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荷载条件下预应力钢绞线双压花锚具性能的试验研究



全 文 :第 3 3 卷
2 (川7 年
第 5 期
5 月
北 京 卜 业 大 学 学 报
1( ) l U受 NA I, ( ) F B E I J IN (二 t JN IV E R S I 尸I、 Y ( )F T E (二H N ( ) I (〕(二Y
V ( ) 1
.
3 3 N ( )
.
5
M o y Z () ()7
不同荷载条件下预应力钢绞线双压花锚具
性能的试验研究

( 1
.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工 程学院 ,
均 ` , 郑玉 伦 “ , 张志强 ’
北京 l ()0〔)22 : 2 . 北京工业大学 后勤管理 处 , 北京 1 0 0 0 2 2 )
摘 要 : 在改进预应力钢绞线压花锚具构造研究的基础上 , 进行了 12 个双压花锚具的足尺寸试件试验 , 研究了
该种新型锚具分别受到持续荷载 、 周期荷载以及疲劳荷载作用时的有关性能 首先研究 了锚具由于荷载持续作
用所产生的变形 以及持荷应力水平的影响 , 并提出变形计算的建议公式 , 试验表明 24 h 持荷未造成该种锚具最
大承载能力的下降 , 而且其变形在破坏时总变形量中所占比例较小 , 周期荷载作用时 , 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使
锚具每个循环的荷载与变形逐渐呈近似线弹性关系 ; 历经 50 次重复加卸荷后再次承受静力作用时 , 锚具性能变
化很大 , 而最大承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没有降低 , 试验还 表明 , 双压花锚具达到 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周期荷载性
能和疲劳荷载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 预应力 混凝土 ; 锚具 ; 持续荷载 ; 周期荷载 ; 疲劳试验
中图分类号 : T U 3 7 8 . 1 , T U 5 2 8 . 5 7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2 5 4 一 00 3 7 ( 2 0 0 7 )0 5 一 0 4 8 0 一 0 7
1 压花锚具的构造问题
钢绞线压花锚具是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固定端的一种私结式锚具 , 造价低 . 其传统构造形
式是在钢绞线端头采用单个压花 , 并需很长的平直锚固段 (按规定其长度不得小于 75 0 m m ) , 以形成在混
凝土中的锚固 (如图 1 ( a )所示 ) . 实际工程梁端或板端 多为最大负弯矩区 . 单压花锚具构造的这一特点 ,
使其难以针对负弯矩区实际受力状态建立有效预应力 , 因此 , 它的应用很受限制 . 在实践中 , 有工程采用
这种锚具的不少钢绞线出现过在远未达到张拉控制应力时即发生明显滑移的现象 , 以 至于被建议在采用
时 “ 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 1[] .

}
. ’
{
6 m m钢板 C乙一— 诚梦嚼冰 O,. . 司OO
,
-
a( )单厌花构造 (b )双仄花锚具试 f,l
图 1 预应力钢绞线压花锚具的构造形式
F ig
,
1 S k e t e h o f t h e a n e h o r a g e s o f p r e s t r e s s in g s t r a n d s
国内学者对压花锚具在构造上提 出 J’ 不同的改进措施 〔2 一 3 ] . 其中方案之一是将锚具中的压花数由 1
个增加到 2 个 , 以提高锚具端部的性能 , 减小平直锚固段 . 相关单位通过短期静载试验进行 r 这种双压花
锚具的技术开发研究卜 4 1 .
双压花锚具的特点是 2 个压花协同工作 . 小荷载时 , 基本上 由前端压花受力 ;即使在荷载水平很高的
情况下 , 也是以前端压花受力为主 , 尾端压花分担 的力较小 . 但尾端压花的存在 , 使前端压花的变形和滑
移受到约束 , 其花型保持 厂稳定的构造形状 . 这样使锚具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 , 并能减小平直锚固段 .
收稿日期 : 2 ( )`)6 一 1 2一 2 1 .
作行简介 : 赵 均 ( ! 9 5 4 男 . 北京人 , 教授 , 国家 一级 注!U扮占构 I乙程师
第 5 期 赵 均等 :不同荷载条件下预应力钢绞线双压花锚具性能的试验研究
双压花锚具承载能力比单压花锚具明显提高 .本文对文献 【5 ]所提供的 1 2个有关试件数据进行对比
表明 , 混凝土强度为 c 30 和 4C 0 时 , 双压花锚具试件静力极限荷载 比单压花试件分别高 28 % 和 76 % .
静载试验结果还表明 , 双压花锚具的细部构造对其静力性能有重要影响 . 在双压花 内部设置钢支撑
环 、 外部配螺旋筋 、前端压花的前面设承压钢板等措施 , 都可以提高锚具性能 , 有利于改善锚固效果 .
为进一步检验和认识双压花锚具的性能 对该种新型锚具进行 r 短期单调 挣载的批童试验及在其它
荷载条件下的试验 0[] . 本文给出 了其中 12 个足尺寸试件在不同荷载条件下试验结果 . 包括 : 锚具在荷载
持续作用时的变形特点 、 持荷应力水平的影响及持续荷载对试件破坏的影响 , 在周期荷载作用下锚具的性
能特点 ,锚具受周期荷载后再次受静力荷载作用时的性能 , 锚具的疲劳荷载试验结果等 .
2 试件及试验概况
2
.
1 试件
本文采用的双压花锚具试件的构造如图 1 ( b) 所示 . 混凝土部分的长度 50 m m , 截面尺寸 2 0 m m X
20 0 m m
. 预应力钢绞线埋入混凝土的锚固段为平直段和前后 2 个压花 . 双压花的总长度约 2 60 m m , 压花
最大直径为 65 一 75 m m . 在试件张拉端设置 6 m m 厚钢板是为了减少由于该处混凝土表面颗粒被压碎而
造成拔出量量测不准的现象 .
试件所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为 7中5 、 1 860 M P a 级钢绞线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 30 .
2
.
2 持续荷载试验方案及实施
本文持续荷载性能试验在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
院完成 , 试验装置如图 2 所示 . 加载设备采用工程用
穿心千斤顶和传力套筒 , 在千斤顶和试件之间放置压
应力传感器 , 以量测荷载值 . 反映锚具变形的钢绞线
拔出量通过百分表量测 , 将一块光滑平齐的专用测板
固定在试件张拉端钢绞线上 ,并尽量使之与混凝土端
部截面接近 , 以减少拉拔时钢绞线 自身伸长对锚具拔
出变形量实测值的影响 .
本组试件共 4 个 . 参照一般的张拉控 制应力限
试件 lles es州日 _i 一 l
七 ` . ` 口 . J 昭 J
0口0日皿口.口皿n一 区巫〕月口川 0肠0肠日0 }计算” L 油泵口 .二二二二 〔习
图 2
F ig
.
2
试验装置示意
T e s t s e t
一 u P
值 [,] , 取试件 # 4 、 # n 的持荷应力水平 为 0 . 75 几 t k ; 为考察不 同应力水平的影响 , 试件 # 19 和 # 20 持荷
应力水平分别为 0 . 8几kt 和 0 . 9九 t k .
试验开始后 , 先对试件分级施加静力荷载至预应力水平 , 并保持荷载值不变 , 持荷 24 h . 其间每 5 m in
或 10 m in 采集 1 次拔出变形量数据 . 24 h 后 , 再进行每级加载 10 kN 的静载试验至试件破坏 .
2
.
3 周期荷载试验方案及实施
第 l 组 3 个试件 ( R l 、 R Z 和 R 3) 在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完成试验 . 按国家标准 8[] 进行周期荷载性
能测试 ,试验应力上限为 0 . 8 `命 k 、下限为 0 . 4 `几t k , 重复循环不少于 50 次 , 并设段百分表 , 测出每个循环钢
绞线的拔出量 .
第 2 组 2 个试件 ( R 4 和 R )S 在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完成试验 . 加载装置如图 2 所示 . 研究荷载循
环幅度的大 小对锚具性能的影响以及周期荷载对锚具静力性能的影响 . 每个试件的试验分 2 个阶段完
成 . 首先进行不少于 50 次的周期荷载试验 , 每个应力循环上限为 0 . 8九 t k 、 下限为 0 , 并将其结果与第 1 组
试件比较 ;然后再进行单调静力拉拔试验至破坏 , 将其结果与无荷载循环经历而直接进行单调静力拉拔试
验的试件比较 . 钢绞线拔出童的量测方法及位跪同前 .
4 8 2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 ()(一7 年
2
.
4 疲劳荷载试验实施
本文疲劳试验在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完成 ,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8[] 进行 . 疲劳试验的试件数量为 3
个 ( F l 、 F Z 和 F 3) . 加载设备采用 U H S一 10 交变疲劳试验机 . 按试验应力上限值为 0 . 6 5九 ; k 、 应力幅度为
8 0 M P a 控制作用 于钢绞线的疲劳荷载 . 荷载循环次数不少于 2 0 万次 , 由试验机 自动记录和显示 .
3 持续荷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3
.
1 持续荷载试验实测结果
图 3 为各试件达到预定持荷应力后 (即 24 h 持荷阶段 )的钢绞线拔出量 d 和时间 t 的实测曲线 其中
已扣除静力分级加载至达到持荷应力值之前所产生的初始拔出量 d l . 表 1 给出了试验主要实测数据 , 包
括各试件的持荷应力 。 、 持荷起始点拔出量 d l 、 持荷终点拔出量 d Z 、持荷 阶段拔出量总增量 ( d : 一 d l ) , 以
及 由持荷结束后的破坏性试验得到的破坏荷载 P u 、 最大拔出量 d 。 和破坏形态 .
表 1 持续荷载试验实测数据
T a b le 1 S u s t a in e d lo a d in g t e s t er s u lt s
试件 a / M P a d , / m m d Z / m m ( d Z 一 d l ) / mm p / k N d u / m m 破坏形态
# 4 1 3 9 5 7
.
9 7 9
.
0 2 1
.
0 5 262
,
4 0 16
.
7 4 试件劈裂
# 1 1 1 3 9 5 4
.
3 6 5
.
4 3 1
.
0 7 2 7 5
.
0 12
.
5 2 钢绞线拉断
# 19 1 4 8 8 8
.
9 9 1 1
.
2 2 2
.
2 3 2 5 7
.
2 16
.
5 5 钢绞线拉断
林 2 0 1 6 7 4 9 . 8 8 1 1 . 7 6 1 . 8 8 2 3 7 . 0 一 锚 口断
3
.
2 持荷阶段锚具的变形特点
各试件钢绞线持荷阶段拔出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形状大体相同 , 可分为 3 个阶段 : 第 1 阶段为直线上
升段 , 斜率很大 , 表明钢绞线拔出变形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第 2 阶段是一段曲线 , 变形增长变慢 ;第 3 阶
段是近似水平的直线段 , 变形随时间的增加极为缓慢 , 近似视为基本不变 . 在拔出量快速增长的第一 阶
段 ,变形量及所其需时间因不同的持荷应力水平而有所不同 . 当持荷应力水平为 0 . 75 九 kt 、 0 . 8九 kt 和
0
.
9了tP k时 , 用时分别为 4 3( 试件 # 4 、 # n 平均值 ) 、 60 和 80 m in , 产生的变形量分别占 24 h 持荷阶段总变
形量的 7 0 % 、 61 % 和 6 5 % . 而各试件前 2 个阶段总共用时分别为 16 0( 试件 # 4 、 # n 平均值 ) 、 145 和 19 0
m in
, 产生的变形量分别占持荷阶段总变形量的 85 % 、 85 % 和 9 0 % . 由此可见 , 持荷 阶段所产生的锚具变
形增量主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 而后来的变形增量很小 .
0 4 0 0 8 0 0
t / m i n
2 0 0 1 6 0 0
图 3 持荷阶段钢绞线拔出量实测曲线
M e a s u r c 〔 { d e fo r n z : z t一。 n

z in z e e u r v c s 〔 ) f 、 I) c e 一m e , 1、
d u e t 。 ) 、 t一s r a 一n c 〔1 1。 )a ( {i n g
0 4 8 0 9 6 0 1 4 4 0
t / m in
图 4 持荷阶段拔出量计劝建议曲线 ( 。 一 0 . 75 临 )
F 19
.
4 1
) r ( zp ( )、 。 d ole f ( ) r r r l o l l ( ) n 一 t lm o e盯 v e o f a n e l l () r a g c (l u o t。 》
S` , 5 1 “ , n o d l、 )。 (1 in g ( 。 二 ( )
.
7 5 j
t 一` )
第 5期 赵 均等 : 不同荷载条件下预应力钢绞线双压花锚具性能的试验研究
由表 1 和图 3还可以看到 , 持荷应力水平对 24 h 总变形量有明显影响 . 持荷应力为 0 . 75 九 t k的 2 个
试件 24 h 钢绞线拔出量大大低于持荷应力为 0 . 8九 t k和 0 . 9几t k的试件 .
3
.
3 持荷阶段锚具变形计算
双压花锚具在持荷阶段所产生的锚具变形增量 , 建议采用
d = a In t + b
其中 , d 为锚具变形 (m m ) ;t 为持荷时间 ( m i n ) ;a 和 b 为与持荷应力 、 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有关的参数 , 应
通过试验确定 .
根据本试验试件 # 4 和 # n 的实测数据 , 当混凝土强度为 c 30 、 持荷应力为 。 = 0 . 75 几 t k时 , 可初步取
为 a = 0 . 1 1 1 5 , b = 0 . 2 6 5 4 . 相应的曲线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如图 4 所示 .
3
.
4 持荷作用 24 h 对试件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
表 1 给出了本组试件经 24 h 持荷后再度加载时的破坏荷载 . 有 1 个试件发生锚 口断这种不正常情况
(即钢绞线在与千斤顶连接时被夹持钢绞线的工具锚夹断 ) ;3 个试件分别发生钢绞线拉断和混凝土劈裂
破坏 , 破坏荷载平均值为 2 64 . 9 k N . 对比同批次试件短期单调静力拉拔批量试验的结果可知 61[ , 在批量试
验 2 8 个试件中 , 扣除锚口 断的情况 , 其余 23 个试件的承载力平均值为 2 59 . 7 k N . 相 比之下 , 说明 24 h 持
荷没有降低这种锚具的承载能力 .
表 1 数据还表明 , 由 2 4 h 持荷产生的钢绞线拔出量增量在锚具破坏时的总拔出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
4

1
周期荷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周期荷载试验实测结果
图 5 为部分试件周期荷载试验时的拉拔力与
拔出量实测曲线 . 其中第 1 组试件只记录了每个
循环与荷载上下限相对应的实测值 , 第 2 组试件
的每个循环各增加了 4 个记录点 . 图 6 是部分试
件在各荷载循环中实测变形的变化曲线 .
表 2 给出了各试件周期荷载试验采用的控制
荷载上限值 P Z 、 下限值 P l 及历经的总循环次数
n
. 完成这些循环次数后 , 所有试件均完好 , 表 明
该锚具达到了国家标准 〔“ 〕规定的相应性能要求 .
表 2 周期荷载试验结果
aT b l
e 2 C y e li e Io a d i n g t e s t r e s u l st
试件 P Z / kN
2 0 8
.
32
2 0 8
.
3 2
20 8
.
3 2
2 10
.
0 0
2 10
.
0 0
P
.
/ k N
l 6
1 6
53
5 1
5 1
5 1
乙曰nU11ln
4
乃呀0nCU
J
.,11
`
O
.
0
.
0 0 5 0
lRZ34S
4
.
2 周期荷载下的锚具变形
由于各试件初始条件离散性 (如试件与加载装置之间的夹紧程度 )的影响 , 周期荷载第 1 次循环的变
形量测值都比较大 , 且有较大离散性 . 而图 5 表明 , 从第 2 次循环起 , 变形与拉拔力的关 系则逐渐呈现出
基本一致的规律性 . 即每个循环新增加的变形随着荷载循环次数 , , 的增加而趋于减小 , 锚具的荷载与变
形关系由非线性关 系逐渐变为接近线弹性关 系 . 由实测数据的分析 , 可以得到双压花锚具在各循环中的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见图 7 和图 8) , 并据此进行周期荷载下锚具的变形分析
由图 7 可以看出 , 对同一试件来说 , 每次荷载循环时的弹性变形实测值 民一直围绕某一固定值作幅
度很小的波动 . 应力循环上下限分别相同的试件 R l 和 R Z 的弹性变形值基本相同 , 而试件 R 4 的应力上
限与之相同 、 循环范围增大 1倍 , 其弹性变形值也增大近 1 倍 . 说 明各试件在周期荷载下的弹性刚度大致
相同 . 而且 5 0 次荷载循环未使双压花锚具的弹性刚度明显变化 .
图 8 为试件在 各荷载循环中塑性变形的变化曲线 . 可以看出 , 在前 几个循环中每个循环产生的塑性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 )`可)7 年
2 4 0
2 0 0
2 4 0
2 0 0
0non曰
ù
6,`O八4
. .
.
1`.之 16 0
逻 12 0
丸 8 0
4 0
d / m m
(
a )试件 R I (b )试件 R 4
图 5 周期荷载试验拉拔力与拔出量实测曲线
F ig
.
5 M e a s u r e d lo a d

d e fo r m a t io n e u r ve
s o
f
s p e e im
e n s
fo
r e y e li
e
l
o a
d i
n g t e s t s
(
a
)试件 RZ (b )试件 R4
图 6 拔出量与循环次数实测曲线
F ig
.
6 M e a s u r e d d e fo mr
a t io n
一 n u m b e r s o f loa d i
n g e y e l
e s
0
.
2 尸
C U r V e S
0
.
2

已 0 . 1

日任、才
2
·
,仁
2
·
0
}
、 ” “ “ 写扩’ “ 、 ’
.l5 {
_
_
:’ 欲
,

0
)一.0 5卜 ot , 六尸一已二- 二份一 , 六一分 _U I U Z U j U 4 U 勺 U
日\对
0 10 2 0 3 0 4 0 5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
a
)试件 R Z ( b )试件 R 4
图 7 各循环的弹性变形与循环次数关系
F ig
.
7 R e l
a t i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la s t i e d e of mr
a t io n
P e r e y e le a n d n u m b e r s o f lo a d i n g e y e le s
图 8 各循环的塑性变形与循环次数关系
F i g
.
8 R
e
l
a t i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P la s t ie d e of mr
a t io n p e r e界 le
a n
d
n u m b e r s o f Io a d i n g e y e les
变形增量 占, 较大 , 但随着循环次数 刀 的增加逐渐减小 , 以至于接近于零增量 . 因此 ,试件后来的每次荷载
循环主要是弹性变形 .
将图 6 中各荷载循环的拔出量下限值相连可得到包络线 , 以反映循环 次数 n 与累计塑性变形的关
系 . 可以看到 , 经一两次循环后 , 该包络线马上变得增长非常缓慢 . 这说 明 , 扣除初始条件影响后锚具 由
周期荷载所产生的累计塑性变形很小 , 比试件静力拉拔破坏时的总变形小得多 .
4
.
3 受周期荷载后的锚具静力性能
第 2 组试件 ( R 4 、 R )S 在经 50 次荷载循环后 , 又进行了单调静力拉拔试验至破坏 , 得到了拉拔力 p 一拔
出量 d 曲线 ( 见图 9 , 取 自试件 4R ) . 将其与同批次试件直接进行单调静力拉拔试验的典型拉拔力 P 一拔出
量 d 曲线 (见图 10 , 取自文献 〔6] 试件 # 13 )相比 , 反映出经周期荷载后锚具静载性能的一些变化 .
其中最明显的是曲线形状不同 . 直接静载试验的拔出量与拉拔力关系曲线的形状一般为变化较为连
续的曲线 ; 而周期荷载试验后的静载试验曲线接近 r Z 段折线 . 其次 , 后者的弹性变形阶段范围明显扩
大 , 且该阶段的刚度大大高于前者 ; 在超过弹性极限并经历较短的曲线段后 , 出现 了斜率很小且较长的近
似直线强化段 .
第 5 期 赵 均等 :不同荷载条件下预应力钢绞线双压花锚具性能的试验研究
试件 #13
0八U nOùù 00é`O气ù、,j,421
圣、d
n曰onù00ù口工O叹é八U`J,,`一-l
之召\d
F ig
.
9
0 4 8 1 2 16 2 0
d / m m
图 9 周期荷载后静载试验曲线
M e a s u r e d s t a t ie lo a d

d
e
f
o
mr
a t io n e u r v e o f s p e e im e n
w i t h
e界 lie loa d in g h i s ot r ise
0 4 8 12 1 6
d / m m
图 1 0 直接静载试验曲线 6[]
F ig
.
1 0 M
e a s u r e
d
s t a t i e loa d

d
e fo r m a t io n e u r v e o f s p e e im e n
iw t h
o u t e y e li e loa d i
n g h i s t or ie s
将试件 R 4 、 R S与同批次试件直接静载批量试验 6[] 的实测数据加以比较 , 表明它们的最大承载力基本
相同 , 试件 R 4 、 R S 的最大拔出量略大 . 因此 , 经历了 50 次周期荷载试验后 , 没有对锚具的静载承载力和
极限变形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
5 疲劳荷载试验结果
本文采用 3 个试件进行疲劳试验的主要数据见表 3 . 结果表明 , 经过 20 万次以上疲劳荷载循环后 ,
钢绞线没有断裂 , 锚具未发生疲劳破坏 , 符合国家标准 s[] 的要求 .
表 3 疲劳性能试验结果
T a b le 3 F a t ig u e 俪 t esr u l st
试件 应力比

~ /
d ml
n
/ 应力幅 /
( N
·
m m
一 2
) (N
·
m m
一 2
) ( N
·
m m
一 2
)
试验频
率 / H :
疲劳次数
只 10 4
破坏情况
0
.
9 3 1 2 0 9 1 12 9
0
.
93 1 2 0 9 1 12 9
0
.
93 1 2 09 1 12 9
8
.
3
8
.
3
2 1 7
.
1
2 1 5
.
5
2 1 3
.
9
未坏
未坏
未坏
八UUO只à8QOIF3Z
6 结论
1) 双压花锚具由于荷载持续作用产生的锚具变形可分为 3 个发展阶段 , 其中大部分变形量在较短时
间内完成 ;持荷应力水平的提高可导致持荷阶段锚具变形量的明显增大 .
2) 持荷 24 h 未造成锚具最大承载能力下降 , 且所增加的变形在破坏时的总变形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
3) 周期荷载试验中 , 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 , 每次循环新增加的锚具变形量趋于减小 , 锚具的荷载与变
形关系由非线性关系逐渐变为近似线弹性关 系 . 50 次荷载循环未使双压花锚具的弹性刚度明显变化 , 且
由周期荷载所产生的累计塑性变形很小 .
4) 锚具经历 50 次周期荷载循环后再度进行静载试验时的荷载一变形曲线形状与无此经历的锚具相 比
有很大变化 , 弹性变形阶段范围扩大 , 后期有斜率很小且较长的近似直线强化段 , 其最大挣载承载力和极
限变形能力没有降低 .
本文试验采用的双压花锚具达到国家标准 [”」规定的周期荷载性能和疲劳荷载性能要求 .
致谢 北 京市建筑工程研 究院提供 了本文研究的试件等试验条件 .
参考文献 :
〔l] 郑文忠 , 祝庆俊 . 对预应力钢绞线压花锚具性能的研 究〔J]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 19 9 7 , 3() ( 1 ) : 1 5 一2() .
Z H E N 〔分W e n 一 z h o n g , Z H u Q in g 一 j。 n . R c s e a r e h o n l ) r e 、 r r e s s e d 、 t r a n d ’ s “ Y a h u a ” a n e h o r a g e p r o p e r t y [ J ]
.
Jo u r n a l o f H a r b in
4 6 8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 ()() 7 年
U niv r s ei t y of C i
v il E ng i e nr ei ng a nd A r eh i t
e et u r e, 1 9 9 7
,
3 () ( 1 )
: 1 5

2 ()
.
( i
n C h i
n e s e
)
〔2 〕 李文利 , 柴文革 . 预应力混凝土压花锚具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技术 , 20 0 2 , 3 3 ( 9 ) : 6 9 2 一 693 .
I

I W
e n 一
11
,
C H A I W
e n

g e
.
E x p e r im
e n t a l
r e s e a r e
h
o n t h
e
m
e e
h
a n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e 、 o f s i n g le

b a ll
a n e h o r a g e o f p
r e s t r e s s e d
e o n e r e t e [J」. A r e h i t e e t u r e T e e h n o lo g y , 2 0 ()2 , 3 3 ( 9 ) : 6 9 2 一 6 9 3 . ( in e h i n e s e )
〔3] 赵 国景 , 李文利 , 柴文革 , 等 . 预应力混凝土双压花锚具的试验研究 I J] . 工程力学 , 20() 2( 增刊 ) : 4 6 8 一 4 7() ,
Z H A O G
u o 一j in g
,
1 1 W
e n

11
,
C H A I W
e n

g e
, e t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e a r e
h
o n d o u b l
e

ba l l
a n e
h
o r a g e o f p
r e 、 r r e s s e d e ( ) n e r e t e
〔J ] . E n g i n e e r in g M e e h a n i e s , 2 0 0 2 ( S u p p le m e n 、 s ) : 4 6 8 一 4 7 ( ) . ( in C h i n e s e )
【4 」冯蕾 . 双压花锚具的试验研究【J] . 工业建筑 , 2() 05 , 3 5 ( 3 ) : 4 9 一52 .
F E N G I
J e i
.
E x p e r im e n t r e s e a r e h o f d o u b le

b a l l a n e h o r a g e s y s t e m [ J ]
.
In d u s t r ia l oC
n s t r u e t io n
,
2 0 0 5
,
3 5 ( 3 )
: 4 9

5 2
.
( i
n
C h卜
n e s e
)
【5] 曹磊兵 . 双压花锚具的力学性能研究与数值模拟【D 〕. 北京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2 0 0 4 .
C A O L
e i

b i
n g
.
R e s e a r e h
o n t h e m
e e h a n i e a l
c
h
a ar e t e r i s t ie s o f d o u b le

b
a
ll
a n e h o r a n d th
e n u
m
e r ie a l
S im u l
a t io n [D ]
.
cs h o l
o
f
M
e e
h
a n ie s a n d C iv il E n g in e e r in g
,
C h i
n a
U
n iv e sr i t y of M i
n in g & T e e h n o lo g y ( B
e
ij i
n g )
,
2 00 4
.
( i
n C h i n e s e )
【6 〕 张志强 . 预应力混凝土双压花锚具性能试验研究【D 〕. 北京 :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2 0 0 5 .
Z l l A N G Z h i

q ia n g
.
A n e x p e r i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m e e h a n ie a l b e h a v io r o f t h e i m p or v e d d o u b le

b
a l l a n e h o r a g e in p r e s t r e s s e d
e o n e r e t e s t r u e t u r e 汇D ] . olC le g e o f rA e h i t e e t u r e a n d C iv il E n g in e e r in g , B e iji n g U n iv e r s i t y o f T e e h n o l吧 y . B e ij in g , 2 0 0 5
.
( i
n
C h s
n e s 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 . G B 5 0O I O一2 00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仁5]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 02 .
〔8]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建设部 , G B / T 1 4 370 一 2 00 , 预应力筋用锚具 、 夹具和连接器【S 〕.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2 0 0 0
.
E x P e r i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B e h a v i o r o f D o u b l e

B a l l A n c h o r a g e o f
P r e s t r e s s i n g S t r a n d s u n d e r D i f fe r e n t L o a d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z H A o J
u n l , z H E N G Y u

l u n Z
,
z H A N G z h i

q ia n g l
( 1
.
OC ll
e g e o f A
r e
h i t
e e t u r e a n d C i
v i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j i
n g U
n iv e sr i t y o f T e e h no l
o g y
,
B e ij i
n g 10 0 0 2 2
,
C h i
n a :
2
·
L o g is t i e A dm in is t r a t iv e O f fi e e
,
B
e ii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e
h
n o lo g y
,
B
e
ij i
n g 1 00 0 2 2
,
C h in a )
A b s t r a e t : B a s e d o n i t s im p or v e d d e t a i l s
,
1 2 f u l l
一 s i z e d s P e e im e n s o f a n e w t y p e o f t h e d o u b le

b a ll a n e h o r a g e fo r
p r e s t r e s s i n g s t r a n d s w e r e t e s t e d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t s b e h a v io r s r e l a t e d t o s u s t a in e d lo a d in g
, r e p e a t e d e y e l ie lo a d i n g
a n d f a t i g u e
, r e s p e e t i v e l y
.
T h e d e fo r m a t io n o f t h e a n e h o r a g e d u e t o s u s t a i n e d lo a d i n g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e e o f
s t r e s s le v e ls o n i t s b e h a v i o r w e r e f ir s t s t u d ie d a n d t h e n
,
b a s e d o n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
t h e fo r m u la f o r e v a lu a t i n g
s u e h a d e f o r m a t io n w a s p or p o s e d
.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e s t
,
t h e d e f o r m a t io n o f t h e a n e h o r a g e r e s u l t e d f r o m t h e
2 4

h o u r s u s t a i n e d lo a d i n g w a s r e la t i v e l y s m a l l a n d i t d id n o t l o w e r it s lo a d
一 e a r r y i n g e a p a e i t y
.
T h e r e P e a t e d
e y e li e l o a d i n g t e s t s s h o w t h a t
,
w i t h i n e r e a s i n g n u m b e r s o f t h e lo a d i n g e y e le s
,
t h e lo a d

d e f o r m a t i o n r e la t i o n
-
s h i p o f t h e s p e e im e n s b e e a m e a lm o s t l i n e a r ly
一 e l a s t i e i n e a e h lo a d i n g e y e le ; a f t e r 5 0 e y e l e s
,
t h e s t a t ie b e h a v io r
o f t h e a n e h o r a g e w a s s ig n i f i e a n t l y e h a n g e d w h i le t h e m a x i nr u m e a p a e i t y a n d u l t im a t e d e f o
r
m a t i o n a b il i t y w e r e
n o t d e e r e a s e d
.
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a l s o s h o w t h a t t h e d o u b le

b a ll a n e h o r a g e m e e t s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b o t h t h e
r e p e a t e d e y e li e lo a d i n g t e s t a n d t h e f a t ig u e t e s t s p e e i f ie d i n t h e e o d e
.
K e y w o dr s
:
p r e s t r e s s e d e o n e r e t e ; a n e h o r a g e s ; s u s t a i n e d l o a d s ; e y e l ie lo a d s : f a t i g u e t e s t i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