虫驱除性也不是很好 , 其原因可能原本
植物就基本无毒和与羊的生理特点有关[ 2] , 但具有较好的抗
球虫效果[ 2 , 5] 。这与其中含有的 Cyclokievitone 和葫芦茶素
D(T rique tinD)有关[ 6] 。
3.3 食叶性害虫 ,泛指危害叶片的害虫 , 包括吸食叶片叶液
的吮吸式害虫 , 潜食叶肉的潜叶性害虫和残食叶片的害虫。
其中残食性害虫均有咀嚼式口器 , 蚕食叶片形成缺刻或空
洞 , 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 , 仅剩枝秆 、叶柄或主叶脉 , 并多食
嫩头 , 舔食花蕾和果实[ 7] 。笔者采用的叶蜂科幼虫和灯蛾科
幼虫均属于此类型幼虫[ 7 , 8] 。据报道 ,此虫大都裸露生活 , 故
易于防治 ,一般在低龄幼虫期内 ,使用触杀或胃毒性杀虫剂 ,
均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7 , 8] 。采用葫芦茶的常用剂型对它
们进行毒杀试验 , 结果对这二龄以上的幼虫均无效果。虽然
在 12 h 内也出现虫体死亡 , 但与药毒无关 , 实属浸泡在药液
里窒息而死。因此所报道的民间用于食品中驱杀虫 、蝇[ 1]之
说应理解为“驱赶”成虫 , 使之不能在寄宿部产卵 , 继而不可
能发育出幼虫来。葫芦茶的常见几种剂型不能直接杀灭残
食植物昆虫的幼虫和成虫。
参考文献:
[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75 , 856 ~ 857.
[ 2] 李树荣 , 李琦华 , 吴艳梅 , 等.葫芦茶粉剂对山羊体内寄
生虫虫卵的效果观察〔J〕.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02 , 21(1):
10~ 12.
[ 3] 李树荣 , 李琦华 , 杨柱昌 , 等.葫芦茶及浸膏剂对小白鼠
毒性的影响〔J〕.中兽医学杂志 , 2002 ,(1):4 ~ 5.
[ 4] 李树荣 , 杨 灿 , 吴志蕾 , 等.葫芦茶提纯物对椎实螺的
杀灭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03 ,(1):10 ~ 13.
[ 5] 李树荣 ,李琦华 , 张 菁 , 等.葫芦茶对椎实螺的杀灭试
验〔J〕.中兽医学杂志 , 2003 ,(1):3 ~ 4.
[ 6] 李树荣 , 杨 灿 , 王 芸 , 等.葫芦茶提纯物对球虫卵囊
的离体杀灭试验〔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 (2):170
~ 174.
[ 7] 韩召军 , 杜相革 , 徐志宏.园艺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出版社 , 2001 , 163 ~ 215.
[ 8] 浙江省嘉兴地区农业学校主编.农业昆虫学〔M〕.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980 , 78~ 87.
Study on kill ing two different insect grubs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prepared drugs of 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
LI Shu-rong , LI Dong-hua , LI Qi-hua
(Co 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YAU , Kunming Yunna 650201 , China)
Absyract:10%electuary , powdery , decoction , lixivium , impregnant and charred medicament had car ried out on killing Tenthre-
dinidae、Arctidae with different formed of prepared drug s of 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The control group w as used cool boiled
wat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form of prepared drugs had no t insecticidal effect to the g rubs in this experiment.The w orms
were died from dipping in the liquid medicine and being blocked out the valves , not because of the medicine itself effect.
Key word:Tadehagi trique trum(L.)ohashi.;Tenthredinidae;Arctidae;insecticidal experiment
 中兽医医药杂志 JTCVM  2004 年第 4 期 13 

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