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傣药肾茶扦插繁殖研究



全 文 :傣药肾茶扦插繁殖研究
张丽霞,彭朝忠,宋美芳,李学兰*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 目的: 研究肾茶扦插繁殖技术,为肾茶的种苗繁育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不同插穗类型、不同扦
插基质及生根粉处理筛选白花肾茶和紫花肾茶扦插的最佳条件,并进行了白花肾茶的耐贮性实验。结果: 肾茶扦
插以软枝和硬枝做插穗扦插效果优于半硬枝; 以壤土或沙质土作基质,扦插生根率可达 98. 89% ~ 100% ;生根粉处
理对肾茶扦插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可加速根的生长;肾茶枝条耐贮性极强,放置 7 d 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扦插成
活率。结论:肾茶以嫩枝作插穗,以壤土或沙质土作基质,可获得较高的扦插成活率。
关键词 白花肾茶;紫花肾茶;扦插繁殖
中图分类号: R28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54( 2011) 01-0018-03
收稿日期: 2010-06-03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8IF018)
作者简介:张丽霞 ( 1975-) ,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热带药用植物资源及植物保护研究; Tel: 13988194288,E-mail: zlx0428 @ ya-
hoo. com. cn。
* 通讯作者:李学兰,Tel: 0691-2132020,E-mail: xlli_212@ 163. com。
肾茶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 Thunb ) C. Y.
WU,傣名雅糯妙,又名猫须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
宾、澳大利亚等国,我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南
部、云南南部、台湾及福建等地〔1〕。全草入药具有
利尿、抗菌、消炎、溶石、排石等作用,在治疗肾结石、
尿路结石、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方面有特殊疗
效〔2,3〕。肾茶为传统傣药,我国傣族民间应用其治
病保健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同时肾茶也是东南亚
国家常用的草药。以肾茶为原料开发的产品有肾茶
袋泡茶、复方肾茶颗粒等。
目前生产上所用肾茶全部来源于栽培品,栽培
的品种有白花肾茶和紫花肾茶两种。肾茶具有巨大
的开发利用价值,探讨快捷有效的繁殖方法是加快
肾茶产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由于肾茶结实率低,
种子难以收集,所以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据报道
肾茶可采用组织培养、分株、压条、扦插等方法进行
种苗繁育〔4-7〕,而扦插繁殖因操作简单,技术容易掌
握,在肾茶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张平等曾开展过不
同扦插时期、苗床遮荫情况、防寒越冬与露天越冬等
条件对肾茶扦插的影响〔7〕。本文研究了不同插穗
类型、扦插基质、生根粉处理等条件对白花肾茶和紫
花肾茶扦插的影响及耐贮性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
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实验材料来自本所种质圃内栽培的白
花肾茶和紫花肾茶。经本文第一作者鉴定为肾茶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 Thunb) C. Y. WU。
1. 2 方法 实验于 2010 年 3 ~ 4 月在本所云南分
所苗圃地遮荫棚内进行。
1. 2. 1 不同插穗类型对扦插的影响: 根据枝条成
熟度将插条分为软枝( 当年生嫩枝) 、半硬枝( 当年
生轻微木质化绿枝) 、硬枝 ( 多年生充分木质化老
枝) 。根据枝条着生部位将软枝分为梢段和茎段两
种。白花肾茶选用软枝梢段和茎段、半硬枝和硬枝
4 种插穗;紫花肾茶因未采集到硬枝,仅选用软枝梢
段和茎段、半硬枝 3 种插穗。3 月 16 日采条,采后
将枝条剪成 12 ~ 15 cm长的插穗,带 2 ~ 3 个饱满腋
芽,上口剪平,下口倾斜,软枝保留上部 1 ~ 2 片叶,
半硬枝和硬枝不带叶片。
1. 2. 2 不同基质对扦插的影响: 选用白花肾茶和
紫花肾茶软枝茎段做插穗,分别扦插于河沙、壤土、
沙质土( 河沙∶壤土 = 1∶ 1 ) 3 种基质中,比较不同基
质对肾茶扦插的影响。
1. 2. 3 生根粉处理对扦插的影响: 选用白花肾茶
和紫花肾茶软枝茎段做插穗,选用市售生根剂 ( 四
川国光农化有限公司生产,NAA含量为 20% ) 2 500
mg /L速蘸 10 s后扦插,以不处理作对照。
1. 2. 4 插穗的耐贮性实验: 3 月 16 日采白花肾茶
枝条,在荫棚内分别放置 2、4、7 d 后,再剪取不同类
型的插穗进行扦插,以采后即时扦插的枝条做对照。
1. 3 实验设计及结果统计 每处理各 30 根枝条,
3 次重复。除不同基质实验外,其他实验的基质均
采用直径约 0. 5 mm的洁净河沙,使用前用 0. 3%高
锰酸钾消毒;除生根粉处理实验外,其他实验插穗均
不用生根粉处理。扦插后 30 d,将实验插穗挖出,各
处理随机选 10 根枝条测生根数、最大根长,计算平
均值。统计各个处理的生根率、单株平均生根条数、
·8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1.01.008
单株平均最大根长等指标,并采用 SPSS 13. 0 软件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插穗类型对肾茶扦插的影响 不同插穗
类型对肾茶扦插的影响结果见表 1、表 2。结果显
示,白花肾茶软枝的梢段和茎段及硬枝做插穗均可
获得良好的扦插效果,生根率达 77. 78% ~
87. 78%,3 种插穗生根率和生根数间无显著差异,
但硬枝的根系较其它更发达,平均根数可达 10. 73
条,平均最大根长达 5. 49 cm,根长显著高于其它处
理。半硬枝生根率达 57. 78%,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生根情况较其它处理也略差,但生根数和最大根长
与软枝的梢段及茎段相比差异不显著。紫花肾茶 3
种插穗类型间同样以软枝的梢段和茎段扦插效果
好,生根率可达 90%以上,显著高于半硬枝。
表 1 白花肾茶不同插穗类型扦插比较
插穗类型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软枝梢段 77. 78 ± 7. 70a 9. 43 ± 1. 97ab 3. 62 ± 1. 21b
软枝茎段 87. 78 ± 7. 70a 8. 03 ± 0. 51ab 3. 97 ± 0. 25b
半硬枝 57. 78 ± 8. 39b 6. 30 ± 0. 87b 2. 80 ± 0. 42b
硬枝 83. 33 ± 6. 67a 10. 73 ± 2. 36a 5. 49 ± 0. 91a
注:同列中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表 2 紫花肾茶不同插穗类型扦插比较
插穗类型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软枝梢段 92. 22 ± 7. 70a 9. 27 ± 1. 76a 3. 51 ± 0. 12a
软枝茎段 90. 00 ± 3. 65a 7. 43 ± 0. 83ab 3. 59 ± 0. 15a
半硬枝 70. 00 ± 4. 71b 6. 72 ± 0. 81b 3. 49 ± 0. 31a
注:同列中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2. 2 不同基质对肾茶扦插的影响 不同基质对肾
茶扦插的影响结果见表 3、表 4。结果显示: 两种肾
茶以壤土和沙质土做基质,扦插成活率可高达
98. 89% ~100%,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河沙中扦插
的肾茶,但 3 种基质中插穗的生根数无显著差异。
2. 3 生根粉处理对肾茶扦插的影响 生根粉处理
对肾茶扦插的影响见表 5、表 6。结果显示: 两种肾
茶插穗经生根粉处理后,生根率、根数、最大根长均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独立样本的 T 检验结果表明,
经生根粉处理后,两种肾茶的生根率与对照相比无
显著差异,但生根数与最大根长显著高于对照。说
明生根粉处理对肾茶的生根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可
以加快根的生长。
表 3 不同基质对白花肾茶扦插的影响
插穗类型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河沙 87. 78 ± 7. 70b 8. 03 ± 0. 51a 3. 97 ± 0. 25b
壤土 98. 89 ± 1. 92a 7. 03 ± 0. 15a 8. 18 ± 1. 43a
沙质土 100 ± 0. 00a 7. 17 ± 1. 18a 4. 75 ± 0. 56b
注:同列中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表 4 不同基质对紫花肾茶扦插的影响
插穗类型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河沙 90. 00 ± 3. 65b 7. 43 ± 0. 83a 3. 59 ± 0. 15b
壤土 100 ± 0. 00a 7. 00 ± 0. 36a 7. 67 ± 0. 79a
沙质土 100 ± 0. 00a 8. 29 ± 1. 32a 7. 25 ± 0. 94a
注:同列中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表 5 生根粉处理对白花肾茶扦插的影响
激素处理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生根粉 98. 89 ± 1. 92 8. 97 ± 0. 20* 4. 78 ± 0. 11*
CK 87. 78 ± 7. 70 8. 03 ± 0. 51 3. 97 ± 0. 25
注: * P < 0. 05
表 6 生根粉处理对紫花肾茶扦插的影响
激素处理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生根粉 96. 67 ± 5. 77 9. 33 ± 0. 64* 5. 04 ± 0. 30*
CK 90. 00 ± 0. 00 7. 43 ± 0. 83 3. 59 ± 0. 15
注: * P < 0. 05
2. 4 插穗的耐贮性实验 肾茶枝条耐贮性强,在
分别放置 2、4、7 d 后,不同类型的插穗仍保持较高
的扦插成活率。放置 7 d 后,虽然嫩枝枝条上的叶
片已枯萎,但与即时扦插的枝条相比,所有插穗类型
生根率和生根效果并未显著降低。见表 7。
表 7 白花肾茶放置 7d后扦插结果
插穗类型 生根率 /% 单株平均根数 /条
单株平均最大
根长 /cm
软枝梢段 77. 78 ± 5. 09 7. 63 ± 1. 01 2. 78 ± 0. 39
软枝茎段 85. 56 ± 5. 09 7. 63 ± 0. 40 2. 62 ± 0. 89
半硬枝 51. 11 ± 16. 78 5. 33 ± 1. 43 2. 15 ± 0. 83
硬枝 85. 56 ± 3. 85 13. 30 ± 1. 21 6. 05 ± 0. 84
3 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肾茶的枝条生根力均很强,
存活率高,其中以软枝和硬枝做插穗扦插效果优于
半硬枝。由于软枝材料较多,更容易获得,所以生产
上选择插穗可以软枝为主; 以壤土或沙质土作基质,
扦插成活率可高达 98. 89% ~ 100% ;生根粉处理对
肾茶扦插的存活率无显著提高,但可加速根的生长;
·9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肾茶的枝条耐贮性极强,放置 7 d 后仍可保持较高
的扦插成活率,说明肾茶适应性很强,耐旱。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 中国植物志[M]. 第
66 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74.
[2]李月婷,黄荣桂,郑兴中 . 肾茶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2002,22( 6) : 470-472.
[3]李金雨,康龙泉 . 猫须草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 3) : 99-04.
[4] 莫昭展,梁海清,马华材,等 . 猫须草组织培养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2) : 10348-10349.
[5]于旭东,吴繁花,裴佐蒂,等 . 海南肾茶的组织培养快速
繁殖[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09) : 38-42.
[6]于旭东,吴繁花,黄勇,等 . 海南肾茶 3 种繁殖方法的比
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4) : 6436-6437.
[7]张平,铁万祝,兰世宽,等 . 肾茶种苗扦插实验( 简报)
[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 1) : 72.
·资源·
不同产地和品种石韦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张艺轩,李开通,李秋月,石 钺*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摘要 目的:建立石韦药材的 HPLC指纹图谱,为其全面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HPLC法,色谱
条件: Diamonsil C18柱( 250 mm ×4. 6 mm,5 μm) ,以乙腈-0. 8%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测定了 44 批石韦样品的指纹
图谱,建立了石韦与有柄石韦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以及庐山石韦的共有模式,应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
分析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中国药典品种中,石韦与有柄石韦指纹图谱相似,但与庐山石韦有较大差异; 相似
石韦与光石韦与中国药典品种区别显著。结论:本方法可简便、快速地对石韦药材进行比较分析,所建立的指纹图
谱为原料药材的选购和石韦品种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石韦;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54( 2011) 01-0020-07
Identification of Folium Pyrrosiae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Species by HPLC Fingerprint
ZHANG Yi-xuan,LI Kai-tong,LI Qiu-yue,SHI Yue
(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HPLC fingerprint of Folium Pyrrosiae fo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 HPLC method was devel-
oped with Diamonsil C18 column( 250 mm ×4. 6 mm,5 μm) ,and a mixture liquid of acetonitrile-0. 8% acetic acid solution as mobile
phase in a gradient elution. HPLC fingerprints of 44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similarity,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
sults: The HPLC fingerprint common pattern of Pyrrosia petiolosa,Pyrrosia lingua and common pattern of Pyrrosia sheareri were set up
separately.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ingerprints
of Pyrrosia sheareri and Pyrrosia lingua have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but were different from Pyrrosia petiolosa,while Pyrrosia calvata
and Pyrrosia assimlis were classified as adulterants with their dissimilar fingerprints.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table and reliable with
a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identifying Folium Pyrrosiae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species.
Key words Folium Pyrrosiae; HPLC; Fingerpri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收稿日期: 2010-06-22
基金项目: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研究( YS-211,YS-212)
作者简介:张艺轩( 1985-)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
* 通讯作者:石钺,Tel: 010-62895086,E-mail: yshi@ implad. ac. cn。
中药石韦为水龙骨科 ( Polypodiaceae ) 石韦属
( Pyrrosia) 多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归肺、膀胱经,具
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的功效,为传统利尿要药。主治
肾炎水肿、膀胱炎、泌尿系结石、肺性气管炎、哮喘
等〔1〕。2005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 3 种石韦: 有柄石
韦 Pyrrosia petiolosa ( Christ ) Ching、石韦 P. lingua
·02·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4 卷第 1 期 2011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