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州缅茄雕刻



全 文 :: 澎一 萌 发 , 冤情 始 白 ” 。 清 《高 州县
: : 志 》载有 《 竹枝 词 》记述其 事
: 拼 云 : “ 缅茄树大 已成寻 ,婶女含
帐一 :; 冤 悲古今 ; 硕果至今人 不食 ,
拼旧 久方见女儿心 ” 。 又云 : “ 鉴
一 江西岸浪如花 , 茂名城西 日已
六燕 斜 , 遥指晚烟初起 处 ,缅茄荫
一浪: 里是侬家 ” 。 这 株缅茄树 如今
狱 胸 围 5 米 , 枝 繁叶茂 , 覆盖 5
.一 亩 多地 。 除老 树外 ,还 繁衍了
3 株 , 有 两 株种植 30 多年未
见结果 。
土特名ù产高州缅茄雕刻是广东 省独具 汗
一格 的雕刻工艺品 。 茄雕艺人 在 : -
小小的缅茄蜡头顶部刻出各种古 斑
雅的 旧章 , 配以花卉 鸟兽 以及 风 娜 :
光名胜 ,十分小巧精美 。清人黄若 一 : 一
茄一一雕
济有《咏缅茄 》诗云 : “ 其蒂宛涂蜜
蜡黄 , 其实酷 肖彭亨紫 ; 小姑欣喜
缀佩临 ,雕琢研粤成花枝 ” 。
缅 茄树产 自缅 甸 , 是世界上
稀有 的苏木科阿芙豆属 。 光绪年
间重 修的《茂名县志 》载 : “ 缅茄来
自缅 甸… … 三百年来中土无双 ” 。
每年 5 月开花 , 次年春天果实 成
熟 ,卖如大 豆荚 , 挂满枝头 , 长 25
厘米 主右 。 英内有果实 3 至 6 粒 ,
长约 2 公分 , 呈深褐色 , 比荔支核
稍大 . 上截蜡头金黄 ,下截 果身黑
褐 ,质坚韧 。据说明神宗曾经将两
颗缅 临种子 赐给太 傅李邦直 , 李
告老回乡住高 州西岸村 , “ 珍藏卧
室 。 一旧 不见 , 疑为侍女所窃 , 杖
逼至 死 。 嗣后 (种子 ) 在其子床下
清光绪十年 ( 1 8 8 5 年 )高
州县 城南华路彭学 元始创缅
茄 雕刻 , 所雕 作 品有 雀 、 猴 、
鹿 、 蜂 、 观 音 、 佛像 、 《龙 凤戏
珠 》和 《 双 狮 舞 球 》等 , 寓 有
“ 爵 、 侯 、 禄 、 丰 ” 幸 福吉 祥之
意 ; 也雕刻图章 印鉴 。 民间取
其吉利 , 用作婚嫁馈赠 , 逐渐
流传 。 民国时 , 又有彭霭云 、 彭
尧 佳 、 彭 金和 、 陈 振武 、 陈 世
文 、 黎平等继承其艺 , 缅茄雕刻越趋精微 , 一茄之上竟然能刻《水漫金山 》 、 《八仙过海 》等民
间故 事 , 一棵缅茄雕可售白银两元 , 最高可售 15 元 。 抗 日战争时期销路受阻 , 艺人把产品
拿到 一州湾 (今湛江港 ) 向外国海员或商人兜售 ,缅茄雕刻作品从此传到海外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缅茄雕刻事业的发展 。 1 9 5 6 年陈振武 、 陈世文 、
张文 淬、 陈汉锉等人联合组成高 州县附城雕刻社 。 1 9 6() 年后改为高州县角雕厂 , 缅茄雕刻
属该 厂的一个生产小组 , 人员从原来 6一 7 人发展到 20 多人 。 除原来的传统作品外 , 还创
作了 丈梅花 》 、 《菊花 》 、 《松龄鹤寿 》 、 《夭安 门 》和 《猴山 》等现代题材的作品 。 1 9 5 7 年缅茄雕
刻作 品在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时 ,国 家副主席刘 少奇曾将它赠与来访的苏联国家元
首伏 罗希洛夫 。
1 9 6 6 年 “ 文化大革命 ” 开始 以后 ,缅 茄雕刻开始衰落 。 由于价钱低 , 缅 茄雕刻小组解
散 , 只有个别老 艺人爱好 , 业余仍事雕刻 ,其艺方免失 传 。 198 5 年 ,张文梓以他所雕的《群
狮 》 、 仗龙凤 》和《龙 》 3 棵作品 ,应邀参加亚洲太平洋地区博 览会 , 受到好评 。 19 8 7 年元旦 曾
经在广州东方乐园举办的 “ 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 ”上展销 . 每探售人民 币 14 元 。
1 98 7 年缅茄种子 由高 州县农工商联合企业收购 , 雕刘工艺品则由外 贸部 门收 购外
销 , 「、哥内一些旅游点也有售 。
作者单 位 : 省二轻 厅编志办 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