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正交实验优选复方红根草的提取条件研究



全 文 :量 , 结果 RSD为 1.4%。
2.7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实验 将样品溶液在室温下储存 ,
于 0、1、2、3天分别进行测定 , 计算 RSD。结果样品溶液在 3
天内稳定 , 隐丹参酮的峰面积 RSD为 1.4%。
2.8 回收率实验 采用加样回收的方法 , 精密吸取隐丹参
酮微乳(0.80mg/ml)样品 6份 ,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隐丹参酮
对照品 , 测定峰面积 ,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 1。
表 1 回收率实验结果
序号 取样(ml)
相当于 CT
量(mg)
加入 CT
量(mg)
检出量
(mg) 回收率%
1 0.16 0.064 0.064 0.125 95.31
2 0.16 0.064 0.064 0.126 96.88
3 0.20 0.08 0.08 0.162 102.50
4 0.20 0.08 0.08 0.159 98.75
5 0.24 0.096 0.096 0.193 101.04
6 0.24 0.096 0.096 0.190 97.92
  注:平均回率收为 98.73%;RSD为 2.69%
2.9 样品的含量测定  分别取留样观察的样品 5ml,
10000r/min离心 30min, 吸取上清液 0.2ml, 置于 10ml的容
量瓶中 , 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在 270nm处测定吸
收度 , 以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含量。 结果:批号为
20050217、20050218、20050219的样品中隐丹参酮的含量分
别为 0.786mg/ml、0.792mg/ml、0.798mg/ml;其平均值(x±
s)为 0.792±0.006。
3 讨  论
3.1 隐丹参酮为丹参中的一个脂溶性成分 ,在水中的固有
溶解度为 3.55μg/ml,制剂中的含量是评价制剂工艺的一个
重要指标。目前 , 用 HPLC法检测植物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
研究已有报道 [ 3 ~ 4] , 但隐丹参酮在制剂中的含量测定无相关
报道。针对制剂中辅料多 , 笔者参考并优化了色谱条件 , 最
终确定了甲醇:水 =90∶10的分离条件。实验证明 ,该方法
分辨率高 , 回收率和重现性好 , 操作简便 ,能够有效地进行
制剂评价。
3.2 笔者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的体积分数 、流速对隐丹参
酮测定的影响 ,结果表明 , 随着甲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和流速
的降低 ,分离度不断增大。考虑到色谱柱的柱压以及分析
时间和分离度的需要 , 最终找到了测定隐丹参酮微乳中隐
丹参酮最优化的 HPLC方法。
参考文献
[ 1]  梁勇 ,羊裔明 ,袁淑兰 ,等.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
展 [ J].中草药 , 2000, 31(4):304.
[ 2]  崔正刚 ,殷福珊.微乳化技术及其应用技术 [ 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 , 1999, 146.
[ 3]  安睿 ,王新宏 ,周思利 , 等.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
脂溶性成分 [ J] .中成药 , 2004, 26(4):294-297.
[ 4]  阎豫君 ,杨广德 ,贺浪冲.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
酮Ⅱ A和隐丹参酮含量 [ J] .中草药 , 2002, 33(4):363-365.
(收稿日期:2006-05-05)
正交实验优选复方红根草的提取条件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410008) 曾嵘 阎敏 刘建存①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红根草提取的优化条件。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提取总量为定量指标
成分 , 确定浸泡时间 、溶剂用量 、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 , 并以 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结果:复方红根草药材水提取两次 ,
第 1次 3h, 加水 8倍量;第 2次 2h, 加水 6倍量 ,为复方红根草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的提取条件效率高 ,可增加药材的利
用率。
主题词 中成药 /生产和制备 中成药 /标准 @复方红根草
  复方红根草原方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
剂》第 2册。由红根草 、穿心莲 、鱼腥草 、金银花 、野菊花等
中药组成 , 具有清热解毒 、利咽消痈等功效 , 是临床应用很
广的一种中成药。原提取工艺路线为水煎煮提取 , 醇沉后 ,
浓缩成稠膏。 为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 , 通过对复方
红根草提取方法影响因素的比较与筛选 , 本研究以提取的
浸膏总量和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提取总量为定量
指标成分 , 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其提取工艺条件 , 现介绍如
下 。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 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分析天
平(Satoriusco.Ltd.Germany)。
1.2 试药 红根草经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埔鼠尾草(Salvia
prionipis.Sane)的干燥全草 ,穿心莲经鉴定为爵床科植物穿
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全草 ,
鱼腥草经鉴定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Iioutuyniacordata
·81·      
第 22卷第 4期
2006年 7月
湖南中医杂志
HUNA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22 No.4
Jul 2006
① 湖南德康制药有限公司(410053)
Thunb.)的干燥全草 , 金银花经鉴定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 , 野菊花经鉴定为菊
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的干燥头状花序。
对照品:穿心莲内酯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含量
测定用 , 批号:0797-200106);脱水穿心莲内酯为中国药品
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供含量测定用 , 批号:0854 -
200204);甲醇为色谱试剂;水为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
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煎煮次数的考察 取穿心莲 15.2g及红根草等 4味共
111.2g(即 1/10处方量的药材),加水煎煮 3次(8倍量 , 3h;6
倍量 , 2h;6倍量 , 1h), 滤过 , 第 1、2次滤液合并 ,第 3次滤液另
器保存 ,并将这两部分药液分别浓缩 、干燥至恒重 ,考查这两
部分的干浸膏量 ,计算干浸膏提取率。干浸膏提取率 =(干
浸膏得量 /前 3次总出干浸膏量)×100%。结果见表 1。
表 1 煎煮次数的考察
煎煮次数 干浸膏量(g) 干浸膏提取率(%)
第 1、2次煎煮 16.7 91.3
第 3次煎煮 1.6 8.7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药材经水煎煮两次 , 其干浸膏提取
率为 91.3%, 第 3次提取仅占 3次提取总量的 8.7%,说明
两次煎煮已基本提取完全 ,并且处方中 5味药材系质地柔软
的药材 , 久煮后易烂 , 从而影响过滤 , 故从节省能耗 、缩短生
产周期等方面进行考虑 , 临床上一般采用水煎煮两次的
工艺。
2.2 正交试验优选水煎煮条件
2.2.1 提取条件考查 在选择加水煎煮提取两次的前提
下 ,加水量 、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是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
素 ,故以加水倍量 、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 , 在平
行操作条件下 ,按 L
9
(34)正交表安排试验 , 以干浸膏得率 、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提取总量为评价指标 , 筛选
最佳工艺条件 ,因素水平见表 2。
表 2 水提取实验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加水量(倍)
A
煎煮时间(h)
B
浸泡时间(h)
C
误差(空白)
D
1 6, 4 1, 1 0 —
2 6, 6 2, 1 1 —
3 8, 6 3, 2 2 —
2.2.2 提取方法 取 1/10处方量的药材(即穿心莲 15.2g
及红根草等 4味共 111.2g)9份 , 按 L9(3)4正交表安排试
验 ,药液浓缩至 100ml, 分别测定干浸膏得率和穿心莲内酯
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 试验结果见表 3。方差分析见表
4、表 5。
表 3 正交试验表及结果
试验号 A B C D(误差) 干浸膏得率(%)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提取总量(mg)
1 1 1 1 1 12.33 44.16
2 1 2 2 2 12.53 45.38
3 1 3 3 3 12.84 46.08
4 2 1 2 3 13.22 46.90
5 2 2 3 1 13.64 47.99
6 2 3 1 2 14.01 48.73
7 3 1 3 2 14.35 49.52
8 3 2 1 3 14.96 50.19
9 3 3 2 1 15.23 50.94
干 K1 37.70 39.90 41.30 41.20 ∑yi=123.11
膏 K2 40.87 41.13 40.98 40.89
得 K3 44.54 42.08 40.83 41.02
率 K1 12.57 13.30 13.77 13.73
CT=(∑yi)2
9
=1684.01
K
2 13.62 13.71 13.66 13.63
K3 14.85 14.03 13.61 13.67
R 2.28 0.73 0.16 0.10
Ssi=∑yi2
3
— CT
K1 135.62 140.58 143.08 143.09 ∑yi=429.89
提 K2 143.62 143.56 143.22 143.63
取 K3 150.65 145.75 143.59 143.17
总 K1 45.21 46.86 47.69 47.70
CT=(∑yi)2
9
=20533.93
量 K2 47.87 47.85 47.74 47.88
K3 50.22 48.58 47.86 47.72
R 5.01 1.72 0.17 0.18
Ssi=∑yi2
3
— CT
  注:所用穿心莲药材经测定 , 其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均为 0.84%。
·82·   湖南中医杂志                2006年第 22卷第 4期(总第 128期)  
表 4 干膏得率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显著性
A 7.8115 2 3.9057 483.52 <0.01
B 0.7964 2 0.3982 49.30 <0.05
C 0.0384 2 0.0192 2.38 >0.05
误差 0.0162 2 0.0081 — —
  注:F0.05(2, 2)=19, F0.01(2, 2)=99
表 5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显著性
A 37.7024 2 18.8512 665.86 <0.01
B 4.4895 2 2.2447 79.29 <0.05
C 0.0463 2 0.0231 0.82 >0.05
误差 0.0566 2 0.0283 — —
  注:F0.05(2, 2)=19, F0.01(2, 2)=99
2.2.3 干膏得率测定 精密量取上述药液 25ml, 置已干燥
至恒重的蒸发皿中 , 在水浴上蒸干后 , 于 105℃干燥 3h, 移至
干燥器中 , 冷却 30min, 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按下式计算干膏
得率。干膏得率 =(干膏重量 /生药量)×100%。
2.2.4 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测定 按文
献 [ 1~ 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C18
(Kromasil1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
45);检测波长:穿心莲内酯为 225nm, 脱水穿心莲内脂为
250nm;流速:1.0ml/min;理论板数按穿心莲内酯计算均应
不低于 2000。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穿心莲内酯
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对照品适量 , 加甲醇制成每 1ml分别含
10μg和 25μg的溶液 , 即得。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
量取上述药液 20ml, 置 50ml量瓶中 ,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 摇
匀 ,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 10ml, 通过中性氧化铝柱(5g, 200
~ 300目 ,内径 1.5cm), 用甲醇 35ml洗脱 , 收集洗脱液于
50ml量瓶中 ,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即得。分别精密吸
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测
定 , 即得。
2.3 结果分析 以干膏得率为考查指标 , 从表 3中的极差
R值大小表明 ,各因素作用主次为 A>B>C,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 , A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B具有显著性差
异(P<0.05), C因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加水量
对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有极显著影响 , 提取
时间有显著影响 , 而浸泡时间无显著影响。从 K值可以看
出 , A
3
B
3
为最佳。由于浸泡时间对干膏得率和穿心莲内酯
和脱水穿心莲内酯总量均无显著影响 , 故选择不加浸泡 , 以
节省时间 , 即选择 C
1
。综上所述 , 故选择 A
3
B
3
C
1
为最佳工
艺 ,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 , 第 1次 3h, 加水 8倍量;第 2次
2h, 加水 6倍量。
2.4 验证实验 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对复方红根草药材进行
提取 ,并按 2.2项方法进行干膏得率和穿心莲内酯 、脱水穿
心莲内脂的含量测定 , 结果干膏得率为 15.67%(n=3), 穿
心莲内酯 、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提取总量为 51.02mg(n=3)。
试验结果浸膏和穿心莲内酯 、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均明
显高于预试验和正交设计的 9个试验号 ,因此证明该优选提
取条件是合理的。
3 讨  论
水提取是中药提取最常用的方法 , 本试验根据处方中
各药味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药要求 ,选择加水量 、提取时间 、
浸泡时间等关键因素 , 通过正交实验对水提工艺进行了优
化 。实验筛选的最佳条件为:药材加水煎煮两次 , 第 1次
3h, 加水 8倍量;第 2次 2h, 加水 6倍量。影响中药水提取工
艺的因素中 ,提取次数与浸膏得率和穿心莲内酯 、脱水穿心
莲内酯的含量成正相关 , 列入正交试验中考察意义不是很
大 ,并且增多了实验数。本试验在综合比较后 ,单独考察提
取次数。在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的验证实验中得到了很好
的证明。
参考文献
[ 1]  徐晓琴 ,胡广林 ,沈金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心莲药
材及其制剂中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 [ J] .色谱 ,
2002, 20(5):446-448.
[ 2]  李泳雪 ,吴斌 ,曾伟杰.消炎利胆软胶囊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
量的测定 [ J].中药材 , 2002, 25(7):500-501.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M]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5,附录 VI-D. (收稿日期:2006-03-02)
(上接第 79页)精密称量。 左耳为对照 , 以左耳重量为
100%, 计算致炎耳重量百分率。结果见表 4。
表 4 咳喘宁颗粒对小鼠耳炎症的作用(X±s)
组 别 剂量 g/kg动物(只)对照耳(%) 致炎耳重量(%) P值
空白对照组 — 10 100 127.93±44.231 —
阿司匹林组 5×10-4 10 100 88.39±35.44 <0.05
咳喘宁颗粒组(低) 1.56 10 100 146.09 ±39.10 >0.05
咳喘宁颗粒组(中) 3.12 10 100 83.35±45.26 <0.05
咳喘宁颗粒组(高) 6.24 10 100 9.56±30.627 <0.05
3 讨  论
实验结果显示 , 咳喘宁对小鼠化学刺激引起的咳嗽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增加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 , 增加呼吸
道分泌功能 , 有明显祛痰作用;可明显抑制氯化乙酰胆碱和
磷酸组织胺等体积混合液所致豚鼠哮喘反应;对小鼠炎症
模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药效作用应与处方组成单味药
物的药理作用有关。药理研究表明 , 麻黄具有抗病原微生
物 、镇咳祛痰 、平喘 、抗炎等作用;丹皮具有抗菌 、抗炎 、抗过
敏及免疫调节作用;前胡与杏仁具有祛痰 、平喘 、止咳 、抗炎 、
抗过敏和促进免疫作用。本实验旨在就该药的功效在慢性
支气管炎模型动物上作进一步的药效验证 , 为其临床推广
应用提供药效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1]  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第 3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2002.
[ 2]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0.
(收稿日期:2006-05-10)
·83·    第 4期         曾嵘等:正交实验优选复方红根草的提取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