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细花丁香蓼治疗钩虫性皮炎



全 文 :2 2
.
( 总 2 2 ) 新医药学杂志
学性很强 ;( ) 4组方不拘一格 , 随证施处 , 不
偏于一家之见 , 可为后世法 。 此外 , 学 习 《伤
寒论 》 的方剂 ,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方的
加减法 , 如小青龙汤证渴减半夏加瓜萎根 ; 方
的煎煮法 , 如大承气汤先煎积实 、 厚朴 , 后下
大黄等的煎药法 ; 服药法 : 如桂枝汤先服一升
等的服药法 ; 剂量 : 使用 《伤寒论 》的方剂 , 如
不参考它的组方剂量 , 则必影响疗效 。
由上述来看 , 使用 “ 经方 ” 的范围 : 要注意
加减法 , 煎服法 , 剂量的轻重 ,服药后的要求 ,
然后方能发挥治疗之作用 。
结 束 语
《伤寒论 》 是一部把伤寒与杂病融会贯通的
书 , 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 有机地把理 、 法 、
方 、 药一脉相联 。 并以六经分证的方法 , 客观
的反映了脏腑经络发病的规律 , 构成了比较完
整的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系 。
六经分证方法 , 包括了脏腑和八纲的辨证
内容 , 它总其大成有机地结合起来 , 因而为后
世的辨证发展奠定 了基础 。
《伤寒论 》的辨证方法 , 往往从正反两方面
加以分析 , 用以反映病位 、 病理 、 病性 、 正邪 、
治疗宜忌等一系列问题 , 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 。
所以 , 在六经的主证 、 兼证以外 , 又论述了各
种 “ 变证 ” 。
《伤寒论》 虽仅有一百。 十二方 , 但其科学
价值直至今天犹有现实意义 。
《伤寒论 > 由于其历史的局限 , 其中当然不
可避免的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 限于篇幅这
里就不再叙述了 。 至于文中错误之处 , 希望得
到指教 。
细 花 丁 香 爹 治 疗 钩 虫 性 皮 炎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槽物学教砰组 郑 坚 端
钩虫性皮炎俗称粪毒 。 是钩虫幼虫侵入皮
肤而引起的皮炎 。 笔者介绍用细花丁香寥煎水
熏蒸 、 热敷 、 浸抱 , 收到较好效果 。
用法 : 取干丁香萝 1~ 2 两 (鲜草 。 . 5~ 1
斤 ) , 加适量清水 , 煮沸 15 分钟 , 倾 倒出药
液 , 先趁热熏蒸患部 , 并用净布蘸浸药液行局
部湿热敷 , 待药液稍冷时 , 将患肢放在药液中
浸饱 。 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 1小时 。 为提高熏
洗效果 , 可反复加热 , 也可把药盆放在木炭炉
上加热 。 治疗时间适当延长 , 效果相对也好些 。
典型病例 :
例 1 . 郑 X 洲 , 男 , 6 岁 。 1 9 6 7 年 5 月 , 自诉傍晚
玩捉迷藏 , 互相追逐 , 滑跤摔倒在牛粪上 , 当时上身
未着衣 。 夜间胸及腹部奇痒 。 初起时似扉子 , 自觉刺
痒 , 但愈痒愈剧 。 夭明时发现成群大块状 斑 疹 、 丘
疹 , 烧灼难忍 , 并在腹部及腋窝处散布有水疤 。 经连
续用本方熏洗 2 小时 , 痒稍止 , 晚间睡前又熏洗 l 次 ,
该晚能静睡 。 第二 、 三天上下午又各熏洗 i 次 。 每次
约 1个多小时 。 第四天 , 痒止 , 水疙 、 斑疹渐消退 。
半年后检查粪 , 未发现有钩虫便卵 。
例 2 . 陈 X x , 女 , 26 岁 , 某农场种菜工 。 1 9 7 2
年 9 月 , 傍晚收工时 , 自觉指及 趾间痰痒 , 并有红色
小斑疹 。 用新鲜全草煮水熏洗 , 痒渐止 , 第二天清早
又熏洗 1 次 , 红斑开始消退 。
例 3 . 杨 x , 女 , 1 0 岁 。 1 9 7 5 年 8 月 , 自诉 4 夭
前足趾及足缘 、 足背红肿 , 奇痒难受 , 经医生诊断为
钩虫皮炎 , 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 并涂硫磺软膏及炉
甘石水剂 , 红肿及痰痒未消 , 且 出现水饱渗液 。 后改
用本草药熏洗 , 痒渐止 , 连洗 4 次 , 红斑渐退 , 水泡
未见扩展并逐渐消干 , 3 天后即愈 。
细花丁香寥 ( L u d w i g i a c a r y o p h y l l a ) 属柳
叶菜科 ( O n a g r a e e a e ) 。 一年生直立草本 , 带
紫色 。 叶互生 , 狭披针形 。 花黄色 , 单生于叶
腋 。 荫果长柱形 , 常淡紫色 , 顶端具宿存的花
粤裂片 。 我国南部均有分布 , 广东 、 广西各地
极常见 , 喜生于水田及塘边 、 沟边等湿地上 。
春天种子 (或宿根 )开始 萌发 , 当年冬季干枯 。
DOI : 10. 13288 /j . 11 -2166 /r . 1978. 01.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