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 朱毅(1964-),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林木栽
培、土壤肥料的教学、科研与推广。
收稿日期 2005!11!02
杞柳(SalixkoriyanagiKimara)是工艺柳编制品的最佳
条材,具有耐湿润、耐瘠薄、发条率高、柳条细而长、富有韧
性、去皮后条子洁白光滑等优良特性。随着市场对柳编制品
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杞柳已成为鲁东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中优先发展对象,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高产值经济
林。然而近年鲁东南地区频繁发生新害虫柳蓝叶甲,对杞柳
的生长发育构成极大威胁,严重危害其产量和条质。2000
年以来,笔者对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
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1 形态特征
柳蓝叶甲Plagioderaversicolora(Laicharting),又名橙胸
斜缘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
1.1 成虫 体长3.5~5mm,全身深蓝色,有强金属光泽,头
部横阔,触角第1~6节较小,褐色,第7~11节较粗大,深褐
色,有细毛。复眼,黑褐色,前胸背板光滑,横阔,前缘呈孤形
凹入。鞘翅上有刻点,略成行列。体腹面及足色较深,也具金
属光泽。
1.2卵 椭圆形,橙黄色,半透明,宽0.15~0.2mm,长0.6~0.8
mm,一头稍尖,初产时橙黄色,接近孵化时桔红色。
1.3 幼虫 体扁平,长5~7mm,体灰黄色,,头黑褐色,前胸
背板中线2侧各有1个大褐斑,中后胸背板侧缘有较大的
乳头状黑褐色突起;亚背线上有黑斑2个,前后排列;腹部
第1~7节,在气门上线各有1个黑色的较小乳头状突起;在
气门下线,各有1个黑斑,其上有毛2根。腹部、腹面各节有
黑斑6个,其上均有毛1~2根。腹部末端具有黄色吸盘。
1.4 蛹 椭圆形,长4mm,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2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该虫在鲁东南地区发生7~8代,成虫可在落叶层、土块
下及杂草中越冬。翌年早春柳条发芽时,即3月下旬~4月
上旬,成虫出蛰活动取食,3~5d后交尾产卵。每头雌虫可产
卵1000~1600粒,高的可达1800多粒。卵主要产在叶片中
下部的反面,少部分产于正面。卵块上有白色绒毛覆盖,卵
粒大小不一。据郯城、临沭2主栽地调查,单块卵粒在50粒
以下的约占总卵块的40%,50~100粒的约占40%,100粒
以上的约占20%。同一卵块发育进度不一样,一般内层卵
粒先孵化,外层后孵化,卵经7d左右孵化。幼虫孵化后,多
群集为害,啃食叶肉,被害处呈灰白色透明、网状。幼虫共4
龄,5~10d成熟,以腹末端粘附于叶上化蛹,蛹期约3~5d。
10月下旬成虫陆续越冬。该虫发生极不整齐,春季~秋季都
可见到成虫和幼虫,且成虫有假死性。
3 危害特点
柳蓝叶甲对于杞柳叶片的危害具有趋嫩习性,主要是
成、幼虫啃食柳条叶片,发生量大时,柳蓝叶甲在杞柳上以
幼虫咬食叶片。2龄以前主要群集于未展开的新叶里吐丝
结网,群集为害,幼虫取食叶片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
呈窗户纸状,干枯后破裂;3龄后分散为害,以幼虫啃食叶
片成孔洞或缺刻;4龄以后为暴食期,大量取食常造成叶片
“焦枯”,叶片无一完整。据调查,发生严重的田块虫株率
100%,平均百株虫量达200~300头,局部田块百株虫量高
达1000头以上。5~9月份危害最严重。
4 主要诱发因子
4.1 气候条件 柳蓝叶甲是一种喜温,喜湿型害虫,其发
生、为害与气候因子关系密切。2002年以来的暖冬气候对
柳蓝叶甲的越冬存活十分有利,为其暴发提供了充足的虫
源基数。春末夏初柳蓝叶甲大规模发生时,温高湿大,为该
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若夏秋季节持续阴雨或强
度较大的降雨,则能降低田间的虫口密度。
4.2 种植结构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为某些害虫提供了生存环境及食
物源,大大提高了越冬存活率,增加了翌年的虫源基数,导
致发生虫量逐年递增。因而,近几年在杞柳产区有受害逐年
加重的趋势。
4.3 高抗药性 长期以来,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造成了害虫抗药性明显提高,尤其对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
的抗性。柳蓝叶甲与其他鳞翅目害虫一样,抗药性逐年增
加,化学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因而造成柳蓝叶甲的暴发流行。
4.4 天敌控制力削弱 农药大量使用,用药浓度加大,施
药次数增加,导致柳蓝叶甲天敌数量特别是捕食性天敌数
量明显减少,削弱了对柳蓝叶甲的生物防治能力,导致为害
发生频率加快、程度加重。
5 防治对策
5.1 农业防治 贮藏地越冬防治及处理好枯枝残叶是最
便捷、有效的方法。其他措施:农田冬季耕翻,冻死越冬害
虫,减少虫源基数;作物生长期间适时中耕浇水,破坏害虫
羽化环境,防止蜡丝形成;及时灌溉施肥,提高杞柳生长势,
增强植株抗虫能力;及时铲除田间杂草,破坏成虫栖息场所。
5.2 人工防治 结合田间管理,在产卵盛期多次采摘卵
块,带出田外处理;在幼虫危害盛期,可人工捉虫,降低田间
虫口密度;当田间虫量较大时,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在柳条
行间铺上塑料薄膜,抖动枝条使虫落下,可捕杀大量幼虫。
5.3 药剂防治 卵孵化盛期~低龄幼虫期,清晨或傍晚喷
药防治效果最好。此时幼虫小,抗药能力差,且尚未钻入苞
(下转第2852页)
柳蓝叶甲对杞柳的危害与防治
朱 毅,王新艳 (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3)
摘要 介绍了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生活习性、诱发因子,并探讨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柳蓝叶甲;害虫;防治对策;杞柳
中图分类号 S7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12-2780-01
责任编辑 朱永和 责任校对 朱永和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6,34(12):2780,2852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06.12.085
可知,烫漂温度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烫漂温度的
升高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降低。50~80℃时,随温度升高维
生素C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得到温度
每升高10℃,维生素C损失18.5%。80~100℃维生素C含
量仍持续下降,但趋势不明显,100℃时维生素C含量损失
达60%以上。
2.6 不同烫漂温度对钙含量的影响 由表1、图3可知,菠
菜在烫漂过程中,随烫漂温度升高,钙含量略有升高。
2.7 不同烫漂温度对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由表1、图3可
知,随烫漂温度的升高,菠菜中硝酸盐含量含量明显降低,
总降幅达72%以上。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得到温度每升
高10℃,硝酸盐降低近11mg/100g。
3 小结与讨论
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热稳定性较高,在
清洗和烫漂过程中受影响较小,但由于具有高度不饱和的
结构,对氧化比较敏感,加工过程中,容易被酶、氧和光氧化
分解[4]。试验表明,与鲜菠菜相比,烫漂菠菜随烫漂温度的升
高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降低。烫漂温度在60~80℃时,胡萝
卜素的含量降幅较大,可能是由于降解胡萝卜素的酶被激
活,随后随酶的失活降幅趋于平缓。
菠菜中蛋白质含量随烫漂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但最
大损失只有15%,可认为烫漂温度对蛋白质的影响不大。
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
它能加速胆固醇降解,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它能被
大肠杆菌利用合成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它还能增加肠
胃蠕动,从而防止便秘以及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4]。因此膳
食纤维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试验结果表明,烫漂温度对菠
菜中膳食纤维含量基本没有影响。
在菠菜加工过程中,能使菠菜褐变的酶有多种,最主要
的是过氧化物酶,且过氧化物酶比其他酶更加耐热,当过氧
化物酶完全失活时,其他酶也都失去了活性。试验表明,在
95℃时,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为0.16U/g,此时还不能有效防
止产品褐变;100℃时,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所以烫漂温度
应选择接近100℃的温度。
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强还原性,很容易溶于
水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最不稳定的维生素。试验表明,
烫漂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很大,达60%以上。
钙在菠菜中的含量极为丰富,试验表明,菠菜在烫漂过
程中,随烫漂温度升高,钙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有所升高。硝
酸盐含量随烫漂温度升高损失很大(达72%以上),但无论
从改善口感还是对人体健康来说这都是有利的[5]。
参考文献
[1]李宝树.绿色精灵[J].吉林蔬菜,2002,2:19.
[2]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3]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陈葆新.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9.
[5]刘志皋.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11-212.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
(上接第2780页)
叶,容易着药。
5.3.1 试验筛选。防治柳蓝叶甲最好的农药是25%灭幼脲
Ⅲ号,易于被植物组织吸收和传导,持效期长,杀虫效果好,
可达到一次施药,地上、地下同时防治的目的。同时对天敌
影响极小,对其他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5.3.2 施药方法。地上喷洒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一般
田间1500~2000倍药液喷雾,要喷匀喷透,3~5d防治效果
可达90%以上。另喷洒 40%久效磷乳剂 800~1000倍液,
20%杀灭菌脂2000~4000倍液也可毒杀大量成虫、幼虫。
!!!!!!!!!!!!!!!!!!!!!!!!!!!!!!!!!!!!!!!!!!!!!!!
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