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章古台沙地彰武小钻杨造林试验



全 文 :2012 年 11 月 防 护 林 科 技 Nov.,2012
第 6 期(总 111 期)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6(Sum No. 111)
文章编号:1005-5215(2012)06-0012-02
收稿日期:2012-06-11
作者简介:李玉航(1970-) ,男,辽宁阜新人,大学,高级
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护林相关领域研究 .
章古台沙地彰武小钻杨造林试验
李玉航,焦树仁,刘淑玲,袁春良,王 浩,艾婷婷,成文博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 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
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
91. 8% 和 104. 2%,为黑林-1 杨的 105. 9%和 120. 6%,为小美旱杨的 112. 5%和 195. 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
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关键词:彰武小钻杨;沙丘下部;沙丘上部;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792. 110. 5 文献标识码:A
Afforestation Trial on Populus× Xiaozhuanica on Zhanggutai Sandy Land
LI Yu-hang,JIAO Shu-ren,LIU Shu-ling,YUAN Chun-liang,WANG Hao,AI Ting-ting,CHENG Wen-bo
(Liaoning Provincial Dune-Fixation and Afforestation Institute,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reate an eco-cash dune-fixation crop,Populus alba × P. berolinensis,Populus simonii×Populus pyra-
midalis+Salix matsudana,(Populus simonii×Populus nigra)×Populus euramericana cv. 15A &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
ica and other species were regarded as control,Populus× Xiaozhuanica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fforestation trials in differ-
ent dune site. Test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Populus×Xiaozhuanica are higher in the gentle sandy;tree height & diameter
constitute 91. 8% & 104. 2% respectively of P. alba × P. berolinensis;tree height & diameter constitute 105. 9% & 120.
6% of (Populus simonii×Populus nigra)×Populus euramericana cv. 15A;tree height & diameter constitute 112. 5% & 195.
2% of P. simonii ×P. pyramidalis+Salix matsudana. Growth of Populus× Xiaozhuanica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dune;growth of Populus× Xiaozhuanica decrease than tha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dune,and become dry rot.
Key words:Populus× Xiaozhuanica W. Y. Hsu et L. cv. Zhangwu;lower part of the dune;upper part of the dune;growth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沙地营造了樟
子松试验示范林,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
益。为了提高固沙林的经济效益,营造生态经济型
固沙林,在更新造林中增加杨树的比重,选择彰武小
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与其他造林树种进行比较,为
适地适树栽培彰武小钻杨探索依据。杨树虽然生长
快,生物产量高,经济效益比较大,但其适应性较差,
对沙地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在沙丘不同部位的
生长差异比较大。
1 试验地条件、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大一间房试验区
进行。试验地位于试验区的西部,土壤为固定风沙
土,有机质含量为 0. 071 8% ~ 0. 610 3%(见表 1)。
造林以前为樟子松纯林,于 2001 年进行块状采伐更
新。
表 1 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
沙丘部位
土层深度
(cm)
有机质
(%)
全 N
(%)
全 P
(%)
全 K
(%)
沙丘下部 0 ~ 100 0. 610 3 0. 078 0. 008 3 1. 166 7
沙丘上部 0 ~ 100 0. 071 8 0. 027 0. 002 7 2. 005 9
彰武小钻杨(Populus × Xiaozhuanica W. Y. Hsu
et L. cv. Zhangwu)为 20 世纪 80 年代辽宁省固沙造
林研究所选育的树种,是彰武县的主栽杨树。小美
旱杨(P. simonii × P. pyramidalis+Salix matsudana)
从阜新县建设林场引种,银中杨(P. alba × P.
berolinensis)从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引进,黑林-1
杨(P. xiaohei×P. p15A)从通辽林业科学研究所引
进,樟子松系 20 世纪 50 年代从红花尔基引种。
试验采取对比方法,每个树种调查 70 株,株行
距为 3 m×3 m×9 m,即 2 行 1 带,带间距离 9 m,重
复 3 次。分析彰武小钻杨与其他杨树的生长差异;
探索杨树在不同沙丘部位的生长变化。同时,比较
杨树与松树在不同沙丘部位的生长差别。为了分析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2.06.036
中龄林的生长状况,还引用了过去的试验资料。试
验林于 2006 年 4 月栽植,定植之前进行穴状整地,
整地规格为 0. 6 m ×0. 6 m×0. 6 m,植后浇水 1 次,
第 1—2年间作黄豆,第 3—4 年,每年锄草抚育 1
次。
2 结果与分析
2. 1 彰武小钻杨与其他杨树的生长比较
栽培在沙丘下部平缓沙地的 6 年生杨树生长
量,彰武小钻杨树高达 5. 4 m,胸径 7. 4 cm,树高与
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 91. 8% 和 104. 2%,为黑林-1
杨的 105. 9%和 120. 6%,为小美旱杨的 112. 5%和
195. 2% (见表 2)。
表 2 彰武小钻杨与其他杨树的生长比较
树种
林龄
(a)
保存率
(%)
树干基部冻裂率
(%)
树高
(m)
胸径
(cm)
年平均生长量
树高(m) 胸径(cm)
小美旱杨 6 93. 8 7 4. 8 3. 8 0. 8 0. 63
银中杨 6 100 20 5. 9 7. 1 0. 98 1. 18
黑林-1 杨 6 100 20 5. 1 6. 1 0. 85 1. 02
彰武小钻杨 6 100 17 5. 4 7. 4 0. 9 1. 23
2. 2 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的生长变化
沙丘的不同部位,水分、养分条件不同。随着沙
丘地势升高,试验地水位由 4 m 降低为 9 m。不同
沙丘部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含量也随着地势的
升高而降低 (表 3、表 4)。
表 3 不同沙丘部位土壤养分含量
土层深度(cm) 有机质(%)全 N(%) 全 P(%) 全 K(%)
沙丘下部平缓沙地 0. 641 0. 182 0. 013 1. 207
沙丘上部起伏沙丘 0. 613 0. 078 0. 011 1. 167
沙丘下部与上部的差值 0. 028 0. 104 0. 002 1. 040
表 4 不同沙丘部位 4—9月土壤含水率
土层深度 地下水位(m) 0 ~ 20 cm 51 ~ 100 cm
沙丘下部含水率(%) 4 1. 55 3. 16
沙丘上部 含水率(%) 8. 5 1. 27 2. 71
沙丘下部与上部的差值(%) -2. 5 0. 28 0. 45
说明:地下水位,为地面至地下水的距离
彰武小钻杨 6 年生幼树,在沙丘下部平缓沙地
比沙丘上部起伏沙丘生长量大,沙丘下部树高比沙
丘上部提高 38. 5%,胸径提高 54. 2 %(表 5) :可知,
随着地势升高,地下水位降低,杨树生长量显著降
低。
表 5 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的生长比较
沙丘部位 林龄(a) 保存率(%) 树高(m) 胸径(cm)
沙丘下部 6 91 5. 4 7. 4
沙丘上部 6 82 3. 9 4. 8
2. 3 彰武小钻杨与樟子松的生长比较
栽培在沙丘不同部位的松树与杨树生长量比
较,在沙丘下部,松树与杨树均生长正常,但杨树生
长量显著超过松树。幼林阶段,杨树树高为松树的
361. 5%,胸径为 346. 3%(表 6)。随着沙丘部位的
抬高,樟子松的生长量变化比较小,由沙丘下部到沙
丘上部,在幼林阶段,树高生长量仅降低 27%,胸径
降低 13. 2%。而杨树降低显著,树高降低 71. 9%,
胸径降低 79. 7%。可知,樟子松对沙地适应性强,
而杨树对沙丘条件要求比较严,适应性较差。
表 6 杨树与樟子松幼林生长比较
沙丘类型
土壤含水率
(%) 树种
林龄
(a)
树高
(m)
胸径
(cm)
平均生长量
树高(m)胸径(cm)
沙丘下部
平缓沙地
4. 7
彰武小钻杨 9 8. 46 12. 78 0. 94 1. 42
樟子松 9 2. 34 3. 69 0. 26 0. 41
彰武小钻杨速生期比樟子松到来得早,从栽培
后第 3 年就开始加速生长,而松树栽培后第 1 ~ 10
年,生长缓慢,从第 11 ~ 12 年进入高峰生长期。这
是幼林龄阶段 2 个树种差异较大的原因之一。进入
高峰生长期后,松树加速生长,缩小与杨树的差距。
但是,在沙丘的下部杨树始终超过松树,杨树的树高
和胸径分别为松树的 126. 7 和 141. 9(见表 7) ,而沙
丘上部松树逐渐赶上并超过杨树,杨树的树高和胸
径分别为松树的 88. 5%和 87. 8%(表 7)。
表 7 中龄林阶段杨树与松树生长比较
沙地类型
地下水位
(m) 树种
林龄
(a)
树高
(m)
胸径
(cm)
沙丘下部 3 杨树 30 19. 0 44. 0
沙丘下部 3 松树 30 15. 0 31. 0
沙丘上部 9 杨树 24 8. 35 10. 8
沙丘上部 9 松树 24 9. 44 12. 3
表 8 1999—2002年干旱期间彰武小钻杨与樟子松干枯状况
树种 立地条件
林龄
(a)
树冠 1 /2发生干枯
(%)
全株枯死率
(%)
彰武小钻杨 固定沙丘 30 27 23
樟子松 固定沙丘 30 2 1
在干旱年,杨树发生干枯,松树生长正常。1999
年至 2002年干旱期间,4年中平均降水量仅为历年平
均的 64. 8 %。在固定沙丘彰武小钻杨的枯死率达
23%,而樟子松仅为 1%(表 8)。2006 年伏旱期间
7—9月降水量低,为历年的 14. 6% ~58. 1 %,第 2年
彰武小钻杨 3 年生幼林枯死率达 16 %,而樟子松幼
林没有发生枯死现象。因此,在沙地造林中,适地适
树地配置松树与杨树,既符合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又
可以提高固沙林的稳定性。 (下转第 31页)
31第 6 期 李玉航 等 章古台沙地彰武小钻杨造林试验
成活和生长。
2. 1. 3 母株的管理 母株成活后,要及时除草、松
土,并根据气候情况,适时灌水、施肥。同时,注意查
看病虫害情况,若发现有病虫危害要做到治早、治
小、治了。
2. 1. 4 起大苗 母株栽植后 3 年左右,即可培育成
平均胸径≥4 cm、苗高 5 m左右的大规格苗木,可用
于园林绿化。此时,根系也已足够庞大。4 月上旬
起大苗时,只要根系能满足造林成活即可,残留的剩
余根系则尽可能多地留在起苗穴内。
2. 1. 5 新植株的培育 母株(大规格苗木)起挖
后,整平圃地,每 667 m2 施 20 kg 磷酸二铵做底肥,
并根据气候情况适当灌水。待 5 月中、下旬前后,由
残根萌蘖的幼苗相继出土,每穴 3 ~ 5 株不等,有时
会更多。当幼苗长高到 15 cm 以上时定苗,即去除
衰弱苗和霸王苗,保留中庸苗。为了让留下的苗木
生长整齐,通常每穴只保留 2 株,余者抹掉,要保证
1 根 1 芽。6 月中旬,当苗高长到 50 cm 以上时,每
667 m2 追施尿素 20 kg,并及时做好除草、松土、灌
水和防病虫诸项工作。
留根培育的 1 年生根蘖苗,平均苗高可达 2. 2
m、平均地径 1. 8 cm。以后可重复利用留在圃地的
残根繁育苗木。
2. 2 B区的管理
在整理好的圃地上,采用常规硬枝扦插育苗。
垄距 50 cm,株距 25 cm,施肥量和管理方法与 A 区
相同。历年统计的结果是,平均成活率仅在 30%左
右,平均苗高 1. 8 m、平均地径 1. 5 cm。
3 结果与分析
3. 1 A区与 B区苗木产量与质量情况对比
经过连续 4 年的对比试验,A、B 两区的苗木产
量和质量有着明显的区别,详细情况见表 1。
表 1 4 年间 A、B两区苗木产量和质量情况之比较
试验
分区
1 年生苗 母株(大规格苗)
产苗量
(株)
平均苗高
(m)
平均地径
(cm)
产苗量
(株)
平均苗高
(m)
平均地径
(cm)
A区 5 200 2. 2 1. 8 2 600 5. 0 4. 0
B区 6 400 1. 8 1. 5 - - -
表 1 表明:A 区 4 年后,每 667 m2 可生产健壮
的大规格苗木(母株)2 600 株,且在以后无需扦插
的情况下,每年可生产 5 200 株根蘖苗;B 区 4 年共
繁殖 1 年生扦插苗 6 400 株,亦即在每年不断扦插
的情况下,每 667 m2 仅可生产 1 年生扦插苗 1 600
株。
3. 2 A区与 B区育苗成本、产值与利润情况
A、B 两区的产值、成本、利润情况比较详见表
2。这其中的成本主要包括:插穗和母株成本,化肥、
农药费用,地租和人工费等。
表 2 4 年间 A、B两区育苗成本、产值、利润之比较 元
试验
分区
1 年生苗
成本 产值 利润
母株(大规格苗)
成本 产值 利润
利润合计
A区 1 000 10 400 9 400 8 330 26 000 17 670 27 070
B区 6 000 12 800 6 800 6 800
显而易见,同等条件下,4 年间每 667 m2 圃地,
留根育苗(A 区)要比传统的硬枝扦插育苗(B 区)
净增纯利润 20 270 元,其效益非常显著。
4 结论
银中杨圃地留根育苗技术要求简单,易于推广,
系一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技术;该育苗方法成本
低廉,产苗量大,苗木质量好,经济效益高,同等条件
下,4 年间每 667 m2 圃地,留根育苗(A 区)要比传
统的硬枝扦插育苗(B 区)净增纯利润 20 270 元。
该项育苗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更可供其他比较难生
根树种育苗时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康忠信,耿丽英,等. 银中杨的选育及其利用[J]. 防护
林科技,1992(1) :23-27
(上接第 13 页)
3 结论与讨论
3. 1 彰武小钻杨 6 年生树高达 5. 4 m,胸径 7. 4
cm。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 91. 8%和 104. 2
%,为黑林-1 的 105. 9%和 120. 6 %,为小美旱杨的
112. 5%和 195. 2%。
3. 2 栽培在不同沙丘部位的彰武小钻杨生长差异
显著,6 年生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沙丘下部为
沙丘上部的 138. 5%和 154. 2%。
3. 3 中龄林阶段,沙丘下部杨树生长量高于松树,
树高为松树的 126. 7 %,胸径为 141. 9%。在沙丘
上部松树生长量大于杨树,杨树为松树树高的 88.
5%,胸径为 87. 8%。在干旱年,杨树发生干枯,而
松树生长正常。
3. 4 适地适树地选择造林立地条件,合理地配置松
树和杨树,形成沙地松杨块状混交林,既提高林分的
稳定性,又提高固沙林的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焦树仁.科尔沁沙地极端气候条件对外来树种影响的调查研究
[J].防护林科技,2007(1) :15-17
13第 6 期 唐桂辉 银中杨圃地留根育苗初步试验