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用异喹啉生物碱的研究——Ⅱ.白线薯生物碱



全 文 :V o l
.
4 N o
.
l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一九大二年三月
药用异哇琳生物碱的研究’
H
. 白线薯生物碱
彭树林 陈 蕾 张国林 潘维恩 陈维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 10 0 15 )
摘 要 从白线薯 ( S t e p h a n i a b r a e h y a n d r a D i e l s ) 的块根中分得四种生物
碱 , 经 U V , I R , I H 一N M R , 1 8 C 一 N M R , M S 等方法鉴定为 : 清 风藤碱 ( S i n o -
a e u t i n e
,
I )
, 克斑宁 ( C r e b a n i n e , 亚 ) , 荷包牡 丹碱 ( D i e e n t r i n e , 1 ) ,
千金藤碱 ( S et p h a in n e , F ) 。 其 中 , 清风藤碱和克斑宁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
收率分别高达 1 . 02 帕和 1 . 39 帕。 清风藤碱的碘甲烷衍生物有一定的松弛 横 纹 肌 作
用 El ’ 2〕 .
关键词 白线薯 , 清风藤碱 , 克斑宁 , 荷包牡丹碱 , 千金藤碱
白线薯 ( s t e p h a n i a b r a e h y a n d r a D i e ls ) 系防己科植物 , 亦称短蕊千金藤 , 具消
肿 , 散癖血 、 治神 经 衰 弱 、 风湿 骨痛等功能 [“ ] 。 中药大辞典记载其与地不容相同 , 清热
解毒 , 消疼截疟 , 止痛 , 治痈疽肿毒 , 喉闭 , 疟疾 , 胃痛等 [’1 。 其 化 学成分 , 上海药
物所已有报道 , 主要成分为异紫茧定碱 (I “ oc r y id en ) 。 我们从云 南 西双版纳景洪产 的
白线薯块根中 , 分得四种结晶性生物碱 , 经鉴定分别为 : 清风藤碱 s( i n o ac ut in e , )I 。
克斑宁 ( C r e b a n i n e , l ) , 荷包牡丹碱 ( D i c e n t r i n e , l ) , 千金藤 碱 ( S t e p h a n i n e s
W )
。 其结果 与上海所的很不一致 , 值得注意 。
I
: 为 淡 黄 色 块 状 晶 , m p Z o 3 “ C (丙酮 ) , 〔 a 站 ”一 7 2 . 4 6 ( c = 0 . 2 , C H C I : ) ,
U v 在 24 。 , 2 8 o n m处有吸收 , 说 明不是阿朴 啡 型 生 物 碱 〔5 〕 。 I R 指 出 分 子 中有 经基
( 3 4 5 0 )
, 共扼碳基 ( 一6 7 3 , 26 4 3 ) 芳环 ( 15 5 5 , 14 5 5 )及邻二芳氢 ( 5 2 0 ) 。 由 I 的 ` “ C
一N M R谱 ’ H 一 N M R谱确定分子的组成是 : 三个 C H 3 ( 其 中一 个一 N C H 3 两个一 O C H : ) ,
三个 C H Z , 五个 C H , 八个 C ( 包括一个 > C = o , 6 ` z s l . 3 p p m ) , 一个酚经基 ( 6 H 6 。 2 4
b r s
, + D
2 0 消失 ) 。 结合M S得出分子式及分子量是 C , 。 H 。 , N O ` = · 3 2 7。 化合物 I 的不
饱和度为 10 , 估计有芳环存在 ( 与 I R一致 ) 。 其 ` “ C 一N M R谱确 定分子除一个 > C 二 O
在低场区外 , 还有十个碳处于该区 ( 10 9一 16 lP p m ) , 应为不饱和碳 。 因此 , 分子中只
有一个芳环和两个双键存在 。 芳环 、 双键及 > C = O 基的不饱和度共 为七 , 说明分子除
此以外还有三个环存在 ,也就是说 , I 由四个环组成 。 ` 3 C一M R谱 还指出 , I在高场 区有一
个季碳 ( 4 3 . 6 ) ,三个饱和 C H : ( 4 6 . 9 , 3 7 . 7 , 3 2 . 6 ) 及一个 C H ( 6 1 . 0 ) 。 由此推 出 , I
收稿 日期 : 1 9 9 1年 1 2 月 1 3日
. 本文 系基金课题
DOI : 10. 16333 /j . 1001 -6880. 1992. 01. 003
1 2
一一一 一一 .一声一~一一 ~ -一 - ~~ 叫曰. ` ` 月叭` 二` - - ` 认- - - 一一- - 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V o l
.
4 N o
.
z
与 已知化合物清风藤碱 (s 油oa “ ut in e ) 一致 〔” 2 ] 。 结合物理常数和光谱数据与文献对
照证明 , I为清风藤碱 (图 l ) 。
12 2

l ( C 一 1 ) , 2 0 9 。 4
( C 一 3 ) 1 5 0 。 9 ( C 一 4 )
4 3

6 ( C 一 4 b ) , 1 2 0 。 4 ( C 一 5 ) ,
18 1

3 ( C 一 7 ) , 1 18 . 7 ( C 一 8 )
6 1

0 ( C 一 9 ) , 3 7 。 7 ( C 一 1 0 ) ,
( C 一 22 ) , 5 6。 2 ( 3 一 O C H 3 ) ,
4 1

6 ( 一 N C H 。 )
( C 一 2 ) , 2 6 1 . 5
12 3

9 ( C 一 4 a ) ,
14 5

3 ( C 一 6 ) ,
14 3
.
3 ( C 一 s a ) ,
3 2
.
6 ( C 一 1 1 ) , 4 6 . 9
5 4

7 ( 6 一 O C H 。 ) ,

F 19 1
.
S t r u e t u r e a n d C a r b o n 2 5 C h e m i e a l S h i f t s o f l
亚: 为淡黄色针晶 , m p . 1 1 4 一 1 18 ℃ (M e o H ) 。高分辨质 谱 ( H R M S )确定其元 素
组成及分子量是 C : 。 H : , N O ` = 5 3 9 . 2 4 59 , U V在 2 1 8 , 2 8 0 , s 0 8 n m处有最 大吸收 , 提示
为阿朴啡型生物碱 t “ 1 。 由 ’ H一 N M R谱及 ` “ C 一 N M R谱确定分子 中 有一个 一 N C H : ( 6 H
2
.
6 0 , 。 e 4 3 . 8 q ) , 两个一 o c H 3 ( 6 0 3 . 8 1 , 3 . 9 0 ; 6 e 5 5 . 6 q , 6 o . s q ) ,一个沐 甲二氧基
( 6 0 5
.
9 1d
, 6
.
O6d
, J 二 1 . 4 H z ; 、 6 C l o 0 . 4 t ) , 苯环上有一组 邻位偶 合 的 H ( 。 H 6 . 8 8 ,
7

8 1
, J = S H z )
, 一个单峰 质子 ( 6 H 6 . 5 3 ) 。 6 H 7 . 8 1 p p m 处于最低场 , 应为 C , , 一 H ,
并说 明一O C H : O一接在 C 、 , C : 位 「“ oJ 这样 C ; , 一 H应和 C l 。一 H偶合 , 两个 一 o C H 。应 分
别接在 C 。 , C 。位 。 由此得出 I 的结构 (图 2 ) 。 经查证与文献报道的克斑宁 (C r “ b an i ne )一
致 t“ ] ,故鉴定 I 为克斑宁 ( C er b a in en ) , 克斑宁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
l
: 为无色柱晶 , m p 。 16 9一 17。℃ ( E t 0 H ) 由 H R M S得分子 的组成 及 分 子 量 是
e : 。 H : , N o ` = 3 3 9
.
14 6 6

U v 在 2 2 0 , 2 5 0 , s o 3 n m处有最大吸收 。证明 l 为 阿朴啡型 生物
碱 。 ’ H一 N M R谱及 ’ ` c 一N M R谱指示分子中 有一个 一 N C H 3 ( 6 H2 . 5 6 ; 6 c 4 3 . 9 , q ) ,
两个 一 O C H 3 ( 6 H 3 . 9 2 , 3 . 9 3 ; 5 5 . 8 , q , 5 6 . o q ) ,一个次甲二氧基 ( 。 。 5 . 9 3 d , 6 . o s d ,
J = x
.
S H z ; 6。 l o o . 6 t ) 三个孤 立 芳 H ( 6 . 5? , 6 . 7 8 , 7 . 6 7 ) 。 其 中 , 6 o 7 . 6 7 p p m应为
C :
, 一 H并说 明 c ; , c : 位有取代基 。 其 ’ “ C 一 N M R谱 c , 位化学 位移 3 4 . 1 9 p p m ,说 明 C a 位
未被取代 (若 C : 位有取代基 , C 7的 6值应高场移动 SP p m左右 ) 。 因此 , l 的结构应是 阿朴啡
核的 C 3 、 C : 、 C ; ,有三 个 孤 立 芳 H (图 2 ) , 与已 知 化合物 对照 , 其 ’ H 一 N M R谱及
, “ C 一 N M R谱均 与荷包牡丹碱 ( D i c e n t r i n e )一致 工7 ’ “ J 。 故鉴定 l 为荷包牡 丹碱 ( D i一
e e n t r i n e )

F
: 为无色柱 晶 , m p . 2 5 7一 15 5℃ ( E t O A C ) , H R M S确定分子式 及 分 子 量 为
e
, 。 H : 。 N o 3 = 3 0 9一 3 6 4。 U v 在 2 x 9 , 2 7 6 , 3 l o n m处有最大吸收 , 确定其为阿朴 啡型生物
碱 。 ` “ C一N M R谱的 C , 6值为 2 5 : g p p m , 说明C 。位有取代基 。 ’ H ` N M R 谱 及 ` ” C 一 N M R谱
均证 明分子中有一个一 N C H 。 ( 6 ,飞2 . 5 9 ; 。 C 4 4 . o q ) , 一个 一 o C H 。 ( 6 。 3 . 8 7 ; 6 。 5 5 . 5 q ) ,一了、
V o l
.
4 N o
.
1 ,
_ _ _
_
_
_
一 一
-
- .一一 .一 -一 -一~一 _一 - -一 _一次甲二氧基 ( 6 0 5 . 9 2 d , 6 . o 6d , J = 1 . SH Z ; 6 。 l o o . 6 q ) , 且 C , : 一 H的 6值为 7 . 7 2 p p m ,说明一 o C H : 0 一应在 C : 、 C Z位 。 由此得出 U 的结构 (图 2 ) 。 经对照 , W与已知化合物千金藤碱 ( S t e p h a n i n e )一致。 其 ` “ C 一 N M R谱亦与文献报道的千金藤碱一致 〔` ” 1 。 证明F 为千金藤碱 ( S t e p h a n i n e ) 。
T a b C a r b o n一 1 3 C h e m i e a l S h i f t s ( 。 , , 二 ) .
1 l } y
C一 1 1 4 1

9 ’ “ 一 …1 4 2一
C 一 l a 12 2

9 ’ ` 6 · “ 】’ 2 3 · 了
C一 2 14 6

4 ’ 4’6 · 5
{
` 4 5 · “
C 一 3 10 6
.
6 ` 0 6 · 7
{
` 0 9 · ”
C一 3 a 1 2 6
.
4 1 2 6
.
6 …` 2 ` · “
C一 4 2 9
.
0 : 。 . :
}
“ 9 · 2
C一 5 5 3
.
4 5 3
·
5
{
“ 3 · 6
C 一 6 4 3

8 4 3
· ” 】 4 4 · 。
C一 6 a 6 1

7 6 2
·
3
}{
“ ` · “
C . 7 2 6

8 3` . 2
{
2 5
· “
G
一 7 a 1 1 6 。 3 : 2 5 . 3
} “ 6
· ”
C一 8 1 5 1

8 l ; 0
.
4
)1
` 5 6 · “
C 一 9 1 4 5
.
7 1 ; ,
. `
{1
` “ 7 · ,
C一 1 0 1 1 0

1
:::: { …} ` 2 7 · 2C · 1 1 1 2 4。 5 , 2 3 . 5 } “ 9 · 4
C一 ! l a 1 2 9

6 , 。。 . 6
}{
’ 3 2 · ’
O C H : O 1 0 0

4 “ 5 · ”
{}
’ “ 0 · “
R ( O C H 。 )) 5 5
.
6 。 6 . 。
}
{
5 5

5
6 0
.
5
1
.
R ; = H
, R : 二 R 3 = O C H 3
1
. 卫 : ’ = R : = o C H 3 , R 。 = H
F

R ; = R : = H
, R 3 = O C H
s
F i g Z

S t r u c t u r e : o f l
,
l
, a n d 万

S
o l v e n t s
:
C D C L 3
实验部分
木文熔点视红定用 Y A N A C O M p 一 5 0 0熔点测定仪 , 未校 正 , U V 用 S H IM A D z U U V
一2 4 0 , I R用 N I C o L E T Z o o S X V F T 一 I R , N I C o L E T M X 一 l , N M R用 V A R T A N X L
一 2 0 0 , J N M 一 G 4 0 0 , M S用M A T 7 1 1。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白线薯块根干燥粗粉 23 0 9 , 加 甲醇回流提取四次 , 每次三小时 。 过滤 , 滤液减压回
收甲醇 , 残留物加 5 %盐酸液 , 超声波振溶 , 过滤 , 滤浪用氯仿反 复萃取 , 合 并 氯 仿
液 , 回收氯仿 , 得残留物 A ( 12 . 49 ) 。 酸水层加浓氨水碱化至 P H g 左右 , 再加氯仿萃
取生物减 , 合并氯仿液 , 回收氯仿得残 留物 B ( 5 . 1 9) 。
B 部分经 T L C 检查 , 主要含一个成分 。 用硅胶柱分离 ( C H cl 3一M e 0 H 二 10 0 : 5 )
得化台物 I 。 经丙酮重结晶 , 得淡黄色块状晶 2 . 35 9 , 收率高达 1 . 02 % 。
1 4
.
V o l
.
4 N o
.
l
A 部分用硅胶柱层析 ( C H cl 3一M e O H = 10 : 1 ) , 分 得 A l 和 A ! 两 部 分 。 A l
经纯化 , 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纯品 1 1 20 m g (’0 . 05 % ) 。
A l 再经硅胶柱分 离 ( C e H 。一 E t 0 A C一M e 0 H = 14 : 5 : l ) , 得 1 和 F 。 亚经
甲醇结 晶得淡黄色针晶 3 。 2 9 。 收率 1` 39 % 。 F 经乙 酸 乙 醋 结 晶 得 无 色柱 状 结 晶 50
m g ( 0
.
0 2% )

I ( S i n o a c u t i n e )
, 淡黄色块 状 晶。 m p · 2 0 3 ℃ , 〔a站 ”一 7 2 . 4 6 ( c = 0 . 2 , C H C I , ) ,
U v 入职碧 ( n m ) : 2 4 0 , 2 8 0 。 I R ,念 ( c m 一 ` ) : 3 4 5 0 , 1 6 7 3 , 16 4 3 , 16 2 5 , 2 5 8 5 , 1 4名 5 ,
5 2 0
。 `
H一 N M R ( C D C I : ) 。 , 灿: 2 。 4 6 ( 3 H , S ,一 N C H 3 ) , 3 . 7 5 ( 3 H , s , C 3一 O C H 3 ) ,
3
.
5 9 ( 3H
, s , c 。一 o C H 3 ) , 6 . 2 4 ( zH , b r s , C `一 o H , + D : o 消失 ) , 6 . 3 3 ( zH , s ,
c 。一 H ) , 6 . 6 6 ( 一H , d , J = S H z , c :一 H ) , 6 。 7 4 (一H 一 d , J = s H z , c ;一 H ) , 7 . 5 4
( zH
, s , c
。一 H ) 。 ` “ c一 N M R见图 1 。 M S ( m / z ) : 3 2 8 ( 1 0 0 ) , 3 2 7 (M + , 15 . 8 ) ,
2 9 9 ( 3

6 )

亚 ( c r e b a n i n e ) : 淡黄色针状晶 , m p · 1 24一 l l s oC 。 U v 入气黔 ( n m ) : 2 18 , 2 5 0 ,
5 0 5
0
1 R v怂` ( c m 一 ` ) : 2牙5。 , 2 8 5 4 , 26 0 1 , 2 4 9 8 , 1 2 8 4 , 1 0 5 1 , 9 3 9 。 ` H 一 N M R
( C D C 1
3
) 6 ,灿 : 2 。 6 0 ( 3H , s , 一 N C H 3 ) , 3 . 8 1 ( 3 H , s , 一 O C H 3 ) , 3 . 9 0 ( 3 H ,
, ,一 O C H 3 ) , 5 . 9 1 ( z H , d , J = 1 . 4 H Z , 一 O c H Z o 一 ) , 6 . 0 6 ( z H , d , J 二 l . 4 H z ,
一 O C H : o 一 ) 6 。 5 3 ( I H , 8 , c : 一 H ) , C 3一 H ) , 6 . 8 8 ( I H , d , J = S H z , C l 。一 H ) ,
7
.
5 1 ( I H
, d , J 二 名H z , C : :一 H ) 。 ` 3 c 一 N M R见表 , M S ( m / z ) : 3 3 9 ( M + , 6 3 . 3杀 ,
3 3 8 ( 10 Q)
,
3 2 4 ( 1 0

5 )
, 2 9 6 ( 2 9
.
5 )
, 2 6 5 ( 2 0

7 )

l ( D i e e n t r i n e ) : 无色柱晶妥 m p · 1 6 9一 17 0 0C 。 U v 入气伴 ( n m ) : 2 2 0 , 2 5 0 ,
3 0 3

1 R v 黔二 ( c m 一 ` ) : 2 9 5 8 , 2 8 4 1 , 1 6 0 5 , 1 5 1 9 , 1 2 6 6 , 20 4 3 , 9 2 2。 ` H一 N M R
( C D C 13 ) 6 , , 二 : 2
.
5 6 ( 3H
, s , 一 N C H 3 ) , 3 . 9么 ( 3 H , s , 一 o C H 3 ) , 3 . 9 3 ( 3 H ,
s , 一 O C H 3 ) , 5 . 9 3 ( zH , d , J = l . S H z , 一 O C H : o 一 ) , 6 . 0 5 ( I H , d , J 二 z . S H z ,
一 0 C H 2 0 一 ) , 6 。 5 2 ( I H , s , C s 一H ) , 6 . 7 8 ( I H , s , C : 一H ) , 7 . 6 7 ( z H , s ,
c : :一 H ) 。 ` 吕c 一N M R见表 。 M S ( m / z ) : 3 3 9 (M + , 6 8 . 7 ) , 3 3 8 ( 10 0 ) , 2 9 6 ( 2 6 . 6 ) ,
2 6 5 ( 2 6

2 )

F ( S t e p h a n i n e )
: 无色柱晶 , m p · 25 7一 1 5 5℃ 。 U v 入气碧 ( n m ) : 2 1 9 , 2 7 6 ,
3 10

I R v 职 ; ( e m 一 ` ) : 2 9 5 0 , 2 5 4 5 , 1 5 7 9 , 14 5 0 , 2 2 5 5 , 10 4 5 , 9 5 5 。 ` H一 N M R
( C D C I , ) 6
, , m : 2
.
5 9 ( 3 H
, s , 一 N C H 3 ) , 3 . 8 7 ( 3 H , s ,一 o C H 3 ) , 5 . 9 2 ( I H ,
d
,
J = 2
.
S H z
, 一 o C H Z o 一 ) , 6 . 0 6 ( I H , d , J = z . S H z , 一 o C H Z o 一 ) , 6 . 5 6 ( I H ,
. , C
: 一 H ) , 6 . 8 4 ( I H , d , J 二 S H z , C 。一 H 7 , 7 。 2 7 ( I H , t , C l 。一H ) , 7 。 7 2 ( I H ,
d
, J = s H z
, C ; 、一 H ) 。 ` ” C 一 N M R见表 。 M S ( m / z ) : 3 0 9 ( M + , 5 9 ) , 3 0 8 ( 1 0 0 ) ,
2 6 6 ( 3 0 )

致谢 : 本文样品由陈蕾同志采集 , 昆明植物所唐亚博士鉴定 ; U V 由本所孙佩 群 同
志测定 , 孟庆长博士代测化合物 I的 ` H一 N M R 、 ` ” C 一N M R及M S ; 军事医科院 测 试 中
心代测 ` H 一 N M R 、 ` “ C 一 N M R 、 H R M S 。
V o l一 N o . i 15
参 考 文 献
〔 1 〕 谢培山等 , 中草药 , 29 8 0 ; 1 1 , 4 3 3
〔 2 〕 朱任宏等 , 化学学报 , 19 6 4 , 3 0 , 2 6 5
〔 3 〕 连文瑛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7 5 ; 13 , 3 2
〔 4 〕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 7 ; P 8 09
〔 5 〕 陈 如乘等 , 中草药 , 19 8 2 ; 1 3 , 2 8 9
〔 6 〕 阂知大 , 中草药 , 19 8 3 ; 14 , 5 7
〔 7 〕 陈正庆等 , 南京医学院学报 , 19 8 5 ; 5 , 2 0 3
〔 8 〕 M a c e k , K . ,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h i n l a y e r a n d P a P e r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L o n d o n , 29 7 2 , p 5 4 8
.
〔 9 〕 J a e k m a n , L . M . e t a l . , J N a t P r o d , 1 9 7 9 ; 4 2 : 4 3 7 .
〔 10 〕 G u i n a n d e a u , H . e t a l . , J N a t p r o d . 19 s 3 ; 4 6 : 7 6 1 。
S T U D I E S O N M E D I C IN A L I S O Q U IN O L I N E
A L K A L O ID S 111
.
A L K A L O ID S O F S T E P H A N I A
B R A C H Y A N D R A
p e n g S h u l i n , C h e n L e i , z h a n g G u o l i n
, p a n W
e i e n , C h e n W
e i x i n
( C h e n g d u I n s r i ` u t e o f B i o l o y g , A e a d e o i a S i n了e a , C 人e , g d u 6 1 0 0 2 5 )
A b s t r a e t
F o u r a lk a l o i d s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t h e r o o t t u b e r s o f s t e p h a n i a b r a e h卜
a n d r a g r o w i n g w i l d i n X i s h u a n g b a n n a
, Y u n n a n , C h i n a
.
T h e y w e r e i d e n t i一
f i e d a s s i n o a e u t i n e ( I )
, e r e b a n i n g ( 亚) , d i e e n t r i n e ( l ) , a n d s t e p h -a
n i n e ( F ) b y m e a n s o r U V
,
I R , ’ H 一 N M R , ` “ C 一 N M R , a n d M S s p e e t r a l
a n a l y s i s
.
T h e m a i n e h e m i e a l e r e b a n i n e ( 1
.
3 9% )
.
K e 丫 w o r d s S t e p h a n i a b r a e h y a n d r a , S i n o a e u t i n e , C r e b a n i n e , D i e e n t -
r l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